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性剝削少女,籌建教會
戴宏基從小就有不服輸的個性,讀書、滑雪都是第一。他說,這種個性很不好,來到台灣遭遇許多挫折與磨難,就是他學習謙卑最好的機會。然而,戴宏基說:「雖然沒有一天沒有困難,但生命本來就是這樣!我本來就是計劃來台灣分享生命與人生,而且我在這裡學得更多。」
母語是法文的他,從頭學中文,他笑著說,為了學中文發音,還先學了三個星期的英文,來理解耶魯大學拼音法與韋德拼音法,但最後還是從ㄅ、ㄆ、ㄇ學起。現在他天天讀花蓮當地的中文報紙,並且以中文講道、主持彌撒,依秀林、新城、三棧和富世等不同教堂教友的需要,講不同的道。只不過長年下來,戴神父說的中文,聽是中文的辭彙,但很明顯地帶著太魯閣族的音調,以及法文文法的思考方式。
戴神父1979年開始為青少年舉辦夏令營,早上唱詩歌、聽道、望彌撒,下午就到山裡去健走,40年不輟。
1982年,許多人口販子在山地部落騙誘原住民的父母使其欠債,並被迫拿女兒抵押,人口販子再將她們賣做性剝削少女。神父拿錢贖回一個女孩,但是沒多久,又被父母賣掉。戴宏基對教會的小女孩們說:「萬一有一天,有人要把妳押走,一定要趕快來找我。」
那時剛好他帶著教會的青少年到天祥舉辦夏令營,因為要為一位教友祈禱,特地從天祥回到秀林,發現教堂外面閃著人影。原來堂區一位小女孩小惠(化名)躲在樹叢的後面,她告訴神父,有人要押她走,神父將小惠藏在天祥的夏令營,沒有多久,她還是被人口販子找到賣掉。
無法可施情況下,戴宏基在祈禱的哀傷與憤怒中,想到台灣十分重視國際的聲音,想藉由外國的壓力來改變。1984年9月,他透過友人投稿瑞士的報紙,正值星期天,洛桑時報以頭版報導:「台灣原住民──性的奴婢」。剛好人正在瑞士的聯合報系發行人王效蘭看到,星期二台灣聯合報就刊出這個消息,全台嘩然。大批記者趕到秀林鄉採訪,如星火燎原一般,台灣的基督教會、婦女運動與人權團體如火如荼地展開華西街雛妓救援行動。
當時,外事警察威脅將他驅逐出境,逼他交出資料。戴神父以資料在瑞士為由,聲東擊西,外事警察擔心他回瑞士鬧事,才不再找他麻煩。「雖然當時我很害怕會被趕走,但我就是要為正義、為光明奮鬥,正義光明的價值觀就是要落實在生活中!」

1966年落成的新城天主堂,成為當地人心靈寄託的所在。(戴宏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