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冷牆,一盞孤燈
里昂的台灣留學生流動性頗大,多數是來念語言班,佇足數月,未及安頓就離去。真正在大學修學位的不過十位上下。
由於語言的限制,來人多是法文系畢業。「在台灣念了四年法文,剛來時還是感覺自己像文盲」,大部分留學生都有此感嘆。加強語言能力後,有志於專攻法國文學的寥寥可數,大多轉讀他系。
「這堥S有同學會組織,大家所學又分散,都是單打獨鬥」,里昂第二大學經濟系碩士班的林淑靜形容剛來時隻身在異鄉的淒涼景況是「四面冷牆,一盞孤燈」。
「碩士班」其實只是順應國內習慣的說法,指的是大學的第四年。法國學制將高等教育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進大學的頭兩年,屬通才教育。第二階段開始專業教育,也是兩年,第一年結業可得學士學位;第二年結束時須繳交論文,授與碩士學位。第三階段是修博士,時間可長了,念個八年、十年的大有人在。(法國學制詳見光華七十八年五月號「巴黎大學」文)
台灣留學生在加強語言能力後,多從大學第三年或第四年念起。幾乎沒有例外,都讀得相當辛苦。除了語言障礙外,缺乏專業背景及國人一向對歐洲的陌生,也是跟課困難的主因。

(右)依法國學制,一科當掉,當年所修的學分全部不算,等於留級一年。因此期末考氣氛很緊張,休息時間同學們還聚集討論。(卜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