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逝
如果 有一天
世界醒來時
我已遠離這塊土地
靈魂在灰暗的雲層飄盪
陽光找不到我的身影
雨水筆直的墜落
任她搜索枯腸
也難以浸潤我的心靈
那沾濕的長春藤 呼吸不到我的氣息
記憶中的面容 在空中化成碎片 成飛灰
春天的氣息滲透大地
光影照遍青綠的山巒
你要在山的稜線 找尋我的輪廓
堅硬的岩石是我的鼻子
我的聲線化成鳥兒 在吟 低唱
淙淙流水正隱匿 我震顫的脈動
你要傾聽風的聲音 想像我的聲線
那是我的話語 在人間最後的忠告
別為我悵然若失 怏怏不快
生命只是一個圓
沒有開始 也沒有結束
我的消逝 只是圓的一個點
不久的將來 我會回到原來的起點
既然如此
請抹乾臉上的淚
用你的笑靨歡送我
《佛說八大人覺經》:「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上一期台灣光華雜誌才力邀大家「重新看見阿里山」,不料,一場重創南台灣的「88風災」,卻將這個與台灣劃上等號的旅遊勝地,摧殘得面目全非。
國寶級的阿里山森鐵路基流失,軌道懸空、扭曲;奮起湖、達邦、來吉等村落遭水淹、土石流侵襲,整個阿里山區得休養生息一、二年,台灣觀光業好不容易燃起的新希望又告破滅!
順著阿里山、玉山往下探詢,荖濃溪、楠梓仙溪沿岸的村落彷彿骨牌般一路崩倒,高雄縣那瑪夏、甲仙、桃源、茂林、六龜以及旗山,台東知本、紅葉,嘉義梅山等鄉鎮,山崩、屋毀、橋斷、路塌,有些村落與外界斷訊失聯好幾天,宛如孤島中的孤島。
台南縣曾文溪沿岸,大內、新市、善化、麻豆等31個鄉鎮,則全數泡在水中,放眼望去一片汪洋,不見盡頭。
面對有如世紀末異象的大災難,民眾倉皇疑惑:寶島台灣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天地固然不仁,但人類又何其蒙昧?「921大地震」10年未滿,山川創痕猶未痊癒,當時學者一再預警的國土規劃與復育,迄今仍束之高閣,防災救災也依然步履雜沓。
警鐘再響,這是老天爺給台灣的第二次機會。但願這次台灣能抓住轉機,下定決心,重新打造一個永續與安全之島,如此,才不會愧對逝者,愧對我們的子孫。
回顧莫拉克襲台過程,這個中空而外圍環流密實的中度颱風,一開始被視為來得正是時候的「解渴」好颱風,8月7日它挾帶豐沛雨量逼近台灣,孰料在灌飽全台各水庫後卻未收手。西南氣流的牽引,讓莫拉克在台灣上空緩步慢行,氣象局的預估雨量從1,000毫米7度上修到2,900毫米。降雨量最高的阿里山區,從6日凌晨到10日上午5時,累積雨量達到歷史天量2,855毫米,較史上排名第二的賀伯颱風足足多出872毫米。
前所未見的豪雨,不幸又逢下游大潮,積水不退,終於釀成巨災。
災難,發生在一家團聚的父親節晚上……。

莫拉克紀要
8月8日,南台灣暴雨不斷,晚間8點多,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部分地區開始淹水。
8月9日,清晨6點多,位於楠梓仙溪上游、海拔1,600公尺的獻肚山攔腰崩塌,下方甲仙小林村瞬間慘遭掩埋,三百多位村民迄今仍深埋在黃土下。
屏東縣有三分之二泡在水中,水深平均達1公尺,最嚴重的佳冬鄉,水淹2層樓高。
山的另一邊,台東知本溫泉區10家店面遭大水沖入太平洋,6層樓高的金帥大飯店,在眾人圍觀、業主哀泣中,於上午11點38分摔進知本溪的狂濤中。
8月10日,通訊中斷的山區陸續傳出災情,民眾受困災區待援,傷亡數字迅速攀高,然而山區豪大雨仍無情地持續著,民心驚惶。
8月11日,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3名救難隊員冒著惡劣天候入山搜救時,不幸在霧台鄉失事罹難。
8月12日,各界慷慨解囊響應賑災,企業捐款超過25億元新台幣,民眾捐款超過12億。
8月13日,山區天候終於好轉,國軍特種部隊452名,兵分8路挺進高雄甲仙、桃源及嘉義阿里山鄉、南投信義鄉等重災區,展開地毯式搜索救援。
8月14日,上午10點,總統馬英九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做成檢討救災體系、設置災後重建委員會等9點裁示。
接近中午,南投名間水上救難隊在濁水溪執行搜尋任務時,氣墊船翻覆,義消張瑞賢被激流沖走,不幸殉職。
8月15日,國軍以直升機救援嘉義阿里山區受困民眾,並進駐高雄縣六龜鄉新開部落,試圖在3層樓高的土石下,挖掘罹難者遺體。
8月16日,國際救援物資陸續扺台。
8月17日,美軍支援直升機下午飛抵台灣,協助吊掛重機具進入災區。
8月18日,馬英九總統召開中外記者會,對於救災行動的慢與亂,正式向民眾致歉,並承諾救災告一段落後,會徹底調查行政疏失,追究責任。
截至8月25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造成292人死亡、385人失蹤、七千多人無家可歸,傷亡僅次於50年前的「87水災」;70座橋樑被大水沖斷,358處道路路基沖毀,農林漁牧損失超過新台幣158億元,均為史上最高紀錄。

哀,洪水無情,山林變色;慟,親情有憾,天人永隔。救難隊員在遭土石掩埋的小林村,尋覓罹難者大體。
關鍵任務
短短36小時內,90億噸、如同30座石門水庫滿載的水量從天而降,無疑是88洪災的元兇。而在全球氣候變遷,尤其台灣海域夏季海水增溫、水氣豐沛下,類似這種數百年難遇的暴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不論是政府或民眾,都不可能再心存僥倖。
如果這次的慘痛教訓不能激使全民展開思維革命、行動革命,那麼,即使總統道歉、官員下台、預算破表,下一場災變仍會以哀嚎、悼亡、悔恨和交相指責收場!

究竟哪裡安全?何以立足?眼看南台灣70座大小橋樑斷裂,六龜大橋遭惡水肆虐至此,不禁疑惑。
行動革命1:即時撤離,人命第一
無論是總統馬英九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或行政院長劉兆玄在內部會議中,都一再指陳,88風災造成如此重大傷亡的關鍵,在於未及時撤離。
台灣自5年前艾莉颱風引發豪雨、土石崩落造成24人死亡後,便已建構了一套土石流監測系統,含小野溪在內,目前全台有1,503條溪流納入監測;在氣象局預測雨量超過標準值時,立即由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發布「黃色警戒」,實際雨量超過標準值則發布「紅色警戒」,並視情況強制撤離。
撤離,是高敏感地區居民面對威力難測的天災時,避免人命傷亡的唯一辦法。
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防災中心主任陳振宇指出,這次甲仙鄉小林、東安等5個村落,因為有13條土石流潛勢溪流,在8月7日下午5點已發布黃色警戒,晚間11點更將其中2條提升為紅色警戒,並一再以電話、簡訊提醒村長。
但因小林村原本劃入警戒區的僅有19戶,加上現行「災害防救法」有關紅色警戒的規定為「得」視情況強制撤離,且小林村過去少見大型土石流,因此多數居民遲遲不願撤離,終而導致8月9日清晨山崩屋毀,395戶全數滅頂,僅2戶倖存。
預警系統有缺失、民眾護衛家園的心情可以理解,紅色警戒往往只是「狼來了!」的虛驚一場也是事實,但,土石流如地震,充滿了不可預測性,山區民眾伴山如伴虎,每逢颱風侵襲就身處危境。
社會大眾或許記憶猶新,去年9月美國古斯塔夫颶風來襲前,兩百萬名路州居民塞在車陣長龍中緩緩撤離的驚人畫面。當時紐奧良市長除了提供巴士讓無車的弱勢者優先撤離外,也嚴正警告不願撤離者,將不會獲得緊急救助。3天後,居民再大排長龍回到多為完好無恙的家園,沒有任何怨言。因為經過2005年世紀颶風「卡崔娜」重創紐市、帶走1,836條人命後,這些爭執已經毫無意義了。美國能,那台灣呢?

「兄弟,加油!」史上最大豪雨,加上漲潮,使得屏東沿海林邊等地勢低窪鄉鎮,水淹2層樓高,久久難退,救災進度緩慢。
行動革命2:「非工程」治水
針對此次高雄甲仙小林村的滅村悲劇,部分環保人士首先將矛頭指向曾文水庫的「越域引水計畫」──將荖濃溪水引至曾文水庫,他們懷疑,在引水隧道施工炸山下,是否擾動了山林水土,造成獻肚山崩山?而該工程隔著旗山溪、在小林村對岸北側的「旗山二號土石方堆積場」中,堆放著十餘萬立方公尺的土方,是否也是使災情加劇的幫凶之一?
小林村滅村原因目前仍靜待調查中,但無論如何,2003年啟動的「曾文溪越域引水」是為了解決嘉南平原和大高雄長期缺水的問題,如果不做,可以想像一旦缺水,同樣難逃民怨指責。加上此次水利署外包商14名工人在高雄縣桃源鄉工寮被沖走的慘劇,可以發現,台灣絕不是「治水不力」,反倒可能是施力過頭、施錯了力。
阿里山茶山國小校長蒲忠勇就投書媒體表示,阿里山富特野部落的溪流剛完成整治工程,施工設計特別強調景觀和生態工法,包括景觀護坡、階梯式河道、梳子壩等等,「把曾文溪支流整理得美輪美奐,類似親水公園。」
可惜,種種努力在這次洪災中全遭土石掩埋,連一點遺跡也沒有留下來。而三、四十年來,他看著政府年年治水卻「越整越爛」,甚至把好山好水治成了窮山惡水,覺得心痛又不解。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則指出,面對先天的山高水急、後天的氣候變遷,我們必須徹底改變思維,體認到水是不能被「治」的,「該治的不是水和河流,而是人們對於土地和河川的不當利用!」
「我們不可能有無限的預算去蓋不斷加高、永不淹水的堤防,」李鴻源指出,氣候變遷下,以「對抗思維」為基礎的工程防洪治水法是行不通的,「該是『還地於河』的時候了!」
荷蘭人近年已陸續將鬱金香花農撤出海埔新生地,對易淹水地區的農民則簽訂補助合約,在水災時需將農田「讓」出來作為氾洪區,種種「不與水爭」、「與水共生」的新思維,值得國人借鏡。

「兄弟,加油!」史上最大豪雨,加上漲潮,使得屏東沿海林邊等地勢低窪鄉鎮,水淹2層樓高,久久難退,救災進度緩慢。
行動革命3:加速立法,落實國土計畫
88水災後,多位學者指出,要想防洪治水,源頭──山林復育──是一大關鍵,尤其台灣是全球著名的地震島、颱風島,全島山地面積占一半以上,加上921大震將整座島嶼猛力「抖」了一回,更增添了地質上的脆弱性。
事實上,2002年內政部即提出「國土計畫法」草案,企圖將「水」、「土」、「林」3大業務做整合思考,可惜立法院遲未通過。
到了2005年,經建會又提出「國土復育條例」草案,明訂1,5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山區為保育核心區,可惜又被立法院一擱4年,主要卡在高山的土地利用、農民遷移補償、原住民居住等問題上,相持不下。
沒有法源,難辦事。事實上,台灣的環境監測並不算差,哪些是敏感區域,哪些是警戒區域,學界多已研究得清清楚楚。然而,研究歸研究,都市計畫歸都市計畫,兩者之間缺乏整合,以致出現需水量甚大的石化專區,卻偏要蓋在水源缺乏、地下水超抽嚴重的地方,或是城鎮周邊農地大量轉為建地,導致市區淹水頻率增加等等荒謬現象。
更重要的,國土計畫代表一個國家的願景,以及為了達成這種願景,各種資源應該如何配置的共識和精算。
例如,台灣要從「代工島」轉型升級,發展無煙囪的休閒觀光產業,這樣的願景看似美好,全民也紛紛上山住民宿、泡溫泉,以行動熱烈響應。然而,有誰想過,台灣的山林究竟有多少承載量?民眾愛山林,會不會反倒成了戕害山林?如果山區利用超過風險容忍度,又該由誰負起糾正的責任?
再如這次屬重災區的台東縣太麻里、知本溫泉區,以及高雄縣的六龜,都位於河流剛由山區進入平地的沖積扇上,本就是容易發生災害的地點。而倒塌畫面震驚國際的知本金帥飯店,則位於河岸本來就會持續後退的「曲流侵蝕坡」上,在37年前娜拉颱風來襲時,這一帶就曾有12戶民宅遭到掩埋的前例。
但地方政府並未記取教訓,依舊發給執照,如今金帥揚言要申請國賠,然而類似這種業者在險地上營生的風險,是否應由全民承擔?值得商榷。
也有學者指出,近年高山農業盛行,甜脆的高冷蔬菜、香氣濃郁的烏龍茶,以及梨子、水蜜桃等溫帶水果,都讓挑嘴的都市人讚不絕口,也間接導致「平地休耕,農業上山」的怪象。而在各級政府大力推廣、消費者大力捧場的同時,又有誰去評估高山農業所要付出的水土保育、道路修築等各項社會成本?
長期來看,高山農業是台灣的資產還是負債?是驕傲還是禍害?農民若執意留在山區務農,又應有哪些責任與風險概念?各單位應儘速釐清矛盾,建立規範,讓民眾有所依循才是。

生離死別,人生至痛!高雄縣六龜鄉新開部落遭土石掩埋3層樓高,導致搜尋遺體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行動革命4:要「永續」,不要「成長」
風災過後,許多學者提出「共犯結構」的省思:政府一味強調經濟成長、產業繁榮、消費熱絡,民眾則要求更多、更新、更快、更好、更方便──去山區旅遊要有便捷交通、水電油價要越便宜越好、投票前要看政治人物有沒有帶來工程「建樹」……。
在持續成長與全球競爭的迷思下,大家都忘了,我們只有一個島嶼,而這座孤島早已在過多的人口壓力與物欲貪求下千瘡百孔、苦苦呻吟了。
正如同台大地理系退休教授張石角所說,台灣目前面臨的情況是「外在攻擊力增強,內在抵抗力減弱」。唯有讓大地休養生息,並在大地中重新找回人類的安身立命之道,才能避免天災與人禍再次結合,才能讓令人心碎的輓歌永不再響起。
排名 | 縣市 | 觀測站 | 單日降雨量 | 颱風 |
1 | 屏東縣 | 三地門鄉尾寮山 | 1402毫米 | 2009莫拉克 |
2 | 高雄縣 | 桃源鄉溪南 | 1301毫米 | 莫拉克 |
3 | 高雄縣 | 桃源鄉御油山 | 1283毫米 | 莫拉克 |
4 | 花蓮縣 | 秀林鄉布洛灣 | 1222毫米 | 1997年安珀 |
5 | 高雄縣 | 內門馬頭山 | 1213毫米 | 莫拉克 |
6 | 高雄縣 | 六龜鄉新發 | 1190毫米 | 莫拉克 |
7 | 嘉義縣 | 竹崎鄉奮起湖 | 1185毫米 | 莫拉克 |
8 | 嘉義縣 | 竹崎鄉石磐龍 | 1182毫米 | 莫拉克 |
9 | 屏東縣 | 瑪家鄉瑪家 | 1181毫米 | 莫拉克 |
10 | 高雄縣 | 桃源鄉小關山 | 1178毫米 | 莫拉克 |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台東金帥飯店摔進知本溪中的畫面,不斷在國內外媒體重複播放。驚駭過後,是否也能激發民眾對土地利用的省思?


「兄弟,加油!」史上最大豪雨,加上漲潮,使得屏東沿海林邊等地勢低窪鄉鎮,水淹2層樓高,久久難退,救災進度緩慢。

佳冬塭豐村

連接高雄縣林園鄉與屏東縣新園鄉的雙園大橋,不敵高屏溪水暴漲、土石沖刷,8月9日凌晨斷成3截。

圖為台東縣太麻里溪出海口的衛星空拍圖,比較莫拉克風災前後,驚見河道驟寬數倍,溪邊的良田、村落已不復見。

猶如一場惡夢,獲救後的孩童忍不住嚎啕大哭,大人呢?擦乾眼淚,明天還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