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民主素養
新竹中學最有名氣的校友,應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他把僅能複製一枚的諾貝爾化學獎章獻給新竹中學,就是為了感念母校的栽培。辛志平辦學,是少數擺脫升學主義的校長,他認為中學教育是全人的、五育並重的教育,也把這信條當成畢生追求的教育夢。
「辛校長接任新竹中學時也兼任老師,而且什麼都教,只有理科不教。最早全校只有兩班,約一百多人,校長記得每位學生的名字,跟大家的感情很好。」新竹高中圖書館主任黃大展說,辛志平本身熱愛運動,常常與學生一起打籃球,而且每次水上運動會,總是帶頭第一個跳進泳池。
不過,他也要求每位學生畢業前都要學會游泳,而且要游過25公尺,加上越野跑步,繞完十八尖山才能畢業。「有學生越野賽跑不過,只好利用寒假天天跑操場練習,跑到及格為止。」黃大展還說,曾有學生因為美術、音樂、體育科不及格而留級的。但是,就是因為老校長五育並重的堅持,竹中出了許多音樂指揮家、作家,他們幾乎都是在此培育出對音樂與寫作的愛好。
新竹高中有間校史館,收藏了許多辛志平的相關資料。黃大展指著館內的舞台說:「竹中最有名的動員月會,就在這裡舉行。」當時學校每個月舉行一次學生動員會,只有校長與主任級老師參加。月會主席由學生選出,並主持開會,師長就排排坐在台下聽學生的意見。
月會討論的主題五花八門,毫無禁忌,例如有學生提出:「學校為什麼要建圍牆?竹中不是倡導自由校風嗎?」或是「在做早操時,校長只踱步看著不做,希望校長也陪我們一塊兒做早操吧!」甚至是「我們每次早會遲到就會被教官抓去罰站、寫悔過書,校長最近連續遲到,為什麼不必受罰?」
種種挑戰學校、校長威權的意見全傾而出,若是在一般學校,又是在當年的戒嚴時期,可能早就被記過處分了。但辛志平總是聽到最後,他會先從主席的表現講起,然後一一答覆學生的質問,無論是辯解或採納,都當場表達;即使無法立刻做決定,也會承諾處理,並在下次月會回應。
「後來接替的校長,首次參加月會,就嚇了一大跳:『好像是鬥爭大會!』」黃大展聽許多校友說,經過月會的洗禮,他們看世界的方式竟不一樣了。「辛校長認為要站上台,而且受到公評,是需要勇氣的。他也認為全部交給學生自主組織的動員會,是在培養他們民主的素養。」

辛志平來台時已過30歲,身體仍保持精壯身材。(新竹高中校史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