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台中市政府官方網站以北高兩市為假想敵,誓言「超高趕北」,但務實而自在的台中人只想做自己,他們認同的,既不是語調高亢的鬥士,也不是很ㄍㄧㄥ的雅痞,而是穿著短褲打平民籃球、在鏡頭前流涕哭喊「請大家救救我太太」的胡志強。
幽默、熱情、見多識廣的胡志強,6年前從中央轉戰地方後,立即放下身段,以「市長如店長」的精神經營市政,近年施政滿意度都在全國前5名。他如何把長期被忽略的台中市打造成一個「氣質」與「產值」兼具的新都心?以下是訪談摘要。
問:台中市近年的變化十分快速,像房地產投資熱絡、經濟蓬勃、藝文風氣大開。您如何解讀這些變化?
答:這兩個星期就有好幾個團體,包括UPS瑞士銀行基金、澳門不動產協會、日本的土地開發公司、台北美僑商會,還有作家龍應台帶了一批香港文化人來台中參訪,這說明了「春江水暖鴨先知」,因為商人是最敏感的,哪裡有商機就往哪裡走,尤其房地產更是如此。
過去5、6年來,中部地區的投資包括中科、精密機械園區等,已經超過500億美金,將帶動5到7萬個就業機會,所以景氣好起來,人民有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
問:您上任後強調以文化建立台中的都市品牌,也引進許多國際水準的展演;但不可諱言,台北的人才、文化發展基礎和進程都超前,台中究竟有何優勢?
答:一個城市沒有定位就沒有特色、沒有屬於自己的「臉」,而我認為這是台灣城市普遍的問題。
環顧台灣北中南3大城,台中要和台北比政治、金融,比不過;而高雄有中鋼等重工業,加上海港運輸,比工業等於作夢。但台中可以「氣質」取勝,以文化、教育、藝術、表演4大特色勝出,讓大家一想到台中,就想到豐富多彩的文化臉譜。
台北的文化可能「10項全能」總分高,但我要在單項上超過她。你看馬友友、卡列拉斯、帕華洛帝到台灣只在台中演出,還有明華園每年過年就只在台中演出2場,因為台中的票房可以養得起。以前藝術家把台中當「票房沙漠」,大表演都不來,現在都來了。
再說一個數字,我上任第一年,台中市每位市民一年參加的文化活動是4.1次,第四年跳到19.9次,已經超過台北,今年28次,是亞洲前3名!而我們的文化預算只有台北的1/10。現在我們連辦一場鋼琴演奏會,在圓形戶外廣場都滿座。
問:的確,連台中的計程車司機都喜歡看表演。所以您提倡的文化並不只是針對中產階級或金字塔頂端的觀眾?
答:那當然。台中每年都舉行「文化季」,從 7月到10月,每週末至少在8個區演出,一季下來超過130場,全部免費,可能是歌仔戲、爵士樂、學校的音樂社團、人體彩繪……,民眾可以很自在的去欣賞、培養文化氣質。
上星期的民歌演唱會,真令人感動,圓形戶外廣場只能坐一萬人,但湧進了4、5萬人次,坐在山坡草坪上看液晶大銀幕。雖然人潮這麼多,秩序卻非常好,散場後也沒有垃圾。
也許有些人會批評這些活動熱鬧有餘,深度不足。但我認為,辦文化活動就是為了帶動市民參與,如果民眾不來看,一切都是空談。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許多設施還沒蓋好前,就不斷辦活動的原因。
問:除了「文化立足」外,您曾說台中要「放眼國際」,並以盧森堡、愛爾蘭、新加坡、上海為師。請談談他們可資借鏡的經驗?
答:談國際化,我有一句話:「Sky is the limit, earth is the platform.」想在國內勝出,必須先在國外嶄露頭角,因為你的競爭者不會只在國內。相對於「BRIC」金磚四國,高希均教授的「CHAT」大中華經濟共同體,我則提「LIST」──L是盧森堡的金融發展,全台中只有6 家國際銀行分行,沒有金融業,外商會很不方便;I是愛爾蘭,她小小一個地方卻吸引了美國在歐洲1/3的投資,是吸引外資最成功的案例;S是上海和新加坡,這兩個城市在都市更新和觀光上都很成功;T就是台中。我稱作「金榜四傑」。
舉例來說,愛爾蘭吸引的是各行各業的投資,他們在稅率優惠、勞力供給、政策效率上都做得很不錯。台中未來的投資,在生產事業達到一定限度時,我希望轉向以服務業為主。所以我到國外招商,找頂級大旅館(新加坡豐隆集團)、大百貨公司(哈洛德),還有法國米其林餐廳的九星名廚Alain Duscasse,希望他們到台中開店;我也和金融業接洽,目前有幾家知名銀行意願很高。
過去30年,台中扎下了厚實的傳統產業基礎,這10年光電等高科技產業起飛,而未來30到50年,台中將會是中部服務業的重鎮。現在苗栗以南、雲林以北的中部區塊人口已達600萬人,他們逛百貨公司、看電影、吃飯都來台中市區,所以我把台中未來的格局發展和世界趨勢做結合。只是走到這個境界時才發現,因為台中市不是國家或首都的層級,會有所限制,很辛苦,但其中仍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問:您強調台中市的發展應納入中部6縣市,朝「區塊經濟」來發展。但目前似乎還沒有任何具體的進展?
答:「中台區塊」在生活、經濟發展上是可以形成集合體,之前我們推「台灣大道旅遊中心」,希望遊客在台中過夜,第二天去中部各縣市旅遊,還開巴士去雲林古坑山區喝咖啡呢,可惜並沒有做起來。
這是因為目前各縣市的溝通和共識都還不夠,由於財政困難,大家都希望坐等客人上門,沒辦法和我們在觀念上、作法上積極統合。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每年辦跨年晚會,我們想請蔡依林等流行巨星來都很難,因為他們寧可坐飛機趕北高二場,而不願單單來台中一趟。因此我們想聯合中部幾縣市,每個地方各演一場,歌手的收入就會比北、高二場還多,才有誘因。但是這個構想溝通了多少年,始終不成。
問:談城市文化離不開「人」與「生活」,您認為台中人的生活態度有何不同特質?政府如何讓台中人蓬勃的創意發揮更大的特色?
答:前幾天我看到市長信箱的一封來函,有位市民用了一個我沒聽過、但非常好的詞來形容台中──台中是一個「從容」的城市。台中從容的生活觀是它最大的特色,台中人從容,不給自己壓力,因此可以營造喜悅的生活。
台北的文化格局是傾全國之力、由上而下打造出來的,台中豐富的創意卻是自發的,離不開生活觀與經濟力;如果創意與生活脫節或者失去經濟誘因,創意必然枯竭。
比如,去年台中市辦狗年燈節,其他縣市都以最符合政治正確的「土狗」做主題燈,但我們甄選承包商時,我就請他們想一想,這些燈籠是送給誰的?那什麼樣的燈籠才會讓小朋友喜歡?因此有了Snoopy的主題燈,結果證明是各縣市中花錢最少、人潮最多的一個。
而台中近年的繁榮和景氣也給創意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我們的「中古」策略──中科和古根漢──帶動了產業投資和民間蓬勃的經濟,使創意引擎可以源源不絕的發動。
政府不但要積極鼓勵創意,還要當民間創意的推手,像之前我去行銷太陽餅,最近行銷海盜飯糰、楊清華的潤餅、日出修道院的cheese cake,希望用實際行動去支持他們。
問:市長上任後致力於治安和交通改善,數據上雖有大幅進展,但民眾的觀感並非如此。您要如何強化民眾的信心?
答:你到台灣任何地方問,民眾都很難對施政完全滿意的。治安改善要有兩隻腳,一個是改善基本體質,例如台中市的汽車失竊數量從6年前的每年600多部降到現在200多部,機車降更多;第二個是指標性案件是否減少。台中幾件大案子如耕讀園槍殺案、蠻牛下毒案,都是中南部外地人來台中犯案,但壞印象卻留在台中。
我上任時,台中市民的治安滿意度是32%,去年底是61%,已經贏了台北縣市和高雄縣市;今年警政署公佈的刑案降低比例,台中降22%,改善幅度排名全國第一。雖然主觀的個人印象不容易改變,但說台中治安「持續改善中」,應該是一個客觀的描述,員警的努力和功勞不能輕易抹煞。
即便有這些成績,還是不能讓民眾完全滿意。有時我真希望自己是個魔術師,因為我非常能體會民眾的心情,當碰到一個可以託付的市長時,那種望治心切的期待,我會全力以赴的。

胡志強認為,台中蓬勃創意奠基於經濟力與生活觀,而近來台中的經濟榮景就是創意生長的最佳土壤。圖中的最高建築為科技、時尚感洋溢的台中新地標Hotel One。

堪稱創意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