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家庭主婦到退休人員、從市場小販到醫生、從大學生到教授、從小職員到大企業家……,大家一起來,股市已經熱得日正當中。
這些股票族和帶有「賭」性在內的投機或投資行為,似乎使現代人的生活,起了極戲劇性的變化。
朋友見面,三言兩語後,悄悄地問:「賺了多少?」不進場、不懂股市、不知行情,簡直跟不上潮流,切不進別人的話題。買股票賺錢者大有人在,因此吸引更多人加入;在這種聯鎖反應下,帶來一批又一批的生力軍。「股票族」之稱,也因應運而生。

台灣的股市人口已達百萬,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五。(王煒昶)
最有紀律的烏合之眾
股票族的日子過得很傷神,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愜意。
一大早起來,收聽中廣新聞、看電視新聞,目的在知道紐約股市漲跌,如果漲就像吃了顆定心丸;如果大跌,一個早上都忐忑不安。
然後翻開經濟日報、工商時報,看看有沒有什麼利多或利空的消息;「上工」前的準備到此結束。三兩片麵包下肚,出門擠公車、搭計程車,趕赴證券公司「上班」。
股票族是一群最有紀律的烏合之眾,沒有人會遲到,大家都不願錯過九點的開盤價,這也是當日股價走勢的一項重要資訊。
十點鐘要注意東京股市上午收盤價的廣播,它往往左右國內股市下半場的走勢。如果各項資訊都不佳,當天上午一顆心就要懸在半空中,直到正午收盤「下班」為止。
收盤後收聽十二點半的中廣股市分析節目,聽聽專家怎麼說;晚報是必讀的,專業報紙的股價曲線圖也是重要的研究資料。經過了一番研究之後,股友們還要互通電話交換心得,決定明日的戰術,才算結束一天的工作。
如果買到一支不漲的股票,看著別人在漲,心裡自然不是滋味;如果運氣好,搭上了飛快車,股價猛飆,卻又捨不得賣,還要擔心萬一反轉賣不出去,提心吊膽,連睡覺都不能安心。
這就是股票族一天生活的寫照,整天憂心忡忡,股價攀高不敢太樂;跌了,難免黯然神傷,於是醫院裡有了「股市併發症」的患者。

欲加入股票族者趨之若鶩,似乎每人都胸有成竹。(王煒昶)
熱門話題、交友良方
在大大小小的社交場合,現在只要談起股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就登時拉近了;不管是陌生人或熟朋友,都可以談上個老半天沒有冷場。
尤其是國內股票市場規模小,震盪起伏大,小道消息又特別多,創造不少話題,從基本面、技術面到政府政策、潛力股……,說不盡、也道不完。
過去,幹業務員這一行最難的一道關卡就是被接納,要跨進別人的門檻可沒這麼簡單,如今,只要懂得股票,那就完全改觀。一家公司深諳此道,業績果真直線上升。
股票經是這家公司訓練業務員的重要課程之一,業務員見了客戶就先談股票,遇到高手就擺低姿態,讓客戶好好發揮表現慾;碰到初入此道的,就由業務員灌輸基本知識,外帶最新消息,業務員與客戶間的隔閡一點都不存在,業務進行順利多了。
家庭裡,老爸和兒子往往最難相處,相看兩相厭。老爸嫌兒子沒出息,兒子嫌老子要求太多,股票卻改善了這種對立的關係。
老爸做得順手時,兒子向老爸討教,老爸正好可以神氣一下。老爸手風不順時,這會兒輪到兒子神氣,老爸也不以為侮,反倒覺得有兒子為他揚眉吐氣。要是兩個都不順手,雖然是愁雲慘霧,倒也可產生患難與共、相知相惜的情感。

漲樂、跌憂,是股票族成員每日免除不了的心頭壓力。(王煒昶)
共同的秘密
股市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吃人市場,形象很差。這一兩年來股市雖然熱門,有很多人仍是偷偷摸摸地做,深怕被人知道。
有一何姓家庭老爸庭訓甚嚴,再三訓斥已婚的子女不可涉入股市。媳婦對先生三令五申不准買股票,結果禁不起股市的誘惑,自己先破了戒,偷偷的買了幾張。在股價水漲船高之下,忍不住這份得意勁,向先生表露了這個小秘密;不料,這竟然也是先生隱藏了許久的秘密。
在一個兄弟姐妹聚會的場合,這對夫妻背著老爸,大膽的把股市的斬獲向大家表白,豈料大家都已在股市出入一段時日,只是礙於庭訓,沒有人敢說出來。
這下說穿了倒好,每天晚上大家互通電話、交換戰情、互訴最新消息,然後再研判明日的操作方向,忙得不亦樂乎,共享收穫,也共嘗苦果,相互砥勵。
更有趣的是,向來頗具威儀的老爸在某天晚餐時說:「時代不同了,年輕人不能不懂股票,你們要多學著點。」「這個股票可不是那麼簡單的,有空我帶你們到號子去看看,再慢慢教你們。」原來老爸也賺了一些,在座的子女要不是懾於老爸平日的威儀,不在飯桌上笑叉了氣才怪。

雖然對幼兒的健康並無益處,但圖中畫面在證券公司仍時有所見。(王煒昶)
大家一起來
只要買得起一張股票的人就可以入股市,這個看來容易不過的「賺錢之道」,不免吸引各方人馬的加入,據說連出家人也不能免俗,失明的人更是在家人的攙扶下步入營業廳,此外,還訂專業性報紙由家人讀報,以免遺漏重要訊息。
退休人員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渾身不對勁,拿著退休金進了股市就像服了一帖萬靈丹,不再三天兩頭上醫院,做永遠查不出結果的檢查,也不會沒事就坐在那哀聲嘆氣,嫌子女不孝、這個不長進、那個沒出息。股市的變化、相關資訊的吸收都已來不及,那有閒暇再鑽牛角尖。失業的人與社會脫節的家庭主婦,都在股市中尋回了自我,建立了信心。
入股市已不是白領階級的專利,藍領階級或目不識丁者比比皆是,這些人的操作技巧與求知慾並不亞於白領階級。
目不識丁者靠著聽廣播行情對照行情板,個股的模樣一一映入腦海中,進而依樣畫葫蘆的填寫著買進賣出單子,字跡雖然不美,應付股市倒是綽綽有餘。聽廣播股市分析、看電視新聞、聽演講,靠著這些聽來的豐富資訊彌補閱讀能力的不足,那股活到老學到老的用功勁叫人佩服。
號子埵P心協力的故事更是屢見不鮮,股友們有的負責打探大戶消息,有的研究技術分析,老手指導新手。九點開盤,七點就有人來幫忙佔位子,九點以前各方人馬會合,來個非正式的會報,報告個人的訊息和心得,為當日的操作做最後的修正。

與股市相關的各種書籍大行其道。(王煒昶)
老闆操盤、夥計搭轎
企業界人士做股票更是得心應手,有家公司老闆在股市中翻雲覆雨多年,這期間他不但不限制員工做股票,還利用周六上午開課充實員工股市知識,進而成立基金由公司代為操作,不但壯大老闆的操作資金,員工也免得為打探明牌傷神,皆大歡喜財源滾滾。
中小企業的老闆也在工人不好請,生意不好做,利潤太低的情況下,不少人將周轉金投入股市,靠股市中的收益來發放薪水。幸運的老闆在股市打拚,員工在生產線上賣力,真是兩頭賺。不幸者因疏於照顧公司業務,被股東封殺出局,或是員工散漫,業務每況愈下,也時有聽聞。
隨著股票族的聲勢日益壯大,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吸引了大批優秀的人力投入證券業,相關行業應運而生,有關的書報雜誌不勝枚舉,投資顧問公司更是如雨後春筍的設立。不甘於永遠盲目的投資人,急切的吸收相關的知識與資訊。
有關的書報雜誌銷路爆增,證券演講會場場爆滿,投資學、技術分析課程學生滿座,在在顯示投資人求知若渴,投資人的素質隨著股市發展大大的提高。
在股市上獲利的投資人消費意願大為增加,餐廳的生意門庭若市,珠寶首飾、汽車、家電用品、高級服飾的需求量隨之增加,電腦業也沾上了光,在電傳視訊系統的開放下,個人電腦多了項促銷的題材,新開發的電腦股票軟體,每套數萬元仍是銷售順暢。隨身聽也成了股票族必備的工具。
社會秩序受考驗
隨身聽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司機一邊開車一邊聽行情;路上的行人行色匆匆也不忘戴著耳機;小診所裡撥行情的廣播代替柔和的音樂,醫生、候診的人皆大歡喜。
菜市場的小販也不放棄這段黃金時刻,在叫賣聲及討價還價聲中,夾雜行情的播報聲。辦公室裡,不論私人企業、公家機構員工上午的情緒總顯得不穩定,靠著牆邊帶上耳機悄悄的收聽最新行情。
投資人的心情隨著股市行情的波動起伏著,心神不寧,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服務的品質也隨之低落。
中小企業的老闆甚至將業務停擺,踏入股市成了中實戶。收入有限、且量又重的工作乏人問津,傳統中國人勤勞的美德,在股市狂飆中逐漸消失。
個人理財觀念甚囂塵上,投資人每天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在股市中打滾,心思情緒隨著數字變動而起伏上下,股票族見了面就談股票,親情、友情、愛情都單純地轉化為股友之情。
生活裡的感情簡化了,老祖母的庭訓失靈了,在一分耕耘的結果不再是一分的收穫以後,我們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樣子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