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古、唱戲、談戀愛
淡水渡船口賣蝦卷的阿伯記得很清楚,那是民國六十三年,他在河邊看到一群翻了肚子的魚,從中游漂過來。
他隱約感覺到這條河即將面臨的命運了,「在那以前,我常常在岸邊跟朋友比賽釣魚,釣到就拿回家煮。現在別說沒魚可釣,就算有魚,也不敢吃嘍」,離他左側十幾步路,兩個年輕人正拿著釣竿坐在河岸上,「像他們,釣一下午了,還沒有魚上鉤,現在的年輕人,沒福氣啦!……」
場景轉向淡水河九號水門內的公園。幾位坐在那裡喝茶、聊天、啃瓜子、下棋的老先生、老太太,談到淡水河這個話題,竟像孩子般,七嘴八舌地搶著要說話。
「古早也沒電影、沒電視,大家一吃飽飯,都跑到河邊來散步,或是坐下來喝茶、聊天。」
「中秋夜,從岸上望過去,月光河清,別處看不到的!」
「想要聽人講古、唱戲,來公園裡面找,絕對錯不了,聽得你耳朵會出油!」
「……………」
「以前我們不流行自由戀愛,不像現在,暗時都有『愛人仔』來這散步,卡有情調喲」,老太太說著笑眯了眼,推推旁邊的老先生「噢,對不對?」幾個人相顧笑了起來。
他們一回到記憶裡,就彷彿與離他們不遠的一堆堆垃圾,和隨風飄來的一陣陣濁臭毫不相干。

鄭善禧的作品「淡水河口」。(大自然雜誌提供)(大自然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