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容顏-壓花玻璃
窗台上剔透的台灣風景
近來在網路上討論熱絡的「台灣感性」,有人形容是清新且充滿學生感的調色,有人說是懷舊、溫暖、帶點隨性、復古的氛圍,當中的主題不離老屋、紅磚、鐵窗花、街景,還有一定不可或缺的海棠花壓花玻璃,共......
綠金發光的三支箭
台灣之光──毛豆
日本東京都、美國加州超市的貨架上,買得到產地標示「台灣」的毛豆,鮮綠的豆莢,Q彈的豆仁吃得到甜味之餘,還有著回甘的滋味。 台灣毛豆外銷日本、美國,長期以來維持高端市場的不敗地位,這是因為政......
豆花—— 簡單卻不簡單
臥虎藏龍的台式甜品
「豆花」是台灣最平易近人的街頭甜品之一,曾被搬上國宴款待各國政要;看似樸實無華的一碗公,但台灣人品賞豆花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口感要吹彈可破,糖水要甜而不膩,配料從花生、粉粿到芋圓繽紛到眼花......
餐桌上的「豆」趣
千變萬化的豆製品
鹹粥、米粉湯絕妙的搭配是炸豆腐;滷肉飯、雞肉飯再搭一盤皮蛋豆腐或滷油豆腐;滷味與鹹酥雞必點豆干、豆皮,台灣的各式豆製品千變萬化,做成大宴小菜令人回味無窮。 坊間大大小小的豆腐店難以計數,大......
《台灣光華》攝影徵件
推薦外國旅人體驗的城市氛圍 ──高雄市
.......
創藝之道:臺灣南島語族之物、意象與新性的人類學觀點
臺灣南島語族之物、意象與新性的人類學觀點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組織變化極為劇烈,但是從強調族群認同、重視文化形式的1980年代起,原住民族群藝術的發展呈現出具主體性的、積極的、活潑的生命力。不論是在國內或國際南島社會、......
媽媽之樹
在司馬庫斯巨木群中最宏偉的Yaya Qparung,泰雅語意為「媽媽之樹」,象徵族人對自然母親的尊崇。媽媽之樹的枝幹展開如同雙臂,迎接每位來訪的旅客。在此,能深刻感受這片森林超過千年的壯麗與生命力。......
一口豆香,萬般滋味
在台灣,一碗豆花不只是甜品,它更像是文化的縮影與記憶的載體。這台灣早期的傳統點心,歷經時代的洗鍊,從三輪車叫賣聲中,走進文青設計店與國宴殿堂,展現出台灣人對飲食細節的講究與美感的堅持。無論......
植感飲食最前線
蔬食創意競技場
我們習以為常地認為,蔬食的風味清淡,難以獨挑大梁,適宜在魚鮮肉類旁作為配角──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因應席捲全球的蔬食風潮,餐飲界、烘焙界積極投入研發,讓蔬食站上餐盤中的C位。 這讓新一代......
台灣好「蔬」適
打造蔬素食者的快樂天堂
Vegan風潮席捲全球,台灣不落於後,全國吃素者佔14%,彈性素更超過40%,穩固且持續增長的族群,成為台灣素食文化與產業最強有力的支撐。......
封面故事
尋找台灣感性
「台灣感性」——這個近年來在網路上熱議的詞彙,究竟描繪著怎樣的輪廓?或許是那清新中帶點懷舊感的色調,或許是帶有些許溫暖的隨性氛圍。然而,若要具體言說,它總離不開那些承載著時代記憶的老屋、紅......
一顆黃豆的武林
水文台灣
在台灣這座四面環海、河川密佈的島嶼上,水,不只是自然資源,更是文化記憶的載體。從北到南,許多與水相關的空間,不僅形塑地方景觀,也承載了人們對土地的依戀與信仰,體現出深厚的民俗文化。當我們沿......
時光小鎮行旅
在台灣不斷的歷史演進中,形成了許多特殊文化意涵的城鎮聚落,如文化歷史古都鹿港、匯聚鐵道歷史遺跡的車埕、從砂金到天主堂多元文化融合的新城,以及以最大客家市場與物產運輸聞名的竹東,在這些有形或......
深度解鎖廟宇文化
在台灣的廟宇文化中,求籤是一項廣受信眾喜愛的活動,無論是求姻緣、求藥方,甚至是個人和國家運勢,都能向神明請求指引。本期《台灣光華》封面故事,將帶您一同探討「陰陽相生」、「萬事皆求」、「神職......
物的復興
在台灣的產業復興中,鹽、月桃、苦茶籽和竹子展現出了獨特的生態與經濟價值。鹽的傳統製造技藝結合現代科技,開創出高品質的海鹽產品,不僅滿足市場需求,更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月桃的栽培則是逐漸受......
台灣竹工藝
結緣品
登高行遠這樣玩
台東慢食
台灣嚐鮮美味東石蚵
台灣漫畫大勢來襲!
台灣竹的「文藝復興」
《為台灣喝采─2024巴黎奧運》羽球男雙: 王齊...
《為台灣喝采─2024巴黎奧運》話不在多,讓我們...
《為台灣喝采─2024巴黎奧運》體操選手丁華恬
《為台灣喝采─2024巴黎奧運》桌球一姐鄭怡靜
《為台灣喝采─2024巴黎奧運》桌球新星簡彤娟
台灣藝文團體前進巴黎文化奧運
聽,海龜的故事
紫斑蝶追追追
乘風破浪遊台灣
釀地瓜、稻米和甘蔗的酒
關心石虎也是利益人類
新舊兼容的鹽埕風華
台灣芒果大爆發,盛夏的濃郁超美味
定置漁場風光
不插電的傳統紋身技藝
蹦跳國際的街頭美味 台灣小吃——刈包
全球第一條寧靜步道:太平山翠峰湖
竹的多元可能與想像
下一輪的智慧電輔車盛世
哈囉哈囉! 台北小馬尼拉
亞洲賞鳥首選
一早睜開眼的幸福
記憶中的「糖金歲月」——糖蔥
漫遊西拉雅
帶著耳朵慢遊台南
歡迎蒞臨素食大國!
二通物語.木都風情
時光與鹽譜出海鮮協奏曲
溫暖人心的行動服務
帶著「台灣」經驗返鄉
自由台灣,不設限的爵士
用樂譜記錄台灣歷史
台灣流行音樂新品種
《光華》天使傳愛新書座談會
從邊陲走向國際 世界古地圖上的台灣
藺草工藝再現風華
碳中和企業──博仲法律事務所
老台北記憶
台灣微縮職人鄭鴻展
用觀光和穆斯林交朋友
台灣第一進香團南瑤宮
三月「瘋」媽祖 台灣第一女神
Instagram
Facebook
台灣光華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