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兔子的商代陶盆
談及挖掘耽誤莊稼的事情,師生們都很抱歉。但還有更令人遺憾的事。
學生們做文物普查時,在鄉裡頭到處轉,常常發現大好的文物沒被好好地珍惜。一只西周刻著細膩繩紋的陶罐,弄得髒兮兮,被拿來放雞蛋。西周的陶鬲底打個洞,種花時讓水可以流出。商代末期的陶盆,挖個缺口,拿來放食物餵兔子;還有當油罐的,找到時,陶底內還有濃濃的油垢。
這些器物目前都追討回來了,保存在工作站內。學生們笑說,這實在不能怪農民,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文物的重要性,這是典型的「古為今用」。
考古隊的師生當然希望農民們能更了解、珍惜文物,就像「老董」會解釋地質關係一樣,有朝一日,保護這些器物的意義能為大家所知。至少,它的作用,不是僅及於餵兔子。
〔圖片說明〕
P.36
就是這位姑娘將文字陶片清理出來,旁立的是她的父親「老董」。
P.37
(右)看來神秘的遺址,不時有村民來此探看。
P.38
絲瓜田下可有古文化層?光是肉眼可看不出來。
P.39
西周的鬲被居民拿來種花。繩紋到底、有卷沿、檔部有弧度為其特徵。
P.39
商晚期到西周年間的陶罐拿來放雞蛋,主意不錯,但萬一打破了,代價卻很昂貴。
P.40
陪著訪客到「考古樓」的有歷史系的老師、縣長、台辦、鄉裡的領導同志等,坐滿兩部大轎車。
P.41
兩年前的這個探溝下,文字陶片出土了。

陪著訪客到「考古」的有歷史系的老師、縣長、台辦、鄉裡的領導同志等,坐滿兩部大轎車。(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