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雕藝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被引進了國內,很多人利用公餘之暇浸淫其中,使生活憑添了莫大的情趣。陳自良投下的時間和心血比別人要多一點,因此他在皮雕藝術上亦卓然有成。影響所及,許多有心人想到把皮雕應用到實用方面,使得耐用的皮件又增添了美觀和精緻的特性。近來國內有許多人在研習這一門新興的藝術,亦發展成許多家庭主婦的副業。在手工藝品特別受到重視和喜愛的現代,精美的皮雕製品在國內外都有很好的市場,中國人精巧的手藝在堅韌的皮革上又打了一次勝仗。從純藝術走到實用,從實用又將走回藝術,皮雕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要使美觀實用的皮件,更具備創作藝術的價值。

皮雕這項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她們一雙雙巧手操作下,完成了一件件精巧細緻,光彩奪目的皮件。(譚國佐)
一個機緣開始作皮雕
二十五年前,陳自良在台南的台灣銀行服務,有一天,無意中看到一位駐台美軍用小刀在牛皮上雕刻,平時就喜歡刻刻鑿鑿的陳自良,很驚訝牛皮上也能刻出那樣美麗的圖案,於是十分好奇的在旁觀看,同時討教了一點雕刻技巧。回家後,就依樣畫葫蘆,雕著雕著,他雕出了莫大的興趣,放棄了過去的石雕、木雕,公餘之暇,全心全意投入皮雕之中。
那位美軍離台時,陳自良買下了他的全套雕刻用具和牛皮,一有空,就在牛皮上畫畫刻刻。存用的皮料經不起他的耗費,很快就用完了,他只好到處找尋可用的牛皮,舊皮鞋底、皮箱都成為他試驗的對象。可是有的彈性太好,一刀刻下去,馬上又還原;有的太硬,根本刻不動,都不適合用來做皮雕。

皮雕這項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她們一雙雙巧手操作下,完成了一件件精巧細緻,光彩奪目的皮件。(譚國佐)
海畔有逐臭之夫
陳自良不灰心,終於在皮革工廠塈鋮鴗@種可以雕刻的皮料,這種牛皮俗稱「帶皮」。台灣的牛不多,需由國外進口生黃牛皮,再由國內皮革工廠加工製造。當時技術還不夠水準,浸過藥水的牛皮有股難聞的氣味,幾個月後才會消散。一般人早就掩鼻而逃,陳自良卻一點也不嫌棄的從工廠搬回了一大堆。
逐漸地,皮革工廠的技術進步了,「帶皮」不再有臭味,陳自良也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自己摸索出更進一步的皮雕技巧。
他所採行的皮雕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浮雕,譬如雕一隻雁子,先用鋼針把雁子的輪廓刻畫在牛皮上,接著把肉身部分的牛皮打鬆,填塞一些墊料,繃緊牛皮,再用木刻刀雕出整隻雁子;如果必要的話,還可以染上不同色彩,然後擦上透明皮漿,塗上亮光漆,就大功告成。另一種是一般雕刻,就是用鋼針把雁子的輪廓刻在牛皮上,直接用木刻刀雕刻雁身,不使雁身突出。
經過二十幾年的琢磨,陳自良已從簡單的皮雕風景,進展到複雜的動物、人像。

皮雕這項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她們一雙雙巧手操作下,完成了一件件精巧細緻,光彩奪目的皮件。(譚國佐)
練出很大的手勁
「帶皮」還是相當硬,須有很大的手勁和長久的經驗,才能靈活運用刻刀。他常常一刀一刀細雕著飛鳥走獸和人物的毛髮,刻了兩百多刀,手指關節僵硬得無法伸展,才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後再繼續刻;有時興致一來,刻上整個通宵,也不覺得疲倦。觀看他刻好的熊、鷹、馬、狗等,栩栩如生,真有欲從牛皮上躍出之勢;細觀他所刻動物身上的翎羽毫毛,雖是密密麻麻,卻根根層次分明,用手一摸,還真有觸摸毛髮的感覺。
他抱著藝術上追求完美的精神,在雕刻時總是集中一切精神意志,心無旁騖;對於用來雕刻的皮料,也力求沒有瑕疵。因此一張三十五呎見方的牛皮,去掉不平整的邊緣和有瘢痕的地方,剛夠一幅大型皮雕之用;如果一不小心,刻歪了一刀,那張牛皮就只好報廢。
在這樣「吹毛求疵」,慢工細活的情況下所完成的作品,陳自良自是十分珍愛。遇上有眼光的鑑賞行家,他心甘情願奉送;可是談到出售,他搖搖頭:「也許將來我退休後,會以皮雕為業,不過現在做這些皮雕純為興趣,從沒有想到過賣錢;況且我也不知道該如何估量價格,姑且不論牛皮的耗損量,我投入的時間和心血真不知該如何計算。」

皮雕這項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她們一雙雙巧手操作下,完成了一件件精巧細緻,光彩奪目的皮件。(譚國佐)
藝術皮雕首次展出
去年三月,雕刻學會聘他為會員,並協助他在歷史博物館開了一次頗為轟動的皮雕展,他展出精心雕刻的作品多幅,吸引了不少人也開始學習皮雕。
廿多年前刮起的「皮雕風」,一直持續到現在,但二十多年來,大家都是像陳自良一樣,純為興趣而做藝術皮雕,朋友之間彼此學習流傳,一直沒有蔚為風氣。最近兩、三年,在有心人士倡導下,才開始逐漸普及。師大家政系、實踐家專、國立藝專等都安排了皮雕課;板橋市、台北市婦女會以及一些民間團體也開設了皮雕班,為婦女們開創了另一項新的家庭副業。
不過這種新近普及的皮雕和前面所說的藝術皮雕不盡相同,是一種實用皮雕,可以做成各式各樣的皮件,如髮夾、錶帶、腰帶、果盤、拖鞋、鏡子、帽子、皮夾、鑰匙包、皮包、掛鐘、壁畫……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實用的東西。
為了製成各種皮件,實用皮雕所用的牛皮經過特殊處理,質地比較軟一點,剪裁、打洞、雕刻上,都不至於太費力。

皮雕這項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她們一雙雙巧手操作下,完成了一件件精巧細緻,光彩奪目的皮件。(譚國佐)
實用皮雕講究經濟效用
在牛皮使用方面,也經濟得多,整張牛皮一點也不浪費,邊緣不平整的地方,如牛腿、牛頸部位,可以順著形狀剪裁,做些小東西,其他牛背、牛腹寬闊的部位,用來做些大型的皮件。如果剪裁下來的牛皮上有瘢痕,也不必丟掉,只要在瘢痕上雕個圖案就遮掩住了,目的是求成品的美觀耐用,什麼樣的形狀,或什麼樣的圖案,全看個人自由發揮。
雕法和染色上,為配合顧客的需要,發展出很多花樣。雕法有浮雕、立體雕、平面雕、電氣雕等;染色法有模型染法、單色染法、層次染法、臘染、壁畫染法等,各有各的特色,確實已把「皮雕手工藝」表現得美觀實用,且又精巧細膩。
染完色後,還要加塗一層亮光漆,有耐髒、防水、防褪色三大保護作用。

皮雕這項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她們一雙雙巧手操作下,完成了一件件精巧細緻,光彩奪目的皮件。(譚國佐)
一個新興的副業
這個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每星期她們在繁忙的工作中,騰出一個下午或一個晚上,來學習皮雕技術,而且愈作愈有興趣。像板橋市婦女會的皮雕班,有不少人學完了一期三個月,仍繼續報名參加,有的人甚至乾脆到老師家去學更高深的技術,興趣濃、肯用心,自然學得好、學得快,一件件光彩奪目的皮件,就在一雙雙巧手下完成。
初學者,必須擁有八支基礎工具以及雕刻刀、縫針、削皮刀、刀片、描圖筆、打洞器、橡膠墊板等。從雕刻簡單的圖案開始,初級課程通過後,中高級開始做較艱深複雜的人物、動物等。要學到這地步並不難,只需花上幾個月的工夫;但要達到自己隨心所欲創作的地步,就必須更進一步的研究。
皮飾雕刻的利潤高,遠景樂觀,不論國內國外,真皮製品都深受歡迎。在這機器製品充斥的社會裡,手工藝品顯得特別珍貴,成為時代潮流趨勢下的寵兒。

皮雕這項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她們一雙雙巧手操作下,完成了一件件精巧細緻,光彩奪目的皮件。(譚國佐)
仍將以手工取勝
事實上,就皮雕來說,機器固然可以大量生產,降低價格,但只能刻些簡單的花紋,而且刻出的圖案很呆板。只有用手工,才能雕出複雜的花紋,才能表現出圖案的生動、鮮活和立體感,才能晉級成為藝術品。所以在打開外銷市場後,為應付大量訂單,可能不得不仰賴機器幫一部分忙,但仍將以手工為主。
雖然國內皮雕所使用的牛皮大部分靠進口,價格較昂,在外銷競爭上可能比較吃虧,但我們可以從雕刻手工上來取勝,精巧細緻的手工應是他國所不及的。目前執教於板橋和台北市婦女會皮雕班的施素芳老師,信心十足的說:「我們國內的皮雕技術目前已有很高的水準,足以和其他發展皮雕業的國家抗衡,只要大家再繼續努力,很快就可超越他們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致力於雕刻些能代表我國和具有中國風味的圖案,這一類的題材可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譬如:中國歷代人物、中國神話故事、中國廟宇建築、美麗寶島的名勝古蹟……等,這些中國式的圖案細緻、複雜,很難刻畫,非有高超的技術無法勝任。施素芳已設計出好些圖樣,準備著手雕刻,不久,國內皮雕技術又將躍入一個新的境界。
皮雕這項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她們一雙雙巧手操作下,完成了一件件精巧細緻,光彩奪目的皮件。

皮雕這項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她們一雙雙巧手操作下,完成了一件件精巧細緻,光彩奪目的皮件。(譚國佐)

皮雕這項趣味盎然的手工藝,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她們一雙雙巧手操作下,完成了一件件精巧細緻,光彩奪目的皮件。(譚國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