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三天連續假期中,台灣銀行台南分行驚爆存戶存款遭盜領事件,消息傳出,全台震撼,不久發現這是起因於台銀台南分行一處自動櫃員機遭歹徒側錄、偽造金融卡。
台灣銀行隨即於十一日將全國六百多台自動櫃員機系統緊急停機十六小時,進行清查。但盜領仍舊持續,並擴大至其他數家銀行,且由南向北延燒。截至十四日晚間七時,共有廿四家銀行、二百五十七戶被盜領,其中一半以上是台銀客戶,盜領金額總計三千多萬元。
事實上,金融卡被側錄盜領並非始自今日,過去二、三年來,各地早有零星案例發生。大宗盜領案也非頭一遭,去年四月清明節連續假期,台銀和台企銀在台北縣市的自動櫃員機盜領案,受害的存戶有一百多戶,金額也超過兩千萬元。這次台銀發生金融卡被大規模盜領事件,可說是歹徒食髓知味、銀行無心防堵漏失的後果。
事發後財政部長林全多次保證,存款戶的權益將被完全保障。金融局長曾國烈也強調,存款人任何時候發現存款被歹徒以偽卡盜領,銀行均需負責到底。
一卡在手,後患無窮?
消費金融近年來被銀行視為潛力無窮的寶礦,銀行不斷鼓勵民眾申辦各式各樣的金融卡、信用卡、現金卡,核卡寬鬆,發卡氾濫成災。然而,在市場搶奪大戰中,銀行業者寧可將心力花在低成本的市場行銷上,卻不力圖提升卡片防偽、防盜技術,也不檢討銀行自動櫃員機的安全作業程序。
「台灣已成為金融犯罪的天堂、塑膠消費的地獄,誰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消基會秘書長程仁宏指出,過去許多個別消費者發現存款遭盜領、卡片遭盜刷而向銀行申訴時,銀行往往懷疑是受害人自己把密碼透露出去而遭親友盜領,並要求消費者必須舉證這筆錢的確是被外人盜走,才予以理賠。多數消費者在舉證困難下,只好啞巴吃黃蓮,自己承受損失。
金融卡被歹徒側錄盜領,銀行雖然也是受害者,但輿論認為,無人銀行與提款機既然是銀行設置的,銀行在維護與防盜上做的不夠周全,讓歹徒有機可乘,理當對於客戶的損失概括承受。
此外,由於盜領事件常牽涉跨行提款,因此全國銀行公會亦做出決議,若A銀行存款戶在B銀行的自動櫃員機領款時,遭到歹徒側錄密碼並被盜領現金,B銀行須負賠償責任。
銀行公會同時決議,自十三日起,全國各地「無人銀行」全面解除門禁;國內各銀行自動櫃員機裝設晶片金融卡讀取系統的時程,也將由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大幅提前一年,並訂於明年底前全面使用晶片金融卡,取消磁條金融卡跨行交易,屆時磁條金融卡將走入歷史!
金融犯罪天堂?!
磁條金融卡走入歷史,金融犯罪未必就此絕跡。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大中華區執行副總經理江威娜表示,防範金融卡盜領,最重要的是銀行金流系統的管理,光依賴晶片卡是不夠的。
對於如何防堵金融犯罪,例如,針對歹徒開設人頭帳戶,利用網路、電話等不露面方式轉帳提領的手法,多位學者建議財政部通令全國金融機構,新設帳戶首次提領轉帳,一律需到銀行櫃檯窗口辦理,如此一來,既能增加歹徒濫設人頭戶的困難度,也能錄下辦理提領轉帳人員的面貌。
其次,鑑於歹徒常假借退稅、中獎等名目誘騙消費者,學者建議,存款戶頭首次匯款轉帳至從未往來的帳戶時,一律留置一個營業日再執行,讓受害者有足夠時間取消不該有的匯款轉帳,以減少金融犯罪的發生。
亡羊補牢,金融機構與金融監理單位除了對受害者的損失負有賠償責任外,更應進一步檢討,是否充分做好了風險管理?畢竟銀行管理的是許多人辛苦奮鬥的積蓄及生活所繫,怎能不戒慎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