
素有「設計奧斯卡」美譽、全球4大設計獎之一的德國iF設計大獎,日前公布了近3年的全球大學獲獎成績排名,台灣共有10所設計院校擠入全球百強;而在最高榮譽的前5名中,由技職體系「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改制而來的台灣科技大學,竟然以160分的高積分,打敗德國施瓦本格蒙德造型學校(140分)、英國倫敦大學皇家藝術學院(100分),以及美國芝加哥藝術學校(20分)等世界知名學府,奪得全球第4的殊榮。在所有國人與有榮焉的同時,卻也不禁好奇:他們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其中最大的密技,乃在於台科大設計學院有著「由上而下」全力衝刺創作的學習環境,再配合紮實的師資、百中選一的學生,以及勤懇又樂於互助的學風等條件,自然交出耀眼的辦學成績,無限寬廣的創意火花,也順勢而為地激盪產生了…。
「我是『金瓜設計』的創意總監洪毅軍,這次提案主要是針對xx家電即將推出的『YOPO』小家電品牌設計咖啡機及烤麵包機。我們將『YOPO』的品牌定位為『your style,your life』,意即優質、充實又活力十足的生活樣態,目標族群則是喜歡創新事物又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白領上班族或意見領袖……」
自稱是「金瓜設計創意總監」的洪毅軍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解釋,他指出,YOPO消費族群的特色是眼光挑剔,但一旦看上眼的產品,即使單價較高也絕不手軟。因此串連產品的故事線,提高商品本身的附加價值,將是打動這群消費者的不二法門。
「此次,我們取材於清晨鳥鳴的優美意象,以『鳥』的造形配合藍、紅兩色的鮮豔色彩來設計產品,兼具趣味性也為質感加分──當消費者自鳥嘴中倒出香濃的咖啡、從像極了羽翼包覆的烤麵包機中取出熱騰騰的土司,美好的一天也就此展開……。」

台科大學生的得獎作品,由左上至右下依序為劉香伶結合矽膠與太陽能電池創作的貼紙手機、賴忠平與葉銘泓共同設計的「食淨」不沾桌餐具、蕭勝文及他取材於墮胎意象創作的「愛子」3D電腦動畫。
聽完這場切中目標消費族群的產品簡報,或許你我心中都浮起這樣的疑問──市場上何時多了這麼一家創意十足的金瓜設計公司?
事實上,這場看似專業的簡報,只是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大三「設計專業實務」課程的期末報告,除了創作小家電的「金瓜設計」、規劃適合小家庭家具的「醒設計」,還有特別針對適合陳列在「IKEA」賣場的燈飾的「吸點子設計」等「虛擬」公司。
這群學生以6至7人為一組成立設計團隊後,他們必須為公司命名、設計名片及logoCS(企業識別系統)、規劃網站、定位公司的營運基調並選出創意總監、會計、業務及公關等各部門主管;其後則是針對「假客戶」需求進行詳盡的市場調查、針對目標族群設計產品也同步擬定行銷策略;還得處理估價、合約訂定、薪資與考績核定等瑣碎事務,最後則根據集體創作的草圖製作產品模型,並以比照業界同等規格的嚴謹操盤,向全班同學進行簡報。
「一個專業的設計者,不光只是著重產品本身的外型和功能,還必須同時考慮製作成本,以及是否切合市場潮流及客戶需求等因素,」「設計專業實務」授課老師、擁有20年實務經驗的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副教授鄭金典如此解釋,開設這門課的目的,正是希望學生在跨出校園前,能先行瞭解目前設計業界的真實運作面貌,未來不論求職或創業,都能迅速上手。
「再精彩的創意,都得經過職場與市場遊戲規則的檢驗,才能稱作成功的創意,」鄭金典說。

雖然設計學院學生都笑稱自己走上了一條「花錢又傷肝」的不歸路,但辛苦構思創作而得來的成就感,還是讓他們樂在其中、欲罷不能。圖為在研究室中學生「席地而睡」的場景。
在無限寬廣的創意發想中,同時兼顧產品的「合理性」與市場運作邏輯,著重務實的特質,正是台科大設計學院的一貫特色。
成立於1998年的台科大設計學院,目前擁有建築及工商業設計系兩系所,是目前國內少數擁有從大學部至博士班一整套完整學程的設計學院。
台科大校長陳希舜指出,台科大前身為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原本即是台灣工科技職體系的最高學府。1990年代初期定案將改制為大學時,為了補足綜合性大學所需的多元樣貌,同時也思索後工業時代輔導人才轉型的升級方向,該校決定由設計領域切入,並在1991年後陸續開設建築與設計研究所的碩士班課程,累積師資及教學經驗。1997年正式改制為台灣科技大學後,隔年設計學院也隨之掛牌成立。
在工商業設計領域中,成軍不到20年的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發展歷史遠遜於1973年即成立的成功大學及大同工學院工業設計系;當然也跟不上1980~90年代初期百花齊放的東海、大葉、華梵、雲科大、實踐、銘傳等私立學校的腳步。
然而就如同「龜兔賽跑」童話般,起步時間遲他校一大截的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最近幾年卻大放異彩,總計從2003年至2009年,該系學生已囊括了72項世界一流的國際大獎。
包括德國iF、紅點、美國IDEA Award、日本G-Mark等全球4大設計獎,台科大學生都是常勝軍,光是在今年就有4名學生從全球近5,000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分別獲得iF「生活夢想」及「設計概念」等大獎;去年亦有5名學生攻占「紅點」的正式獎項。
除此之外,由於工商業設計領域常需借助電腦輔助產品設計,因此該系所學生創作電腦動畫的能力也極為突出,去年由研究生蕭勝文取材於「墮胎意象」而創作的3D電腦動畫《愛子》,更在全球七百多件作品中勝出,獲得有「動畫奧斯卡」別稱的美國ACM SIGGRAPH國際動畫展評審獎提名,也創下台灣學生首度入圍SIGGRAPH正式獎項的先例。
發展至今,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已成為國內有志從事於設計領域學生的第一志願,今年推甄門檻高達學測68級分,甚至還有兩名73級分的學生,放棄台大法律系的第一志願而選擇台科大,其熱門可見一斑。

為了展示學生多元的得獎創作,台科大設計學院特別製作一面海報牆介紹。由左至右的得獎學生依序為陳柏禾(技嘉創新獎)、賴忠平與葉銘泓(德國iF設計獎)、蕭勝文(美國ACM SIGGRAPH動畫展評審獎提名)、黃顯勛(德國iF設計獎)。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台科大設計學院能在短短十餘年時間端出亮眼的成績單,其實是先天優勢與人為努力等種種正面因子集結激盪下的成果。
首先,位於公館鬧區、緊鄰台大的台科大設計學院,是國內少數位處台北都會區內的國立設計學院,可即時接收業界最先進的設計資訊、擬定彈性的產學合作計畫;再加上原本強項的工科背景基底,能提供設計系學生雄厚的知識、技術與管理能力的支援,如此一來,強調自由想像的設計「軟實力」背後,就有強大的製造「硬實力」奠基,學生發想創意時,也不致流於天馬行空地不切實際。
先天條件的優勢,促使台科大得以吸引對設計有興趣的「前段班」優秀學生就讀,然而這只是跨出穩健的第一步,並非嶄露頭角的關鍵。
台科大設計學院長陳玲鈴指出,近年很多學校慕名前來,打探他們點石成金的「撇步」,「但其實沒有,」她雙手一攤,「我們只是花了很多時間,努力去聘請認真而到位的師資,並且逐步調整招生策略,篩選出最適合在設計領域發展的學生。」
陳玲鈴分析,對人才濟濟的其他系所來說,要聘請到合適的老師並不難,但對設計系所就絕非易事,因為在學術界中,「設計」算是極新的領域,大概遲至2000年時,歐美各國的相關學院才開始授予「設計博士」學位,「要找到兼具設計能力、實務經驗和博士學位,能符合國立大學專任老師聘用資格的人才,不要說在台灣,全世界都很少。」
「寧缺勿濫」,是台科大聘用老師的原則,陳玲鈴說,設計學院花了很多時間,去尋找符合這3個條件的老師,但學歷之外的最終考量仍是實力,如教授「設計專業實務」課程而深獲好評的副教授鄭金典,就是以碩士(MFA)學歷破格晉用的。
「鄭老師曾在美國最知名的青蛙設計公司任職,也擔任過聲寶企業的產品設計經理,還曾獨力開設設計公司,教學又極為認真,每逢國際競賽的截稿前,學生都爭相『掛號』與他討論,簡直比名醫看診還熱門!」陳玲鈴形容。

(左)在名為「新一代設計展」的全國設計學院的畢業聯展中,台科大的攤位常是眾人注目的人氣焦點。
引進實力派高手任教後,如何讓他們維持創作的熱情與能量,校方也煞費苦心。
相較於其他領域的老師,必須勤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才能「升等」,台科大設計學院卻開放「以得獎作品代替論文升等」的方便之門,此舉直接構成老師們投身創作、衝刺得獎數的最大誘因與「壓力」。
改變師資升等方式的推手、台科大校長陳希舜坦言,要在校風樸實保守的台科大推動「以創作代替論文」並非易事,他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說服校內保守派勢力在校務會議上點頭同意。
「設計領域的老師,本來就應該專注在創作上,逼他們很痛苦地花費5年、10年光陰,四平八穩地做研究、拼湊出格式化的枯燥論文,能激發什麼創意?」陳希舜認為,鼓勵老師以得獎作品升等,可刺激他們隨時與國內外最新設計潮流接軌,最後還能上行下效地帶動的學生創作並積極參加國內外競賽的風氣,可謂一舉多得。
師資涵養之外,台科大設計學院的招生策略也同樣靈活,最大的變革出現在研究所。陳玲鈴指出,早期研究所入學考試,總不脫「設計概論」、「設計史」、「色彩學」、「人因工程」等學科筆試。「但後來我們發現,考學科只是鼓勵學生到補習班背考古題,設計能力佳的學生反而不見得能考進來。」
為了突破弊端,約莫七、八年前,該所就開始嘗試取消學科筆試,改採資料審查(包括學生的大學成績及過去作品)、術科考試(如去年考題即要求考生以「Human-powered Devices」為題,即不需插電,以人力即可驅動的裝置,設計照明用具及收音機),再配合「多對一」面試(可看出學生即席反應思維)的招生策略。
而鼓勵創作的思維也「一以貫之」反應在教學上,例如研究所學生同樣比照老師升等的彈性作法,可以自行選擇以「創作」或傳統寫論文的畢業方式;大學部方面,則採「混搭上課、相互拉抬」的良性互動作法。
陳玲鈴指出,目前台科大設計學院的學生,畢業於高職與高中的比例約為6:4,而高職生的特色是術科能力極強,但研究能力稍顯不足,高中生則恰恰相反。
「設計不光只是要技術專精,還牽涉到研究消費者心理研究等複雜應用,讓不同背景出身的學生在同一個課堂上分工合作,剛好可以彼此學習互補,如此一來,往往能激盪出更耀眼的創意火花!」陳玲鈴說。

這款像極了「手風琴」般可自由伸縮的椅子,名為「FlexibleLove」,是由4年前畢業於台科大工業設計系的邱啟審所創作。當時住在苗栗近郊的邱啟審,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觀察住家附近小型膠帶工廠製作的蜂巢紙而突發奇想,他把概念運用在家具上,以蜂巢紙做出手風琴般的環保椅。這把椅子拉長時最多可供16人坐,足夠壯碩的足球隊員一字排開,也可以壓縮成只與愛人分享的私密空間,彈性十足又環保的設計,使它深受法國、西班牙等歐美國家民眾歡迎。該款椅子目前仍在知名生活精品商店「北歐櫥窗」販售,建議售價則為新台幣12,650~23,150元
走在台科大設計學院大樓內,放眼望去,學生穿著打扮就像普通大學生般樸實無華,毫無一般人想像中搞創意者的耍酷搶眼;然而再轉個彎踏進4樓的研究室,就能明顯感受到這群學生熱中創作的動能。
在這個散落著各式草圖、模型與國際期刊的研究室,24小時燈火通明,穿梭其間,你得小心不要踩到路旁「席地而睡」的學生,因為他們可能已連續好幾天不眠不休地發想創意,正為某個國際設計大賽苦思構圖而煩惱中。
「台科大學生參加國際大賽的企圖心真的非常旺盛,這不是老師『逼』出來的,而是同學相互激勵影響。每逢比賽的截稿期間,研究室滿滿都是人,當你看到其他同學竭盡全力地構思創意,甚至丟了十餘件作品參賽,你自然而然就會鞭策自己不要落後。」曾以天然矽膠材質製作可黏貼在汽車車窗上的「貼紙手機」,而奪得2009年德國iF、Red dot等國際設計大獎的研究生劉香伶如此表示。
畢業於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她,坦言自己在大學期間就屢屢投件參賽,卻從來不曾獲獎。
「或許是因為以前都自己一個人悶著頭做,在台科大卻有一群同樣狂熱的同學陪著你創作,為你檢討作品不合理的地方,遇到挫折時也會互相打氣。」
劉香伶舉例,像她創作的矽膠手機,原初構想就是希望設計一款可以貼在車窗上的環保手機,以解決開車時常「找不到地方放手機」的困擾。為了搭上「綠能」潮流,她本來打算在手機上安裝太陽能面板,但手機卻會因此而增加好幾公分的厚度。後來同學幫她找到最先進的「印刷式太陽能電池技術」,只要塗上一層類似油墨材質的太陽能電池即可充電,手機也可控制在0.8公分的薄度而維持設計感,才解決了她的頭痛難題。
發展至今,上下一心的「熱中創作、全力參賽」,已成為台科大設計學院最鮮明的特色,然而在鼓勵學生嘔心瀝血端出好作品對外競爭的同時,是否可能會造成無謂的壓力,或因比賽的制式規格,反倒限縮了學生創意?
針對這些疑問,台科大教授「產品設計」領域的副教授宋同正與鄭金典均認為,參賽對學生而言難免有壓力,但得獎與否並不影響老師對學生學業表現的評量,「因為比賽是否勝出,難免有『運氣』成份,再好的作品也可能成為遺珠,」兩位老師異口同聲地說。
換個角度想,工商業設計不是純藝術,本來就要面對預算限制、業主審美觀、市場口味等變數,參賽是讓學生提早習慣如何在「有限的框架內發揮最大的創意」。
再者,參加國內外競賽,與來自全球的高手競爭,對學生而言正是提升自我能力與國際視野的最佳訓練。
「這種難得的經驗是千金也換不來的,」鄭金典表示。
彈性且到位的辦學模式、積極向上又互助合作的優良學風,當層層環節相扣而水到渠成,台科大設計學院勇闖國際大賽的亮眼成績,或許可說是「再自然也不過」的結果吧!
德國iF設計獎台灣TOP10十大學校
全球百大排名 | 積分 | 學校 |
4 | 160 | 台灣科技大學 |
12 | 120 | 實踐大學 |
16 | 80 | 台北科技大學 |
28 | 60 | 成功大學 |
28 | 60 | 交通大學 |
41 | 40 | 明志科技大學 |
41 | 40 | 高雄師範大學 |
41 | 40 | 雲林科技大學 |
41 | 40 | 樹德科技大學 |
57 | 20 | 朝陽科技大學 |

位處台北市公館鬧區的台科大設計學院,地理位置優越,可即時接收業界的最新資訊,也能因時制宜擬定彈性十足的產學合作策略。

台科大設計學院特別著重「務實的創意」。圖為「設計專業實務」課程的學生期末簡報場景,名為「金瓜設計」的團隊,正在向同學介紹他們取材自「鳥」意象所創作的麵包機及咖啡機。

由工業設計組畢業生邱欽茂製作、可吸收太陽能的室內盆栽「植物星球」。

台科大設計學院特別著重「務實的創意」。圖為「設計專業實務」課程的學生期末簡報場景,名為「金瓜設計」的團隊,正在向同學介紹他們取材自「鳥」意象所創作的麵包機及咖啡機。

這款像極了「手風琴」般可自由伸縮的椅子,名為「FlexibleLove」,是由4年前畢業於台科大工業設計系的邱啟審所創作。當時住在苗栗近郊的邱啟審,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觀察住家附近小型膠帶工廠製作的蜂巢紙而突發奇想,他把概念運用在家具上,以蜂巢紙做出手風琴般的環保椅。這把椅子拉長時最多可供16人坐,足夠壯碩的足球隊員一字排開,也可以壓縮成只與愛人分享的私密空間,彈性十足又環保的設計,使它深受法國、西班牙等歐美國家民眾歡迎。該款椅子目前仍在知名生活精品商店「北歐櫥窗」販售,建議售價則為新台幣12,650~23,150元

台科大學生的得獎作品,由左上至右下依序為劉香伶結合矽膠與太陽能電池創作的貼紙手機、賴忠平與葉銘泓共同設計的「食淨」不沾桌餐具、蕭勝文及他取材於墮胎意象創作的「愛子」3D電腦動畫。

台科大設計學院還設置專業的攝影棚,供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拍成美美的照片以向外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