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不是當年風采迷人的甘迺迪在電視辯論會上,擄獲了全美國婦女的心,尼克森早就當上總統了。」聽過西方民主國家電視辯論威力的民眾,終於盼到了我們自己的。
農曆年前的二月十日,總統候選人彭明敏、林洋港、陳履安等三人,參加了由中國時報主辦的電視辯論會。由於現任總統李登輝決定「不以不利的方式參選」,而形成「三缺一」的小缺憾。
不過在這「中國人的第一次」中,三人的表現仍有相當可觀之處。為了讓海內外錯過這場歷史性鏡頭的讀者,有機會瞭解他們的政治理念,光華特別徵得三位總統候選人同意,摘錄了他們在兩岸關係、外交、軍事、經濟發展、直選總統職權等議題上的政見;並轉載聯合報的一篇「場邊觀點」,讓讀者也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緊接著大年初五年假放完的第一天,李總統舉辦了他此屆任內最後一次記者會。除了談任內成就外,媒體焦點仍是即將緊密登場的總統大選相關議題。
記者會受到的矚目是空前的,除了國內大小媒體,國外媒體記者也有六十幾位,其中CNN 全程轉播並即席口譯,正如同自由時報專欄作家金恆煒說的,「這不只是報導一國總統的選舉,而是為了兩岸局勢緊張下的高新聞價值。」
也因此,我們摘錄其與辯論會內容相呼應的部分刊登,希望這先後舉辦的「辯論會」加上「記者會」,能為讀者拼出一張完整的總統候選人政見圖。
(陳雅玲)
1.兩岸關係
問:請問你有何具體方法能讓民眾認可既維持台灣尊嚴,且能緩和兩岸緊張關係?
林洋港答:中共現在對台灣地區的疑慮和各種打壓、文攻武嚇,主要是害怕我們走分離主義和台獨的路線,所以我一向主張不急統,也不可獨。只要我們不分離整個中華民族的基本立場能使中共確信,一切就比較好談。
我們要積極推動「三通」,這是我幾年來一貫的主張,再加上在工商經濟方面的合作,更要積極進行。不要認為台商到大陸投資發展,就會影響台灣經濟的根,台灣和大陸要能互利、互惠。
問:如果根據中共總理李鵬的說法,這次台灣總統大選是選出地區性的領導人,請問你願意以地區性領導人的身分訪問大陸嗎?
陳履安答:「人有人格、國有國格」,有損我們國格的事情,不可以去做。向中共討好或示弱沒有用,那是投降。我們一定要在平等的基礎上來進行。元首的會晤,一種雙方表示和平開始的會晤,有助於緊張局勢的緩和。
根據各項民意調查,很多人認為我們這一組當選後最能改善兩岸關係、促進和平,這代表對我們的信心。我們會以大家對我們的信心和信用,緩和兩岸緊張關係。
問:除了強調台灣二千一百萬人要有隨時準備捍衛家園的決心外,面對台灣內部脆弱的民心,該如何來化解這一危機?
彭明敏答:我三十年來不斷對中共表示友好,主張如果中共承認台灣人民自決的權利,我們的政府一定是最親近和友好中共的一個政府。
台灣和中國分開,不是主義的問題,而是歷史的事實。一百年來,台灣無論地理、法律、政治和經濟上,完全在中國之外。我們不過是堅持這一事實。台灣社會和中國已經不同,和其他任何國家也不同,有特殊的性格,我們要保持這種尊嚴和特殊。
由此出發,現在台灣步向國際化,不是我們要國際化,而是國際社會要國際化。
2.國防安全
問:從去年六月以來,中共不斷對台灣展開各種軍事恫嚇威脅行動,最近更引起美國方面的重視與關切,甚至成立一個台海危機處理小組,你如何看待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角色與影響?除了政治措施之外,是否贊成台灣發展包括中程地對地飛彈在內的嚇阻力量,以因應中共的軍事威脅?
陳履安答:兩岸關係緊張,我們自己要做得了主,我們歡迎也感謝國際對我們的關心。但千萬不要依賴太深,我們也有適度的防衛力量保衛自己。去年六月起中共對我們試射飛彈、舉行軍事演習。中央社發稿三次否認,但國防部後來證實確實有,為什麼會這樣?民眾有知的權利,我們在台灣是同舟一命。
中南部許多人對兩岸關係並不感覺憂心。我們是憂國憂民,講真話,才會規勸政府和領導人。我們怎麼辦?在總統大選時可以做個選擇。中程飛彈緩不濟急,應該把焦點放在總統選舉。
彭明敏答:我從未提出要求任何外國的力量保護我們,現在國際關係密切,每一國家對世界地區的緊張局勢都會關心。美國的「台灣關係法」也規定關心此一地區的和平。我們歡迎外國、美國的關心,美國要怎麼做,那是美國的事,我們不必要求外國、美國保護我們,我也反對發展核子武器。
林洋港答:中共軍事演習我們不必驚慌,要保持高度警惕,中共的目的並非真要傷害台灣人民,也非有意要佔領台澎金馬土地。
可是中共的方法很多,我們要警惕。我們不可依賴美國的援助和出兵,而且美國是民主國家,他出兵要不要三、五天時間?台澎將遭受很大攻擊。
中程飛彈如果裝的是傳統炸彈,其破壞力、擴散力都有限,如果裝的是核子彈頭,我們是參加限制核子擴散條約的國家,如果發展核子武器,國際上會制裁我們,中共也可以此做為攻打台灣的理由,我們不可採取這種措施。
3.外交政策
問:過去一年來,是台灣國際能見度最高的階段,但也是兩岸關係相對緊張的時刻。未來如果當選總統,將如何處理外交及兩岸關係的平衡?會不會在總統任內訪問如美、日等沒有邦交的國家?會不會推動加入聯合國?
彭明敏答:我一直主張,我們在國際上要保持我們的國家地位,也要提高我們的國際地位。但中共卻打壓我們的這種努力,這是無禮而且不合理性的,必須考慮到國際上的反應和台灣的反應。我們如果堅持自己的基本權利,很堅定的堅持下去,中共就沒有辦法干擾到我們了。
我如果當選總統,國家政策一定要改變。我主張台灣要積極參與國際性活動。做為一個總統,他應該要提高台灣在國際上的「可見度」,讓國際上知道台灣的存在。有機會的話,我會視時機到國際去訪問。
民進黨過去一直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我當選後,會繼續推動此一活動。要讓國際上知道我們存在,讓台灣問題國際化。
林洋港答:開拓中華民國的國際外交地位和使兩岸能有和平關係,都是重要的工作,兩者也必須求得平衡。如果兩者中有一方面失敗,那就是兩者都失敗。
我當選後是不是訪問美國或日本的問題,這個要看對方;如果對方不是以中華民國國家元首的身分來禮遇我,或者見不到日皇、美國總統;或者不是在官方的辦公廳,像日本皇宮或美國白宮見面,而把我弄到一個什麼遊樂場的之類的場合,這樣就有損我們的國格,我們不能接受。
加入聯合國的事,我覺得要慢慢來,可以先加入聯合國的其他外圍組織,像WTO等組織,也要拓展和各國的關係,透過經濟援助、合作,在國際上發展多方的友好關係。經過這種努力,我們一定會有重新加入聯合國的一天。
陳履安答:我認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和加強國際外交,兩者並不矛盾。至於是否出國去訪問的問題,要看我們的利益、我們的動機是什麼。第一次出國去訪問,大家很興奮,中共卻在反彈。所以出去一次很爽,但事實上對我們有傷害的事,我們就不要去做。
加入聯合國是可不可行的問題。這幾年來國人推動加入聯合國,確實鼓舞了國人的士氣,但是也要適可而止,一步步慢慢的來。
我們可以先從聯合國外圍的國際組織努力起,先厚植自己的實力,等實力培養出來了,自然而然就能水到渠成,成功的加入聯合國。
4.經濟問題
問:相當多人期待目前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會在這次大選之後得到改善。您有什麼樣的良方妙策,能夠在當選總統以後,滿足許多人的期待?在四年任期內,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什麼藍圖規劃,帶領全國人民進入二十一世紀?
林洋港答:台灣經濟要想持續繁榮發展,主要的條件有兩個:第一、台灣海峽兩岸必須維持穩定的和平關係;沒有這個大環境,大家不會放心繼續來投資的。第二、政府一定要廉能,落後的法令一定要修改。
其次,要克服投資的瓶頸,公權力要能伸張。另外,產業升級,我們不要貪多,一定要由電子資訊等方面選擇。與大陸三通問題也要趕緊進行,要不然的話,亞太營運中心最後也會落空;沒有大陸方面的港口、機場同我們來往,你哪裡來空運、航運、海運中心,一切都是「膨風」的。
陳履安答:首先,兩岸關係的緊張情勢要緩和,否則大量外流的資金不會回流,兩岸關係嚴重影響投資意願,經濟怎麼會好?所以兩岸關係緩和是首先要做的。然後要注意到的,就是要改善國內的投資環境,這個包括法令的修改。我們的許多規定讓一般民眾無所適從,法規的簡化非常重要。我們政府不要管得太多。
要刺激經濟復甦,公共投資非常重要,尤其是公共政策的推動。政府現在沒錢了,要讓民間開始參與重大工程建設。民間有資金、有人才、有效率、有辦法;政府投資的事務往往形成很大的浪費,讓民間來自由發揮,就可以刺激我國經濟復甦。我非常相信在兩岸關係緩和之後,民間力量起來、政府政策正確,就可以復甦國內經濟。
彭明敏答:台灣現在的經濟問題,可分兩方面來說,第一是人民對政府信心的失落。可悲的是這個政府還以外力的威脅來驚嚇民眾,以達到政黨或個人的目的。
第二方面是經濟體制本身必須改革,要建立一個合理、公正的市場經濟環境,以及有效率、健全的投資環境。現在黨營企業、國營企業、公營企業等的壟斷非常嚴重,無法真正開放市場讓民間自由、公平地競爭。特殊的貸款、特權的貸款,以及沒必要的經濟法規太多,這些都使民間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意。長期來看,台灣還應該分散對外投資的市場,不能只是集中在中國大陸一個地方。
5.總統與閣揆權責
問:你認為一位民選總統有哪些事是必須要管,哪些事情可以不管呢?有人認為,民選總統產生以後,民意必然擴大,權力應該擴張,未來總統和行政院長職權應如何重新定位呢?
陳履安答:總統確實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濫用權力,否則權力會使人腐壞。民選總統接受人民付託,要權責分明,讓政府正常運作。既要尊重行政院長職權,也要尊重五院功能,像國家安全會議就不能輕易動用。總統應該是精神領導,只需要在關鍵時刻站出來,讓人民安心,告訴大家危機在哪裡,如何團結一致產生共同感,要有包容心把大家融合在一起,使政府官員能各就其位,發揮才能、知人善用。我當選總統以後,一定會依此原則做。
彭明敏答:總統民選以後,並不表示總統職權就擴大,雖然有民意做基礎,但不能完全變更總統的職權。目前憲法賦予總統實權的部分,包括三軍最高統帥;主導國防、外交政策;考試委員、監察委員、大法官等的提名權。屬於較虛的權力部分則有公布法令,但要其他首長副署;戒嚴權,但要立法院追認;緊急處分權,則屬於國家危急情況時才得動用,不會因為總統民選就馬上改變總統職權。
林洋港答:雖然總統改為直接民選,但還是要依現行憲法精神和規定實施內閣制。目前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完整的權,並不符合內閣制的精神,我不同意這種總統職權無限制擴張卻不受制衡的情形。
雖然總統有行政院長的提名權,但是行政院長是經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權產生的,所以立法院的同意權重於總統的提名權。我所謂尊重治權,並不等於只有尊重行政院而已,同時也要尊重行政院與立法院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