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能量,世界舞台
美國在台協會自許作為美國與台灣之間的橋梁,處長酈英傑曾提出,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是他2018年上任後優先要做的事項之一。AIT自2016年主辦魚客松(Fishackathon)與「NASA 黑客松」台灣場的比賽,便是鼓舞人心的例證。
美國在台協會響應美國國務院自2014年開始舉辦魚客松程式設計大賽,邀請程式開發人員研發應用程式,提出因應海洋生態保育和漁業發展的解決方案,以維護海洋永續資源,因此在2016年舉辦台灣場的魚客松比賽。冠軍隊伍「誠映科技」(Akubic)之後參加全球比賽,沒有想到首度參賽,即技壓群雄,以「 五大湖救星」 (Great Lakes Savior)方案拿到第3屆「魚客松(Fishackathon)」大賽的世界冠軍與1萬美元獎金。
美國在台協會得到激勵,接著再挑戰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黑客松競賽:「NASA黑客松」,自2016年起拿到台灣場的舉辦權,廣邀英雄帖,舉辦賽前訓練課程,並且邀請美商,包括台灣IBM、英特爾、台灣微軟等公司贊助,提供比賽用的軟硬體與參賽的訓練,甚至得獎隊伍可以到IBM實習。
沒想到台灣在創新領域的能量實在無法小覷。2017年台灣的冠軍隊伍「Space Bar」,進軍總決賽,在全球187個城市參加,共2萬5,140名參賽者、2,017項科技應用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以解讀土石流資料的應用程式,獲得NASA黑客松全球「最佳概念獎」的冠軍。2018年則由台灣隊Light Wonder與Tabby Rangers一起參加世界決賽,目前已入圍全球前5名。
美國國務院為分享在科技與創新的軟實力,位於松菸文創園區的美國創新中心,定期免費舉辦3D列印創新工作坊、機器人戰鬥營,以及學習虛擬實境、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最新科技概念的課程,今年3月起更計劃到各中學分享最新的雷射切割機在物理凸輪的設計與應用。台美雙方在知識、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就像《台灣關係法》立法的初衷,拉起了一縷縷友誼的絲線,緊緊地栓綁著雙方,隨著時代的遞嬗,亙久而堅定。

美國在台協會的「數位行動書車」,開進全台各地的偏鄉小學,藉此傳遞美國文化。

美國在台協會的「數位行動書車」,開進全台各地的偏鄉小學,藉此傳遞美國文化。

美國在台協會的「數位行動書車」,開進全台各地的偏鄉小學,藉此傳遞美國文化。

學術交流基金會藉由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的交換計畫,引進美國優秀人士,來台灣擔任英語教學助理計畫的協同教學工作。(學術交流基金會提供)

學術交流基金會藉由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的交換計畫,引進美國優秀人士,來台灣擔任英語教學助理計畫的協同教學工作。(學術交流基金會提供)

到美國留學是許多人夢想之一,也是台美交流的重要面向,圖為美國史丹佛大學校園一景。(莊坤儒攝)

AIT的美國創新中心不時舉辦3D列印創新工作坊,讓學員可以運用3D列印技術做出各種具設計感的作品。(林格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