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意願低落、民間游資泛濫,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隱憂。
根據最新的統計,我國郵政儲金已高達新台幣四千二百五十億元,其他金融機構也面臨爛頭寸太多,不知如何消化的窘局。
錢多,固然顯示了我們經濟發展的成果;但錢「擠」在金融機構裡,未能有效應用,也不過是堆「死錢」。
如何使「死錢」活過來,結合國內濟濟的人才,為經濟發展再創高潮,就是國內剛起步的「創業投資公司」預備上演的拿手好戲。
美國高科技中心——加州矽谷,近十年來已名聞世界。
小小的三百平方哩,卻臥虎藏龍,擁有六千名博士;谷內幾乎都是每週工作七天、每天十五小時的工作狂;許多創新的發明,造就一夜致富的傳奇,也引導了人類最尖端科技的發展……都是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事實上,成就矽谷今日盛況的,還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創業投資公司。

圖1.:交通銀行投資部為辦理好開發投資事業,常與業者座談,溝通意見。(張良綱)
「看不見的手」造就矽谷
創業投資公司又稱「風險性投資公司」,顧名思義就是投資高風險的事業,成功後收取高利潤的行業。
在「高風險、高利潤」的原則下,創業投資公司的主要投資對象,多為高科技產品,它也從而成為推動高科技發展的觸媒。
目前全美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創業投資公司,設總部或分公司在矽谷附近。蘋果電腦的發跡,就是矽谷人與創業投資攜手成功的例子。
一九七七年,蘋果電腦公司的創始人傑伯(Steven P.Jobs)與華茲尼克(StephanG. Wozniak)獲得創業投資公司的協助,推出自己開發成功的「蘋果二號」家用電腦,並以其「體積小、功能多、操作簡便」的特色,風行全球,五年內銷售額由二百五十萬美元竄升至五億八千三百萬美元,增加了二百卅多倍。
蘋果公司的股票因此也節節上漲,早先下注的投資家趁機將原擁有的股權脫手,滿載而歸。

2.:交銀副總經理白俊男深悉國內創業投資發展情況。(張良綱)
重賞之下的勇夫
在矽谷,這類投資成功的例子雖不少,但失敗的更多。
高科技產品的研究、開發需要多次實驗才能成功,而且能否順利生產、產品生命周期有多長、顧客能不能接受等,都是未知數。因此創業投資公司須擁有技術、行銷、財務、法律等方面的專家,來評估投資案,甚至參與經營;並將籌碼押在十幾至廿家公司,甚且與同業聯手投資,以降低及分散風險。
一般說來,創業投資「押對寶」的機率不到百分之廿,也就是十個投資案中,只有一、兩個公司會成功。但在成功案的高利潤回收下,儘管失敗的例子舉目皆是,許多創業投資公司仍大賺其錢,年回收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
這些「重賞之下的勇夫」——包括投資人與被投資人,也締造了美國高科技發展的佳績。

圖3.:美國第二大的創業投資公司 H&Q 與我國慶豐投資公司簽約合作。圖為 H&Q 總裁韓慕特(左)、經濟部次長吳梅村(中),及慶豐董事長黃世惠(右)。(聯合報提供)(聯合報提供)
跨出第一步
鑑於創業投資公司對高科技的「助產」作用,而高科技又是我國當前發展的目標之一,因此政府在引進這種新行業時,自始即扮演主導的角色。
行政院長俞國華、政務委員李國鼎和前財政部長徐立德對此都積極提倡、推動。三年前,並由財政部、經濟部、國科會、經建會、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等聯合組成專案推動小組,出國考察、邀專家座談,實際負起籌畫的任務。
前年十一月,「創業投資事業管理規則」及「創業投資事業推動方案」通過,我國創業投資事業跨出實施的第一步。
為貫徹促進高科技發展的初衷,推動方案中,明定創業投資公司的投資項目限於「科技事業」,包括資訊、自動化、能源、材料、鐳射、食品、生物、肝炎防治等要項。
創業投資公司是資本密集的事業,除由國人出資外,政府也鼓勵華僑及外商來台投資,並在租稅上予以獎勵,及放寬外匯管制規定。

圖:宏大創業投資公司以宏碁電腦的專業人才為班底。總經理施振榮(左)與副總經理陳正堂(右)是最佳搭檔。(張良綱)
結合外力,使舊企業更上層樓
公營的交通銀行與中華開發信託公司,也準備真正加入陣營,以對民間投資者起帶頭作用。
交通銀行目前正積極推動與民間企業合作的計畫。該行副總經理白俊男透露,新公司將集資新台幣十億元,目前正在物色合作對象,原則上將優先考慮聲望好、經營正派,且原非從事科技業的大企業,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即可確定。
中華信託開發公司則看中歐洲的技術與市場,將與瑞典的創業投資公司合作,在國內及歐洲設立據點,並邀民間出資。
中信總經理江萬齡說,以往我國與歐洲的接觸少,沒有機會學習它們的科技,希望這次合作,能促成技術移轉與開發歐洲市場的目的。
隨著政府推動創業投資的積極步伐,民間的腳步也不落後。第一家由國人自資的公司——宏大創業投資公司已於去年成立,還有多家公司也將跟進。
宏大係大陸工程與宏碁電腦合資組成,由宏碁總經理施振榮主持。
他表示,投身創業投資事業,一方面是想將宏碁創業成功的經驗與年輕人交流、分享;另方面則是宏碁要再上層樓,光靠本身擴充的力量還不夠,不如結合外力——出資幫助有創新產品能力的青年來達成。」
向「外」發展
宏大預計總資本額為新台幣四億元,目前已將第一期資本二億元的百分之八十,分散於七個投資案上。
以三陽機車為主,二年前曾在矽谷投資兩家高科技公司的慶豐集團,對於創業投資也躍躍欲試。今年二月,他們已與美國第二大的創業投資公司 H&Q (Hamberecht & Quist)達成初步協議,將共同出資二千萬美元,於中美兩地成立公司及創業基金,投資高科技。
H&Q 總裁韓慕特(William Hamberecht)表示,H&Q 公司除將把廿多年的經營經驗及技術移轉給慶豐外,並將帶動其參與投資的一百多家企業,來華發展精密科技產品。
此外,美國凱德利斯(Catalyst)創業投資公司,也正與國內以創新工業技術公司為首的民間企業協商合作中。
深悉國內創業投資事業發展情況的交銀副總經理白俊男分析:「未來我國創業投資公司將多管齊下,除國人自資外,還要儘量與外國公司合作,以吸收國外的技術與經驗,及爭取其投資的科技事業來台設廠;國內公司也將向外發展,透過合作或獨立投資國外科技事業,以期將高科技移轉到國內。」
挑「夫」選「妻」,端賴慧眼
創業投資公司的種子已撒下,但經營的成敗,要看投資者能否「慧眼識英雄」了。
創業投資公司的規模不一定要很大,但必須專精,也就是必須具備某方面的專業知識、經驗與能力,據以選擇投資項目,結果就較能掌握。
以宏大來說,「我們以宏碁電腦的專業人才為班底,所以目前投資的都是資訊科技,未來有能力再向外擴充」,施振榮說。
成功的投資者必須能「識貨」,看準投資對象是否具發展潛力。有人將這兩者的關係比喻為「伯樂」與「千里馬」,更有人以「結婚」來形容,因為一旦簽字,雙方就是休戚與共。
而「婚姻」能否美滿,首要條件是事前雙方有沒有深入、真正的瞭解。也就是,投資案的評估是否正確。
宏大決定是否投資有二個步驟。副總經理陳正堂說明:「從經營企劃書中,可以判斷創業者提出的新產品是否可為,及他個人經營、管理、市場的認識程度。這項審核通過後,再進行面談。」
「企業的成敗與領導者的人格特質密切相關」,施振榮說:「從面談中,可進一步瞭解創業者的學經歷、創業熱誠,及臨場應變力,這是我們決定投資與否的最大依據。」
一旦雙方情投意合、訂下盟約,就須為維持良好的婚姻關係而努力。
施振榮認為,這就和夫妻相處一樣,雙方要相敬如賓,瞭解對方的狀況,也能體諒、包容、適時提供助力,但不要過分干涉。
如果創業投資公司介入被投資的公司太多,可能削弱對方管理階層的威信,影響士氣;所以除非有特殊、緊急狀況,創業投資公司最好只從旁督促、引導;而接受投資的一方,則應按時提出正確的進度報告、財務報表等。
健全股市以吸引大眾資金投入
一個被投資的企業如果成功,創業者會把它當子女一樣地照顧下去,而投資者則是責任已了,要卸下「保母」重責,再去找新的、可造就的娃娃照料。
最正常的移轉過程,是創業投資公司以高價賣掉股份,挾鉅款轉投資另一企業;股票則透過在資本市場流入社會大眾手中。
我國股市不夠健全,少數不肖會計師做假帳、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不能忠實反應營運狀況,使得社會大眾裹足不前的情形,成為創業投資跑道上的絆腳石。
「健全股市實是當務之急」,一位財政部官員說:「不只是關係創業投資事業的成敗,而是因為有健全的股票市場,民間游資才有正當的投資途徑,也才能對下一波的經濟發展發揮功效。」
此外,我國創業投資事業萌芽不過三年,獎勵條款、管理規則也屬新創,恐怕亦有未盡周延處。
例如:創業投資事業管理規則規定,創業投資公司直接投資於每家企業的金額,不得超過創業投資公司淨值總額的百分之十五。這原是基於分散風險的考慮,但業者反應,有此限制反而失去彈性,而且畢竟如何進行投資,投資公司基於本身利害關係,自會考慮。
有多少「勇夫」?
「宏大剛剛起步,採取比較『穩健的做法』,日前投資的對象多半不僅有概念、構想,而是已有成品做出來。所以我們可能不會大賺大賠,但投資成功率會高達百分之七、八十」,施振榮說。
台大教授徐小波贊同這種起步「穩健」的做法。他指出,創業投資事業剛起步,宜先選擇已發展成熟的產品,避開太尖端科技容易失敗的風險。而且,以國內的科技水準,從現有產品的改良、更新做起,以期漸漸跟上先進國家,也比較實際。
一個新行業的出現,總會影響許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創業投資公司在這方面尤其任務沉重。它能否達到國人殷切期盼的效果——帶動高科技發展,就看我們有多少「勇夫」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