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七○年代鄧麗君歌聲攫獲大陸民心以來,台灣的流行歌曲就在大陸無心插柳、蔚然成蔭。可惜因兩岸阻隔,直到五年前大陸政策開放,唱片業者才得到親嘗收穫的滋味。
然而赴大陸演唱會一場場舉辦,卡帶一捲捲發行,如今談到大陸市場,業者卻是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
北平的工人體育場內,可以容納十萬人的觀眾席,硬是擠了將近十二萬民眾。二、三十元(人民幣)一張的入場券,黃牛票叫價到一、兩百元。坐吉普車繞場的台灣歌手庾澄慶、趙傳、千百惠等人所到之處,歡聲雷動。
這場兩年前在大陸北平舉行的亞洲運動會義演活動,讓台灣歌手、藝人與流行音樂唱片業者驚見「新大陸」——

創作型歌手潘美辰以少見的才女形象受大陸聽眾肯定。(藍白唱片公司提供)(藍白唱片公司提供)
撿到現成的市場
販賣音樂卡帶、唱片的文具行內充斥著台灣流行歌曲的翻版;觀光區、娛樂場所擴音器媔ルX的盡是台北歌手的熟悉歌聲;「三個小時聽不到一首哼不上的歌」,去過大陸的觀光客,不乏類似中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謝德莎在北京飯店貴賓樓內的經驗。
「像是發現了一塊已施肥、播種的田地,就等著我們去收割」,一位流行音樂業者如此形容他的驚喜之情。
原來,儘管五年前大陸探親已經開放,但藝人能夠赴大陸地區表演也不過兩年。但是拜七十年代鄧麗君的歌聲魅力,及香港、星、馬等地的翻版、仲介業者所賜,台灣的流行歌曲早已風靡大陸十餘年。
發現這個「現成的」市場後,台灣流行音樂業者從此絡繹於途。歌手去享受熱情邀請與「臨場」掌聲;唱片公司不想讓盜版與仲介業者坐收其利,也不辭勞苦直接與當地公司接觸,透過正式授權以收取版稅。
於是乎,近兩年不僅大陸地區盛行台灣流行歌曲之風更熾;本地流行音樂界也興起一股大陸熱。
「你在台灣約不到的歌手,八成都在大陸」,這兩年自己也往返大陸五趟的謝德莎說,「每次去北平,都在王府飯店碰到台灣去的熟面孔。」

小虎隊以青春、帥氣,成為大陸青少年的偶像。(開麗創意公司提供)(開麗創意公司提供)
數字眩人,實情難堪
和其他熱中大陸市場的台商不同——一般多著眼大陸豐沛、廉價的人力及資源,唱片業者看中的是十幾億人口的廣大市場。
「在台灣,卡帶賣得再好,最多也不過幾十萬捲」,寶麗金唱片公司國內部總監張松輝比較,「大陸地區報來的數目動輒以百萬計。」
大陸珠海華聲實業公司去年根據全年銷售數量頒發金唱片獎,兩位得主即為台灣的童安格和高勝美。童安格的一捲「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就賣了三百萬卡以上;高勝美所有作品累積銷售更超過一千萬卡。
人口眾多、幅員廣闊,歌手辦起巡迴演唱會更是聲勢奪人。像去年潘美辰的大陸巡迴演唱會足足舉行了廿場;趙傳、童安格、齊秦等人也都辦過風光的個人演唱會。
然而,數字固然令人眩目,經過一段時間接觸後,實質收穫卻未如預期的樂觀。

歌聲柔美的高勝美去年在大陸創下千萬卡帶的銷售紀錄。(華星唱片公司提供)(華星唱片公司提供)
卡帶千萬捲——「零」收入
去年興高采烈去廣州領獎的高勝美,發現賣了一千萬捲卡帶,「居然沒有賺到一毛錢」,她圓嗔的大眼睛難掩失望之情。更令她憤怒的是,第一次接受邀請,辛辛苦苦跑去成都演唱,就被主辦單位賴帳,至今仍收不到酬勞。
為什麼?「大陸民眾的消費能力低,卡帶的單價以當地消費水準為標準,利潤自然較薄」,張松輝指出。
舉實際數字為例,當地一捲正版(有唱片公司授權)卡帶,售價平均為七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為卅五元。「版稅只有新台幣三塊多,如果賣一百萬卷,也不過三百萬元之譜;在台灣,只要賣十萬卷就可賺到這個數目」,他說。
而且「中國大陸市場實在太大了,我們無法自己掌握實際銷售數字,只能任由當地公司隨便報」,開麗公司有聲出版部部長宋文善指出,銷售數字不確定,利潤難以掌握,加上盜版、翻唱風氣極盛,「很多銷售數字都包含盜版在內」,他分析。高勝美卡帶銷售雖破千萬,卻賺不到錢,正是這個原因。

大陸歌迷情感強烈、直接,演唱會上不吝掌聲和歡呼,讓台灣歌手無法忘情。圖為齊秦個人演唱會現場。(EMI唱片公司提供)(EMI唱片公司提供)
政策變數難捉摸
演唱會主辦單位付不出酬勞,令不少歌手對大陸市場心灰意冷;此外,大陸的政策「初一、十五不一樣」,也令業者難以捉摸。「原本大陸基於其宣傳策略,對台灣藝人十分歡迎」,滾石唱片公司海外事業處經理梁序倫指出,像前年亞運就是由中共出面邀請台灣藝人前往表演的,「可是,這張笑臉在去年已開始改變。」
海外的卡帶進口配額去年初突然停止,到十一月才開放給台灣一百個。至於必須經由中共當局批准才能舉辦的個人演唱會,「審核尺度也越來越嚴」,梁序倫說。
這些政策上的變動,對於已受盜版之苦的本地業者而言,無異雪上加霜。沒有配額,正版卡帶無法授權發行,市面上盡成盜版的天下;不辦演唱會,不但斷了一條財路,在已缺乏促銷、宣傳管道的大陸,又少了一條通路。
市場有待培養
兩下起伏對照,不禁令人懷疑:難道這股熱潮只是兩岸開放接觸之初,基於新鮮而起的浪頭?如今已時過境遷,好景不再?
「這倒未必」,在台灣唱片公司中,最早開始直接接觸、經營大陸音樂市場的福茂唱片公司總經理張耕宇認為,想不勞而獲、撿現成的念頭在大陸根本行不通,「目前我們對大陸市場仍在『培養』階段。」
原以代理古典音樂,也製作發行器樂演奏的福茂公司,兩岸初開放,就已積極往來大陸,當初主要目的為發掘大陸國樂人才,沒想到意外發現流行音樂市場,便在三年前早盜版一步,正式授權三家唱片公司發行庾澄慶專輯「讓我一次愛個夠」,沒讓盜版業者佔到便宜。
「接觸管道、人脈關係和市場規則,都需要投注時間、人力去了解與培養」,張耕宇指出。像總公司在北平的合作對象中唱公司,就是大陸最大的唱片公司,擁有員工三千多人,分公司廣佈上海、廣州、成都等地,經銷網廣,銷售力自然較強。
而以促銷、宣傳管道來說,在當地最有力的方式莫過於上電視台打歌,尤其是全大陸都可收播、收視觀眾達八億人的中央電視台。為此,福茂不同於其他業者被動受邀的做法,主動為旗下歌手庾澄慶爭取上電視機會。「只要在重要節目中出現一次,第二天上街就很『麻煩』了」,張耕宇說。
對方也在適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在摸索,對方也需要適應」,他解釋,這兩年台灣流行歌曲浪潮的狂襲,令中共當局難以招架,「不平衡的『音樂傾銷』,也引起當地藝人不平,而屢屢反彈」,張耕宇表示。
而鑑於唱片市場紊亂,去年中共當局開始嚴格查緝稅收,不少當地唱片公司因為不堪補繳累積經年的漏稅而告關門。這也是本地唱片公司收不到版稅的原因之一。
其他如未察覺兩岸因長期隔閡形成的文化及社會習性差異,都是行銷阻力。「大陸觀眾雖然熱情,自尊心卻極端強烈,非常厭惡某些傲慢無禮、暴發戶氣質的台灣客」,謝德莎表示,台灣歌手若稍一不慎,在台上講錯話,馬上會被噓聲轟下台。這使得不少原本對大陸市場滿懷希望的台灣歌手,如今視為畏途。
不了解當地行政體系,也是受挫之因。「剛開始接洽時,每個人都滿口『行、行、行,沒問題……』等到最後不行了,就推到上級、領導身上,我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關出了問題」,曾和當地合辦過幾次演唱會的謝德莎指出,有一次,她同時碰到三個「新聞部長」來洽談合作事宜,滿頭霧水之餘,「我拿名片去請教當地人,才發現,原來三人分別是文化部、亞運新聞部和台灣同胞聯誼社的新聞部長」,謝德莎想起那次經驗就哈哈大笑,「後來我學乖了,不管他們的頭銜,先問他們之中哪個地位高,有決定權,才和他談。」
誤解是了解的開始
誤解是了解的開始,幾番真槍實彈的接觸與適應之後,秉承台商聰明機靈、攻防有據性格的流行音樂業者,腹中已有一番打算。
「大陸只能當成嚐試性市場」,飛碟唱片公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理表示,雖然飛碟旗下的多名藝人如王傑、蘇芮、林憶蓮等,在那兒相當受歡迎,鑑於兩岸關係尚未明朗,寧採保守態度,「視發展情況而定」。
開麗公司的宋文善則認為,「台灣本地的市場就夠吃了」,他指出,像小虎隊在台灣的專輯平均每張有卅萬的銷售量,利潤怎麼算都在新台幣千萬元之譜,「實在沒必要費力去大陸賺那點蠅頭小利。」
在國際唱片公司中最早進入亞洲市場,也是第一個在台灣設立分公司的荷蘭寶麗金,也坦承兩地消費力不成比例,因此,目前國語歌曲市場的主力,仍在台灣。
建立合作新模式
話雖如此,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成長、潛力雄厚的大陸市場,卻不是那容易讓人忘情割捨的。
「長遠來看,大陸仍將成為華語歌曲,乃至中國音樂的主要市場」,張耕宇樂觀地認為,「只要大陸經濟開放的腳步不停,人民的消費能力一定會提升。」他還有更進一步的藍圖,以台灣的音樂製作、包裝水準為先鋒,大陸的人才與市場為後盾,「中國音樂有機會立足國際」。
成立十二年,規模在本地音樂公司中堪稱龍頭的滾石,經過兩年多的試探與開拓,對大陸市場仍信心不減,並於去年底成立海外事業處,負責大陸地區的授權與交流事宜。經理梁序倫陪旗下歌手巡迴演唱密集去了廿幾趟大陸後,也累積出不少心得與人脈。
「我們還做長期的市場調查,深入研究當地的音樂帶出版方式、發行管道和管理系統」,他指出,化被動為主動的結果為,當去年配額減少時,滾石仍拿到「說出來會令其他業者眼紅」的配額量。至於因「粉墨登場」歌詞煽動性過強,而曾遭中共當局考慮取消的旗下歌星趙傳個人演唱會,也如期舉辦了五場。
進攻大陸市場計畫周詳的滾石公司,目前還採取大陸、台灣同步發行新專輯卡帶,來減低盜版的機會。旗下一些在大陸已擁有群眾基礎的歌手,如陳淑樺、李宗盛、周華建等人,也準備赴大陸舉辦演唱會。「只等演唱會審核一通過,就可以馬上行動」,梁序倫透露。
進攻退守,先佔先贏
事實上,即使採保守心態的業者,眼光仍盯緊那塊市場大餅。
寶麗金的台灣分公司雖無積極動作,但香港的分支機構早已設立中介單位,台灣歌手透過香港轉介,保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彈性。
高勝美所屬的華星唱片公司,以往都由在東南亞的分公司與大陸接洽,去年台灣也成立專門部門,加強與大陸聯繫工作,「雖然工作人員很少,但總算開始了」,華星宣傳部平面公關李曼萍說。
雖說不著眼蠅頭小利,去年開麗宋文善還是帶著三隻小老虎及旗下歌手,去大陸巡迴參加了十三場演唱會,所到之處,「虎威」難擋。「我們是去賺氣勢的」,宋文善說。
既然短期無法獲利,長線釣大魚便成了業者一致策略。華星唱片公司製作部副理陳國梁一語道破業者心態,「早一步進去佔有市場,日後就多一分勝算。」
從早期在大陸的「自然紅」,到目前的苦心經營,台灣流行歌曲可真是「不經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圖片說明〕
P.110
人隨歌紅。跟著歌曲受歡迎,台灣歌手的海報、形象在大陸街頭隨處可見。(黃子明攝)
P.112
創作型歌手潘美辰以少見的才女形象受大陸聽眾肯定。(藍白唱片公司提供)
P.113
小虎隊以青春、帥氣,成為大陸青少年的偶像。(開麗創意公司提供)
P.113
歌聲柔美的高勝美去年在大陸創下千萬卡帶的銷售紀錄。(華星唱片公司提供)
P.114
大陸歌迷情感強烈、直接,演唱會上不吝掌聲和歡呼,讓台灣歌手無法忘情。圖為齊秦個人演唱會現場。(EMI唱片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