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昔日,到「自由戀愛、高離婚率」的今日,人們對婚姻品質要求愈來愈高,但兩性之間的問題也愈來愈多。
「女人女人」節目為男、女在電視上開闢了一個戰場,讓兩性公開對話。戰績如何,暫且不論,它確實為男、女間的溝通開啟了一扇門。
「肯定自己、瞭解別人,女人不能不看;肯定別人、瞭解自己,男人也不必刻意迴避」,以兩性關係為主要訴求的談話性節目——「女人女人」,從七十八年十月十七日開播以來,不僅連得「最佳綜藝節目」、「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兩項金鐘獎,引起觀眾熱烈的討論及專家學者們的關切,同時也引出了同類型節目的跟進:「甄妮會客室」、「今晚有約」、「婚姻、婚姻」,走的都是以談話為主路線,話題也都離不開兩性關係,一反過去歌舞性綜藝節目當道的場面。一時之間,過去鮮少公開談論的兩性問題,紛紛被搬上了電視螢幕。

「性不性由你」將閨房裏的問題,搬到客廳談。(邱瑞金)
男人、女人老實說
攝影棚埵迨w聚集了一群等待錄影的男性來賓,工作人員忙著打燈、準備道具。
今天錄製的節目不是「國事論壇」,討論的也不是總統制或內閣制,而是「女人女人」節目中的「男人老實說」單元,談的是感情、婚姻和家庭。
製作人黃建福把事先準備好的題目發給來參加節目的來賓,要他們仔細思考每一個問題,然後在四個答案中選擇一個最合乎自己意思的。「記住!節目要的是趨勢,而不是正確答案」,黃建福一再向來賓們強調。隨即不經任何排練,正式開錄。
首先由四十八位來賓以按鈕方式選出答案,四位異性特別來賓則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那個答案會是多數人的選擇,最後公佈電腦統計結果,由來賓自由說明自己的看法和選擇或與異性特別來賓進行溝通。
在製作單位高舉「各位!高抬貴手,別怕狐臭!」「就是你!快舉手!」……等標語鼓勵及主持人的引導下,面對鏡頭生澀、呆滯的來賓,各自陳述意見,各式說法,紛紛出籠。

(上圖)節目中多數男性來賓希望老婆在臥房中扮演「熱帶女郎」。(邱瑞金)
真實的人說真實的話
「你希望老婆在臥房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四十八位男性來賓中有廿三位的選擇是「放浪形骸的熱帶女郎,讓我消魂又快活。」「你認為談戀愛像生什麼病?」多數男人認為,「戀愛像流行性感冒,來來去去無法免疫。」「你的老公買性感內衣送你,你會有什麼反應?」大多數女性來賓的選擇是「很高興地欣然接受」。
「真實的人說真實的話」是「女人女人」節目的一大特色。從以上的問題和答案,可以明顯地看出,現在的社會已不像過去那麼保守、含蓄,人們已經敢開口談論男女之間的問題,也愈來愈敢表達自己心裡的感受。
主持人趙寧對於這一點的感觸特別深刻,「現在的女孩子都很敢說話、很敢談兩性的關係,有些話反倒是我吞吞吐吐半天」,而一向不習慣談論生活、感情問題的男人,自從有了「男人老實說」以後,也開始談起來了,開始去思考這些問題了。趙寧認為,這對社會、家庭來說都有良性的影響。
除了反映一般民眾的看法外,「女人女人」也經常邀請各界菁英談談工作以外的實際生活經驗,作家、學者、律師……甚至首開邀請政治人物上綜藝節目的先例,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蔣緯國上「女人女人」談對女人的感覺、立法委員朱高正擺脫立法院戰艦的形象,談夫妻相處之道、教育兒子的方法……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女人女人」的另一項突破是「性不性由你」單元,根據收視率調查,這也是最受歡迎的一個單元。每次請一位醫生,以座談方式解答一些性或醫藥衛生方面的問題,如性幻想、整形美容、單身性生活……等等。啟開了不少人的性教育之門。
台北一位唐先生每次跟子女一起收看這個節目,每到這個單元他都會不好意思地走開。有一次他從頭到尾看完後,不禁稱讚道:「這個節目真的不錯,幫為人父母的,說出了許多一直說不出口的話!」

(下圖)當男友用惡言惡語談論一位漂亮、事業成功卻沒有男友的老小姐時,你會有什麼反應?(邱瑞金)
社會轉型期的產物
節目策劃楊琴玲表示:「『女人女人』是個綜藝包裝的社教節目,題材活潑不刻板、破除了許多電視的禁忌」,楊琴玲認為,兩位主持人中的趙寧博士以學者形象及很人性、親和、沒有職業反應的方式主持,搭配另一主持人崔麗心端莊典雅的形象,是節目能被觀眾接受的重要助力。
除此之外,這類型節目大行其道,與現今社會環境有密切的關連。婦女新知董事李元貞表示,「社會在轉型,兩性關係也在轉型,舊的觀念已不足以應付現實,這類型節目提供不同的觀點,讓觀眾去思考。」中央大學外文系副教授何春蕤也認為,這類型節目是為因應現代社會女性地位與角色變遷而產生的,「它不但是社會轉型過渡期的癥候之一,同時也是維持社會穩定的藥方之一。」
身兼作家、節目主持人、廣播電視教授的趙寧則認為,個人主義發達的廿一世紀,「生活」的節目會愈來愈受歡迎。「柴、米、油、鹽、寒、溫、冷、暖,與生活息息相關,才是市井小民關心的事,至於興、廢、去、來,則不必時刻注意」,國事瞬息萬變,兩性卻是永恆的話題,趙寧認為「『女人女人』比『國事論壇』重要多了!」
檯面交戰,是福是禍?
多數人對以兩性關係為話題的節目,增加兩性之間的對話、溝通,都抱持相當肯定的態度。但將問題搬上檯面討論之後,對兩性的和諧究竟有沒有負面的影響呢?
「這有點看病的味道」,曾受邀擔任特別來賓的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王邦雄授教形容,「把問題說破、攤開在桌面上說,那就逃不掉了,非得面對不可」,溝通得好,關係自然會改善;溝通不良,關係就更加惡化了。
去年,台北有一對分居夫妻正準備離婚,有一天老婆看了「女人女人」感觸良多,打電話要老公也看,從此之後他們有了共同的話題,每個星期二看完節目就打電話溝通,「其實我要講的就是××說的那句話」、「事實上,我的意見跟××一樣」,過完年,他們不但沒離婚,老公也搬回家了。
屏東一位李姓青年,感謝「女人女人」傳授了他許多兩性之間相處之道,糾正了他過去不正確的觀念和偏見,改善他與女朋友之間日趨緊張的關係。
就連主持人趙寧都認為這個節目讓他收穫不少,「每星期四十八位來賓上節目,每人的生活經驗都像一本書,都像我的老師」,自己雖然也曾寫書、演講,為別人解答感情問題,但主持「女人女人」節目後,很多觀念都不停地在修正,「他們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換來的生活經驗,比不切實際的理論,更具有參考價值。」
相反的,也有因為「女人女人」節目而起「家庭革命」的例子。
一位彰化男性觀眾在星期二看完「女人女人」節目後,打電話去大罵製作單位:「你們的節目會把女人教壞!」製作單位追問原因後,他表示,過去他老婆下班回家洗衣、燒飯,料理家事從沒有怨言,看了「女人女人」之後,開始要求要跟他溝通,要求分擔家務,吵過幾次他都不予理會,最後老婆忍無可忍,離家出走,還揚言要跟他離婚。
觸及社會脈動
東海大學幸福家庭研究推廣中心副主任張資寧語重心長地指出,電視深入每個家庭,對象相當廣,內容應該較具建設性及正面導向。這節目對夫妻關係間的衝突探討深入,提供不少資訊,但是「玩世不恭的心態」、「對高敏感性問題採不著邊際、模稜兩可的談法」很容易產生誤導及負面影響。
他認為,「如果主持人或製作群都有很好的婚姻生活,節目應該會有較多正面性的探討。」
這的確是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女人女人」製作小組一共十五人,加上兩位節目主持人,全都未婚。
「我雖然沒有結婚,但對兩性之間、對婚姻充滿疑問!」製作小組皆無婚姻經驗,製作人黃建福卻不以為意。
當初怎麼會有這樣的創意,策劃這類型的節目呢?「不知不覺觸及社會的脈動,引起觀眾學者的熱烈反應,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楊琴玲坦誠地表示,這個節目推出前,不但中視主管不看好,就連自己也「一點信心都沒有」。
以娛樂包裝資訊
過去九點半到十一點時段,似乎理所當然是戲劇節目和笑鬧歌舞綜藝節目的天下,曾擔任過黃金拍檔、鑽石舞台、飛揚的音符、就在今夜等極受歡迎的綜藝節目製作人的黃建福,和已有十多年電視工作經驗的楊琴玲,花三個月的時間,對這個時段重新研判。
「晚間時段的觀眾有百分之六十是女性,而近十年來女性的成長非常大,於是我們針對廿歲至四十五歲之間,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女性,設計一個較具知性的節目」,至於選擇周二晚上的原因,楊琴玲解釋道:「周一雖是一周的開始,但是多數人周日放假的心情尚未恢復,因此較散漫,星期二則開始步上軌道,較能吸收東西。」
「女人女人」剛推出時並未造成轟動,收視率維持在廿至廿三個百分點之間。一季之後,漸有起色,收視率已攀升至廿五個百分點。
無論是看門道或看熱鬧,黃建福希望大家以「平常心」來看這個節目,「常態性的節目要有步驟地前進,否則觀眾一時之間,很難接受衝擊」,黃建福解釋:「商品要有特色才能吸引人,節目要能生存,許多商業上的包裝也是必要的。」
面對觀眾、學者、專家熱烈的批評與回應,楊琴玲深深感受到電視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力,「我們覺得對社會有一份責任,今後在每一個環節上,我們都會更加謹慎小心」,楊琴玲認真地說。
〔圖片說明〕
P.56
「性不性由你」將閨房堛滌暋D,搬到客廳談。
P.58
(上圖)節目中多數男性來賓希望老婆在臥房中扮演「熱帶女郎」。
P.58
(下圖)當男友用惡言惡語談論一位漂亮、事業成功卻沒有男友的老小姐時,你會有什麼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