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台北吹起「王贛駿旋風」時,美國、甚至全球卻吹起了「T. C. Chen旋風」。
陳志忠,也就是國際傳播界慣稱的「T. C. Chen」,在第八十五屆美國高爾夫公開賽的最後關頭丟掉了冠軍,但是國際合眾社的報導卻說:
「諾斯得到了冠軍和十萬三千美元獎金,而陳志忠贏得了現場及全美電視觀眾的激賞。」
為什麼?
今年六月十三日,第八十五屆美國高爾夫公開賽,在密西根州的奧克蘭球場進行。這個球場地形險惡,向來有「惡怪」之稱。
比賽進行到第一回合第二洞。此洞標準桿五桿,距離五百廿七碼。
陳志忠臉上帶著自信、專注的神情,注視腳旁的球。他舉起一號木桿用力一擊,白球全速飛出,到二百九十二碼外才戛然而止。這一擊相當遠,已超過全長的一半,並恰好落在球道上。
他換上三號木桿,定了定神,從容不迫準備第二次揮擊。只見他腰一扭、雙臂上揚,球桿在空中畫一個半圓,球應聲而出,爆發出歷史性的燦爛火花——球不偏不倚地朝著洞口方向奔上果嶺,在距洞口六碼處落地,毫不猶豫地滾進洞裏!所有在場者都為當時景象所震懾,停了幾秒,才爆出「Bravo!」的喝采聲。
這時,陳志忠尚在二百碼外,並不知道自己已創下空前的紀錄。記分人員告訴他打出「雙鷹」(低於標準桿三桿)時,他也呆住了,好一會兒才笑了開來。

圖為他在林口高球場練習的情形。(張良綱)
美國公開賽第一個「雙鷹」
這歷史性的一擊使他立即成為全球各大新聞媒介注意的焦點。「今年美國公開賽落幕前的懸疑氣氛,全掌握在這位中華民國職業高球球員手中」,洛杉磯時報說。
華盛頓郵報讚美陳志忠擊出的「雙鷹」是美國公開賽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擊。陳志忠被喻為「台北來的魔術師」、「歷史奇蹟創造者」、「充滿自信的超級巨星」……。美國廣播公司ABC電視台指出,除了少棒外,陳志忠是第一個在球場上壓倒美國人的中華民國球員。
一向氣傲的美國新聞媒介推崇陳志忠,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的紀錄上,從來都不列出「Double Eagle」這一項,只因為一直沒有任何一名高爾夫球手能夠打出這個成績。為什麼「雙鷹」如此難打?
根據紐約時報的說法,「雙鷹」比「一桿進洞」更為難打。過去在公開賽中,至少有十六次「一桿進洞」的紀錄。但這些「一桿進洞」的洞口距離開球處,通常並不太遠,就算一桿進洞,也不過是比標準桿低兩桿的成績。

看的出來嗎?那個在大哥文定之喜的筵席上,猛啃雞腿的就是——廿年前的陳志忠。(張良綱)
五百碼二桿進洞
「雙鷹」雖是兩桿進洞,但是球道長達五百多碼,不但開球時必須把球打得很遠,並且一定得在第二桿時,就將球送進兩、三百碼外、直徑只有十公分大小的洞裡。這回陳志忠雖然擊出雙鷹,但就連他自己,也沒有親眼看到球滾入洞。
陳志忠是美國高爾夫公開賽中第一個擊出雙鷹的球手,他也是中華民國繼呂良煥之後,第二個在世界四大高爾夫球賽中得名的人。但這並不是他在一個星期內,風靡全球電視觀眾的唯一原因。
第一天,當陳志忠創下世界紀錄後,他告訴記者:「雙鷹來得太早了,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呢!」一點沒有驕傲的樣子。
球賽進行當中,數度下起傾盆大雨,陳志忠帽沿不斷滴下的雨水使他分神,誤失了很容易擊出的一桿。
但是他絲毫沒有怪罪天氣。這使得曾得到英國公開賽冠軍的西班牙高球手巴勒埃特羅斯替他說了一句公道話:
「誰都可以在豔陽天打球,但是陳志忠卻能在壞天氣裏打出好成績。」
第五洞時,陳志忠又破了他自己的紀錄,這回是壞紀錄——第三桿擊出之後,球掉進草叢裏;打第四桿時,桿子又被草勾住,結果這一洞陳志忠用了標準桿一倍的桿數才打完,也失掉了領先的優勢。
新聞界認為他演出失常,是因為受到太大的壓力。但是陳志忠說:「任何人都得承受壓力,……我只是打得很糟。」

一門雙傑——陳志明、陳志忠兄弟以精湛的球技揚名海內外。(體育世界提供)從小陳志忠就對高球產生興趣。圖為他的母校林口國小。(張良綱)
笑容與風度風靡觀眾
在這麼令人沮喪的時刻,陳志忠面對電視鏡頭,保持他一貫和善的笑容說:
「第一次打美國公開賽,能得到亞軍也不錯了;況且我交到很多朋友。」
對許多球迷而言,高爾夫選手在失敗時暴跳如雷、亂丟桿子、甚或啃球桿都不罕見。難得的是陳志忠能以如此平和的心境與風度處之。當地報紙形容他:「總是微笑著回答問題,答話也十分得體。」
讓人同樣印象深刻的,是他對自己國家的重視。創下「雙鷹」紀錄後,陳志忠立刻在帽子上加縫了一面中華民國國旗。對於這一點,他的一位長輩幽默地說,陳志忠一直以身為中華民國選手為傲,平常因「默默無聞」,沒機會正名;一旦有突出表現,稍具影響力時,自然「當仁不讓」,希望全世界觀眾藉由認識他,也認識他的國家。
這些小地方,令許多人在訝異之餘,心生佩服。紐約郵報在描述陳志忠的桿弟利路斯時這麼說:「靠著扛別人的球袋維生並不光彩——除非那是T. C. Chen的球袋。」
所以,即使他輸給諾斯,許多報紙仍繼續以顯著篇幅刊登他的消息,彷彿是他贏了這場球賽。合眾國際社報導說:「……諾斯得到了冠軍的十萬三千美元獎金,可是那只是鈔票而已;而陳志忠所贏得的遠超於此——他贏得了現場以及全美電視觀眾的激賞、欽慕……。」

陳志忠從林口國中畢業時的模樣。(張良綱)
不鳴則已,一鳴就要驚人
陳志忠以一名從資格賽打起的選手身分,和球王級的名將一爭長短,居然締造了「雙鷹」紀錄,很多人納悶,他是怎麼做到的?
「任何事,阿忠不做則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得徹底,勝過別人!」陳志忠的父親得意地告訴大家,他們家阿忠小時候常幫忙務農,出去放牛。就連放牛,他都不肯輸給別的孩子,一定把牛照顧得比人家好、洗得比別人乾淨。
打球自然也不例外。陳志忠家住林口高爾夫球場旁邊,因地利之便,沒事就和鄰居孩童找些樹枝、石頭或人家不要的舊球,打克難式的高爾夫。
念國中時,他利用假日到球場當桿弟賺零用錢,趁機學習高手揮桿的姿勢和技巧。平常則是一下課就自個兒到球場練習。
國中畢業,陳志忠因家境不好,和幾個朋友到機車廠當學徒。一年後,他發現自己還是志在打球。而當時他哥哥陳志明已是業餘高爾夫的好手,於是他決心回到高球場上,向哥哥看齊。

圖為他的母校林口國小。(張良綱)
衣帶漸寬終不悔
此後,陳志忠每天清晨四點半就自動起床,換上運動服去跑步,以增加腳力和耐力。他一跑就是六公里,有了足夠的「暖身運動」,才到球場練球。
高爾夫是考驗腦力、體力和耐力的運動,舉凡判斷風向、風速、草紋走向、地形起伏,避開沙坑、水池等陷阱和選用球桿(一套有十四枝各具用途的球桿)……,都不是一蹴可及的。
「他常以同一號球桿、同一個角度、同一種姿勢,反覆練習,全心去體會球桿與球碰觸時的感覺和所產生的奇妙『化學變化』」,從小看陳志忠練球,至今和他有廿一年交情的林建隆形容道。
十八歲那年,陳志忠首次參加青年杯乙組比賽,就得到總冠軍。這項榮譽堅定了他打高球的決心,也使他獲選進入高爾夫協會的業餘選訓小組。
「陳志忠腦筋很好,打球時非常沉著,對風向、風速及草坡的紋理都細心研究」,業餘選訓小組主任委員呂渭祥稱讚他是選訓小組廿年來最優秀的球員之一。「當他打不好時,就會潛心思考,研究是那堨X了差錯,所以他的低潮期特別短。」
一九七六年,他當選為國家代表隊至葡萄牙參加第十屆艾森豪杯,得到個人第四名。
一九七九年,亞洲六個比賽,他包辦五個冠軍。一九八○年八月,世界艾森豪杯,他得到第二名。
五年業餘生涯中,他共獲得廿二次冠軍,七次亞軍,四次季軍。

獲得日本鄧洛普(DUNLOP)公開賽冠軍後,陳志忠興奮地高舉獎盃。(陳志明提供)(陳志明提供)
走向前程難卜的「不歸路」
一九八○年,他決心轉入職業杯。在哥哥陳志明、高爾夫協會理事長周至柔將軍的鼓勵下,他前往美國參加職業球員(P.G.A)考試。這種考試每年有數千至萬人與試,只取五十名,結果陳志忠以第四名錄取。他不但是中華民國的「先鋒」,也是亞洲第一位取得這項資格的球員。
美國高球球壇臥虎藏龍、競爭激烈,初生之犢的陳志忠想在其中打出名號,並不容易。相反的,如果他肯到比賽頻仍的日本發展,必能在短期嶄露頭角,名利雙收。但是陳志忠有他自己的想法:
「我志在進軍國際高球界,絕對不能走捷徑!」陳志忠斬釘截鐵地說。
職業生涯的第一年,陳志忠得到日本東急比賽冠軍,但在美卻沒打出好名次;第二年因球技無法突破瓶頸,陷入低潮期。他私下曾向朋友透露:「我球打的距離還算蠻遠的,但等到球上了果嶺後,就老是打不好最後關鍵的平推桿。」
也許是冥冥中有貴人相助,有位資深老將在看他練球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他雙手用力不均的敗筆,陳志忠從善如流地接受批評,並潛心苦練,果然開始「敗部復活」。終在今年得以參加世界四大高爾夫球賽之一的美國公開賽,創下世界紀錄。

陳志明三歲小女兒陳佩婷拿著球桿比畫。「爸爸會打,我也會!」旁邊是陳志明、陳志忠兄弟今年奪得日本公開賽獎盃的照片。(張良綱)
哥哥影響他最深
在陳志忠的奮鬥歷程中,哥哥陳志明是影響他最深的人。在最近的一次訪問中,陳志忠公開表示陳志明的球技比自己高明。
活潑得近乎四海的陳志忠,個性與哥哥顯然不同。林口球場出版的一本刊物在介紹陳志忠時提到,他在轉為職業球員後,第一次在香港比賽時得到新台幣十萬元的獎金,全都買了衣服,使節儉的陳志明大為吃驚。但是在其他方面,陳志忠仍然很聽哥哥的話。
他曾表示,除了教打球技巧、提供經濟支援,陳志明一再叮囑他要加強語文能力,因為高爾夫選手常年在國外,不懂外文將寸步難行。瞭解這一點後,陳志忠有一段日子白天練球,晚上還到補習班苦讀日文、英文。這回在美國接受訪問,他能以英文談笑自若,並非偶然。
球技之外,陳志忠由哥哥處得到的最大啟迪是,情緒的控制和風度的保持。陳志明本身即以風度好見稱,而陳志忠自認在美期間,經常有機會觀摩大師比賽,他們溫文穩健的風範,也讓他心儀。
他的表現使許多人好奇,球員通常需要某種寄託,才能紓解緊張情緒,什麼是陳志忠的排遣之道呢?
「運動(高爾夫除外)、唱歌和看武俠小說啦!」陳志忠的么妹連彩芳不假思索地回答。

職業高球選手的母親難得看到自己的兒子——陳氏兄弟的母親陳梅倚門而望。(張良綱)
永不休止的音符
據他的老友王茂生表示,陳志忠在國內一有閒暇,絕不忘寓教於樂、活動活動筋骨。他最喜歡邀朋友到金山、福隆海邊游泳或在沙灘上賽跑。不用說他總是霸佔冠軍寶座。此外,陳志忠的歌喉不錯,擅唱國、台、日等多種語言的流行歌曲,其中又以國語歌曲「告訴我愛的時候」最叫座。
赴美比賽後,陳志忠天天在機場、球場、旅館間來回奔波,鮮有閒暇。異鄉單身生活難免孤單寂寞,他在苦悶時的排遣之道是打越洋電話給老同學吐吐苦水、話話家常,經常在台灣時間半夜三、四點,挖起睡眼惺忪的哥兒們。有一年的春節,他打電話回家問母親:「紅燒豬肉怎麼燉?」
雖然獨在異鄉為異客,必須承受生活的不便與精神的孤寂,陳志忠卻能淡然處之。他潛心吸收、學習,不停修正、前進,希望能在美國、甚至世界球壇闖出硬裏子的名號。
這位今年廿七歲、五呎十吋的高爾夫球壇新秀,正努力朝著巔峰前行,他曾公開表示:「我的信心不會動搖,我知道我可以是最好的!」
陳志忠是運動員,王贛駿是科學家;他們的成就,同樣值得中國人驕傲。

交棒的一刻——陳家的下一代陳盈仁,幫叔叔陳志明背球袋,也順便學選桿、揮桿的技巧。(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