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裡,誰能說出十二年後的中華民國,會是什麼模樣?
這張廿一世紀的藍圖,在今年九月十九日立法院第八十四會期中,由行政院長李煥向國人做了一次明確而生動的描繪。
本刊特別將李院長的口頭及書面施政報告匯集整理成「『台灣經驗』將產生『燈塔效應』」、「昂首闊步邁向廿一世紀」兩篇,並在「開創政府專業形象」一文中,側寫這次報告的特色,及立委、輿論界的反應,期能為海內外讀者呈現出完整的面貌。
今年是國內外情勢變化最大的一年,也是我們國家建設最重要的一年。國際間東西方對立的態勢,已因民主思潮的激盪與渴望和平的訴求而漸趨緩和,代之而起的是國際經濟貿易的激烈競爭。大陸上中共政權對民主運動的血腥鎮壓,已受到民主國家的嚴厲譴責與制裁,並激起全世界中國人的反共大團結。復興基地則在政治、經濟、文教、社會各項建設的基礎之上,正邁步向前繼續發展,即將開啟復國建國的新契機。際此時會,貴院第八十四會期開議,本人依據憲法列席大會,提出施政報告,至感榮幸,尚請各位委員惠予指教與支持。

今年國慶,李煥院長接見了外國媒體從業人員,暢談國際情勢。(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壹、國內外情勢的回顧與展望一、在國際情勢方面
——由於現代自由思潮的衝擊和附庸國家對民主政治的嚮往,蘇俄不得不改變其全球戰略,尋求與西方國家的和解,以避免孤立。因此,美蘇核子武器的談判獲得突破性的進展,蘇俄自東歐撤軍,也緩和了區域性的軍事衝突。
——自蘇俄戈巴契夫倡言「開放」、「改革」以後,東歐許多共產國家已從長期封閉中解凍,波蘭和匈牙利允許政治反對力量參與選舉,波蘭更進一步由非共人士組閣,公然要求與蘇俄建立平等的雙邊關係,對於全世界的共產國家將發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戈巴契夫訪問中國大陸,舉行中俄共高峰會議以後,蘇俄以同意自中蘇邊境及外蒙撤軍,今後的發展與中共的動向,已引起全世界的關切與重視。
——國際軍事對峙的局面逐漸緩和,和平競賽將更趨積極,經濟貿易的競爭將成為各國所面對的挑戰,區域性經濟組織的整合正方興未艾,勢將形成貿易壁壘,加深競爭的激烈。
——新興工業國家在國際間,挾其雄厚的實力,投入經貿戰場,對於未來的影響不可忽視。
——第三世界各國外債持續增長,形成另一變數,深為世界各國所憂慮。
我們面對新的國際局勢,如何運用總體國力,創機突破,廣結善緣,拓展外交空間,提昇競爭能力,保持國際經貿的穩定成長,是當前應積極規劃的新課題。

我國外交近來屢獲重大進展,圖為最近瓜地馬拉總統訪華時,李煥院長陪同遊覽九族文化村的情形。(李培徽)
二、在大陸地區方面
——中共政權雖竭力推行經濟改革計畫,以挽救其經濟的崩潰,但因對專制政治的堅持,使經濟改革效果不彰。跛足式的改革措施,一方面滋生了貪汙腐敗、物價上漲等諸般副作用;另一方面也激起人民要求全面性改革的熱望,因而引起了天安門群眾運動。
——天安門事件的血腥鎮壓,不僅暴露了中共政權的殘暴本質,更顯示其政治領導階層的內部矛盾。中共在六月底召開十三屆四中全會,雖然表面上平息了黨內鬥爭,但卻無法消除人民內心對中共體制的徹底絕望。在可預見的將來,由於世界各國的積極制裁與大陸同胞的消極抵制,中共的經濟改革將前景黯淡,高層內鬥亦將死灰復燃,並且更為尖銳。
——大陸知識分子紛紛逃亡海外,中共駐外人員連連投奔自由、留學生多人宣佈退黨,空軍飛行員駕機向我投誠,在在顯示中共政權已危機四伏,其徹底失敗已為期不遠。
——流亡海外的大陸民運人士已組成聯盟,並獲得大陸留學生與學人的普遍響應,旺盛的民氣與鬥志將促成海內外反共力量的大結合,中共政權必將為其集權專制和殘暴屠殺付出代價。
面對大陸的形勢,我復興基地朝野共同締造的「台灣經驗」,對大陸未來的變化必將發生「燈塔效應」,如何引導迷航的大陸駛向民主、自由的正道,是政府和民間共同的責任。在政策上我們要有開闊恢宏的氣度,在態度上我們要有「人饑己饑」的胸懷,在工作上我們要有積極務實的作風,國家統一的任務必能在朝野共同的努力下完成。
三、在復興基地方面
——在政治上維護民主憲政的體制,追求民主政治的實踐,政黨的成立和報紙登記的開放,形成了生氣蓬勃的景象,政治的運作也趨向理性與和諧;籌辦公職人員選舉,增加了立法委員的名額,提昇了國會的活力。
——在外交上為突破孤立的環境,主動出擊,迭創佳績。
——在經濟上物價穩定,貨幣供給量能有效的控制,經濟的成長率達到預期的百分之七,對外貿易超過一千三百億美元,今年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可達七千美元。
——在社會福利上,擴大保險範圍,增進兒童、老人與殘障者的福利措施,加強醫療與環保工作。
——在文化教育上,改進國民教育,增加高等教育機會,普及社會教育,補助私立學校,輔導其發展。
有關政府的全盤施政,未能一一盡述,已另有書面報告,詳列內容,提供各位委員參考。不過,不可諱言的,社會各方面的發展,也帶來了許多未能完全解決的問題,例如政府各種制度適應性的調整尚未完成,許多傳統的政治規範遭受強大衝擊,民主社會的行為準則尚未確立,滋生了諸多脫序現象。社會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而政府因應變局的能力則有待加強,社會大眾對國家發展的共識不足,造成價值觀念的差異與混亂,因而導致社會治安惡化、都市交通壅塞、房屋價格狂飆、環境汙染嚴重、經濟投機瀰漫、休閒設施不足、貧富差距擴大。凡此皆為民眾所不滿與詬病,我們必須面對這許多嚴重問題,有毅力、有決心,杜絕貪汙,掃除特權,大公無私,勇往直前去迎接挑戰,克服困難。誠如李總統登輝先生所指示,「政府施政要有氣勢,才能因應時代的挑戰」,所以本人奉命到行政院服務以後,即以「開明、廉潔、有作為、有效率」與全體行政人員共勉,並望各位委員先生能予大力的支持。
貳、貫徹四大施政方針
本人在本年六月十三日向 貴院作施政方針報告時,曾經提出:(一)追求民主政治的實踐;(二)擴大為民服務的範圍;(三)穩健推展大陸工作;(四)積極推動國家建設,為今後行政工作的方針。三個月來無時不在研究、計畫和推動之中。先後在本院舉行各項專案會議深入研討,訪問所屬各部會提示施政具體計畫,同時舉辦行政院主管人員研討會,藉以建立共識,發揮團隊精神,共同為貫徹施政方針而努力。
一、追求民主政治的實踐
貫徹民主憲政是我們一貫堅持的主張。兩年來政府推動一系列的政治革新措施,包括解除戒嚴、開放報紙登記、開放組黨、保障集會遊行權利、修改選舉罷免法等,使我們的民主政治日益健全成熟。其具體的績效:
——截至目前為止,向政府登記發行的報紙已有二二五家,其中一○九家業已出刊,新聞自由應已成為公認的事實。
——自「人民團體法」在今年初公佈以後,依法登記的政黨已達卅七個,政黨政治已樹立了公平理性的法治基礎。
——「集會遊行法」的公佈,使人民集會遊行有了依循規範,施行以來,依法舉辦的室外集會遊行高達二,五八三次,可見對於人民表達自由意志的法律保障已趨於完備。
——「選舉罷免法」的修正,更擴大了競選活動的空間,提昇了選舉的公平性。
——本年底選舉以後,增額立法委員將增加卅人,國會結構的改善與活力的提昇將可預期。
——研究改進財稅收支分配原則,充實地方財源,加強地方建設。
——法務部調查局增設整飭政風防止貪汙部門,加強整肅貪瀆,以建立廉能政府的形象。
——嚴格執行「端正選風淨化選舉實施方案」,防止金錢賄選及暴力介入,確實辦好年底的三項公職人員選舉,以期達到更公平、更公正、更公開的境界。
二、擴大為民服務的範圍
政府施政要處處為民眾著想,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行政院前訂「各級機關加強為民服務工作實施要點」實施以來,對於改善服務態度,提高行政效率,已具相當成效。然而,隨著社會之不斷進步,民眾對政府的期望也日益升高,本人到任以後,特別要求各級機關重視民意反映,擴大為民服務的範圍。主要的作法:
——舉辦各級公務人員講習,普遍建立正確的服務觀念,改進服務態度,由消極的掃除不便民措施進而做到積極的親民與愛民。
——對民意機關的建議,各級行政機關必須專案處理,嚴格要求落實並把握時效。
——重視輿論反映,關心民眾願望,基層單位尤應隨時主動的為民眾解決困難問題。
——建立並經常保持政府與民眾溝通的雙向管道;適時舉辦各項民意調查,了解民眾的需求;並加強政令宣導,以爭取民眾支持,建立開明、廉潔、有作為、有效率的政府新形象。
——廣泛運用科學工具,配合現代資訊系統,更迅速有效地處理民眾申辦事項。
三、穩健推展大陸工作
「建設台灣、光復大陸」是政府的基本政策,並且以民主、自由、均富、統一作為對大陸政治號召的主要目標,隨時針對大陸政治、經濟及社會的情況,依據穩健、積極、主動的原則推展工作。兩年來,透過國際會議、體育競賽與探親、通信、通話等方式,兩岸民眾曾經廣泛接觸交流,顯示大陸同胞普遍嚮往「台灣經驗」,也證明瞭我們的大陸政策具有前瞻性與正確性。
自七十六年十一月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半年來本院大陸工作會報相繼推展各項重大措施,均已產生正面的影響:
——允許滯留大陸台籍前國軍人員及其眷屬返台定居。
——開放公立學校教職員工赴大陸探親。
——允許傳播媒體赴大陸採訪、拍片及製作節目。
——開放兩岸民眾間接通話。
——改進郵寄大陸地區信件措施,使其便捷迅速。
——開放民間團體赴大陸參加國際會議與體育競賽。
天安門慘案發生以後,政府多次發表嚴正聲明,譴責中共暴行,呼籲國際社會予以制裁,並通過「支援大陸民主運動措施」,透過各種途徑,提供大陸民運人士精神與物質的援助。今後我們的重要作法是:
——要以穩健務實的態度,靈活機動的作法,釐定開放措施的優先順序。
——秉持既定政策,妥訂「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暫行條例」,為兩岸民間交流建立法律架構。
——強化大陸工作會報功能,提昇其專責性;研究設立民間中介機構,處理兩岸民間交流有關事務。
——繼續擴展「台灣經驗」,以促使大陸早日實現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社會平等與輿論開放的政策。
四、積極推動國家建設
國家建設是永無止境的工作,我們過去所做的努力,在歷史上都已留下輝煌的紀錄。近十餘年來,政府為持續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在十項建設之後繼續推動十二項建設與十四項建設,都是攸關我們國計民生的要政。今後我們仍將在此基礎上,訂定國家長程發展策略,並透過嚴密的計畫與管制系統,逐年納入施政計畫中貫徹實施,以邁向新的指標。
在上一會期,本人在施政方針報告中,曾列述十一項施政重點,今天特將三個月來推動執行情形,逐項提出報告,並將有關的重要施政方案及計畫構想等,分別編印小冊匯成一輯,作為本報告的附錄(即「昂首闊步邁向廿一世紀」之內容),提供佐參。
結語
以上報告的四大施政方針、十一項施政重點,都是當前政府施政規畫中犖犖大者,其目的在提綱挈領,勾劃今後國家發展的藍圖,其中容有未盡妥善之處,敬請各位委員先生不吝批評指教。
各位委員先生:今年是大陸淪陷四十周年,遙想當年政府遷台之初,國際社會奧援斷絕,復興基地百廢待舉,而中共又隔海叫囂「血洗台灣」,一時之間風雨飄搖,岌岌可危。歷史證明,唯有歷經千錘百煉,通過層層考驗的國家,才能夠屹立長存。回顧過去四十年,我們胼手胝足,披荊斬棘,不但站了起來,也開拓出自己的道路,贏得大陸同胞的羨慕和世界各國的尊敬。展望未來,我們面對的是黑夜已盡、黎明將臨的重要關頭,但我們也瞭解,邁向成功之道絕不是坦途。我們有十足的信心與高昂的鬥志,秉持智慧與良知的判斷,為增進國家利益與全民福祉而奉獻。在歷史之前,我們必須做到:仰毋忝於歷史祖先,俯無愧於後世子孫。
各位委員先生:本人就任行政院院長之初,曾以「肝膽相照,成敗與共」,與所有行政人員相互期勉。今天,我希望同樣以此與各位委員先生以及全國同胞,共同勉勵。相信只要我們心手相連,僇力以赴,必然能在中國現代史上,再寫下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