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時推移,時代不斷在進步,許多在過去農業社會裡為人所喜愛和熟悉的民間藝術,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漸有失傳之虞。然而,仍有一些人堅持著自己的技藝,喚起大家對民間藝術的珍惜,捏麵人和吹糖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們拙樸的造型與色彩,彷彿讓人嗅到泥土和花草的芳香,也讓人拾回單純、自然的心境。
手拿吹糖的一對姊妹花。
花園裡的勝景之一
在一個陽光亮麗、春風宜人的週日上午,台北市榮星花園入口處的第一棵大榕樹下,李金玉已佈置好他的攤位。小小的木架上展示著各式各樣的小麵人——揹著釘耙的豬八戒、義薄雲天的紅臉關公、幽默無比的公雞啄小雞、常山趙子龍、孫悟空,各種童子、仕女……等。陽光下一個個玲瓏可愛的小麵人兒,像展現在小舞台上的各種角色,立即吸引了許多遊客的注意。
不一會兒,小攤周圍已聚攏了許多大人和小孩。李金玉不疾不徐地將盒蓋兒打開,就好像魔術師打開一個珍寶盒兒似的,眾人都好奇地向盒裏探望。盒分兩層,上層用細白棉布蓋著一塊塊五顏六色的麵團,按白、粉紅、紅、橙、黃、綠、藍、紫、黑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麵糰並且散發出一股甜香。此外,便是梳子、剪刀、牛角籤等簡單的製作工具。
李金玉從布袋中抽出一根竹籤,捏一團紅面,黏在籤頂上。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手上,屏息等著看下一步。
李金玉固定在榮星花園表演捏麵人的絕活。
三下兩下捏出了關公
只見他三捏兩捏的,就捏出一個紅臉的頭型出來,然後用牛角籤尖端,巧妙地挑出了鼻樑和鼻翼。牛角籤在鼻上方切開眼瞼後,他取一小撮黑麵,一小撮白麵,兩掌合起一搓,用角籤同時截取兩小段,蜻蜓點水般往臉上一送,再貼上斜飛入鬢的兩道眉毛,便顯出一對目光炯炯的眼睛了。再裝上紅色的嘴唇,黏上鬍鬚。才一會兒工夫,竹籤上便開好了一張臉。「是關公!」孩子們認出來,高興得叫出聲來。
臉開好後,他以綠色麵片包在頭上做為頭冠,加上金黃帽翼,帽翼下方貼兩片紫色絨球。然後在頭冠上安上花飾。
頭部做好了,接著又以各種不同顏色的麵團,搓搓捏捏,做出了身體,披上了盔甲,著了長袍,又黏上雙手、雙腳和靴子。
人做好了,再做兵器。他一手取細竹籤,一手取紅麵小團,將細竹籤從紅麵中間轉入,籤上便包上了薄薄的紅麵,成為刀柄。再以綠麵片加白邊,按成刀口,裝在黃色的刀柄上,便成了一把青龍偃月刀,倒提在關公右手中。
是了!正是那「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關雲長,捋須怒目,彷彿正要揮出那青龍偃月刀。
姊姊拿著「孫悟空」,弟弟拿著「豬八戒」,笑得多開心。
圍觀者不由得讚嘆
老人將完成的作品輕輕插在木架上,觀眾這才舒了口氣,交頭接耳地讚嘆起來,小朋友們甚至拍手歡呼。
老人抬起眼光看了一下周圍的人群,嘴巴浮現一絲稍帶得意卻不自矜的笑容。就在這樣的時刻,藝術脫離了商業的買與賣。創作與欣賞的本身即含有高度的快樂與美感,金錢並不是人類唯一的慾望與希冀。有誰能說這僅是為糊口?
一柄梳子、一把剪刀、一支牛角籤,就是這麼簡單的幾樣工具。他卻憑著一雙巧手,一變就是一個,一變又是一個。無生命的一塊塊麵團,在他熟極而流的動作裡,一一捏揉成了栩栩如生的人物。
小麵人披著溫潤明亮的色彩,兀立在眾人之前——呂布、張飛、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述說一個永遠的年代及更久遠的傳說。同時,創造他們的主人也在傳述另一個故事。他的故事沒有那麼遙遠,卻也流過人群、流過悠悠歲月,帶著幾分傳奇的色彩。
李金玉做捏麵人已有五十五年的歷史。
記得當時年紀小
「我是十五歲那年在山東曹州跟師傅學捏麵人的。那時候大陸北方的日子可真苦喔!一個工人,一年掙下來,也不過兩個大頭,那像現在台灣,大家生活『卡好』哩!以前種田也不容易吃飽,又是旱災、又是水災,養不活那麼多人。我們家堶鴞釭漸虷a,也種小麥雜糧,但不夠維持一家的生活。所以我就想學個手藝,往南方去討生活……」李金玉說著瞇起了眼,似乎回到了當年。
「……說起我的師傅,卻是親戚中比我輩份還小的一個姪兒。他年齡比我長三歲,我跟他學了沒多久,就一道離開家鄉,往南方跑碼頭啦。在做學徒期間,我幫他做,他供我食宿,就這樣到處流浪,整整學了三年零四個月才出師。」
剛離開家鄉時,由於手頭缺錢,到那兒都是安步當車。憑著年輕和樂天的個性,他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各大城鎮。憑著背上木箱裏一團團著色的軟麵,和一雙能隨時隨地搓塑出成套西遊、水滸、三國人物的精彩絕活,他換得了生活所需,有餘錢時也往北方老家寄。
「我到的地方可多嘍!記得我第一次由山東往福建的路上,整整走了三個月。其間到過河南、安徽、上海、江西、福建……」
李金玉最擅長捏塑中國民間故事中的人物。
走遍大江南北
就這樣一箱在肩,兩腳南北遊走,他在繁華的都市,在偏僻的村鎮,捏出千千萬萬個小麵人,帶給孩子們驚奇和歡笑。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中國版圖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看遍日出日落,歷經風霜雪雨,但是他卻習慣了這種貨郎人的流浪生涯,能到處隨遇而安。像一粒種子般,風吹到那兒,就在那兒發芽,在豁達中,有股說不出的韌性。
民國二十年左右,他先後渡海來台灣兩次。後來中日戰爭爆發,斷絕了李金玉回大陸的路,不滿三十歲的他便以基隆為根據地,往台灣全省各地繼續他沿城鎮販賣捏麵人的生活。
後來李金玉在基隆成了家,有了一個女兒,出去跑碼頭的次數開始減少,做生意的範圍漸漸縮減為基隆這個區域。多少年浪跡天涯的生活,也不知捏出了多少個麵人來,最後終於也捏出了自己美滿、安定的家。
現在年齡大了,太太在前些年過世,他與女兒、女婿、三個外孫共同生活在一起。他的捏麵手藝早已遠近馳名。每逢北部各縣市有普渡、拜拜、廟會活動,或是一般人家有喜慶,經常要向他訂一套「八仙過海」之類的麵人,以裝點鮮花水果之不足。逢年過節時,光在家裏做,訂單都多得忙不完。
色澤豔麗的鸚鵡和鯉魚。
閒不下來
從各方面看來,李金玉都到了可以在家裏享享清福的時候了。然而七十七歲的他,仍不脫貨郎雲遊四海、好動的個性。或許這六十年來的捏麵生涯,與各地孩童一起渡過的歡樂歲月,已使他上了癮,不出去跑跑,就會閒得難過。
每個月榮星花園付給他五百元車馬費,讓他周末到花園裏做,賣的錢還是歸他。所以每星期六、日,只要天氣好的話,一大早他就揹著小木箱,從基隆搭公路局到台北來。
出門的前一天,他先在家裏準備好材料,捏麵人的麵團是按兩斤四兩的麵粉,和十兩糯米粉的比例,用水揉和然後放在滾水裏煮。煮熟放涼了以手揉,直到沒有疙瘩了,再摻和糖兩斤和香蕉油數滴,分團加入食品顏料,以後就可以用了。
「通常我都在家裏做好一些,烘乾了——哦!是用電燈烘乾的,塗上油,很硬,可以保存好多年都不會壞——到了花園再一邊做一邊賣。不先做好,往往一下子賣光了,來不及補。」
捏製關公的第一步驟是「開臉」,其次是「加冠」。
生動、漂亮、溫軟且香甜
於是,每個周末,在大人、小孩的圍觀下,他靈巧地挑、扭、捏、拉,動作有如行雲流水,毫無遲滯。一會兒工夫,一尊尊人像已翩然迎風而立。上了油的成品果然較亮麗眩目,可是剛捏成的麵人,卻自有柔軟麵團特有的溫煦與香軟。
「一個麵人多少錢?」有位太太想為她的兒子買一個。
「大的一百五,小的三十。」
「能不能吃?」
「當然可以吃。」老先生證明似地從麵團裏揪出一塊放在嘴裏嚼,「但是,吃了可惜啊!」——他是真的喜歡自己的手藝。
他手中捏出的人物,大都是從平劇裏看出來的。這些傳統中國故事裏的人物,像具有魔法一般,瞬間溝通了創作者與圍觀者間的情感。
他迅速熟練的手指動作,像是伴隨著戲曲中的緊鑼密鼓,將一個個角色催動上場——除了關公以外,孔明羽扇綸巾,思慮著天下大事;齊天大聖孫悟空在斛斗雲上,用火眼金睛向遠方瞭望;趙子龍雙眉斟飛入鬢,身紮彩旗大靠,好個生龍活虎的勇將……。
捏製關公的第一步驟是「開臉」,其次是「加冠」。
誰知小麵人的下落?
從十五歲開始,五、六十年來,李金玉不知捏出了多少麵人。沒有人知道這些小麵人現在究竟如何了?是否還生動如昔?還是被調皮的小孩吞進了肚裏?或早已損壞在某個不知名的幽暗角落?
捏製麵人一雙手,卻由生疏而靈巧,由年輕光滑而至指節畢露、皺紋滿佈。然而歲月不曾改變他對麵人的喜愛,他始終虔誠地秉持著自己的手藝。但是這門手藝在這個充滿電視、電影與各種電子玩具的新世界裡,似乎有絕跡之虞了。還有人願意學習如此耗時費力的複雜技巧嗎?眼看著自己的巧技失傳,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我很想收徒弟,把我這捏麵人的手藝傳下去。可是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耐心學上一年半載的了。這活兒卻不是幾天幾日就學得會的。那邊那個吹糖人,倒是得空就來跟我學,算得上是我的徒弟。」
一眼望過去,那吹糖人的攤位上插著幾隻麥芽糖吹成的老鼠、大象、老虎、猴子、葡萄等糖偶。小孩子圍著他,看他攪拌著小匣內用爐烘軟的麥芽糖。
他用手捏起一塊半膠著狀態的麥芽糖,用姆指捏成一個中空的球狀,再迅即拉出一條中空的細長管子。趁著麥芽糖還沒硬化,將糖球放在手刻的木模裡,湊嘴在管口,使勁一吹,打開木模,便吹出一隻隻老虎、猴兒、鳥兒……。
續前頁關公的捏製過程:裝腳、披盔甲、裝手、握刀。圖。
吹糖人同樣有魅力
形形色色的吹糖,吸引得孩童仰起小臉,貪饞地盯著它們。做父母的,總會掏出錢來買下一隻,滿足孩子的願望。吹糖在玩賞之後,咬一口在嘴裡,即化做滿口的甜蜜,難怪孩子們都喜歡。
吹糖人說,吹糖看起來簡單,一分鐘就可吹出一個。但熬糖、捏、拉、吹都需要經驗的累積,才能恰到好處,駕輕就熟。
然而比起捏麵人,這吹糖人也承認自己本門的技巧簡單得多,只要三天就能吹個模樣大約將就的成品了;至於新近拜師學的技藝,他直說難學。
時代不斷的在改變,許多過去農業社會為人所熟知、為人所歡迎的民間藝術,都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日漸式微,甚至將因後繼無人而凋零。
然而在榮星花園的這棵榕樹下捏麵人和吹糖人的精巧手藝,依然喚起人們對這些傳統民間技藝的珍愛。那些鄉土的色彩、樸實的造型,彷彿讓人重新嗅到泥土的芬芳與小草野花的樸實可親。也許,我們除了應設法讓那些精巧的民間手藝傳承下來之外,也應設法拾回如那民間藝人所擁有的單純、自然的心境。
續前頁關公的捏製過程:裝腳、披盔甲、裝手、握刀。圖。
續前頁關公的捏製過程:裝腳、披盔甲、裝手、握刀。圖。
續前頁關公的捏製過程:裝腳、披盔甲、裝手、握刀。圖。
翁登賢用麥芽糖吹出的各種動物。
吹糖人將中空的麥芽糖球放在木模裏,在管口使勁吹氣,便吹成了一隻隻可愛的動物。圖3:好看又好吃的吹糖,小朋友最喜歡。
吹糖人將中空的麥芽糖球放在木模裏,在管口使勁吹氣,便吹成了一隻隻可愛的動物。圖3:好看又好吃的吹糖,小朋友最喜歡。
吹糖人將中空的麥芽糖球放在木模裏,在管口使勁吹氣,便吹成了一隻隻可愛的動物。圖3:好看又好吃的吹糖,小朋友最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