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向人事穩定的省屬行庫、外商銀行、信託公司、合作社,這兩年辭呈滿天飛,出現了金融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人才流動。而引起這次連鎖反應的第一張骨牌,正是近兩年來,為台灣股市創下天天「天量」的證券公司。
這些「號子英雄」來自何方?他們的加盟股市,究竟為社會、為自己,帶來了赤字還是盈餘?
猶記二年半前國內股價剛突破一千點時,甫自美回國擔任證券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的胡立陽,說了件大家怎麼也無法相信的事:「美國MBA(企管碩士)就業的第一志願,全都是和證券有關的工作。」
在一個全國一百人中只有二個人「玩」過股票、股市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外商銀行才是大學商科畢業生「第一志願」的時代,胡立陽的話實在有點「駭人聽聞」。
然而就在短短二年內,國內股票人口成長了五倍、股價指數成長了十倍、股票一日成交總值也成長了廿倍,使得一向以金飯碗自詡的金融業,面臨到一股「反方向的人才外流」。
尤其去年五月開放新設證券商後,國內原本只有十四家號子的證券市場,一下子增加了八十九家,這還不包括由銀行信託部兼營的十三家,及正在申請,還沒有領到執照的四十家證券公司。
根據財政部證券管理委員會資料顯示,這些號子規模都不小,營業員動輒上百,平均估算起來,自證券業「解嚴」以來,大約已有一萬人踏入這個行業。

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還要應付響個不停的客戶電話,「號子英雄」不禁慨嘆:「我們拿的是賣命錢。
人打那兒來?
一萬人不是一個小數目,這相當於全台灣每兩千人,就有一個人在這一年間進入證券業。這麼一大批專業人力,是打那兒「冒」出來的?
目前,國內還沒有任何研究單位針對這個問題提出研究報告。為了一解疑惑,本刊特別徵得證管會及台灣證券交易所同意,調閱這八十九家新開設證券公司的人力檔案。
根據證管會的規定,每一家證券商必須有七位以上高級營業員。所謂高級營業員,是指過去有二年以上證券或金融業務經驗,或通過高級營業員考試合格者。
經過初步的統計,發現這八十九家證券公司中,擁有超過七名高級營業員的直如鳳毛麟角,大部分都只能維持七位,有的公司還因人員跳槽,而補不足此數。
在這七百卅一名高級營業員當中,因通過考試而取得資格者只有卅八名,其他大都是挖角而來。其中,又以銀行界最慘,被挖走三百六十一人;證券商次之,有一百八十八人;信託、人壽公司第三,為一百廿八人。除了這些地方,新設立的證券商還到「太歲頭上」——管理單位——動土,如證管會(九位)、證券商同業公會(四位)及交易所(三位)。

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還要應付響個不停的客戶電話,「號子英雄」不禁慨嘆:「我們拿的是賣命錢。
外商銀行也「遭殃」
應特別說明的是,因人力與時間的限制,這次研究對象不包括原先即有的十四家證券公司及銀行信託部附設的號子,因此所得數字不能代表全貌,而只能顯示一個比例。例如證管會共有廿位科長級人員被號子挖走,但新證券商中只出現九位,顯示基礎穩固、市場佔有率較高的老號子,對他們更有吸引力。
銀行是高級營業員的主要來源,其中又以台灣中小企銀、合作金庫、土地銀行等各地分支機構受到的影響最大,且是整批整批地被某一家地區性的證券公司挖走,如新竹、台中、花蓮等地。令人驚訝的是,待遇優渥的外商銀行也未能悻免於「難」,如美商花旗銀行、信孚銀行、荷蘭安利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日商勸業銀行,都有人捨金飯碗而投身號子。
和其他人比起來,出身老號子的這一百八十餘位,是比較特別的一群。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尤其是女性,並非直接跳槽而來,而是原先休息在家,看到這二年股市景氣熱絡,而重新「復出」的。和其他人的資歷相比,可以明顯發現,真正具證券經驗的這些人,是學歷比較低的一群,大多只有高中、高職的程度。
反觀來自其他單位的高級營業員,有大學副教授,有證券分析協會理事長;甚至半數以上新進營業員都有大學程度,其中大都是經濟、企管系,也有法律、教育、家政、音樂、三民主義研究所等冷門科系畢業生,但更不乏留學國外的企管碩士,顯然證券業的人力素質,已在這一、二年內提高許多。
「現在號子太缺人了,過兩年市場成長減慢以後,大概就會像美國一樣,只有MBA進得來」,胡立陽表示。

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還要應付響個不停的客戶電話,「號子英雄」不禁慨嘆:「我們拿的是賣命錢。
紅利高居世界之冠
從高中程度,到碩士、博士的競相投入,是什麼原因使得「號子」在短短二年內魅力陡升呢?
待遇好,大概是十問九得的答案。據一位國立大學經濟研究所畢業的營業員透露,他目前月薪四萬、紅利四萬、交際費二萬。這樣的收入,足可以讓大家身穿名牌服飾、上觀光大飯店用餐,過著典型的「都市貴族」生活。難怪在證券商的人力檔案中,還可以看到曾當過童星、空中小姐、海運公司船長的人,也放棄本行加入這個行列。
一個普通營業員的收入,已足以令一般受薪階級咋舌了,更別提那些大有來頭的高級業務員。據說原任交通銀行副總經理的白俊男,被太平洋證券挖角的年薪即超過百萬,這還不包括紅利、持股等其他條件。
這二年證券業紅利之高,不但非國內其他行業所能企及,據說也是美、日同業所不敢想像的。去年農曆新年日盛證券發出五十個月底薪的年終獎金,其他的老號子也不甘示弱,如鼎康也發了卅六個月之多。今年雖然「僧」——證券商——多了將近一百家,但「粥」——每日股市成交總值——也增加不少,因此,今年證券商顯然還有一個「好年冬」。

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還要應付響個不停的客戶電話,「號子英雄」不禁慨嘆:「我們拿的是賣命錢。
拿的是賣命錢?
在金錢的凌厲攻勢下,銀行界流失不少人才。其中,雖然公營銀行被挖的人數最多,但因一向有較多閒置人力,所受到的影響,反倒沒有「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民營及外商銀行來得大。
「從好的一面來看,這倒有助於銀行界升遷管道的暢通」,台灣土地銀行科長石博夫表示。
然而,由銀行、信託公司,甚至一些研究單位、企業界跳槽而去的人才,除了收入,是否在新的工作上更有發揮呢?
原來任職台灣經濟研究所,現在台證綜合證券公司擔任營業員的邱榮輝即坦承,在今天國內的證券業,盛行「分析師無用論」。
「這行貴在經驗,學歷不那麼重要」,胡立陽表示。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營業員更露骨地指出:「現在的股市只是炒作,只要幫客戶賺錢,雙方有利就行了。」
這就不難令人明白,為什麼考試及格與否並不重要,反倒是學歷不高、但過去有證券業工作經驗的人,能在號子中坐高位、拿高薪。他們,才是真正的「號子英雄」。
也有不少營業員表示,他們在號子工作,只是暫時性的。因為這份工作的生命週期不長,就像外匯操作人員,大概到了四十歲,體力與反應就無法應付那麼瞬息萬變的工作環境了。
「我們拿的是賣命錢!這樣的待遇其實不算過份」,一位營業員嘆道。
看看這些「號子英雄」,會發現這話倒也有幾分實情。原任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的胡立陽,二年前意興風發,有說不完的理想;後來轉任富隆證券公司副總經理,每天有接不完的客戶電話,已讓他形容憔悴,嗓子嚴重失聲。

如今股市盛行「分析師無用論」,客戶並不關心上市公司營業情形,只對有上漲潛力的「明牌」感到興趣。
等待英雄用武之日
對於目前那麼多人才投入證券業,許多人表示,這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
因為對經濟發展而言,證券市場的最大功能在於替上市公司籌募資金,使企業得以吸收人才,更新設備與技術,來增加市場競爭力。但台灣今天股市中新承銷上市的股票極為有限,大家每天買進賣出的,絕大多數都是一些舊籌碼。
「這只是幫某甲的錢,搬到某乙那裡」,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訓練處副處長陳泰隆不滿地指出:「這種『五鬼搬運』,對社會經濟發展沒有一點貢獻。」
對於自己扮演的社會角色,並不是所有的從業人員都從不加以深思。
不以優渥的待遇為滿足,也不願跟在大戶後面炒作的營業員,則期待國內股市有走上正常化的一天。他們希望股市多增加上市公司的籌碼,無論是本國的也好,引進外國大公司的也好,只要規模一大,沒人炒得動,就勢必以正常的投資分析,來獲取正當利潤了。
那時,他們也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高薪可以讓「號子英雄」過著都市貴族的生活,但他們扮演的,究竟是怎麼樣的社會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