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國際巨星梅爾•吉勃遜和李連杰聯袂訪華,不約而同的,都有人願以「百萬天珠」相贈。
四年前,華航名古屋空難震驚全球,但對台灣的天珠市場來說,卻是一個意外的大利多,因為兩名倖存者之一的楊先生,在電視上宣稱自己可能是戴著天珠才逃過大劫。
辟邪、消業障、招財、強身……,天珠究竟是神物或是商品?台灣的天珠熱,又該如何解讀?

天珠被藏人視為珍貴飾品,用巧手串成項鍊,是上流婦女的身份表徵。(張宏實提供)(張宏實提供)
城中鬧市的一家路邊小攤上,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及大勢至菩薩相,香煙繚繞,梵唱不絕。小攤上除了各式水晶球和水晶手鍊外,最吸引人的,就是黑底白紋,刻著方圓線條的西藏天珠了。 誰是正宗天珠?
「這串小虎紋,可以消災去業保平安,每顆五百,十顆算妳四千五。」小攤老闆對來客殷勤解說:「這顆九眼天珠,是百分之百真正老天珠!只要二萬元。」老闆指著菩薩像賭咒:「我是修行人,賣天珠是結善緣,不會貪圖暴利。要不然,我有朋友賣一模一樣的天珠,開價一百八十萬,結果九十萬成交!」
為了展示天珠的玄妙,老闆把兩顆約拇指長短的帶眼天珠靠近又拉開,指尖竟隱然感受到相吸相斥的磁力。趁顧客試得入迷時,他強調,這天珠是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天然寶物,可以和宇宙磁場相感應。
「現在戴上去,等會兒就會覺得口乾舌燥,那表示妳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加快了。不要擔心,三天適應下來,保妳百病全消還可以減肥!要不要?這種價格妳在別處絕對沒得找了!」
在市郊一家標榜「正宗西藏天珠專賣店」的精緻小店門上,慶祝爸爸節的五折廣告十分誘人。
「我們這裡都是剛做好的『新天珠』,採用和老天珠同樣的礦石,礦場在喜馬拉雅山頂最接近上天的地方,所以磁場特別強。」穿著雅致旗袍的女店員順手拿起一顆「天地天珠」:「這顆天珠的磁場有五十高斯,可以改善體質,現在打折只賣一萬七!」
新天珠也算天珠嗎?「當然新的比老的好啊!老天珠經過幾千年,這麼多人戴過,磁場早就磨損了,而且『不乾淨』,一般人最好不要戴,」女店員做出「會撞邪」的表情,警告顧客。
這是台北東區一間公寓二樓的藏傳佛教文物中心,有「台灣最有錢的西藏人」之稱的納杰東珠平日就在這裡坐陣。在僅容迴身的小小辦公室內,納杰拿出各式各樣的老天珠、新天珠要考考來客的眼力。
一包簡陋塑膠袋裡密封著上百顆各式各樣的新天珠,天地、虎紋、二眼、三眼任君挑選,真品一顆五萬十萬,贗品的批發價一顆三百!品相頂級、仿製精微、連千年歲月滄桑的標記──風化紋都用手工細細處理出來的新製九眼天珠,一顆也不過五千元。

相傳天珠出自波斯地區,由亦人亦神的西藏戰神基薩王帶回雪域。圖為基薩王法相。(翻拍自《天珠精典》一書)(翻拍自《天珠精典》一書)
然而,再細也瞞不過行家的法眼。「不管現代技術怎樣發達,還是做不像,」這句連天珠收藏家都不敢輕易出口的話,對從小跟著父親遊走喜馬拉雅山諸國做天珠買賣的納杰來說,卻是理所當然。做「一訂貨就是一萬顆」的新天珠批發,是納杰擴大營生的方式,然而自己胸前貼身戴著、溫潤剔透的家傳雙天地天珠,卻是有人開出一百八十萬的高價也不願割愛。 迷離身世無人解
三百元?上百萬?老珠辟邪?新珠治病?在台灣宗教文物市場上,天珠不僅有最多傳說,也最惹人爭議,從七、八年前的熱潮乍起,至今未曾退燒。名古屋空難後,頻繁出入國門的企業界人士爭相「請養」天珠,傳說具有「百邪不侵」法力的至純九眼天珠,等閒一顆也要上百萬元台幣。去年達賴喇嘛來台弘法,藏傳密教吸引眾多信徒,連帶又掀起一陣天珠熱。
天珠的爭議,其實來自它撲朔迷離、千年難解的身世,也來自雪域古國代代相傳的各種美麗傳說。
「至純天珠,不是人間的東西,」納杰表示:「在我們藏人心目裡,天珠本來是一種蟲,它是活的,有時候會一隻跟一隻的,出現在草原上。你如果用手去抓它,它會鑽進地裡面跑掉。所以你要拿不乾淨的東西,像是女人的裙子(一般傳說則是用沙子)去蓋住它,它就不動了,這樣才抓得到。」
納杰還記得父親生前說過,家裡的牛曾經「生」過一隻九眼天珠,「生的時候還像要生小牛犢一樣地哞哞大叫。」許多藏人就因為相信牛羊可能會在吃草時「吃」進天珠靈蟲,因此廣畜牛羊,希望能藉此拾獲天珠。
此外,由於完美無瑕的天珠幾乎難得一見,淳樸的藏人也相信天珠是「被天神丟棄的飾物」。這種「天降石」的傳說,納杰同樣篤信不移:「新天珠的材質是百分之百的瑪瑙加工作成的,可是老天珠不一樣。老天珠只有百分之八十是瑪瑙,百分之十五是其他礦石,還有百分之五的成分『不是人間的』,」納杰如是說。
天降石的傳說,可以追溯到佛經記載。相傳喜馬拉雅山區有位邪神叫做羅侯羅,出沒無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降災人間,引發大瘟疫。幸好智尊金剛亥母悲憫世人,在天上修法,降下法珠,因緣具足而能得到天珠的人,就可以消災去厄,百邪不侵,類似的傳說在西藏各地各有不同版本流傳不絕。

從我店裡出去的,我都負責原價買回!」繼承父業做天珠買賣的納杰,對天珠的傳說歷史如數家珍。(邱瑞金)
靈蟲也好,天降石也罷,只有「有福報」的人才能擁有天珠。反過來說,擁有天珠就能帶來幸運、健康和財富,因此西藏的富裕人家莫不爭相收藏,作為傳家寶物。早在一千三百年前,《新唐書》裡就記載藏人喜歡戴「舍舍珠」(天珠的藏文音譯為 dZi),「一珠可易一良馬」,天珠的珍貴,由此可見。 基薩王與達瑟寶藏
一九五九年,共軍大舉侵入西藏,達賴喇嘛率領臣民流亡海外,在他們隨身攜帶的細軟首飾中,除了珊瑚、琥珀、綠松石外,黑白分明的神秘天珠更讓舉世驚豔。然而,天珠到底是什麼?古老民族天真美麗的傳說,顯然不能滿足西方學者的考古癖;關於天珠的起源、年代、流傳和製造方法,多年來一直吸引著西方古董專家們,希望有朝一日能解開這千年謎團。
遺憾的是,截至目前,西方的考證所獲並不多,天珠的身世依然成謎。
一九九○年初因赴美留學而意外在加州古董市場和天珠結緣的張宏實,雖然本行是電機,卻因醉心天珠收藏而出了國內第一本天珠專書。他指出,古物考據有四大要素,包括製造原料、環境(工具、工廠等)、典籍文獻的記載(配方、製造方法等),以及實物。偏偏天珠雖有為數眾多的實物流傳,但待要往上追溯時,卻愕然發現一顆顆天珠都彷彿斷了線的珍珠般地無從串連、拼湊不出來龍去脈。
「藏人既然篤信天珠來自天賜,自然不會妄想去製造天珠,也不會探究到底天珠來自哪裡,」張宏實表示,結果演變成「全世界唯一發現至純天珠的西藏卻不產天珠、更不相信天珠出自俗世工匠之手」的無解局面。
不過,翻遍典籍,張宏實認為傳說中的「達瑟王寶藏」似乎最可信。話說西元七百年左右,約合大唐武則天稱帝期間,西藏由亦神亦人的領袖基薩王統治。基薩王武功彪赫,曾經遠征達瑟(波斯),大獲全勝。當基薩王進入達瑟王的皇宮寶庫後,發現許多曠世珍寶,會「在宮中飛舞」的天珠就是其中最珍貴的。這些天珠被當成戰利品,帶回雪域後犒賞三軍。經書上甚至連數量也有詳細記載,「最稀有的寶瓶天珠有五萬零六百顆,稍次一級的三眼天珠,數量更達到三十九萬顆之多……」張宏實引據記載指出。

小心!在假貨充斥、真假莫辨的台灣天珠市場上,稍看走眼,損失就動輒上萬!圖中真真假假的一筐子天珠,可以考考天珠迷的眼力。(邱瑞金)
如此說來,天珠原是波斯產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波斯地區古珠雖多,卻從未發現過類似西藏天珠般的珠子,因此張宏實推測,可能是基薩王當時擄掠了達瑟工匠,這群工匠來到雪域後,在喜馬拉雅山區找到特殊原料,依西藏特有的宗教圖案煉製天珠。多年後工匠陸續老死西藏,技法隨之失傳,這批天珠就此成為世間絕品…… 高難度「鑲蝕瑪瑙」
在技術層面上,天珠也有令今人讚嘆無解之處。
「如果依製造方式歸納,天珠應該算是一種『鑲蝕瑪瑙』(將瑪瑙塗上鹼性金屬塗料後加熱,可以鑲蝕出各種圖案),」張宏實指出。鑲蝕瑪瑙不稀奇,早在四千五百年前,印度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有「紅玉髓」或是「線珠」(也稱為「中天珠」,是一種較粗糙的天珠)的製造,在或紅或黑的瑪瑙上鑲著各式白色線條。如今仿製的印度紅玉髓還可以在國內的光華商場中買到。
然而,同屬鑲蝕瑪瑙,印度紅玉髓的加熱技術不難,鑲蝕上去的白色線條則會隨著年代久遠而略顯剝落黯淡。可是天珠不同。
「至純天珠的蝕刻方法非常精微成熟,」張宏實指出,以今天的科學分析推論,天珠的製程應該和印度紅玉髓相反,是先將整顆瑪瑙表面塗上可以染白的塗料,加熱後通體轉白(稱為「白化」),再塗上可以形成黑色圖案的染劑,第二次加熱後才成為今天所謂的天珠。
在這個過程中,最令人好奇的是,白色染劑要在攝氏一千三百度的高溫下才能熔蝕進整顆瑪瑙中;可是在如此高溫下,瑪瑙的結構會相當不穩定,除非在溫度升降過程中做好「控壓」處理,否則瑪瑙極容易崩裂。
「問題是控壓技術很複雜,西方也是直到十七世紀工業革命以後才開始研究。請問一千三百年前的人又如何能製造出來?」學理工出身,卻也不敢完全否認「天珠來自天賜」的張宏實至今疑惑難解。雖然有傳說記載天珠的「白化」是緣自浸泡在「喜馬拉雅山上神秘湖中的水草汁液」,然而到底是什麼樣的水草?在沒有蛛絲馬跡可循的情況下,一切傳說都止於臆想。

在台灣,長形「帶眼天珠」最為人熟知;不過藏民最珍視的卻是數種圓短形天珠。圖依順時針次序為九眼、蓮花、寶瓶、虎紋等各形天珠及其展開圖。(張宏實提供)(張宏實提供)
小小天珠,奧妙難解,不過若將焦距拉開,把天珠放到宏觀的文化層面上討論,會發現「眼狀飾珠」的流傳久遠而普遍,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及中國,無一不在「眼珠文化」的涵蓋範圍內。 惡眼的詛咒
正如佛經所形容的「五毒惡眼,四周環佈」,古人相信看到「惡眼」就會招致災厄不祥,或是引發邪念,墮入妒忌、嗔怨等迷障中。為了「以眼還眼」,古人創造出各式各樣的眼睛圖騰,除了畫在家屋、廟宇甚至棺木上,還製成各種護身符和飾珠,隨身配戴。
張宏實用「眼睛抗衡三部曲」解讀天珠:圓形圖案代表眼睛,用「好眼」去嚇阻「惡眼」,像是警告一切不祥之物不要靠近;方形則象徵與惡眼抗衡的盾牌;最後用尖角的虎紋圖案象徵奮力反擊、一擊成功。藏人慣用「眼」來稱呼天珠上的白色圓形圖案,眼數越多,法力越是殊勝,傳說中「十三眼天珠」能夠心想事成,所向無敵,也是以眼數取勝。
拜辟邪法力之賜,「眼珠」在各國都具有崇高地位:古埃及的烏賈珠是王宮貴族的陪葬祭品;在十九世紀,一顆非洲波登珠可以換取七名奴隸;而在國際古董珠市上和西藏天珠齊名的「戰國蜻蜓眼琉璃珠」,更是各大博物館收藏的標的。
以珍藏古董的眼光衡量,一千三百年前如天女散花般普降雪域、隨即如謎樣失去線索的天珠,因為歷史久遠、數量稀少、藝術性高,加上高難度的製造技術,價值一直居高不下。張宏實記得,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的加州古物市場上,一顆品相完美的九眼天珠,可以賣到四萬美金,相當於一部BMW525跑車。而在台灣,同樣的一顆極品九眼更是喊價十萬美金。
「國際市場的價格是用理性衡量出來的,至於台灣多出來的六萬美金,就完全著眼於天珠的神秘性和宗教性了,」張宏實表示。

揚揚(化名)每生一場大病,就會多出一顆天珠……」,家有先天性心臟病童,作母親的讓孩子貼身配戴天珠,希望能得到護持。(邱瑞金)
的確,如果問台灣人為什麼喜歡天珠,甘願出高價「請養」?恐怕技術難度或文化意涵都不會在一般人的考慮範圍內。辟邪、健康和財富,才是民眾對天珠著迷的三大目的。而提及天珠的「靈」性,更有不少人有著活靈活現的「見證」。 小小天珠擔眾「業」?
學佛多年,在台大緩和病房(癌症安寧病房)做義工的陳老太太,一直有著睡不安穩、倦怠感揮之不去的困擾。後來朋友建議她參考第四台的廣告去買天珠(新天珠),一開始買了一串幾千元的天珠手鍊,既沒感覺也沒效果,後來想想或許是「份量不夠」,又買了一顆上萬元的天地天珠,「結果真是一覺到天亮,身體輕鬆多了,」陳老太太說。
更玄的是,有次陳老太太去參加法會,頌完經後照例有一段靜坐時間,老太太坐久了「坐骨神經痛到兩腳麻痺」,可是全場肅靜中她不敢起身,情急之下只好把手腕上的天珠取下來,塞進盤坐的兩腿之間。說也奇怪,「就像一條從冰庫裡拿出來退冰的素火腿,從受到風吹的地方開始軟化一樣,我的兩條腿也從靠近天珠的地方,一點點開始恢復感覺,」那時心裡的雀躍歡喜,老太太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不論是典藏價值數十萬元的天珠,或手持素樸的一串木珠,「心誠則靈」都是不變的法則。(邱瑞金)
個子嬌小,卻年年往返西藏好幾趟的東方文物中心負責人陸美麗,在台灣天珠市場以經手品相佳的老天珠出名。她的客戶形形色色,有的是企業家希望藉天珠招來財運,有的是作父母的,趕在把孩子送出國門去當小留學生前來買天珠,希望孩子在異鄉一切平安;還有企業家鬧緋聞,太太來請天珠,希望藉天珠的法力挽回丈夫的心;連出家師父也往往自覺替眾生「擔負重業」,為求辟邪而來請養天珠…… 蒐羅天珠治心病
天珠的法力真假,無人可以評斷,但著有《以佛療心》一書的心理學家游乾桂,卻嘗試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台灣的天珠熱。他把天珠和宋七力頭頂發光的神蹟相片及太極門的蓮花往生座並列,認為這些都是「生活危機感下的怪獸」,因為現代人欲望增多,永難饜足,所以總覺得生活中有許多不快樂、不安心的事。游乾桂不否認這些東西也可能產生心理作用、發揮「心理治療」的效果,但就他個人經驗來看,「護持無效」的比例顯然更高。
作為開業心理醫師,游乾桂看過許多前來求診的患者配戴各式各樣的「怪東西」,比例之高,高過常人。
「戴著價值幾十萬的天珠、水晶或護身符咒,卻還愁眉不展、整天焦慮,誰能相信它們的法力?」游乾桂質疑。
撇開法力不談,天珠市場上的爾虞我詐、陷阱處處,卻是真實而醜陋的,足以讓許多本想消災祈福的人更添心病。
「十個找我鑑定的人,注定有九個要大失所望,忿忿離去,」早期曾經帶動天珠風潮、去年更以承做達賴喇嘛來台弘法的金座而聲名大噪的佛教全德廣場執行長鄭明佑說,隨著台灣仿製技術的進步,如今國內天珠市場已到了「魚目大舉壓境」、價值觀極端混淆的地步。

將天珠串在項鍊中,是中上階層西藏婦女的身份表徵。圖中藏族婦女所動的是綴有天珠的蜜臘項鍊。(邱瑞金)
鄭明佑指出,經過台灣多年來大肆蒐羅,至純老天珠的貨源早已枯竭。有著五、六十人的龐大團隊,在西藏、錫金、不丹等地佈線極廣的納杰東珠也說,目前漂亮一點的九眼,「一年難得找到一顆」;許多商人偏愛、據說可以招來財運的雙天地天珠,一年從尼泊爾帶回來的數量也不會超過個位數。貨源太少,蒐購的本錢又太高,業者多半處在半歇業狀態,只有熟客上門才會端出藏貨,老天珠市場其實已是難以為繼,日漸沈寂。 新珠貴賣?假珠真賣?
「台灣人有錢,好東西早就匯集在這裡,」納杰指出,而台灣的需求量驚人,價格仍在節節高漲。市場上每隔一陣子就傳說某某企業鉅子又收了一顆幾百萬的珠子,最新的八卦則是一顆十三眼天珠,以一千三百萬台幣成交。儘管誰也沒有親眼目睹,但在繪聲繪影、口耳相傳下,天珠的價錢又進一步攀高了。
以稀有性的角度評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那批老天珠只會越來越少,天價蒐購是「願打願挨」、兩廂情願。然而,市面上充斥的新天珠,以現代科技大量生產,「要多少有多少」,一顆成本不過區區數百元,竟也「比照」老珠,動輒開出數萬元的高價賣給消費者。這種「以『新』之名行賣『假』之實」的商業手法是否合理,一直是市場上惹人爭議的話題。
比「新珠貴賣」更嚴重的,則是商人把新的說成老的,欺騙不知情的消費者,街頭巷尾的佛教文物店、珠寶店中尤其是陷阱處處。
正如全德鄭明佑的經驗一樣,納杰東珠也常幫朋友鑑定,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假的。
「朋友花了幾十萬,我不能太傷他們的心,所以我會說,買到新珠也沒關係,可以請上師『加持』一下,還是有法力的,」納杰不否認台灣人有福報,不過有時候也「實在很傻」。
站在製造商的角度,每天和瑪瑙石與化學染劑為伍,製造商對外界的風風雨雨也頗覺無奈。
自詡能製造「台灣最好的天珠」的汎佳企業董事長黃滈權表示:「我只相信天珠是一種飾物,一種圖騰,一種產品。我盡我的能力把它做到最好。至於貨物出門後,被經銷商用什麼名義、什麼價格賣出去,我們不會過問。」
私底下,黃滈權會罵朋友「你們別再妖言惑眾,害別人散財了!」然而另一方面,黃滈權也認為,「反正會去買天珠的一定是有錢人,花錢換取心理上的平安,只要買的人高興就好,旁人又何苦去揭穿那層神秘的面紗?」

大量廉價的仿造品,已使天珠從美麗的雪域傳奇淪落為任人叫賣的地攤貨。圖為建國玉市一景。(邱瑞金)
魚目混珠、真假鬥智的戲碼,近幾年更延伸到海外。一些商人在台灣或大陸買到新珠後,外銷到尼泊爾及西藏,再僱請當地老嫗穿戴在身上,在觀光客最多的拉薩八角廓招搖過市,不消說,包準會有台灣人前來問訊,老太太再假意推託一番後才成交。台灣消費者可能以為自己跑一趟「天珠原鄉」最保險,殊不知千里迢迢,還是跳不出商人的如來掌心。 西藏天珠的悲歌
天珠原不屬於漢族文化,天珠熱也像以往一波波的古董熱一樣,終有一天會退潮。然而藏人千年來的天珠信仰,已被摧毀得變質走樣,這才最令人難以釋懷。
「在我們藏人傳統中,除非遭逢變故,否則沒有人會輕易變賣天珠的,」納杰表示。然而,為了蒐羅天珠,一些商人會趁著藏人蓋房子、拿天珠去銀行抵押時,串連當地政府,脅迫藏人要提早還款時間,藏人一害怕,就只好忍痛賣天珠還貸款。
此外,假珠流入西藏後,一些藏人也有樣學樣,賣起假珠。納杰就聽說有鄉下老農拿二十頭犛牛換了一顆九眼,「鄉下人從來沒有想過天珠可能是人做的,他根本不會去懷疑,」納杰解釋,等發現上當受騙,藏人憤而打殺尋仇的事件常有聽聞。
此外,在中上階層的藏人傳統中,女兒出嫁一定要有天珠做陪嫁,可是許多藏人禁不起台灣的高價誘惑,想把家傳天珠賣掉,又怕嫁女兒時沒面子,「結果變成賣掉貴的天珠像是蓮花、寶瓶、九眼,等女兒結婚時再買一對比較便宜的兩眼天珠串進項鍊裡,」納杰透露,許多人這樣做的結果是,以往不受重視的兩眼天珠,目前在西藏的價錢竟比在台灣還高。當然,等而下之的,則是硬著頭皮買假天珠給女兒充場面了。
千年傳統不敵十年炒作,台灣的商業手法無意間「剝奪了藏人對自己民族美麗傳說的信仰,把天珠的價值糟蹋混淆了,」鄭明佑痛心地說。
天珠,神秘高貴的雪域寶物,映照出的卻是人性的貪嗔與迷妄。台灣天珠熱,令人沈吟低迴,只不知倘真天珠有靈,是否也會垂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