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繭裹子是台灣第一家加入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的文創品牌,標榜「公平貿易」和「環保設計」兩大理念,2009年以近台幣20萬元微型資本創業,至今未滿4年,不但未受大環境消費力低迷的影響,創下單年營業額近七百萬元的佳績,今年夏天還開立第二家分店。
產值與價值兼具,公平貿易和文創設計結合,繭裹子創辦人楊士翔、蔡宜穎情侶檔從小市集擺攤起家,曾是台灣大企業家口中「沒有企圖心,以開小店為滿足的年輕人」典型,但是他們把企業使命提高到大企業也做不到的「公平貿易,消費正義」層次,反而宣告舊思維獨霸的時代結束,並標示出「安於小生活,也能引領社會大潮流」的新創業典範。
來到繭裹子今夏才剛開幕的台北市溫州街新店,入口獨特的折疊式拉門頗富日本京都的樂活氣息,但進到店內卻別有一番風韻。充滿異國民族風的設計小物排放得琳瑯滿目,拿起來細看才發現它們融合了簡約線條的現代設計風格;一種多國籍的時尚感在空間中流淌著。

公平貿易是要確保紡織、陶藝等生產者,都能擁有合理的工作環境和待遇。
這裡與其他設計商店最大的不同是,每一種商品旁邊都有小紙卡介紹製造地現況,以及生產者可以得到多少比率的回饋金,兼具產業教育和觀念推廣的效果。
手工動物眼枕是店內最暢銷的商品之一,睡覺時放在眼睛上面,具有紓壓的功能。繭裹子設計了貓咪、老虎、青蛙、小鹿等多種造型,混合有機棉和羊毛氈兩種材質,可愛到讓人有伸手拿起來體驗觸感的衝動。
動物眼枕一隻390元,旁邊的紙卡特別標記著是由尼泊爾加德滿都NGO組織馬哈格習(Mahaguthi)的婦女們所製作。她們散居在尼泊爾各個偏遠部落,透過組織營運所得,不僅得到直接的金錢收入,還能接受職能訓練,幫助子女就學。
店內另一種熱門商品卡林巴姆指琴(Kalimba),以椰子殼手工製作,在印尼生產,繭裹子每個月可以賣掉三百多個,供不應求。這種源自非洲的簡單樂器擁有清脆音色,原先只是拿來當作歌唱和舞蹈時的裝飾音,並沒有固定音階;但繭裹子自行研發出固定音階的卡林巴琴,最大的款式甚至可以達到17音;因為容易學習,使用者的年齡層很寬,從幼稚園小孩到老人家都可以彈奏,是訓練手指靈活度的好樂器,現在熱門到在繭裹子店內開班授課。
另外,陶瓷馬克杯、不鏽鋼便當盒、小牛皮後背包、有機棉服飾等設計商品,也都賣相極佳,既是自然材質,可環保回收,還把現代設計和傳統工藝技術結合在一起。過去,台灣民眾對於公平貿易的理解還只停留在咖啡豆的單一面向,來到這裡,才會發現連文創商品都可以是透過公平貿易,由世界各地的NGO組織製造出來的。

公平貿易是要確保紡織、陶藝等生產者,都能擁有合理的工作環境和待遇。
由於繭裹子採開放式空間,來客隨時可以看到楊士翔、蔡宜穎兩位設計師在店裡閒適地做手工藝或畫設計圖。
楊士翔和蔡宜穎相差兩歲,分別為1979年和1977年次,從淡江大學建築系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建築系畢業,創業前都是建築設計師,曾經任職於美國知名建築師事務所班.伍德上海公司(Ben Wood Studio Shanghai)。2007年時,基於對手工設計的熱愛,和朋友一起在上海田子坊創意園區開了小店,販賣自己手做的衣服和羊毛氈製品。2009年底,創業渴望強烈,決定回到台灣,以20萬元資金在台中市租了一間老房子,當作住家、店面,兼工作室。
有整整一年的時間,他們盡情創作,安於微薄收入,勤跑創意市集擺攤,以獨特的羊毛氈材質樹立知名度。因為有一次去日本京都旅行時發現當地藥妝店正熱銷一種號稱可以去角質的蠶繭,激發了設計靈感,決定把蠶繭和羊毛氈塞在一起製成手環,結果意外暢銷,於是把公司取名為「繭裹設計」,店名叫做「繭裹子」,取其混合媒材、取法自然之意。
漸漸地,生意愈來愈好,兩個人手工的生產量已無法滿足銷售需求,加上如果商品向台灣的工廠下單都得要超過一千件,廠商才願意承接,他們開始思考如何克服產業鏈的問題。楊士翔說,剛好他們接觸過公平貿易布料,生產商建議他們不妨試試向跨國公平貿易工廠下單,既可以分批、少量地製造,還可以為全球消費正義盡份心力。
心念一定,他們從此展開了一趟奇幻旅程。

不鏽鋼便當餐具、可愛的動物眼枕都是繭裹子的熱門商品。
不同於傳統的產業鏈,公平貿易生產端的合作對象必須跨國一一接觸尋找。2010年夏天起的半年內,楊士翔和蔡宜穎幾乎都在研究WFTO生產組織的技術、產品材料與運作規則。因為台灣從未有過這樣的企業經驗,他們可以說是篳路藍縷,踽踽獨行。
「剛開始連絡這些外國製造組織時,很少得到積極回應,」楊士翔說,甚至還會有人問,「台灣是在哪裡?亞洲還是歐洲?」幾經說明,這些組織才開始郵寄工廠有能力生產的商品目錄光碟來台,讓繭裹子依其特色與風格下單生產。
直到2011年4月繭裹子終於獲得兩個NGO首肯合作,且兩筆訂單金額都不到一千美元。其中一個是位在西非迦納的婦女組織,專門製造肥皂、琉璃、蠟染等製品;另一個是亞洲孟加拉的工廠,以回收水泥袋製成包包。得到回音的那一刻,兩人喜出望外,但因先前沒有貿易經驗,還為了是不是必須親自去基隆海關領取貨物,而小焦慮一下;後來發現其實海關通過後是會直接寄送到通訊地址的,兩人又再小開心一下。
這種樂觀、耐性地看待各種疑難雜症的創業精神,讓繭裹子在兩年內從無到有,累積30個合作製造團體,廣布非洲、中東、孟加拉、印度、尼泊爾等13個地區,串連起一個公平貿易生產網絡。
產業鏈既已有了雛形,緊接著,楊士翔和蔡宜穎朝正式加入WFTO的路邁進。
根據WFTO章程,銷售端和生產端兩個端點的組織都必須先經過認證,才能使用該會的統一標章。其中,銷售端必須符合兩個條件才能提出申請,包括擁有和生產端合作兩年以上的經驗,以及提供雙方匯款紀錄、永續經營財務報表等證明文件,詳述過去營業績效與企業未來營運目標。
申請通過後,繭裹子還得每年繳納約四百歐元的年費,並定時出國到生產端國家進行考察,評鑑該地環境是否符合WFTO規定,再寫成報告書提供總會參考。
繭裹子花了1年的時間,終於在2013年3月正式過關,成為台灣第一家加入WFTO的文創品牌,也等於是許下了關懷全球生產正義的承諾。

不鏽鋼便當餐具、可愛的動物眼枕都是繭裹子的熱門商品。
回想創業的前三年,繭裹子面臨了不同的挑戰。
第一年,每天都要煩惱資金不足和銷售額不高的壓力。第二年,從台中搬到台北開設新店面後,面臨的是商品太少、找不到廠商生產的窘境。第三年,銷售額大幅提高,另一種訂單資金壓力湧現──因為WFTO規定,所謂的「公平貿易」,是生產方必須注重工作環境,避免血汗工廠剝削,銷售端定價有一半的金額是付給工人合理待遇,並且在下單時就得預付給對方50%的貨物金額,等出貨時再結清另外的50%。
這和一般生產鏈大多是交貨後才一次請款的業規很不一樣,使得營業額愈高的銷售端,就必須負擔愈高的預付資金壓力。估計訂單從下訂到出貨,時間短則三、四個月,長則一年,所以楊士翔苦笑說,「每個月營業額都不錯,但是銀行戶頭卻一直很空,因為賺的錢全都又拿去預付貨物款項了!」
不過,這套規定也有好處,因為生產端都是WFTO認證的組織,不怕對方倒帳;加上楊士翔和蔡宜穎自己的手工技巧純熟,若交貨品質不符預期或未完全按設計稿製造,因為貨品數量不多,他們只要自己動手再做小小修改即可。
對於未來,他們也充滿信心,在推動公平貿易的信念下,除了販賣文創商品,繭裹子還要成立志工團,訓練講師到全台各地講解公平貿易的概念和實務。另外,他們也開始舉辦參訪公平貿易生產者的海外旅行團,號召有意開店的人一起到尼泊爾、孟加拉等地去了解工廠生產流程。
「深入現場,看到工人們被合理對待,社區健全運行,才能具體感受自己微薄的小力量也能創造出大改變,」蔡宜穎說,他們不擔心未來台灣有人加入競爭,因為市場的本質本來就是第一家店開了,就一定會有第二家、第三家出現;若依照日本和韓國的經驗來看,愈多創業者加入,公平貿易就不再是小市場,而是充滿良性競爭的大市場,進而撼動資本主義層層剝削的特質,達到公平貿易的真諦。
台灣設計,海外下單;台灣消費,全球關懷。繭裹子以社會企業形式闖出一條啟發未來世代的路。

不用刻意裝潢,琳瑯滿目的民族風商品就讓繭裹子店內充滿異國情調。

繭裹子用簡單易懂的插畫解說公平貿易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