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體力亦即國力。身強力壯的國民,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資產。多年來,中華民國政府為培養更健康、更強壯的國民,在各種醫療保健措施上全力推展。對於下一代的健康問題,更是特別予以重視。小娃娃從一降生人世開始,就在以愛心圈成的良好環境中成長,每長到一個不同的階段,都有進步的醫療保健措施從旁呵護,難怪兒童的平均身高和體重,一直在逐年增長。我們可以預見,他們一定會比我們長得更高、更壯、也更有活力。一代比一代強,國家就有了希望。
由一個兒童醫院談起
一年前,「現代兒童醫院」剛成立的時候,它的鞦韆、滑梯、閉路卡通電視和電動玩具吸引了好多住在附近的小朋友,他們以為這是個新開闢的遊樂場,都玩得不亦樂乎,不知道這兒其實是一所現代化的兒童醫院。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醫院是個蒼白、充滿藥水味道、氣氛嚴肅的看病場所。孩子們對這個要吃藥、打針的地方,更是心存畏懼。現代兒童醫院的遊樂設施就是針對兒童怕上醫院的心理設計的。原意是要提供候診的小朋友一個輕鬆玩樂的園地,減輕他們對醫院的恐懼感,想不到竟成為附近小朋友的遊樂場所。
由於人來人往太過熱鬧,現代兒童醫院後來不得不停辦室內遊樂場,但還是保留了醫院牆上的卡通漫畫、沙發上的玩具動物,還有由兒童心理專家精心設計的甜甜壓舌板、玩具治療椅、領藥小櫃台和小馬桶……等,這些是小朋友們都表示欣賞的設計。
玩具真管用
許多時候還是會有敏感的孩子,一進門就抱著媽媽的腿哭起來,說他不要看病,要回家。這時候,候診室中的玩具派上了用場。小娃娃、小汽車、小飛機,可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醫生們特別也不穿白制服,就以普通的伯伯、叔叔姿態出現,和顏悅色地把小娃娃抱在大玩偶上坐著,一面和他「閒話家常」,一面不著痕跡地給他檢查。
「讓兒童不怕上醫院」,是近年來國內兒童醫療機構發展的新趨勢。至於醫院的設備和醫師的素質,則早已不成為問題了。一般兒童醫院,不但有合乎國際水準的醫療儀器和設備,而且醫師都是資深的兒科專家,他們醫術高明、經驗豐富,更具有豐富的愛心與耐心。在用藥方面,也特別小心,儘量採用藥性溫和的藥劑,以免用藥過重,雖一時收效很快,但是會使病童身體失去自培抗體的能力,或產生其他不良的副作用。

沒病也去看醫生
在中國人的舊觀念中,總覺得生病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一般人都有忌諱上醫院的心理。今天大家都認可「預防重於治療」,不但有病要早看,沒病也要時作預防。各大醫院都特別為小朋友們設立了「健兒門診」,專門為健康的寶寶們服務。
兒童是國家民族的幼苗,為了讓幼苗發育成長得更好,積極的保健措施要比消極的醫療工作來得更重要。中華民國政府為了確保全民的健康,推展各地的防疫保健工作,在台灣地區各鄉、鎮、區設立了三百六十三個衛生所。台北市共有十六個區,每區都各有一個衛生所。衛生所是我國目前最基層的衛生機構,在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方面提供周全且免費的服務。尤其在婦幼衛生工作上,更是成績斐然。

幼兒保健工作從父母新婚時做起
張先生和張太太是一對年輕的新婚夫婦,家住在台北市的大安區。結婚一個星期後,他們就收到了大安區衛生所寄來的家庭計畫和避孕方法的小冊子。這對張先生夫婦來說,可真是個「福音」,因為他們早有實施家庭計畫的打算,只是兩人年紀都輕,不知該去哪兒求助。不久衛生所的李護士又親自前來做家庭訪問,和張太太談了許多有關家庭計畫的種種常識。以後衛生所和張先生夫婦仍然經常保持聯繫。
家庭計畫實施了三年,張太太開始懷第一個孩子。這時李護士又上門來送給張太太一本孕婦須知,一再提醒她定期到衛生所做產前檢查,並且邀請她參加衛生所舉辦的準媽媽講座。十月懷胎之後,張太太非常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

新生兒受到密切注意
通常在嬰兒誕生後一個月內,做媽媽的就會收到衛生所的通知單,通知她帶孩子去打卡介苗預防針。以後凡是孩子需要打各種預防針的時候,媽媽都會收到一張通知單。這些預防針包括有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痺混合的四效疫苗、日本腦炎、傷寒和霍亂預防針等,這些疫苗的注射完全免費。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穿著藍色制服的衛生所護士,騎著單車穿梭在街道巷弄間做家庭訪視。這些藍衣天使為每個家庭帶來了正確的衛生保健觀念。受惠最多的,可能要算是沒有育嬰經驗的年輕夫婦。在老一輩的觀念中,小娃娃總要養得白白胖胖的才好。現在年輕的一代都知道肥胖並不是福,小孩子太胖多半是因為吸收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胖細胞會積聚在體內,日後長大難免會有體重過重的煩惱。因此現代父母喜歡把孩子養育得結實、精壯、有活力,為此在營養攝食上煞費苦心,減少了澱粉和脂肪類食物,而代之以高蛋白和蔬果類。在嬰兒時期,父母對奶粉的選用更是講究,總要選擇母乳化的奶粉,利於嬰兒腸胃的吸收,增加小寶寶對疾病的抵抗力。

先天性疾病可得免費矯治
也有些嬰幼兒雖在極度的關愛和良好的環境中成長,但是體內卻隱藏著先天性的各種疾病,像疝氣、隱睪症、心臟病等。這些疾病若不提早發現、治療,勢必影響孩子日後的發育。因此各衛生所總要經常提醒父母重視這些問題,抽空帶孩子到衛生所或醫院做健康檢查。至於不幸患有疝氣、兔唇、裂顎、多指症、併指症、扁平足、先天性白內障……等先天性疾病的畸型兒,可以到各地的市立醫院申請免費開刀矯治。
定期舉辦母親會和兒童會也是衛生所的工作重點之一,通常是每週以一個里為單位,邀請母親和還沒有上學的兒童參加。母親有的忙於家務,有的需要上班,所以,一般說來出席率不夠高。倒是兒童會的場面一向十分熱烈。學齡前的兒童平時在家待得挺無聊,他們喜歡和附近的小朋友一塊兒到衛生所去,護士阿姨會教他們玩有趣的遊戲,又教他們看幻燈片、說故事,就在不知不覺當中,小朋友們都吸收了許多正確的衛生常識。

在學校裡所得到的照顧
小朋友在上小學之後,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們通常很快就能適應新環境,成為學校大家庭的一分子。而老師們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與學生家庭密切聯繫,隨時注意學童的健康和安全。
國小兒童最喜歡蹦蹦跳跳,每到下課時間,不是盪鞦韆、溜滑梯,就是玩老鷹捉小雞、官兵捉強盜,簡直一刻都靜不下來。在種種的活動中,難免會有意外發生。小朋友如果跌傷或碰傷了,老師們會立刻帶他到學校的保健室敷藥和包紮;如果傷勢比較嚴重,就送往學校附近的特約醫院醫治。
學校的保健室是維護學生安全與健康的基本單位。十幾年前在我們讀小學的時候,保健室的設備還相當簡單,護士小姐似乎也不是專科學校畢業的,所能承擔的醫療保健工作很有限。近年來的情況已大不相同了,我們參觀了多所國小的保健室,發現裡面的各種儀器設備很進步齊全,護士也都是專科學校畢業的,受過護理和兒童心理的專業訓練。很多學校還聘有校醫,設立門診為全校師生看病,就好像是個小型醫院一樣。

保健室的功能
保健室也像是個小型的衛生所,定期為校內學童做預防注射和健康檢查。保健室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在衛生所的輔導和支援下,確實能為全校師生發揮醫療和保健的功能。
寄生蟲、砂眼、頭虱是往年學童比較容易罹患的疾病。因此各小學每年都和衛生所合作,定期給全校學童檢查,如果患有這些疾病,立刻在校治療。近年來,這些疾病的學童患者已經減至最少,幾乎到了絕跡的地步。即以台北縣永和市的網溪國小為例,他們在最近照例給低年級學生做過一次寄生蟲檢查,由各班導師發給學生容器,盛裝糞便,然後交給檢驗人員化驗。結果發現罹患寄生蟲學童的比例已幾乎降至零,可見國人飲食衛生條件已普遍提高,而小朋友的健康情形更是顯著改善。另外老師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有很多學童沒有參加學校的檢查,他們向老師繳納一張證明書,證明已經過化驗,體內並無寄生蟲,因為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健康狀態非常關切,已經帶他們到醫院或檢驗院檢查過了。這點又顯示了家長們醫療知識的增進,與生活水準的提高,能夠給予子女更適切的照顧。

老師擔任重要的角色
砂眼和頭虱在十多年前曾經是很困擾衛生當局的傳染病,因為學童患者人數很多,學校保健室的醫療人員照顧不過來,就由各班導師義務的擔負起治療的工作。老師每天利用下課的時間為學童點眼藥、噴頭虱藥劑,就像父母照顧子女一樣。今天學童砂眼和頭虱的罹患率能夠降到差不多零的程度,老師們多年來不憚其煩地為學童們治療,實功不可沒。
現在比較讓家長和老師們煩惱的,就是學童的蛀牙了。小朋友們都愛吃零食,由於生活水準提高,各種飲料、奶品、冰淇淋、糖果、餅乾、西點充斥於市,吸引著孩子們的胃口,使他們吃粗糲食物的機會大為減低,這對他們的牙齒健康非常不利。目前電視上的食品廣告已加上「吃前洗手、吃後漱口」的宣導。但是飲食習慣的改變,確實對兒童的牙齒健康有不良的影響,兒童患蛀牙的比率相當高。

在學校看牙勇不可當
差不多學校的保健室都有牙科設備,也聘有專科醫師為學生檢查和治療。小朋友都怕看牙醫,和父母同去牙科診所時,少不得會哭鬧一番,但在學校裡,在同學面前就乖得多,使得檢查和治療的效果大為提高。老師們的話往往也比較有權威,老師們一再勸導學生少吃零食甜品,少喝飲料,不要以麵包、蛋糕當正餐,多吃纖維性食物……,以及提醒他們多漱口、勤刷牙,以防止蛀牙的發生,這都收到了相當的效果。
要有健康的牙齒,基本上要從清潔口腔做起。因此老師們除了一再耳提面命,告訴小朋友蛀牙的可怕和刷牙的重要之外,並且還把刷牙的正確動作編成遊戲,引發學童對刷牙的興趣。
倡導營養均衡的飲食
引導兒童均衡攝取各種營養,也是父母與學校所努力的方向之一。有些兒童好吃零食,不吃正餐;有的小朋友有挑食的毛病。這些壞習慣都會造成營養不平衡,影響兒童的發育。因此老師經常會勸導學童不要偏食,要多方面的食用各種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雞蛋和瘦肉,要小朋友們多多進食。
學校對學童的飲食經常提供正確的輔導,有些學校自辦營養午餐,提供營養均衡的膳食,具有示範的作用。也有的學校為帶便當的小朋友提供營養湯,因為便當都是蒸熱後食用,而蔬菜在蒸熱後往往會變色和變味,所以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帶,只肯帶葷菜。學校方面想到這一點,特別以排骨、豆腐、蕃茄、豆芽和各種蔬菜燉成營養湯,為讓小朋友們攝取到更周全、均衡的營養。
亦都是以愛心作後盾
養育兒童成為身心健康的國民,除了需要各種養育、保健的正確方法和觀念外,更重要的是「愛心」。現在為人父母者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而且絕大多數是自由戀愛結合,更由於家庭計畫的推行,使得每個家庭生育子女的數目減少,因此父母們不但疼愛子女,更懂得如何正確的表達對子女的愛。即是這樣以充沛的「愛心」作為後盾,父母、學校、政府和各醫療保健機構,才能充分發揮各種現代化醫療保健設施的功能。在這些優越的條件下,我們都可以肯定地說,今天寶島上活潑健康的兒童,必是將來健全、堅強的國家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