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風景區,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拍快點好嗎?後面還有人等著!」
現代人愈來愈重視休閒生活,也有餘暇、餘力到各處旅遊。每逢假日,世界各地的知名風景區幾乎都有人滿之患;也有的地方太過人工雕琢,往往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在有「美麗之島」之稱的臺灣,還有不少開發較晚、養在深閨人未識,而遊蹤較少的風景區,仍保有自然、原始之美。
本刊將逐期介紹這些旅遊勝地。本期報導常年雲霧裊繞、古木參天的太平山。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莫非山景恆常?一千多年前南北朝陶弘景的「嶺上」詩,已為今日的太平山景做了註腳。
太平山上,雲霧裊繞,屋頂、樹梢、階梯……,常在虛無飄渺間。尤其是清晨,日未出、雲未破,幾步路外都朦朦朧朧,人也彷彿在騰雲駕霧。
不同的是,除了白雲,太平山因地之利,還有不少可觀、可遊之處。

(張良綱)
避暑賞雪兩相宜
太平山位於宜蘭縣東部,山高一千九百多公尺,平地水氣上升至此高度,最易與冷空氣飽和而成雲結霧。加上它面向太平洋,迎東北季風、東風,雨量茂盛,空氣濕得彷彿可以捏出水來。
山裏常年陰涼,年平均溫約攝氏十二度,是避暑勝地——而且,一定要記得帶外套。
冬季另有一景。每年一、二月最冷的季節,山中溫度常在冰點以下,當一般三千公尺的高山傳雪訊時,它也「不揣低矮」,常在一夜之間成為銀色世界。「偶爾還會來場冰雹,打得人落荒而逃」,在林務局工作站服務了四年的林德雄表示。
多霧、潮濕的太平山,也是動、植物生長、繁殖的溫床;還有臺灣最大的高山湖——翠峰湖,和仁澤溫泉、後山公園、三疊瀑布等均值得一遊。
到太平山,最好有四天時間,才能遍遊風景據點;至少也要二天一夜,才不枉上山一趟。
若由臺北出發,得先搭火車走北迴鐵路、或是坐公路局車走濱海或北宜公路到宜蘭,約須二個小時。沿途是放眼無際的太平洋,可觀「浪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景緻,頗不寂寞。

圖1.:後山公園裏,古木蟠結,樹旁有紅檜木做的桌椅可休憩。這可像仙人奕棋、品茗之處。(張良綱)
仁澤可游溫泉泳
抵達宜蘭後,在宜蘭公路局車站,轉「宜蘭——太平山」班車直達後山公園招待所。這種班車,星期六、日才有。平常,車只到山腰的仁澤溫泉,再往上則需步行。
自備交通工具者,在宜蘭轉入中橫支線,經土場時,辨妥乙種入山證、繳過入山管理費,便可長驅入山。
如果時間充裕,第一天不妨就在仁澤溫泉落腳。
仁澤溫泉是上山的必經之地,海拔約五百公尺。當車上的人被崎嶇山路顛得筋疲骨乏時,以地熱、溫泉見長的仁澤及時出現,是個休憩的好地點。
此地地熱源頭不定,地底、石壁、岩縫間都有騰騰熱氣冒出,溫度高達一百度以上,可在附近露營、烤肉、或煮蛋。
目前中國石油公司探勘處和國家科學委員會在這裏開發地熱井,還可一睹地熱噴射、「撒鹽空中差可擬」的景觀。
林務局在此地蓋有國民山莊和溫泉游泳池。背負青山、面對溪水,游溫泉泳,不勝愜意。
由仁澤盤旋山腰上山,燠熱的空氣漸被拋在腦後,車過之處偶爾驚起群鳥,天空時有鷹群與烏鴉盤旋,山腳下是迆邐如蛇的多望溪,遠山峰峰相連,在雲霧婺沉載浮,不少喜歡登山健行者寧可中途捨車步行。
由仁澤到後山公園招待所,車程約要九十分鐘。這是太平山旅遊的據點,通常是到這裏放下行李,足登布鞋、背負水壺、午餐,到各個風景區賞玩。

圖2.:家在山下、人在山上,林務局工作站員工只好自己洗衣服、做羹湯,圖為晨曦中曬衣服。(張良綱)
全臺三大林場之一
後山公園招待所已在標高一千八百公尺以上。所以會成為最大的旅遊據點,係因這裏是昔日太平山林場伐木工人的聚居之所。
太平山林場面積遼闊,達十七萬公頃。據東海大學的調查,山裏有植物八百卅二種。由太平山區的大門——土場檢查哨到招待所間,落差一千六百公尺,沿途林相分明,有熱帶雨林、暖溫帶林與針葉林。
可惜步行上山須一整天,很多人選擇了搭車,而錯失這段由小花、小草到巨木的自然景觀。
太平山的「諸木」中,以針葉林最引人側目。林中巨木挺拔,有不少已過千年高齡的神木。主要樹種有紅檜、扁柏、鐵杉、臺灣杉、雲杉等名貴木材,昔與阿里山、木瓜山並稱為三大林場。
「天生麗質難自棄」,太平山林場雖「養在深山」,仍早被發現,並於民國三年開始大肆砍伐,直到民國六十八年,水土保持受重視,砍伐工作才告一段落。
在漫長的砍伐期間,砍的多、種的少。所幸第二代的自然純林保護及時,山上仍鬱鬱蒼蒼、巨木參天。

圖3.:在仁澤,除了可游溫泉泳,還有地熱景觀可看。(張良綱)
蛙輩擋道,小心行路
隨著砍伐的結束,數千名伐木工人陸續下山,只留下少數的林務局人員。
昔日運材的流籠與小火車(又稱蹦蹦車),已被廢棄。經過時間洗禮的廢棄索道、流籠、鐵軌、小火車,雖已老鏽,爬滿野草、遍染青苔,卻成為今日遊客的寵物。
「鑽」進破落的火車,臨窗坐下,腳踩的是已經腐朽的木底,不免讓人暝想起當日在此的伐木工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架空的鐵軌,更是遊客必走。看著軌下或流水或凹谷,邊說害怕邊前進,頗有走獨木橋的刺激興味。
以往林務局撥給眷屬住的日式小屋,在人去屋空後,亦成為遊客歇腳過夜之處。
在霧氣濃重的山徑上踟躕,須用手電筒照明前路、輕移蓮步,不是為了山路難行,而是怕踩到青蛙。
青蛙幾乎成了太平山的特產,路旁,草叢處處皆是,還常會發現它溜進屋裏「取暖」。蛙鳴唧唧,不捨晝夜。
樹下是蛙的地盤,樹上則是鳥的世界。根據臺北野鳥協會的調查,太平山上有六十種鳥出沒,包括繡眼畫眉、紅頭山雀、小彎嘴畫眉、白頭翁等,據說還有臺灣特有種的帝雉與藍腹鷳。喜歡賞鳥的人士,莫忘帶望遠鏡。

圖1.:走在遍染蒼苔的鐵軌上不但刺激,也不免令人童心大起。(張良綱)
人間仙境,名不虛傳
有了望遠鏡,還可到「觀猴臺」,一睹臺灣獼猴的風采。太平山區已規劃了好幾處生態保護區,除獼猴之外,還有水鹿、山羌遊走其間,但只可在臺上遠觀。
後山公園由招待所後方拾級而上。走完兩百多個階梯,氣喘噓噓地爬到盡頭,迎面是一片樹林,林中有座鄭成功廟,是風過竹林猶見寺的景緻。
廟後有座六角亭,亭旁有木柱刻著「人間仙境」。
此地是原始森林區:古木蟠結;白枯木昂然挺立,梢頭直向空中伸展;倒木早已成為苔蘚溫床。
公園內土徑潮濕,就地取材以紅檜切成砧板狀沿徑舖設,樹下有以檜木做成的圓桌、木凳,供人歇腳。
走在其中,山林的陰涼漫無邊際襲掩而至,加上山嵐雲霧籠罩,眼看前方迷迷茫茫,及奇形怪狀的樹群,總覺其間將有精靈出沒,獨行時令人屏氣凝神,真感「不似在人間」。
蜿蜒而上山頂,雖仍有白雲飄飄,但霧氣遽散,驟覺豁然開朗。由此下望,可見蘭陽平原、太平洋與海中的龜山島。

圖2.:從後山公園到翠峰湖途中,可見南湖大山載沉載浮於雲海中。(張良綱)
三疊瀑布.翠峰湖
由後山公園招待所往東步行二個小時左右可至三疊瀑布。這是林務局新發現的觀光據點,兩道瀑布像龍各盤據狹谷一方,飛泉如霰雪,隨地勢分三層。
此行特殊的不只是瀑布,來時的路程,下面水苔、松蘿、苔蘚茂盛,中層有柳杉、楓香,仰望有紅檜、扁柏,葉積路徑、鬆軟如氈,累了可席地而臥,耳旁山風颯颯,鳥語啁啾。
翠峰湖離招待所約車程一個半小時。它自隱山林、霧氣徘徊不去,常「不視翠峰真面目」,連對岸景物也難見。許多登山隊伍因此帶著帳蓬、睡袋在湖畔夜宿,等待偶然霧散時,一睹芳容。
湖水極清澈,隨著季節與天空顏色轉換容顏。湖面與草地連成一片,蝌蚪無數,青蛙隨手可得,並有蜻蜓追逐嬉戲。夏日水滿、淹沒水草,湖的面積可達廿公頃;冬日水乾,湖分為二,可由中間走過。
湖面並時有水鴨、鴛鴦棲息,是水鴨生態保護區。
攬完翠峰湖,可直接下大元山工作站、寒溪回羅東,不必再返回太平山。
大元山是以往運材火車的終點。仍保留著完整的軌道,好似隨時還會有小火車載著木材而來。

圖1.:飛泉如霰雪;草色入簾青,三疊瀑布自隱山林。
「臨別秋波」遊寒溪
若時間充裕,還可順道遊「寒溪」。宜蘭人士曾為寒溪題詩曰:「櫻花映日千紅豔,楊柳迎風萬綠稠,春色宜人共欣賞,何需世外覓仙洲。」
紅花、綠葉相映的寒溪是此行的「臨別秋波」,告別此地,也就告別了這一趟尋幽訪勝的湖光山色之旅。
太平山旅遊注意事項:
一、交通:
宜蘭——太平山:每週六、日早上七時五十分,各有一班公路局車,由宜蘭車站直達後山公園招待所,約在十二點抵達;下午二時五十分有班車下山。
宜蘭——仁澤:每天下午七時四十分有一班公路局車至仁澤,下午一點半由仁澤回宜蘭。
太平山——翠峰湖:需自備交通工具,車程約二小時;步行則約需四小時卅分。
二、入山證:
由土場入山需辦乙種入山證(帶身分證在土場檢查哨辦理即可)。
若到翠峰湖得辦甲種入山證(事先在居住地警務單位辦理),在太平山警察局接受檢查。
三、入山管理費:
在土場繳費——大車一百元、小車五十元;成人廿元、小孩十元。
四、其他應備之物:
外套、雨衣、手電筒、望遠鏡。

圖2.3.:清澈的翠峰湖,隨天候的改變而轉換容顏。2.為春霧迷濛。(張良綱)

圖3.是夏水湛藍。(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