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一向講究吃,也很肯為吃花時間與工夫,因此中國菜舉世聞名。但自從社會走上工商化之後,大家的生活步調加速,飲食習慣也逐漸產生變化,開始講求簡便、快速、衛生、營養,而有中式速食的產生。
有鑑於實際的需要、國人對吃食愛好及內行的傳統、再加上農產品豐富,我國發展速食製造業實大有可為。
在工商社會中,就業機會增加及教育普及,上班、上學的人大增,在外用餐的機會較昔日加多;許多家庭主婦也走出廚房,加入就業的行列,主中饋的時間與精力不足,均亟需速簡食品來幫助解決飲食問題。
大家賺的錢多了,花在吃方面的時間卻減少了,對食物的要求也與過去有所不同,除非假日或特別的宴飲酬酢,一般用餐都以簡便、快速、營養、衛生為原則,不太可能要求講究刀工、火候、口味的精緻菜餚。國內的速食業遂應運而生。
圖2:盒餐是重要的速食之一,品質日漸提昇。(楊永山)
發展速食是必然的趨勢
「速食」一詞源起於西方工業先進國家,是指事先經過處理,只需再經簡便的烹調手續,短時間即可食用的食物。
西式速食方面,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有漢堡、炸雞、三明治、披薩等;中式速食則大致包括盒餐、速簡餐廳供應的定食及最新開發的調理食品三大類。
盒餐又稱飯盒或便當,在國內工商業尚不十分發達、外食人口不多的時候,盒餐出售對象多限於車站的旅客,或集會大批訂購,一般人多自行解決三餐(或帶便當、或自己炊煮)。
後來婦女上班的情形日趨普遍,沒有充裕的時間為家人準備三餐,於是外食人口愈來愈多,便當業者也因而增加。銷售地點多集中在公司行號或學校附近,一個新臺幣四、五十元的便當,為上班族及學生提供了方便的一餐。
盒餐的發展,不僅在「量」方面增加,在「質」方面也有所提昇。
早期的盒餐業多半是家庭式經營,設備簡陋,也談不上品管,便當的衛生、新鮮缺乏保證,使消費者的健康頗受威脅。
隨著外食人口日益增多,有些具有新觀念的人發現盒餐業極具發展潛力,於是加入生產行列。
盒餐業開始從家庭式走向有制度的企業化經營,更以營養、衛生招徠顧客。
圖3:速簡餐廳多採自助式,可節省人力與時間。(楊永山)
遠東盒餐注重產品的新鮮、衛生
已連續三次獲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評鑑為優良餐飲業四顆星(五顆為滿分)的「遠東盒餐」是典型的例子。負責人李延生是位六十歲的退役軍人,曾在大學夜間部修習企管課程,對管理極感興趣。退役後做過一陣子貿易工作,民國六十年轉行,把朋友經營的遠東盒餐頂下來,而且做得有聲有色。
從事一個原本陌生的行業,李延生常留心有關餐飲業新知的報導,以作為營運參考。他認為,清潔、衛生是餐飲業的第一要務,因此在這方面下了極大的工夫。
七、八年前,國內盒餐業者多採用鐵盒,待顧客吃完後收回洗淨再用;而李延生率先採用鋁箔盒免洗餐具(現已改用保麗龍餐具)。當時有人勸他說,鋁箔盒用了就丟,成本太高;但他堅持使用,以維護顧客的健康,並視為開發業務必要的投資。
如今採用免洗餐具已蔚為潮流,證明李延生確有遠見。
國人罹患肝炎的比率偏高,李延生認為餐飲業者要負相當大的責任。他錄用新人前,必要求對方先到衛生所做健康檢查,若患有肝炎或其他傳染病,則一概不錄用。並規定員工要定期做健康檢查,而且工作時不准抽煙、要著制服、戴口罩、雙手不能碰觸菜餚、從洗手間出來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如有人違規,立即予以糾正。
圖:超級市場銷售各式冷藏及調理食品,為職業婦女帶來不少便利。(楊永山)
採計畫生產,嚴格控制品質
「許多事情不是我們不能,而是不肯去做。」李延生說。談起自己的經營哲學,他流露出自信的神采。也就是因為這份自信,當他得知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舉辦餐飲業評鑑時,立刻去報名參加。
在評鑑過程中,基金會的學者專家曾提供李延生一些改進的意見,他也都虛心接受。例如採用不鏽鋼的烹調用具;使用不同砧板切生菜和熟菜,用畢立即徹底洗刷等。甚至當有一學者告訴他,最好不要養小動物、以免傳染病菌,他即將自己最心愛的貓送給友人。
如何保持盒餐的品質,不讓消費者吃到不新鮮的食物,是李延生非常關切的問題。李延生指出,並不是所有的菜料都適合做便當菜,他做過許多試驗,一道菜在飯盒內能維持四小時不變壞的才採用。
在包裝精美的遠東餐盒上,都會貼上一張標籤,註明製作時間及「請於某時前食用」的字樣(由製作到可食用的安全時間為三小時),以示負責,並提醒顧客注意。而且採計畫生產,每天採購二千份材料,當天賣完即止,以期完全控制品質。
圖:超級市場銷售各式冷藏及調理食品,為職業婦女帶來不少便利。(楊永山)
天一盒餐有心向麥當勞學習
天一盒餐老闆任光遠對自己的事業也有很高的期許,抱著「要做就做好」的信念,有心將國內盒餐業帶入連鎖經營的路線,使中式盒餐的製作像西式速食一樣,能大量而快速地供應。
天一盒餐目前有三家門市部,供應雞腿、排骨、牛肉及特別餐(每天變換菜色,例如魚排、紅燒肉、獅子頭等)四種便當,材料統一採購,調理、烹煮則由各店自行負責。
雖然烹調的原則、方式都有規定,但令任老闆頭痛的是,廚師往往陽奉陰違,老闆在場監督,就按規定做,否則就不守規矩——材料清洗的次數、切的大小、調味料放多少……,三家都不一致,使得品質無法劃一。
經過一年的實驗,任老闆覺得非改弦更張不可,決定要設立中央廚房,購置切割機、攪拌機等設備,把所有的材料都統一切洗、調理、包裝好(包括油及調味料在內),屆時各分店的廚師只需依規定步驟下鍋即可。
天一公司為了提高員工素質,計畫不再雇用有經驗的廚師,以免他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不肯依公司規定做;而打算用知識水準較高的工讀生,並採彈性工作時間,照工時付薪,可靈活調度人手,充分運用人力。
任老闆不諱言這一套是向麥當勞連鎖店學的。他認為,從事任何行業,都要有見賢思齊的胸襟,多吸收別人的長處,因此他經常出國考察;而且決定改革之前,一定深入研討過,並從自己做起,俾能領導員工,經營一份現代化、企業化的餐飲事業。
圖:來來飯店推出樂克思中式漢堡,為速食闢新路。(楊永山)
各式快餐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機會
在銷售上,天一不提供外送服務,消費者必須來店購買,可帶回去吃,也可在附設餐廳進食。這類盒餐業與速簡餐廳結合的經營方式,已成為餐飲市場蓬勃發展的新軍。
另外,大眾化速簡餐廳供應各式各樣的定食,如雞腿、牛肉、排骨、魚排、飯麵或餃子之類,每份售價在五、六十元之譜,也是中式速食的主流之一。快速、經濟,是這類速食的主要特色。
販賣各種麵食、魯肉飯、焢肉飯的路邊攤,可說是速簡餐廳的前身,但這類小吃攤通常不太注重衛生,而且設備簡陋、供應量小,已漸不能滿足大量外食人口的需求,因此速簡定食餐廳發展快速。
七七巧福是新興的速簡餐廳。
二年前,三商公司在貿易、百貨、電腦部門發展穩定後,準備投資新行業,有鑑於國人對速食的需求日切,決定投資餐飲業,並派員赴日本觀摩、學習。
七七巧福在摸索、嘗試中穩定下來
三商外食部經理林浩三指出,三商過去從未有過經營餐飲業的經驗,也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因此可說一切從頭學起。他曾赴日考察觀摩,回國後開了四家連鎖店,並由中央廚房統一提供處理好的半成品。
在產品方面,本來只想賣牛肉麵,但又怕推出單項產品太冒險,因此改走多元化路線,推出飯、麵、小菜等卅多種食品,每份六十元,仍採傳統的點菜方式,取名為三商速簡餐廳。
餐廳開幕後,由於三商在禮品界的知名度,曾帶動一陣熱潮,可是不久生意逐漸清淡,獲利率不高。
三商深入檢討原因,發現菜式種類太多,使得採購、處理上都頗費周章,成本與烹調口味亦不易控制。點菜、擺設及收拾餐具也花費很多人力、時間,不符合速簡的原則,便決心加以改進。
今年五月二日,三商的第五家速簡餐廳在重慶南路開幕,為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改名為「七七巧福」,只賣牛肉麵、壽喜飯(類似牛丼飯)、壽喜面三種產品。產品簡化,可省去點菜及服務的時間和人力;而且顧客吃得快、走得也快,可容納的客人增多,因此每份雖只賣四十元,但業績反而轉好。
林浩三說:「我們改變經營型態後,發現效果不錯,於是其他四家也跟著改名,並採用同樣的菜單,一般反應相當良好。」
樂克思中式漢堡為速食闢新路
位於市中心的來來大飯店,由於附近的上班人口極眾,故亦投入速食戰場,推出樂克思快餐。
來來餐飲部協理陳文輝說,他們推出速食的動機是,有鑑於部分國人對西式漢堡的口味不太能適應,於是想到把中國傳統吃食和西式食品科技結合起來。
來來引進機器,研究食譜,推出各種中式口味的漢堡,例如叉燒漢堡、餡餅漢堡……,售價依大小每個在卅五至七十元之間。消費者花費不多的價錢,即能享受大飯店的格調與氣氛。這種中西合璧、價廉物美式的經營,也為中式速食開闢一條新路。
有些國人以為,只要賣漢堡、炸雞,便可稱為速食業,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根據專家學者的看法,「速簡」是種經營的觀念和方法,而非指產品的種類,其中包括幾項要素:
一、必須是櫃臺式的服務,顧客自取所需食物,而不是等服務員來招呼、點送。
二、菜式種類不必多,烹調方式要簡單,這樣員工訓練容易,產品生產速度快,品質才容易劃一。
三、價格必須大眾化,東西要營養衛生。
四、顧客的流動率大,因此環境不必豪華,也不必讓久坐的人感到舒適,但必須清潔、明朗。
食品業走上工業化大量生產
除了盒餐、快餐等熟食,最近速食市場又出現一種新產品——調理食品。所謂調理食品,是指材料事先處理好,並烹調至某一程度,然後經高溫殺菌或急速冷凍,再加以密封真空包裝,消費者食用前僅需簡單加熱即可。
調理食品的優點是貯存期限長,有的在常溫下甚至可保存一、二年,而且體積小、重量輕、不佔空間,烹調省時省力,又可免除油煙薰人的煩惱。不論居家或外出採用,都很方便。
調理食品依包裝型態的不同,可分為罐裝、冷凍食品和軟罐頭三種。
罐頭是最傳統的包裝方式,優點是保存期長,堅固不易受損。缺點是比較笨重,而且若加工過程不當,容易產生重金屬汙染。
冷凍類食品經過急速冷藏,也可貯存相當長的時間。目前常見的冷凍食品有:包子、水餃、餛飩、春卷、燒賣、珍珠丸子、湯圓、油豆腐細粉……;以及海鮮類冷凍食品,如烤鰻、小管、蝦丸、沙鍋魚頭等。
利得袋是目前最新,也是食品業者最感興趣的包裝方式。這種被稱為「軟罐頭」的殺菌調理軟袋,由一種類似鋁箔的材料製成,可耐135℃的高溫,傳熱性亦佳,放在滾水中燙煮幾分鐘,袋內食物即溫熱可食,而袋子卻一點也不燙手;同時不會產生重金屬汙染,攜帶亦十分輕便。但保存期不如罐頭長,而且較易破損。
國內許多食品公司目前已紛紛投入巨資,開發調理食品。
調理食品紛紛上市
統一食品企業聘請烹飪專家傅培梅,研製出近廿種中菜調理包,大部分為肉類,而且是需長時間燉、燜的菜,例如紅燒牛肉、滷豬肚、牛舌、梅乾扣肉等,推出後能為忙碌的婦女節省不少時間。
臺東興業公司在食品工業研究所技術指導下開發成功的炒飯,亦採不透光、不透氣的利得袋包裝,有咖哩、火腿、鮭魚三種口味。消費者在食用前,把調理包放在沸水中煮十分鐘,待米飯軟化,即可食用。興業和食品研究所正在研究如何加速米飯的軟化,希望能再縮短加熱時間。
興業也生產軟罐頭包裝的菜餚,目前研製成功的有:紅燒牛肉、咖哩雞和咖哩牛肉。
桃園丸大公司亦已推出:筍絲焢肉、梅乾扣肉、紅燒牛腩、咖哩牛肉等產品。
在冷凍食品方面,味全公司已在林口興建中央廚房,佔地一千餘坪。據負責籌建廠房的味全公司副總經理黃南圖說,未來生產的食品將供應各味全特約商店。目前計畫先推出廣式點心,如叉燒包、馬來糕、燒賣、芋頭糕等,再陸續開發各式燴飯及家常菜。
速食麵以新面貌出現
速食麵是另一種型態的速食。自從軟罐頭出現後,使得向來只有麵、不見其他配料的速食麵,產生了革命性的改變。
以金味王牛肉麵為例,除了麵以外,還附有一包牛肉調理包,甫推出即大受歡迎。食用方法是:麵泡好後,再把燙熱的調理包撕開,把牛肉倒入麵內,和一般店裏吃的牛肉麵風味類似,但較便宜,一包只卅元,而且省去外出吃麵的麻煩。尤其是冬夜,食用起來可口、保暖又方便。
金味王乘勝追擊,陸續推出香菇肉羹、咖哩牛肉和咖哩豬肉麵等,使得速食市場更形熱鬧。
統一速食麵亦有所突破,推出「滿漢大餐」,是指速食麵搭配各式調理包,如東坡珍肉、珍味牛肉、滿圓肉醬,可口又營養。
烹調專家傅培梅指出,她在研製調理食品過程中,發現中國菜口味繁雜,並非每一種都能做調理食品。一般說來,紅燒和燉品比較適合,至於需要炸、炒、爆的菜,做成調理食品再加熱就會變質、變味了。至於青菜,經高溫處理,容易變黃;米飯的韌度、風味也不易保持……。
食品工業研究所執行秘書黃中平認為,既然並非所有的菜都適合做成速食品,不妨挑適合的發展,以蔬菜來說,可選擇不易變色的:大白菜、包心菜、玉米、胡蘿蔔、馬鈴薯、竹筍等。
對速食的要求應是:簡便、衛生、營養
餐飲專家馬德新也認為,不一定要把每樣菜都製作成速食品,也不必一定要堅持傳統的口味。
他以為,消費者對速食的要求在於方便、衛生、營養,口味應是其次的。如果想吃精緻的美食,可以在假日自己下廚,或選擇高級餐館進餐。
但必須注意的是,速食業者不管推出的產品是何種口味,必須保持一貫的品質,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
許多專家也認為,如果過份強調口味,可能會成為發展中式速食的一大阻礙。因此他們呼籲消費者,大家既然都忙,就應改變過份注重口腹之欲的飲食習慣,而把關心的重點擺在衛生、營養上,而不必在吃方面花太多時間和精力。
另外,國人的飲食觀念有些不太正確。比如每餐都要求熱騰騰的食物,其實對健康並不好,因食用過熱的食物,易使咽喉、食道、甚至胃、腸的黏膜受傷。
傅培梅則認為,如果大家能接受冷食,不需再經烹煮手續,將會減少許多加熱過程遭遇的技術困難,例如食物會變色、變味等,中式速食未來發展的路亦將更形寬廣。
中國人口味重,調味品使用較多,對身體健康亦有礙。
中華民國食品營養學會理事長黃伯超建議,國人口味宜力求清淡,速食業者製造食品時,也應減少食鹽用量,像有些速食麵的佐料中,鹽、味精的含量就太高。
他進一步指出,盒餐或快餐業者在炸雞腿、排骨時,亦應注意用油品質,應少用回鍋油;食物本身也不可反覆油炸,以免破壞營養。而且應儘量少用添加物,如果非用不可,也須確定對人體無害。
發展中式速食不必執著於口味
中式速食不僅在國內行情看好,在海外市場亦有銷售成功的例子。
有位丹麥華僑成立大龍食品公司,經十幾年辛苦研究,以自動化機器大量生產春捲,在丹麥獲得專利權,去年一年內售出七千萬個春捲,暢銷世界廿餘國。
為了使用機器大量製造,大龍公司生產的春捲,和傳統中國春捲,在外型和口味上都已有差異。但外國人多半沒吃過正統春捲,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因此很能接受。由此可見,發展中式速食實在深具潛力。
速食業者想打開市場,除應在品質(口味、主附料搭配、營養、衛生)、包裝、說明上講求外,還應拓展銷售管道。
農發會食品加工組組長李秀表示,中式速食除內銷外,也應朝海外市場發展,其中以歐美地區最合適。
至於外銷食品種類,李組長指出,由於歐美國家對進口生肉和加工肉類的要求十分嚴格,對生產加工肉類工廠的設廠標準亦有要求,國內目前只有一家廠商能達此標準。因此以肉類為主要材料的調理包外銷不易,最具潛力的還是海鮮、包子、水餃等冷凍類食品。另外盒餐若經妥善的包裝、冷藏,也很適合外銷。
速食外銷大有可為
在口味、材料方面,事先須經市場調查,瞭解外銷地區的飲食習慣及好惡,因地製宜。若一味生產自認道地的中國菜,而忽略地區性的差異,則產品很難被國外市場接受。
此外,食品業者還須瞭解外銷地區進口食品的各種規定,例如採用合格的包裝材料,包裝上要標示安全食用期限、材料名稱及比例、食用方式、有無添加物……等。
李秀強調,發展中式速食是一項大事業,不僅可將中華食的文化推銷到全世界,還能為國內農產品找尋很好的出路,實在值得有眼光、魄力的大企業加入經營。
在今日的社會型態下,發展中式速食已成時勢所趨,這是條充滿挑戰卻值得一試的路,需要企業界與烹飪、食品科技及行銷專家攜手開創,也有賴消費者的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