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學習
系列課程中,每週一次、有20位學員參加的「好好務農」課程成效顯著,最後一堂課,有學員分享心得時表示,透過親身下田工作以及參觀農家,聽著農民訴說豪雨怎樣影響他的收成,「真實的感受到有機農作的辛勞和價格的不合理」;有人表示,透過參觀東勢的「梨子文化館」,體會到整個東勢地區高接梨如何受WTO影響而面臨巨大困境,「這種種都讓學員具體經驗到農民和消費者連繫的重要性。」陶蕃瀛表示,以後這些學員在買有機產品時,將不只是出於道德,而會是發自心底的支持這些照顧土地的農友。
至於屬於人文扎根的「好好讀書」、「好好吃飯」、「好好生活」課程,目前雖然停留在草創階段,尚未形成社群,但從不少人3個月持續上課的情況看,仍有很大發展潛力。
「整體來看,合樸是值得繼續下去的,」陶蕃瀛指出,「形成社群,有意識的去消費,藉著改變消費行為來導正生產行為」,這個理想雖然看來十分「高調」,但透過這3個月的實驗,他發現,許多理念變得具體可行,「路還很長,我們做的只是開始,」合樸會邊走邊修正,一直走下去。
合樸的第一季活動於8月結束後,有一些新變化。最近陳孟凱在東籬農園難以兼顧「有機餐廳」的現實下,將結束餐飲經營,把廣達7千坪的園區租給宗教團體做為禪修中心;由於這個團體也認同合樸的理念,合樸將在新園主的育成下繼續成長。
至於往後合樸會產生什麼變化?陳孟凱等人都抱著開放的態度。
「合樸的實質是不變的,至於要用什麼形式來成就都可以。」陳孟凱表示,希望不久後「農民市集」能密集地每週舉行,才能真正對農民有幫助;當這個模式在台中發展成熟後,也應該擴展到台北、新竹……更多地方。
屆時,「合作、簡樸、過美好生活」將不只是理念,而是在許多土地上開枝散葉的真實生活。

合樸推出的「好好務農」課程,讓不少沒拿過鋤頭的都市居民體驗有機農作的辛勞,而深切體會消費者和農民間連結的重要。

合樸推出的「好好務農」課程,讓不少沒拿過鋤頭的都市居民體驗有機農作的辛勞,而深切體會消費者和農民間連結的重要。

合樸推出的「好好務農」課程,讓不少沒拿過鋤頭的都市居民體驗有機農作的辛勞,而深切體會消費者和農民間連結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