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婼衎,未來應該會愈來愈普遍」,偶爾下廚調製牛排以饗佳賓的福特六和汽車公司公共事務處處長李濤指出,因為這樣既可顯示主人的用心,而且氣氛溫馨,花費又少。對他這樣重視家庭生活的人來說,自己不必離開家,同時也可請賓客闔第光臨,更使得友朋間的聚會不是隨便「應付」一下的應酬,而是真正可盡情享受的美事。
用心安排,主客貼心
普訊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柯文昌最近則嘗試利用週末晚上,請客人在吃飯時間過後(約八點左右),來家裡喝茶聊天,一來雙方都可省去餐宴的麻煩,另方面時間也不會拖得太長,主客感覺都相當不錯。
近年來國民生活品質提升,也逐漸反應到應酬的形式上。例如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常邀朋友同去聽音樂會,做為彼此連絡感情的方式。曾被邀約去聽歌劇的柯文昌就覺得「耳目一新」:「平日事情多,縱然知道有令人心動的音樂會,卻常因為沒時間買票而錯過,因此對這樣的邀約特別覺得貼心。」前不久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內的畫作在台展出,不少有藝術嗜好的商場、官場人士相約同去參觀,也是一例。
因健身風氣而起的應酬活動也日漸盛行。時下不少年輕人視打高爾夫球為「登龍術」,縱使沒錢去高爾夫球場練球,也會在家裡置備一套兩坪大小的迷你球道;最近游泳、登山、慢跑也都有了特定的跟隨族群。
尊重多元化選擇
健身活動中最耐人尋味的,又首推「三溫暖」。新新聞周刊總主筆王杏慶指出,國人不會隨便與人「裸裎相見」,因此若說「我和某某人是一起洗三溫暖的交情」,聽的人也就知道話中含意了。
當然,應酬活動多元化是好事,可以給人較多的選擇,也可以使人際交往的方式更有「創意」,且能針對對方的喜好以達到賓主盡歡的目的。但活動再有趣,也總有人不想去。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社會約定俗成的酬酢壓力減輕。
李濤面對無所謂「賞臉不賞臉」、「得罪不得罪」的知心好友邀約時,有時會坦誠相告:「謝謝你邀我,更謝謝你尊重我自行選擇去或不去的自由。」若有一天,社會上的人際相處都能這樣自然輕鬆、沒負擔,應該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