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星兒童合唱團,是國內歷史最悠久、水準最高的歌唱隊伍之一。廿餘年來,它在團長呂泉生專注、熱心的指導下,培育出許許多多健康、活潑、自信、品學兼優、且又會唱歌的好孩子。他們所接受的,是平衡、豐富又嚴格的訓練,卻從未有人以為苦。童年的啟發和引導,更使得許多團員在長大後走上了音樂之路,繼續在音樂的領域中探討和鑽研,且為推展國內的音樂教育而盡心獻力。他們所顯示的,正是我們國家新生代的優秀與活力。

呂泉生親自彈琴,教導孩子們作發聲練習。圖右:練唱時,小朋友們以舒服的坐姿,凝神於團長的指揮,唱出最優美的歌聲。
古宅傳出天使之音
在台北市的西邊,傍著淡水河堤岸,迪化街、涼州街一帶,是昔日的商業中心。隨著時間的流轉,曾幾何時,商業中心他移,當年的繁華漸漸逝去,如今只剩下一片寂寞的古老宅邸引人幽思。
每當暮色低垂,淡水河上飄來濛濛夜霧,迷漫在一幢幢古老、堂皇的建築物四周。有一棟古舊的紅樓中,經常傳出一陣陣童稚的笑語,一縷縷嘹亮悠揚的歌聲,隨著霧氣飄散在空氣中,與這幢老宅形成一個奇妙的對比,會使人感覺有若置身夢境,不知究竟身在何處。
這一幢經常傳出天使之音的古宅,是這一帶最氣派的,紅磚砌成的牆,歐式的拱門和陽台,雖然經過歲月的侵蝕,從它的外貌和氣勢,仍可揣摩出它昔日的風采。大門口左側,懸掛著一塊古銅匾額,亮亮地鐫刻著「榮星合唱團」。
這是享譽國內外「榮星兒童合唱團」的家,它是培育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天使隊伍的搖籃,也是目前國內水準最高的兒童合唱團之一。二十四年前,因有企業家的支持而成立了榮星,聘請名音樂教授呂泉生擔任團長。
在呂教授的悉心教導下,甫成立五年的榮星兒童合唱團,即被西方的音樂家所注意,他們很訝異於東方兒童合唱團竟有如此的水準。美國林肯中心立即邀請前往演唱。那一回,雖由於經費問題未能成行,但卻因此在國際樂壇建立了聲名,奠定了此後享譽國內外的基礎。

呂泉生親自彈琴,教導孩子們作發聲練習。圖右:練唱時,小朋友們以舒服的坐姿,凝神於團長的指揮,唱出最優美的歌聲。
多少光榮往事
踏踩著木板樓梯,登上二樓——這是合唱團練唱的地方,中間大廳的兩邊牆上,掛著榮星兒童合唱團歷年來所獲得的各種錦旗以及許多歷史性的鏡頭,包括登台演唱、外賓參觀、畢業團員等的照片……。大廳兩旁,有兩間音樂室,左邊的較大,並備有唱台;右邊的較小,由桌椅組成,於教樂理時用。
每當夕陽西沉,落日餘暉映在淡水河上,從這兒的陽台望出去,是一片美麗、動人的景色。這時,合唱團的小朋友們,在放學後背著書包,陸續來到。早來的在大廳上嬉戲玩耍著,頑皮、可愛的笑聲、叫聲盪漾開來,頓時為這古老的屋宇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
當伴奏老師在鋼琴上按下第一個音符,這群小天使安靜了下來。他們聆聽著琴鍵所發出的聲響,辨識著樂音的高低。聽者都會驚訝,小小年紀的他們音感竟是如此敏銳:老師隨便按出一組和聲,不同聲部即可立刻各自唱出正確的音名。接著開始發聲練習,由於接受了「絕對音感唱法」的訓練,他們不需起音,就能唱出完美的和聲。同時,小朋友們還可憑著對正確音高的辨識能力,自行驗查自己家裡的鋼琴是否走音了。

由榮星兒童合唱團畢業,進入大學後,這些大孩子們又回到榮星,組成混聲隊。他們自己指揮、自己伴奏,團長只需從旁協助。
招進會唱歌的小娃娃
每年二月,榮星要對外招生,凡是國校一、二年級的小朋友都可報名參加。選拔的標準,是要唱音階和一首童謠「妹妹背著洋娃娃」,然後從幾百位試唱者中挑出五、六十位成為進修生,即小班生。小班生須經兩年的訓練和考驗,從最基本的發聲、認譜到視唱練習。到第三年,才能升級為正式團員。
榮星對團員的要求,並不完全以歌聲為主。他們的原則是:健康第一,功課第二,唱歌第三。因而在初期的訓練裡,不但要求唱得好,而且需要功課好、身體健康與活潑進取。每經過一階段的訓練,團裡總要查一查小朋友們在學的成績,並給他們舉行視唱測驗,測驗過後,小朋友們便回家等通知。必須能通過這兩項考驗,才可繼續到團裡來練唱。
呂團長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這樣層層考核、淘汰,主要目的還是要留下真正喜歡唱歌的小朋友。因為我們發現有些孩子,是在家長的期望下來的,有的沒有興趣,有的沒有天賦,這種訓練對他們而言,是相當痛苦的。」
成為正式團員必須經過關關嚴格的測驗,但真正熱愛唱歌的,不僅不以為苦,且會期盼考試的來臨,以早日成為正式的團員。因此,雖然早期的訓練確是相當辛苦而單調,但小朋友們卻從不肯缺席。

唱歌時,嘴形很重要,呂泉生親自示範,且用手勢說明。
培養活潑、自信的孩子
除了優美的歌聲、正確的音感,榮星還注重培育孩子們的膽量。練唱時,遇到獨唱部份,呂泉生總要求小朋友們自我推薦,站出來唱給大家聽。這種訓練,掃除了中國小孩害羞、膽怯的習慣。因此,榮星的小朋友比一般活潑而自信。
音感(音程的準確)和聲感(和聲的辨別)是榮星的指導方向。呂教授眼中閃著愉悅的光芒說:「凡是訓練有素的合唱團都可以無伴奏演唱,也不需起音,隨時隨地都能正確地唱出和聲。我們榮星經過這些年的訓練,小朋友們也都能做到了。」「不過,在指導上,需要有適合這種條件的歌曲供孩子們練習。因此,這十幾年來,我們不僅練唱些能討好一般觀眾的歌曲,並且以覓得知音為目的來指導合唱。」為了使孩子們能演唱原文歌曲,榮星特別聘請老師教導他們拉丁文、意大利文、德文、英文的發音,並解說歌詞的意義。
從進修生升為正式團員,對小朋友們而言,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這個地位的確得來不易,因此大家都十分珍惜。這時,他們的音樂素養已較完備,歌聲更臻於成熟,成為榮星兒童合唱團的主幹。雖然由於年歲增長,學校功課日益繁重,但每星期兩次的練唱卻向來準時出席。他們愈唱愈有興趣,唱歌成了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合唱團大廳,所擺設、懸掛的,都是他們歷年來所獲得的獎牌、錦旗,以及團員的畢業照。
暫時譜上一個休止符
這一段快樂的時光延續了三、四年,然後到了生理的變化期,小男生面臨了變聲期,稚嫩的童音變得沙啞了。這種變化,意味著他們離開榮星兒童合唱團的時候到了。在初中二年級時,團裡就為這些團員舉行畢業典禮,同時發一紙畢業證書。對在榮星長大的孩子而言,許多有關唱歌的回憶,於此暫時寫下了一個休止符。
二十四年來,榮星兒童合唱團從當初創辦人的埋下種籽,經團長、教師們的辛苦經營,孜孜灌溉,終能漸漸發芽、成長與茁壯。每年二次的演唱會,一直受到國內各界的讚譽與推崇。多次的環島旅行演唱,亦受到熱烈的歡迎。並且,他們曾經多次應邀出國演唱,足跡曾踏至日本、菲律賓、印尼、新加坡、泰國等地。這期間,亦先後出了五張唱片。
每年,舊團員畢業,新團員進來,新舊交替不息,而歌聲卻永遠是那麼甜美、動人。使這些優良傳統得以維持下來的,是榮星的支柱——團長呂泉生教授。
呂泉生,民國五年出生於台中縣神岡鄉的基督教家庭。幼時曾參加教會的唱詩班。唸台中一中時,在偶然的機會中聽到一場音樂會,裊裊的樂音誘導了他獻身音樂的決心。之後,他負笈東瀛,入東京東洋音樂學校鋼琴科;二年級時,不幸右肩受傷脫臼,乃改修聲樂。學成後成了當時日本著名劇場的職業歌唱家。

因為音樂室地板為舊式木板,為保持安靜,進入前院換上拖鞋。
為民謠重新編曲
呂泉生雖然所受的是西式音樂教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亦屬西式,但他卻是位鄉土音樂的愛好者及民謠歌曲的傳薪人。
中日戰爭爆發後,呂泉生返台,那時他深深覺得,音樂雖是聲音的藝術,具有超國家民族的普遍性,然而終究也有著它的民族地域性。而且,真正有生命的音樂,絕對會具有土地和民族的特性。於是他決意開始採集民間歌謠,加以編整。現尚流行的「六月田水」、「丟丟銅仔」,都是他在當時發表的。
同時,他也孜孜不息的替小朋友們創編兒歌,「小孩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不開不開不能開,你是大野狼……」「日暖風和好天氣……小小司馬有機智,拿一塊大石頭,向水缸打下去……」這些耳熟能詳的兒歌,都是他的傑作。
榮星剛成立時,由於沒有適當的教材,呂泉生自己編寫了好些教材。在教唱時他一向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們守時。他從來只有早到,沒有遲到,一定準時開始。他教導團員踏實的學習,他自己亦從不自我宣傳;對榮星,他更未曾有過高的評估。二十四年來,他點點滴滴地付出心血,他的願望是,願榮星能躋身世界一流的高水準合唱團,更願孩子們長大之後,還保有在音樂上繼續鑽研、求進步的心情。

因為音樂室地板為舊式木板,為保持安靜,進入前院換上拖鞋。
爺爺的嚴肅和慈祥之間
呂泉生態度相當嚴肅,教合唱時,他一絲不苟,嚴格要求,團員們都有點怕他。可是當他們望著滿頭白髮,隨著歌曲的旋律搖頭晃腦、陶醉其中的老團長,心中又不禁升起由衷的敬愛與崇拜。一個綁著小辮子的小班生,小大人似地說:「我知道,只要我們唱得好、又乖,團長就不會生氣、不會兇我們了。」
除了平常練唱,老教授有時會在假日,帶小朋友們爬山、郊遊。暑假時,亦舉辦夏令營,訓練小朋友們過團體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教他們游泳,鍛鍊更強壯的體魄。當清脆的笑聲、嘹亮的歌聲響徹於山腰、海邊、游泳池畔,老教授臉上會浮出欣慰的笑容:這群健康、活潑、愛好音樂的小歌唱家,乃是他音樂生命的延續。
雖然呂泉生常說,榮星兒童合唱團不是為培養音樂家而成立的,但在歷年畢業的數百位團員中,卻有一大部份選擇了音樂這條路。有的唸了音樂系,然後從事音樂教學工作;有的更赴歐美、日本等國深造。不論他們主修的是聲樂或是器樂,甚至作曲,他們都不會忘記在童稚時期啟發他們對音樂愛好、引導他們在音樂路上學習的搖籃——榮星兒童合唱團;更不會忘記那雙默默推動搖籃二十餘年的手,那個辛勤灌溉的老園丁——呂泉生團長。
衍生另兩支隊伍
除了兒童合唱團,榮星還另包括了兩個合唱團,一個是混聲隊,另一則是婦女隊。
混聲隊的成立,是由畢業團員所組成的。他們從團裡畢業後,升上高中,因為音樂的根已深植於他們的心中,不再唱歌的日子總覺若有所失。於是,在上大學之後,他們又回到這培養他們長大的家,和以前一起唱歌的伙伴們,再度沉浸於音樂的旋律中。
混聲隊的一切隊務,由團友們自己負責。年長的他們已有相當成熟的音樂修養,他們自己指揮,自己伴奏,團長及老師們只需從旁略加指導即可。
歌唱充實了這些大孩子們的生活,他們也在歌唱中建立自我。這些團友再度回到榮星,除了對歌唱的熱愛,還有一份對榮星深深的眷戀。每當隊友因當兵、出國進修,必須離開混聲隊時,都不忘殷殷囑附後來的學弟、學妹,好好愛護這個團體,並留下一句話:「我一定會再回來。」
把音樂帶進了家庭
音樂的感染性是很強的,不祗那些畢了業的團友不忍離開,就是帶小孩子來練唱的媽媽們亦受了薰陶,她們真真愛上這裡的歌聲與和諧和快樂的氣氛。呂團長在她們的要求下,於民國五十一年成立了婦女隊,由兒童隊的家長們為主體。
自此,許許多多的母女檔、母子檔出現於榮星。媽媽可以和小孩一同研究樂譜,小孩有時亦憑敏銳的音感,指出媽媽偶爾唱錯的地方。榮星因此又把音樂帶入了家庭。
早期榮星兒童合唱團由於有企業家大力的支持,經費很是充裕,小團員來接受訓練,一切免費,且常供應點心、牛奶。近年來,由於經濟來源減少,不得不向團員們收取一點學費,以維持整個團的開支。雖然,以榮星演唱的聲譽和它有口皆碑的訓練方法,家長們都願意繳納學費送小孩到這裡來學習。但一生為榮星的老團長心裡卻老覺不安,他深怕會有愛好音樂、天賦高的兒童,為了學費而裹足不前。他畢生致力於推展音樂教育,二十幾年來,他放棄了許多私人授徒賺錢的機會,將全部的時間、精力,完全投注於榮星,而所獲得的,是桃李滿天下及兩袖清風。
榮星要永遠為你歌唱
每當有人問呂老教授,是不是有將合唱團擴大的計畫,他總是搖搖頭,然後說:「我年紀大了,現在最要緊的是,怎樣能使這個合唱團一直維持下去。這幾年來,我在多方奔走籌募基金,想使榮星合唱團成立一財團法人組織,這樣榮星才能五十年、一百年地傳下去……。」
從窗間射進的陽光,輕灑在那一頭白髮上,顯得格外銀白耀眼,加上他額上的皺紋,堅定的眼神,使人對一切都充滿信心。屋那邊傳來孩子們天使般的歌聲,這時你會覺得,面對著的是一位音樂的使者,而榮星兒童合唱團,就是他為這世界帶來的禮物。那純美和好的歌聲,一定會永遠、永遠地縈繞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