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餅期望婚姻「六六大順」
「無論是材料、形狀或包裝,臺式喜餅多襲自閩南漳、泉兩州,傳承了數百年幾乎都沒什麼變化」,林衡道指出。
直到民國五十年間,臺南萬川餅行將大圓餅的體積縮小、內餡增多,變化成口味繁多的「迷你」圓餅,並裝成六個一盒,當做喜餅出售,開臺式盒裝喜餅的先河。從此臺式喜餅就有大圓餅及盒餅之分。
為何盒內要裝六塊餅?「期望婚後『六六大順』呀」,臺南百香餅店師傅林文杞說。
盒餅的包裝比大圓餅來得講究。盒內小圓餅整齊地排列,餅間的空隙塞上彩色絲,盒蓋上印了紅底燙金的喜字,兩旁龍鳳圖形相對。
工商社會裡,人際關係複雜,除了至親好友,還有許多點頭之交,「分餅」也有了親疏遠近之別。
「通常與新娘關係近的親友,便饋以『重禮』——同時送盒餅及圓餅,較遠、較疏者則只送圓餅。前者需為新娘『添妝』(結婚時要送禮),後者則不必」,陳在均說。
婚餅多由男方負責製作,當做聘禮的一部分送給女方,數量則由女方決定。在昔時民風保守的社會,婚餅數量的多寡,代表女方面子的大小,這種風氣尤以臺南最盛。
「府城人吃大塊餅,門風(面子)最大」,臺南文獻會委員賴建銘說。時至今日,府城喜餅仍大如銅鑼,一個重達三、四臺斤,每當嫁女娶媳,總要作個一、二百斤才算「盡了禮數」。

圖2.3.:新式的大圓餅,模印精美、講究,老式餅則注重真材實料。(鐘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