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的職責
至於許多消費者對於農產品運銷流程並不熟悉,常將擔任中間人的盤商與「菜蟲」畫上等號,卻忽略了,從產地到餐桌必經的層層關卡,以及產業在達到規模化後,專業分工的合理性,「尤其,在台灣能有這麼多便宜水果可以吃,也是仰賴批發市場的盤商這麼會壓低成本,再快速配銷出去。從盤商到產地集完貨再到市場,小販有效率地把東西買走,瞬間進到傳統市場,在24小時內,消費者就可以拿到產地現採的水果。」曾在批發市場工作過的許哲瑋客觀地分析。
不過,創業後的他成為經銷商,卻嘗試建立另條不一樣的路,「對消費者誠實披露產銷資訊;對農民竭其所能地將產品推廣出去;讓公司穩健成長,營業額攀升,員工做得有未來。」這是許哲瑋一路走來未曾改易的初心,「這也是我所想到,對所有利害關係人都最好的方法。」他說。
身為農友與消費者的中間橋梁,除了勤跑產地,尋找優質農友,如何維持最高品質,並且能將產品穩定送達消費者手中,才是公司能否穩健經營的最大挑戰。因此,只要情況許可,他會要求果農先將產品送到位於台中大雅的公司,經同仁不厭其煩再次遴選,再包裝出貨給客人,至於少數不易運送的水果,則改由他們親自到產地,協助加工出貨。
不同的水果也有不同的眉角,好比如木瓜這類會後熟的更年性果實,他們會在包裝裡面放入會持續發熱的「電土」(碳酸鈣),在運送過程中持續催化,讓風味臻達完美;或者如體質嬌貴、容易碰傷的草莓,則必須逐一裝在穴盤中。
而面對消費者,無毒、安全是最基本,但口說無憑,因此上架的水果每年都必須送檢,有科學檢驗報告作為依據。同時,知果堂也以良好的售後服務聞名,倘若消費者收到的水果品質不佳,經確認後旋即退購物金。與此同時,他們盡可能詳實傳達產地的相關資訊與其專業知識,不以理念服人,不打悲情牌,而是回歸市場機制,務實地把每個環節扣好,「如此一來,產業鏈才可以轉動起來。」許哲瑋認為。

每到產季,必定親赴產地拜訪農友的許哲瑋(左),視農友為一同成長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