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服裝典雅、優美,極富地方色彩,能夠充分表現女性嬌美、纖柔的特質,多年來一直是中外服裝界樂於採用的素材。但是以往裁製中式服裝所習用的布料,如綾、羅、綢、緞等,未免過於華麗眩目,且價格較昂;而在式樣上,無論旗袍或改良式旗袍,穿起來相當拘束,不適經常穿著。因此,即使是中國人,大多數還是喜歡穿輕鬆、舒適的西式服裝。自由中國台灣的服裝設計師們,多年來因此也一直跟著歐美的流行亦步亦趨,鮮見自我的創意。近年來,台灣經濟繁榮發展,人們大有餘力在服裝上講究,不僅要穿得舒適、美觀,更希望能穿得有風格;服裝界人士同樣也厭倦了抄襲和模仿,試圖在傳統文化的根源中,找出自己的設計路線。這番用心經過不斷的努力、嘗試和改進,目前已趨於成熟,設計變化多端,並且揉和著古今,極見創意。更重要的是這些新穎的中國式服裝,不僅取材豐富,且能與時代潮流結合——各種質料、各種款式、搭配著各式配件的「中國穿」,已得到大家的認同與激賞,正在積極往國際高級服裝市場進軍。
圖2:典型的中國色彩設計,紫色絲絨,在滾邊、包扣和腰帶上,利用銀蔥料點綴。
可以充分表現女性的嬌柔美麗
隆冬漸逝,和春將臨,早春的日頭初訪大地,台灣街頭敏感、時麾的仕女們,脫下了厚重的冬衣,換上美麗的春裝,一件件都是那樣色彩繽紛、款式新穎,直看得人眼花撩亂。
突然,街頭出現一個儷影,引得路人不約而同地側目而視。這位出色的女郎正悠悠然地在瀏覽著櫥窗,或許也藉著玻璃窗的反光,欣賞自己的身形,並細數一下多少驚豔的眼神。
這位女郎並不特別的漂亮,但是頗為清秀,又非常明智地穿著一件時下最流行的「中國穿」:淺藕色輕柔的絲料,裁製成一件寬鬆的長衫,領緣和斜襟上有紫紅色古典花紋的滾邊,腰上則繫著一條紫紅色的絲繩,並結出一個古典的花結。下擺兩旁開叉,露出白皙、修長的腿部;而長度過肘的寬鬆衣袖,則露出纖巧美麗的手腕,腕上套著一只晶瑩的玉鐲。頭髮在腦後隨意挽了一個髻,更顯頸部與臉龐的光潔與細緻;髻上插著的百步搖髮簪,與耳上小巧的耳墜,隨著她的走動而搖曳生姿。絲質的衣服在陽光的映照下,發出含蓄柔美的光澤;柔和適體的剪裁,更顯身材的窈窕姣好——就是這麼一付打扮,在「中國穿」的襯托下,將女性的柔美韻致與萬種風情表現無遺。
不要以為這種衣著僅只適合東方女性穿著,中國式的服裝穿在西方女性的身上,又另有一番風味。國際巨星伊麗莎白.泰勒,曾穿著一件自由中國台灣的服裝設計師王榕生所設計的中國式禮服,參加一次盛大的白宮聚會,引起全場來賓一致的矚目與讚賞,很出了一陣風頭。這件改良式旗袍的長禮服,採用大紅色的純絲料,低矮的旗袍領、前胸開襟,寬大的衣袖長至手肘,胸前和袖口鑲有五彩光澤的織錦、並滾上金邊,穿在麗莎的身上,裙袖飄拂,顯得雍容華貴、光輝耀眼。
3:「思思服飾」的設計,色彩明朗,富現代感,他們門市部的櫥窗設計也別具一格。
「中國穿」正值風行
這件禮服是前年麗莎應邀到自由中國台灣參加金馬獎頒獎典禮時,民間服裝公司所贈送的六件中式服裝之一。這六件服裝,件件精緻優雅,都是國內服裝設計師的作品,麗莎非常喜愛,回國後經常在公開場合穿著。
就在中式服愈來愈被外人欣賞和重視的同時,國內有一群從事服裝設計工作的年輕人,也在竭智殫慮,為維繫中國傳統服裝的神韻而努力。他們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擷取服裝設計的靈感,並配合現代人的體型與生活型態,從傳統中創新,製作出一件件典雅柔美的「中國穿」。在大眾的支持和傳播媒介的大力鼓吹下,他們的設計不僅在國內大受歡迎,也深獲外國人士的重視與喜愛。
近幾十年來,在西風的衝擊下,國人平時的穿著幾乎已完全西化,國內的服裝界也隨著歐美的流行亦步亦趨,幾無自我的創意可言。近年來,我國經濟繁榮發展,國人有更多的餘錢和餘暇,因此對衣著的講究就愈來愈高,不僅要穿得溫暖、舒適、美觀,更希望能穿得有風格,而發展具有我國民族特性的服裝,大家都認為是一條可行之路。在另一方面,國內的服裝界也厭倦了抄襲與模仿,希望從傳統文化的根源中,找出屬於自己的設計路線與風格。在這種種情況的配合下,「中國穿」於是成為國內服裝界一支勇銳的新軍。
所謂中國穿,並非全是改良式的旗袍,也不是中國古裝的重現,而是取材自中國傳統文化與服裝的特色,運用現代化的剪裁,設計出配合時代潮流的服裝,是一種擷取古今之長、極具創意的作品。它和歐美的時裝一樣,也講求流行的長度、色彩、線條、配件和圖案,祗是在設計上加了中國的韻味。因此,中國穿的設計可以超越旗袍領、斜襟、側開叉,絕不是一味的復古。由於中國傳統服裝不論在圖案、色彩、造型上,都蘊藏著豐富的內涵,因此,只要稍動腦筋,就可以變化出無窮的花樣。
圖1:棉襖是「中國穿」冬裝的主流,手繪的圖案是今年的流行趨勢。這兩件棉襖已脫出了傳統形式,設計十分出色。
經過時間的考驗,設計趨於成熟
目前國內從事「中國穿」設計生產的廠商,已超過十家,也經常舉辦時裝發表會,推出新作,彼此觀摩。剛開始所展示的服裝,多少有點像是博物館中的古董,極其華麗怪異,並非一般人在一般場合可以穿著。經過不斷的參酌改進,到最近,幾乎所有的設計師都能將傳統的盤扣、斜襟、開叉、滾邊……,巧妙地融入現代的設計中,同時也特別注意到服裝的「機能性」與「實用性」,使各階層、各年齡的婦女在各種場合,都有合適的「中國穿」可以穿著。
中國穿也像歐美的時裝一樣,具有季節性。棉襖、棉袍、棉背心,是冬季服裝的主流,設計師也賦予它新的面貌,採用各種不同的顏色和布料,除傳統的錦緞、絲料外,近年來看到有用單色粗棉布或各色花布的,有的華貴富麗,有的樸素大方,穿在身上既輕又暖,和套頭毛衣、窄裙或直統長褲搭配,在傳統中表現出現代的格調。春、夏、秋時節,中國式的設計也推出各式套裝、一件頭衫裙、露背裝、禮服等等,真是美不勝收。
「中國穿」針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體型而又不同的設計,價錢上也有高低之分,一般而言,家居服、便服價錢較廉;適合上班、訪友的居中;而禮服較昂,大約在新台幣數百元到萬元不等。
在衣料方面,棉、麻、燈心絨、絲絨、化纖、混紡、人造絲、真絲等,都被普遍的運用,絕大部份都是國內的產品。棉、麻的觸感質樸、穿著舒適,很受現代人歡迎。經過手染的棉麻布,染出低明度的中間色調,具有拙樸內蘊之美。而各種印花布,無論大花或小碎花,則可用來鑲邊、包扣,和素色的布料搭配,另有一番濃郁的中國色彩,這一類的「中國穿」不致太過耀眼,很適合在一般場合穿著。
圖2:「伊兒服飾」依設計需要主動向廠商訂制各式布料,設計在典雅之中,也具現代感。
多少傳統文化素材可供參考取用
帶有光澤的混紡、化纖或純絲布料,通常被設計在正式場合穿著,設計突出,做工仔細,價格也較昂貴。精緻的刺繡和手繪圖案大量運用在這類服裝上,色彩明豔亮麗。
在服裝的造型方面,設計師的設計領域不再侷限於明、清的服裝式樣,而逐漸走向更寬廣、更隨心所欲的境界,平劇戲服或邊疆服裝、漢唐的陶俑、山胞服裝、廟宇建築、甚至銅鼎陶瓷等……,都成為設計師取材的泉源。具有民俗趣味的圖案文字,例如:元寶、銅錢、如意、扇子、花卉、福字、壽字……等,也被變化運用在服裝設計上。
配合中國穿的流行,各種具有中國風味的配件也應運而生。最常見的,是各種編結腰繩。中國式編結的種類很多,有核桃狀的花扣結、花瓣狀的三瓣花結、雙股三瓣花結、大花結、如意結……等,這些編結運用在腰帶上,再配上一束垂下的流蘇,極為別緻引人。如果再配上玉石,就可做為腰珮或項珮;如果改用陶瓷珠粒、景泰藍、銀元寶來搭配,一樣具有古色古香之美。在髮飾方面,簪、梳、步搖也跟著流行起來。這種種別緻的配件,可以把「中國穿」點綴得更加典雅出眾。
由國內設計師所設計的中國穿,經常由觀光客、留學生或華僑少量帶到國外,也都受到當地僑胞和外國人士的歡迎,使人不禁聯想到:成衣外銷近年來在我國外銷項目上,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那麼「中國穿」的外銷,是否也是可行之道呢?
圖3:採用價格較低、穿著涼爽舒適的碎花棉布所製作的「中國穿」,具有純樸的鄉土氣息,適於製成夏裝。
今後要全力走高品質路線
在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教授服裝課程的李尤老師,本身也一直從事服裝設計工作,十多年來,她一直積極提倡「中國穿」,並且對於國內外服裝市場有相當的了解。她認為,「中國穿」的外銷不僅可行,而且極富潛力,是值得成衣業者、全力以赴的目標,但是必須要走高級服裝的路線。因為我們已步入開發國家之列,人工日漸昂貴,無法再生產廉價商品在國際市場與人競爭。而且,「中國穿」的式樣變化多端,在製做上必須要用到手工的地方很多,一時很難大量生產,因此只有「以質取勝」的高級服裝,才能在國際市場、甚至國際服裝界爭取到一席之地。
所謂高級服裝,李尤指出,並不是奇裝異服或只有以價昂的絲料製做的成衣才叫高級服裝,而是指質料好、做工精細、式樣穩重大方、且穿著適體的,適合婦女們在生活中大多數場合穿著的服裝。因為需要爭奇鬥豔的藝人到底是少數,而低收入婦女又無力在服裝上講究,如果要想賺到中高階層婦女的錢,就必須注重品質,而且實用耐穿。至於質料方面,也不限於真絲或人造絲、混紡絲,一方面因為絲料有光澤,太過搶眼,一方面因為科技先進國家的國民,可能更嚮往純天然織品的棉、麻類的舒適與質樸。
圖1:沉穩端莊的靛藍、茄紫色彩,前胸與衣袋上點綴繪有古典彩蝶花草的布料,腰上繫一條古典絲繩,並加細緻滾邊,典雅中透著俏麗,適合年輕女性穿著。
積極主動開發市場
因此,李尤建議,想要從事「中國穿」外銷的廠商,必須在布料選擇、式樣設計、裁剪縫製、飾品搭配上等進一步加強,要主動開發有創意、有特色、有格調的新產品,以爭取訂單,不要只是被動的加工製做。並且應經常在國內外各地舉辦服裝發表會,打開廠牌的知名度,為自己建立商譽。此外,一樣新產品要依各地的風土人情做成各式的樣本,做為外銷前的試探;事前的市場調查和企劃也要加強。但這些工作都需要有雄厚的資金與人力做後盾,不是一般小廠商所能負擔的,所以她呼籲有財力、有遠見的企業界人士,能加入「中國穿」的生產行列,為我國的成衣外銷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服裝是文化中重要的一環,可以具體表現一國國民的生活水準。中國穿的流行,不僅證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經得起時空的考驗;寶島人民生活富足,有餘力來講究穿著;同時更說明了國內服裝界的自覺,他們有意自行走出一條新路,把傳統文化的特色在服裝上重現出來。他們這些年來的埋頭耕耘,使台灣成衣呈現了一個令人激賞、振奮的局面。國人因此盼望他們都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繼續精益求精、力求進步,並且發揮企業化的經營方法,將「中國穿」打入國際高級時裝市場,為發揚中華文化盡上一份力量。
圖2:服裝設計師王榕生,贈送伊麗莎白泰勒三款華麗的中式禮服時合影。王榕生的服裝公司一向大力提倡「中國穿」,她並定期出版服裝雜誌,向國內外讀者介紹她所設計的中式或改良式中國服裝。夏裝。
這襲中國式的新娘禮服,是「伊服飾」設計師趙企健的設計。白色的禮服,配上紅色的背心,白淨純潔中透著喜氣輕女性穿著。
圖4:柔軟、寬鬆,是這件長衫的特色,胸前一塊深藍色中印染的浮葉,設計簡單、典雅,卻又極為出色。
中國人最喜歡喜氣洋洋的大紅色,紅色的旗袍更常在喜慶與節慶時穿著。這是一件擷取旗袍特點的設計,胸前點綴深藍車金線的半圓花樣,腰上則繫著同樣兩色編成的絲繩,看來更為華美引人。
「儀千服飾」設計的中國穿,喜歡採用絲、緞、絲絨等布料,看來華麗眩目,適合正式場合穿著。公司經理吳清智經常出國考察,瞭解國際服裝市場行情,以開發新產品。他們有志向國際進軍。
藕荷色的褲套裝,綴以手繪的花草圖案,腰部繫上白色的絲繩,典雅中流露帥氣,由高挑的女性穿著,更為出色。
中國穿目前是服裝市場銳不可當的一支新軍,由於經過精心設計,富民族色彩,又有創意,頗受消費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