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任台灣省議會議長高育仁,今年四十八歲,已先後做過司法官、外交官、律師,當過省議員和縣長,也陸續在內政部、中央黨部、省民政廳擔任過要職。由於他年輕有為、閱歷廣泛,且出自基層,有豐富的行政歷練,擔任省議長之後,各方莫不對他寄予殷切的期望。而高育仁能有今日的成就,他的妻子張明鸞亦功不可沒。本文除了報導高育仁的從政歷程及想法、做法之外,也與高夫人談到她如何協助丈夫施展抱負,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我們可從中窺見高議長生活中輕鬆有趣的一面。
一個星期日的下午,我們到新任省議長高育仁家中訪問。高公館位於台北市仁愛路一棟大廈內,出來應門的是高太太。在這之前,早就耳聞高議長有個能幹的賢內助,當日一見,果然覺得傳言不虛。那天她穿著一件深藍底的絲質花襯衫、深藍色的套裝,臉上略施脂粉,頭髮削得短短的,雙眸炯炯有神,應對進退都很幹練。由於當時高家訪客不斷,高議長一時無法「脫身」,就由高太太暫時「代理」,接受訪問。

新任省議長高肓仁年輕有為,頗受各方看好。(李影)
雖是假日,依舊忙碌
「高議長平時在台中霧峰上班,好不容易在假日回家一趟,卻又要接見客人,還要接受訪問,他是不是經常這麼忙呢?」
「從民國五十七年,他當選台南縣省議員之後,幾乎就沒有多少私人的時間了。」高太太回答說:「尤其是在省議員和台南縣長任內,選民的信件、電話、訪客之多,簡直到了外人難以想像的程度。他當了四年的縣長,單單收到的信件就有一萬封左右;發出去的信件,起碼在十萬封以上。每逢假日,客人甚至多到連茶杯都來不及洗。」
「那麼高議長在內政部和中央黨部服務那段期間,情況是否有所改變?」
「調到中央後,工作比較單純,和當省議員及縣長比起來,是比較輕鬆一點,但是還是很忙。或許你們會覺得很奇怪,究竟忙些什麼呢?因為我先生出自基層,是眾多的台南縣選民推選出來的。因此,他無論調任那個職位,地方民眾有困難就會想到要找他幫忙;而他又是個熱心的人,從來不以已經離開地方而推辭,只要自己能力所及、且在合情合理的範圍之內,一定全力以赴,幫選民解決問題。我認為這也就是他在離開台南縣政壇整整五年,地方新人輩出的情況下,去年再度回鄉競選省議員,還能以最高票當選的主要原因。」
這時,高議長在太太一再的催促下,終於送走了兩位訪客,接受訪問。他的態度親切、風趣,回答扼要、精簡。

地方父老的大力支持,使高育仁再度當選台南縣的省議員。(李影)
由法轉政,服務桑梓
問:請問您在參政前的學經歷如何?
答:我生長在台南縣,台南一中畢業之後,考上台大法律系。民國四十五年自台大畢業,參加司法官高考及格。服完兵役,受完司法官訓練後,派赴新竹地方法院擔任推事。接著又參加外交官高考及格,轉往外交部條約司任職。民國五十四年返回家鄉台南開業當律師。
問:您參政的動機為何?
答:簡而言之,是想擴大服務的範圍。我認為人生可分為三個階段——成長期、服務期和退休期。成長期和退休期都是「取」之於社會,只有服務期能回報國家社會的養育與栽培,而一個人的重要成長階段是在家鄉渡過的。因此,我認為一個人一生當中,最好能有一段時間服務桑梓。當律師雖然也是一種服務的方式,但是服務的對象畢竟有限,因此引發我競選省議員的動機。
一個意念從產生到實現,當然有賴各種因素的配合。家父曾參加過公職人員競選,但未成功,我想如果自己能當選,也算完成他老人家未竟的心願。當時我的律師業務相當順利,很多朋友都認為由法轉政是很自然的事,鼓勵我出來競選。再加上我開業後有點積蓄,心想,反正錢都是自己掙來的,如果不幸落選,也心安理得,於是走上參政之途。

高夫人張明鸞女士相夫教子有方,高育仁有今日的成就,她功不可沒。(李影)
出身基層,閱歷豐富
問:從擔任推事到省議會議長,您的經歷可謂相當豐富,請問各有何體驗與收獲?那一個階段最令你難忘?
答:在司法界和外交部服務期間,接受嚴格的法官和外交官訓練,及許多長官的指導,學識上收穫很大。當律師時,和各種不同階層的人接觸,體驗也很多。省議員和縣長的公職階段,心力都用在服務選民上,學識進修的時間減少,但是行政歷練增加。擔任內政部次長到中央黨部秘書處主任之間,對中央決策的製定過程有了整體的瞭解,並且有幸聆聽許多高級長官的言論。尤其是中美斷交之際,目睹許多長官在言談中流露出強烈的愛國愛民情操,心裡十分感動,也才真切瞭解到何謂國家「重臣元老」,更加深了我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過去當省議員時,是站在民意代表的立場監督省政,調任省民政廳長之後,是親自執行,使我更深入瞭解省政的實況。
在這些歷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台南縣長這段期間。古人稱縣長為「父母官」,當縣長就要直接幫縣民解決困難。我是個不輕意許諾的人,但是應允的事,一定設法做到。為縣民鋪一條路、築一座橋、修一盞路燈,對我而言,本來就是份內的事。但是等橋路建好或路燈修好,再到當地訪視時,當地父老鳴砲歡迎,那種熱烈的情況,令我非常感動,精神上也得到莫大的鼓舞與慰藉。這使我體會到,中央推行基層建設政策非常正確。雖然基層建設不是什麼大工程,但是卻都針對省民切身之需,真正符合省民的利益。

省議長就職典禮當天,高議長夫婦合影留念。(李影)
臨危受命,再度返鄉競選省議員
問:您在何種情況下再度出馬角逐省議員席位?
答:去年秋天,我接到中央指示,徵召我返鄉競選省議員。當時感到很意外,也覺得時間倉促。但在整體利益的前提下,無暇考慮個人得失,立即辭去民政廳長之職,展開競選活動。
我覺得這次能夠以最高票當選,全靠地方父老民眾無條件的支持。有些地方父老,年紀都已經七、八十,卻堅持要陪我挨家挨戶地奔走拉票。許多勞工、農友,主動幫我助選。為什麼他們會這麼熱心支持我呢?我想是因為他們從我過去的所作所為當中,瞭解我真正具有為民服務的誠意。從這些小事,也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的社會不但有人情味,也有公是公非,好人總會出頭的。
這次競選省議員,和十多年前相比,有一個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年輕的勞工朋友在選舉中的影響力變大。目前由於農村中農業所得偏低,農家子弟在工廠工作所得成為家庭中的重要收入,因此,他們在家裏說話愈來愈有份量。過去選舉投票時,子女問父母應投給誰,現在則變成子女影響父母投給誰年輕勞工的知識程度普遍比上一代高,對於政府的期望也比較多。這個轉變對民主政治而言,是個很值得重視的現象。

高育仁有三個可愛的子女。(李影)
新構想已付諸執行
問:您當選省議員後,又以高票當選議長,請問您將如何主持省議會,使議會功能更臻健全?
答:在民主政治中,議會扮演政府與民眾之間橋樑的角色。省議會是由全省省民選出來的,如何使省議會能真正代表一千四百多萬省民的公意,並監督政府,替省民謀福祉,無疑是個首要課題。
我的構想是,借重大眾傳播媒介的力量,建立議會與民眾間意見溝通的管道。透過大眾傳播媒介的報導,讓省民瞭解議員在任期內的表現,也讓議員瞭解民眾的意願。當然這得靠大眾傳播媒介的合作及記者公正而客觀的報導才能奏效。因此,我一上任就召開記者座談會,把這個構想報告給記者們,並彼此溝通意見。
我認為,今後省議會與省政府之間,既不是尖銳對立,也不是府會一家,而是權能區分、分工合作的關係。議員間不以國民黨籍或非國民黨籍區分,而是在國家整體利益及省民福祉兩大前提下,訴諸良知,討論問題,做成最有利於省民的決議,責成省政府執行,並加以追蹤管制。
根據上述想法,修正議會的內規;建立顧問諮詢制度,以提高議事的正確性;建立追蹤考核制度,監督省府執行決議;強化議會秘書處的幕僚作業,以提高議事效率及品質等,都已經陸續在進行中。

高育仁在返鄉競選期間,與地方父老閒話家常。(李影)
以誠待人,以忠謀事
問:一個人能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往往得力於他有一套待人處事的方法,請問您待人處事的原則是什麼?
答:我待人處事的原則很簡單,就是做人要誠懇,做事要盡心盡力。這種人生觀的養成,和我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關係。我生長在一個世代務農的大家族,雖然國內在幾十年前教育風氣尚未普及,很少有鄉下人受過高等教育,但是我的祖父很有遠見,培育我父親完成大學學業,母親也受過中學教育,所以他們都很注意子女的教養。
影響我最深的,是我的母親。她是個敦厚而正直的婦女,簡樸持家,從小訓練子女養成獨立的個性,及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人生態度。舉例來說,我小時候很頑皮,難免會和左鄰右舍的小孩吵架,但母親從來沒有體罰過我。她總會先把事情問清楚,如果我不對,一定責罵我;如果是對方的錯,她並不去責問對方,反而要我寬容別人。母親的諄諄教誨,使我終身受益無窮。
唯才是用,提攜後進
問:您覺得過去的學經歷對目前的職務有何幫助?有人認為您行政歷練豐富,但比較欠缺決策經驗,關於這點,您的看法如何?
答:我學的是法律,受過外交官的訓練,加上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和黨部決策單位都做過事,這些學經歷對目前的工作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今天社會進步很迅速,而且學無止境,還需要繼續充實自己。
我覺得我對於中央決策的製定過程瞭解還不夠,尚待進一步加強學習,但並不欠缺一般事務的決策能力。因為只要是首長,就必須決定事情,而我曾當過數個單位的首長,也下過不少重大的決定。例如當台南縣長時,為促進地方繁榮,擬定都市計畫,開發工業區。民政廳長任內,加強辦理偏遠地區居民生活改善工作及宗教輔導等。
問:聽說您很注意提攜後進,請問您用人的原則為何?
答:我用人的原則是因事求才,不僅求人才,且尋求專門技術人才,希望人人都能適得其位。我覺得一個從政者除了在本身的工作崗位上盡心獻力之外,還負有發掘及培育新人的責任,才能使人事管道暢通,使國家社會進步。
問:您擔任議長後,除了台北、台中兩地奔波之外,還要抽空回選區台南為選民服務,實在非常忙碌,請問您如何安排時間?
答:我有一個特點,就是睡眠時間不多,而且可以分開來睡。在旅途中除了補充睡眠之外,還可批公文、寫文章或看書報。我當律師的時候,平均一天要寫一萬字左右,類似的訓練,使我的寫作、閱讀速度都很快。縮短休息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就是我利用時間的方法。
高議長說:「她是個好太太」
在接受訪問的過程中,高育仁總會不時地轉過頭去徵詢太太的意見。「十多年來,我把全副心力都投注在工作上,但是卻拖累了『她』。她是個好太太,可是我卻不是個好先生、好爸爸。」說到這裡,他再度看了太太一眼,眼光中流露無限的感激與愛意。
高育仁能有今日的成就,高夫人應是最大的幕後功臣。她在家相夫教子,並幫丈夫處理一切雜務,使高育仁無後顧之憂,全力發展事業。有句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女人,這句話印證在高育仁身上,可說是再恰當不過了。
在工作崗位上,高育仁戰戰兢兢,不敢稍有疏忽、懈怠,可是一回到家裡,他就完全放鬆自己,因為家媯L論大事小事,太太都「全權處理」,毋須他操一點心。在太太的眼中,高育仁是個有「傻勁」的人:只忙著工作,卻不懂得照顧自己。還好他有個賢慧的妻子,將他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
侍候先生,無微不至
高太太說:「我每天早上要把他穿的衣服準備好,伺候他吃早點,等他出門後,還要幫他清理刮鬍刀內的鬍渣。這次他到台中霧峰任職,我把他的一些日常用品和衣物帶到他的住處,事先告訴他,西裝、襪子、洗髮精、藥品……各擺在那裡,一一『清點』、『移交』完畢之後,才放心回台北。」
高議長從來不逛街,也不為自己買東西,因此,他穿的、用的全都是太太一手包辦。可是有些東西還真不好買。比如說買鞋子,高太太得先量好丈夫的鞋樣,到鞋店照著鞋樣抱回一堆皮鞋。為了不耽誤先生的休息時間,在他進了家門,還未脫襪子之前,急忙要他先試穿。高太太再從他穿合腳的鞋子中,挑出幾雙合意的。高育仁所穿的皮鞋就是這樣買來的。
高育仁之所以在生活起居上這麼「依賴」太太,一方面是因為他忙於公務,無暇分心去管瑣事;另一方面,則因高夫人賢慧能幹,總是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盡量替先生分勞,能幫他做的,就不要再讓他操心。高太太說:「也正因為如此,有很多本來應該是他的事,後來都變成我的事。舉例來說,孩子過生日,他本來答應回來照相,卻臨時有事不能回來,只好由我來照。此例一開,以後替孩子照相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我的事了。」
夫妻貴在相知
大家都說當個忙人的太太不容易,高夫人點點頭說:「的確不太容易,不過習慣也就好了。婚前總以為結婚就是兩個人『黏』在一起,沒有想到他會變得這麼忙。剛開始也不大能適應,偶而會發發牢騷。但是在經過長期的調適、冷靜的思索之後,我深深體會出夫妻貴在相知的道理,他是為公而忙,當太太的總不能不識大體。因此,我現在已經很能體諒他。倒是孩子小,不懂事,有時會抱怨:『爸爸怎麼老不在家?』」
高育仁是個家庭觀念很重的人,他知道自己忙於事業而疏忽了家庭,所以也經常找機會彌補。高太太透露,有天晚上,他在回家路上,突然想起那天是太太的生日,於是到麵包店買了一個蛋糕,等他把蛋糕拎回家時,孩子都已經睡了。高太太笑著說:「不過他有這份心意,我就已經很高興了。」
高議長雖然在家的時間不多,但卻相當顧家,也很懂得生活情趣。高太太說:「有次他發現我買了一件新裝,便告訴我說:『這件衣服就算我今年送你的生日禮物好了。你可要記得,到時候別說我沒有買禮物給你喔!』」她幽默地加了一句:「換句話說,如果那年當中,他沒有發現我買了什麼新東西,那我也就沒有生日禮物了。」
高太太說:「他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高太太畢業於政大西語系,婚後不久,就辭去教職,專心做家庭主婦。她認為,表面上看來,沒有出去做事,是未盡所學;事實上,當年在學校學的一些知識、觀念,在家庭中還是用得到的。她因為先生工作的關係,經常需要替他處理一些事情,和參加一些應酬、活動,所以也不會有耳目閉塞之感。
高太太強調,她覺得對一個女人而言,沒有比家庭更重要的了。今天她所做的一切,也無非是想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能幫助丈夫做他想做的事。她語重心長地說:「他的快樂,也就是我的快樂。」
接著談到高議長的嗜好和休閒活動。高太太說:「他平時除了看書、聽音樂之外,唯一的休閒活動大概就是陪孩子玩了。」她指出,中興新村有個相當不錯的高爾夫球場,高議長卻不學高爾夫,寧可回家陪孩子「摔角」或到游泳池「泡水」。高議長說:「打高爾夫只能一個人玩,我平時陪家人的時間已經夠少了,不願意把僅有的空閒一個人花費掉。」
一個賢淑的妻子、三個可愛的子女,這個溫馨的家,可說是高育仁的精神補給站。每當他在外頭忙得精疲力乏或遭遇挫折時,回到家之後,就像再度加滿汽油的坦克一樣,又是衝勁十足。
從工作中獲得滿足
對於未來在政壇上的發展,高育仁抱持的態度是「順乎自然」。他說:「我一向是從工作中得到滿足,不刻意強求什麼。這些年雖然一直身在政界,有時在野、有時在朝,但是為民服務的目標都是一樣。我覺得如果有機會繼續為大眾服務,當然很好;如果有天退出政界,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也未嘗不是一種『得』。」由這段話,我們不難看出高議長謙沖豁達的修養,也相信他在省議長任內,一定會不負眾望,領導省議會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為省民謀求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