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珍珠
第二站柑腳城(即長源村),從雙溪往西行雙柑公路10分鐘即可抵達。這裡雖是雙溪最偏遠的後花園,其實它曾是山中最閃亮的一顆珍珠。
鄰近的雙溪煤礦曾吸引數千居民落腳此地,柑林國小最熱鬧時有900名孩子的朗朗讀書聲,隨著煤礦沒落,目前僅剩下約三十人。
小鎮的地標威惠宮已有140年歷史,廟前廣場旁有一排北台灣獨一無二的低矮亭仔腳,過去市況熱鬧時,這排老屋陳列著各地運來的雜貨,諸如茶、米、竹筍、山藥等,吸引附近小村住民前來交易,甚至遠到泰平、闊瀨的居民都來此採購,城內常有多達千人在廣場聚集。
當年繁華對照現今的悠閒清靜,正是時下都市旅人慢遊靜思嚮往的一方淨土。
劉克襄建議旅人串連長源村、附近的瑪納山莊、外柑村做為走晃柑腳城的路線。最好搭火車前來,在雙溪站下車,再搭國光小巴士到外柑村,步行過橋,體驗進入小城的奇妙感受。
這個儼然遺世獨立的小鎮,近來透過社區營造,社區再度活絡起來,5月底到訪時,穿著鮮豔性感服裝的阿公阿嬤們,熱情地以森巴舞迎賓,雖然在淳樸鄉間顯得有些突兀,但來客仍可感受到社區的凝聚力和企圖心。
阿嬤們就地取材烹調的風味餐,令人印象深刻,野生過貓拌沙拉、梅乾滷桂竹、炒筆筒樹莖、魚腥草茶等,多次來此探查古道的劉克襄曾以「褪色的森林村落」形容柑腳城,此回看到村民的活力,燃起他對雙溪新生的期許。
「雙溪擁有百年的人文薈萃、蓊鬱原始的林道,以及30 年前大學生熱門的三天二夜北勢溪跋涉等條件,足以發展成簡樸自然,充滿人文氣息的森林健行路線,」劉克襄說。
17世紀日本詩聖松尾芭蕉和弟子從本州中部到北部、歷時5個月的徒步旅行,寫成《奧之細道》,成為後代文人雅士循線遊歷的著名行程;劉克襄認為「奧之細道」即是低碳旅遊的極致,他期待雙溪不要成為第二個喧囂的九份,而是台灣的「奧之細道」。

雙溪是台灣鄉鎮中土地公廟最密集之地,外型仍保有日據興建時的素樸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