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常民怎麼生活?記載帝王將相事蹟的二怳郊v看不出來;但翻開一本舊通書,卻可從中解讀古早人生活的樣貌。
一般通書,一年過去,通常難逃被丟進垃圾桶的命運,就像到了除夕,舊符總被新桃所替換。
清大歷史研究所教授黃一農,卻專門尋找老通書。
「通書可以讓我們瞭解當時小傳統如何影響常民生活,這些社會運作的細節,不是在正式史料所能看到的,」黃一農舉例,例如時間制度如何在中國演變?從清朝的通書中發現,子、丑、寅、卯與二十四小時的對照表,可以知道當時民間已開始使用西方的二十四小時制度。
此外,通書還可能透露出當時醫療體系的運作情形。黃一農從基督教通書開的禁煙藥方,還是要到中藥店抓藥,判斷當時的醫藥體系仍以中醫為主。
他也從洪潮和通書觀察到,著作權「獨家」的觀念,中國早在清朝就有了。
在嘉慶十二年的洪潮和通書上,除了蓋上朱印,還出現這樣的警語:「繼成堂大小通書,僅泉州城內海清亭擇日館中發兌,方是真本。」
在稍晚的嘉慶二十一年通書,出現了六十二位參校門人名單,以這些人分處福建、浙江(四人)、台灣(一人)來看,黃一農認為,他們不可能實際參校此書,而可能是獲得授權行銷洪潮和通書,並販售繼成堂所製造的定時刻香以及萬應神P。「這些由繼成堂門人所開設的擇日館,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連鎖店系統中的加盟店型態,」黃一農說。
在通書中賣藥不稀奇,但什麼是「定時刻香」呢?原來,古代沒有鐘錶,宋朝皇帝還可以在宮中造座水運儀象台,算出精準時刻;一般升斗小民只能看看天光,或頂多利用日晷,來估量一下時辰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常日子也罷了,遇到需要算時辰的大事,像是婚喪、開工、動土,以及計算出生嬰兒的生辰八字,可就不能馬馬虎虎。萬一碰到沒出太陽的陰天跟晚上可怎麼辦呢?
古人自有智慧,發明了一種「定時刻香」,洪潮和通書中這麼解釋它的用途:「……俟產下之後,隨即起點(香)。若日生,則點至黃昏之際,伸手不見指紋,則將其香息之;若夜生,則點至黎明之際,伸手始見指紋,亦將其香息之。」然後,再將點剩下的香帶到擇日館,就可以推算出生的確切時辰。
「過去學界一直不太明瞭古代人們是如何判定時間的,」黃一農說,洪潮和通書的這段記載,在學術研究上彌足珍貴。
相隔八十餘年的光緒二十五年通書,出現了郵寄擇日,顯然當時中國已創辦郵政,並被繼成堂這種反應敏銳的「民間企業」充分利用。
此外,「參校門人」名單也多達兩百二十九名,台灣地區更激增至一百多人,顯示繼成堂的勢力範圍快速擴大,台灣則是重要的新興市場。
附註:清蔚園網路虛擬博物館提供黃一農教授通書研究的學術論文網址為:http://www.hss.nthu.edu.tw/~vm/

(左、中、右)中國人講究行事與宇宙自然的和諧,舉凡安葬(卜華志攝)、祭祖、小兒收涎,都得選擇一個適宜的時日。

泉州海交史博物館裡的洪潮和三房擇日館門面。(黃一農攝)(黃一農攝)

繼成堂第五代洪應奎所編的通書,內頁印有堂主照片並鈐蓋朱印,以防止盜印者假冒。(黃一農攝)(黃一農攝)

兩岸開放後,台灣通書界有人專程到泉州拜繼成堂長房為師,取得「正統」。(黃一農攝)(黃一農攝)

強調自己是洪潮和派下第六代門人的高銘德,目前在板橋、桃園、苗栗等地都有擇日館。(卜華志攝)(卜華志攝)

人都希望預知自己的命運,以趨吉避凶。聖經也說:「上帝將人的命運寫在手上。」只是,我們能解讀多少「天書」?(邱瑞金)

股票族齊聚中山堂,仔細聆聽道家學術研究會理事長李亨利的演講,為的是瞭解虎年的財運走勢。(邱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