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放長線釣大魚」,魚線究竟可以有多長,魚又有多大呢?根據本省海釣的紀錄,魚餌放到一千多公尺外的深海裡,並不稀奇。所釣上來的「大魚」,則可能有上百斤重。
本省四面環海,溪流多,近年來,釣魚已成為蓬勃發展的戶外休閒活動之一。也有不少釣迷深「陷」其中,樂此不疲。釣魚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呢?
電視上馮鵬年指著天氣圖報告說,「杜爾」颱風的威力已經減弱,現正逐漸向琉球方面移去。
張成輝迫不及待地拿起電話,向海邊漁民詢問釣訊。也不管天氣是否平穩下來,他興致勃勃的將釣具整理妥當,又邀了三位同好「共襄盛舉」。
第二天一大早,只見他們忙進忙出地把釣具、冰箱(裝魚用)和救生衣等裝備塞進車內,匆忙將店面交給張太太照顧,一溜煙便朝著東海岸的釣場絕塵而去。
「這一趟沒三兩天,怕是不肯回來的。」張太太無奈的接下照顧店面的任務。

圖2.:東北角的海岸地形奇特,海藻豐富,魚群聚集,是發展磯釣的天然樂園。(鐘永和)
眾奡M他千百度,釣魚樂趣樂無窮
早在國校畢業後,張成輝便隻身從嘉義到臺北。他先從機車學徒幹起,經過將近廿年的歲月,如今已是兩家機車材料行的老闆。每天只消處理一些材料方面的進出貨就可以了,至於從前忙著修車的情形,那也只有在他閒得慌的時候,或師傅忙不過來,才偶而幫幫忙。
空閒時間一多,反而為張成輝帶來不知如何排遣的煩惱。讀書,在他這個年紀已覺吃力,於是他試著養狗、養猴、飼鳥或熱帶魚,結果不是猴子太凶咬傷小孩,便是「鳥」多口雜,影響安寧。在鄰居們紛紛抗議下,不得已總是養養放放,始終無法持久。
直到前些年,在朋友們偶然的邀約下去海邊釣魚,水天一線中,藉著一根垂到水中的細線,他享受到魚兒驟然上鉤時那陣拉扯的快感。初嘗勝利的滋味後,張成輝立刻就染上了釣魚界戲稱入迷者所謂的魚「癌」。

圖1.:釣魚也像打高爾夫球,想釣什麼樣的魚,就要配合什麼樣的釣竿才行。
海岸曲折,最宜發展海釣
一般說來,釣魚可依釣場分為海釣、溪釣、池釣三種,其中又以海釣最為刺激。
本省在四面環海的地理形勢上,擁有極佳的海岸線,尤其東北角部份,從北淡迄蘇花一帶曲折的兩百多公里,沿線適當寒、暖洋流經過,無論是海蝕平臺、珊瑚礁層、磯岩或是海港波堤附近,每每都是魚類聚集的最佳處所。至於岸上更是風景綺麗,怪石嶙峋,旅遊、垂釣皆宜。面對如此絕妙環境,兼具有運動、娛樂和接近大自然等多重功能的海釣,便風起雲湧地推展開來。
海釣依活動方式,又大致可分為灘釣、磯釣和船釣。
「灘」是沙灘,「磯」是水邊的大石頭,二處都是釣魚的好地方,但比較起來,沙質海岸大都坡度平緩,距離魚群麇集的深海極遠,岸上的釣者限於體力,除以人工放餌外,通常無法將餌甩至適當的深海,因此所獲有限。相反的岩質海岸的落差變化很大,在魚類生態上亦顯得生氣勃勃。

圖2.:面對廣垠的海洋,釣迷絞盡腦汁,想把魚兒弄上來。(鐘永和)
磯釣人口增加最迅速
不分四季,岩質海岸的礁層區內都聚集有種類不同的魚群或覓食、或產卵;落差大的深海處則有底棲的大魚迴游。釣者在這類水深流急或海蝕礁層地區,站在礁岩上下竿,就稱作「磯釣」。
磯釣危險,釣者時有被大浪捲走之虞,但卻是目前本省釣魚人最多的釣法。除了刺激,磯釣另一吸引人的地方是魚種品目繁多,浮游或底棲的魚類都有可能來「照顧」魚餌。有的色彩鮮豔像雀鯛等各式熱帶魚,有的則身懷劇毒像河豚、沙毛等,各型各類,百式雜陳,有時候一趟釣魚活動,幾乎是上了一堂魚類識別課。諸多魚種中,最受釣者歡迎的是「白毛」和「黑毛」。

圖1.:這樣的收穫,是許多釣魚迷的夢想。(鐘永和)
黑毛、白毛價高位尊
「白毛」學名蘭勃舵魚,經常出沒在冬季東北海岸盛產海藻的礁岩附近專吃海藻。這種「吃素」的習性,使得它的肉味鮮美。此外,「白毛」性喜在波濤洶湧的激浪區活動,體力強而有力。它刁鑽的勁道也使得釣者更覺刺激、過癮。
同屬於舵魚科的「黑毛」在個性上和白毛有顯著的差異。白毛時常就著浪花沖擊岩石造成的水沫急湧,浮躍在水面啃食海藻;黑毛則謹慎小心,非不得已它不近岸邊,而停留在水色較深的地方,利用漲潮時機悄悄來覓食,要使它上鉤,釣者必須加長鉤線,儘量選用細線,魚鉤處還要掛著海髮絲(海藻的一種),任它在水中自由飄浮,混淆「魚目」,以免引起目光銳利、生性猜疑的黑毛懷疑而功虧一簣。黑毛就是在這種需要「鬥智」的情況下,愈顯其價高位尊。

圖1.:連綿高樓中間的一方水塘,五彩花傘之下的一方蔭涼;池釣者也自有一片悠閒的天地。(鐘永和)
一魟二虎三沙毛,皆是毒魚
本省有句漁謠:「一魟二虎三沙毛」,它們都是懷有劇毒、不受歡迎的魚種。
魟是一種扁平底棲的魚類,它的毒聚積在尾部三分之一處的毒刺上,不小心釣上它,萬一脫鉤不當,它的毒刺會猛然從尾鞘裏彈射出來,出其不意的刺入釣者的肌膚中。被攻擊的人會立刻發生血壓降低、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的也可能致死。魟魚在產卵期喜歡蟄伏在淺水沙灘中,走在上面的遊客,也有被攻擊的可能,因此有「海底地雷」之稱。
還有一種經常上鉤而不被歡迎的就是河豚。河豚外貌醜陋,它的肝、膽、生殖腺和血液都含有劇毒,生起氣來則全身鼓脹充滿尖刺,沒人敢惹。因為有此法寶,河豚生性遲鈍懶散,水裏游來一幅悠游自在的閒情,而其他的魚類則避之唯恐不及。在海邊萬一釣上河豚,內行人馬上就知道再也釣不到其他的魚了,只有另起爐灶,重新尋找釣點。
磯釣刺激,但畢竟危險。在國外,釣者想試試深海種類繁多的大魚,只需駕艘小船或遊艇,停在外海,然後輕輕鬆鬆下竿,便可以等候拉上大魚的那份快感。「船釣」收穫豐富,又沒有沿岸釣魚易被大浪襲捲落海的危險,這是釣者最羨慕的釣法。
目前國內海岸仍有管制,因此無法開放船釣。這種情況下,想要釣大魚,釣者於是在磯釣和灘釣之外,又發展了一項獨特的釣技——放長線。

圖2.:爸爸釣魚,我看熱鬧,等魚兒上鉤,可要叫我瞧瞧喲!(鐘永和)
運籌海岸之內,決勝千尺之外
放長線釣大魚,可以說是本省在海釣方面堪稱一絕的釣魚技術。尤其整個東海岸線正位於深海溝附近,釣者只要將釣線放出五、六百公尺,就能夠把餌置在大魚經常出沒的深海,一樣可以享有和大魚搏陣的機會。
這種釣法據說是一位臺東的國小老師所發明。早期釣者必須游泳將餌帶到外海投放,現在則以輕便的馬達竹筏代勞,魚餌投置妥當後便是等大魚吃餌了。由於這種方法不像磯釣和灘釣,必須隨時注意手上釣竿的變化,真正海釣的技巧在此並無多大的發揮。
「但吸引人的地方是只要有魚上鉤,就一定是『超級』的大傢伙哩!」身為建築包工的林森源便是在這種能與大魚兩相對陣的快感上,常常放自己「特別假」,來到東海岸留連忘返。
通常放長線上鉤的魚,多有十幾廿斤重,種類則包括牛公鰺、鰻、魟或大石斑……等不一而足。去年十一月,張成輝便在谷風海邊獨力釣上一尾重達二百一十臺斤的「赤土魟」,打破了東海岸個人釣魚的紀錄。
遇上特別難得的斬獲,釣者多會留下魚拓留念。熱中釣魚的人,隨身都帶有墨汁、宣紙,只需將釣起的魚體擦乾後,染上墨汁,再用宣紙拓印下來便可留下「證據」以誇示友朋。
但是上回張成輝釣上的魚實在太大了,無法做成魚拓,只有就地宰殺,見者有份。
人魚鬥智,注意安全
「海天之下,人魚鬥智,雖然是個教人著迷的活動,但也容易發生意外。」民生報釣魚俱樂部顧問林玉堂表示,去年十一月,曾經在一周內有廿個釣者不慎被浪打落海堛漪鶹,其中還有五人因此溺斃。
林玉堂指出,這大多是安全裝備不夠造成的。由於海邊礁岩地十分陡滑,容易失足,必須穿特製防滑釘鞋。此外,救生衣和安全頭盔也是有備無患的保命裝備,缺一不可。
「再者是不可以單獨行動。」民生報記者何安華也補充說,曾經有釣友獨自到濱海釣魚,結果幾天都不見人影,家人沿著海邊找尋,花了兩天的工夫才發現他掉在岩縫中摔昏而溺斃。
海釣也切忌意氣用事,要瞭解自己的體能,否則大魚上鉤,廝鬥之下,很可能釣不上來反被拖下海去。此外,並得隨時注意海面天候的變化,絕對不可以到水深過膝的海流處垂釣,以免被沖走。
比起海釣的「粗獷豪邁」,溪釣就「內斂」多了。就像山裏的溪流一樣,溪釣的環境在山的簇擁下更顯寧靜。
雨過天青,最適釣迷訪魚蹤
本省山地眾多,中央山脈在全省的背脊上東西分流有許多條溪流。各溪流的河谷中,斷層和岩盤錯綜複雜,連綿不斷,因而形成許多周寬水深的淵潭和急瀨,這些都是魚類生長的好環境。
尤其大雨過後,趁著山溪混沌不清之際,溪釣的高手都會不約而同的「傾巢」而出,到山堣艩蓿袪高熔`潭、急湍處「混水摸魚」,享受溪中魚群咬餌的樂趣。
「溪魚吃餌的動作比海魚含蓄,且容易受到驚嚇,釣者必須十分敏捷,非有高明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才能讓魚兒上鉤。」在承德路開設沖床工廠的簡老闆十分熱中於溪釣。
溪釣的魚種雖然沒有海釣豐富,但也足夠教溪釣者忙上一陣了。貪吃的石斑、陰沉的河鰻及味美的苦花和香魚,還有溪哥、海鍊、羅漢魚……不一而足。比較之下,溪釣的朋友通常較不在意魚獲的大小,他們較重視魚兒上鉤的剎那間,手心捏拿的敏捷性和魚上鉤後猶自刁鑽掙扎的快感。
溪釣適合全家人同享
溯溪尋找釣場的過程中,山間鳥鳴蝶舞的景緻,就已享用不盡。因此,溪釣也是適合全家的休閒活動,只消一天的行程,一家大小郊遊,釣魚烤肉……其樂無窮,也順便教孩子認識平日不易見到的魚種。
可惜的是,近年來山間釣場逐漸難尋。
「十幾年前臺北橋下的魚比石頭還多。」有廿年釣魚經驗的李金和表示,近年來廢水的汙染、過度的撈捕和非法毒魚、電魚,加上水土保持的不當,許多生氣盅然的溪流源頭已經瀕臨奄奄一息。臺灣地區唯一寒帶性鮭魚——櫻花鉤吻鮭和香魚就在這種情形下幾乎絕跡。這對熱中溪釣的釣迷而言,的確是個令人沮喪的消息。
無論溪釣或海釣,都是一件極花時間的活動。裝備、行程加上與魚兒較力鬥智的功夫,費時可觀。對一般工作忙碌,時間又固定的「上班族」而言,較難投入。於是有人鑿坑為池,養些鯉魚、草魚、鰱魚、鯽魚……等,計時收費,每逢星期假日,魚塘就秩序井然地坐滿了一竿在手的汲汲釣者。
根據非正式的統計,僅臺北近郊地區開放的魚池就有二百多家。收費大致是一節(三小時)三至五百元之間。
一樣的釣魚,兩樣的心情
也有人懷疑,手持釣竿蹲坐狹小的魚塘旁,會有釣魚的樂趣嗎?
「海釣或溪釣,不是每個人都釣得到魚,我們在池堜韙F很多魚,保證一定釣得到。」釣池老闆如是說。
想釣大魚,魚池會介紹你釣鯉魚和草魚;要訓練釣技,則可以專攻機警不貪吃的鯽魚;想帶美味的魚兒回家下鍋,鯁魚(烏溜)的身價很高,是鮮美的淡水魚……。魚池將這些魚分別放養,釣者可依自己的喜愛和技術來選擇釣池,且多半不致空簍而歸。
近年來,池釣人口,一直呈平穩增加,在步調快速的社會中,它提供了人們在可控制的時間內,享受釣魚的樂趣,但是在收費不算低的情況下,人與魚爭的情形卻有逐漸變為人與人爭的趨勢。
牌桌心理,切莫帶到釣池邊
所謂人與人爭就是釣友之間以魚獲的多寡賭輸贏。或是一頓飯,或是付魚帳,原本清心淡泊的釣魚,因而複雜起來。
也有的人,花了三節時間,投下七、八百塊錢,所獲卻不成比例,於是心想著:趕明兒一定要多釣幾條來撈本。這種牌桌心態也經常出現在釣池邊。如果真是到了這個地步,釣魚原有的那份閒適優雅,以及魚兒上鉤時「智取」的喜悅,怕就消失無蹤,水邊垂釣,也變得毫無情趣可言了。
大同工學院教授蔡茂雄在一篇文章中問到:「釣棍志在魚,釣客志在名利與理想,釣癡又志在什麼呢?」
這只有親身去嘗試才能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