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繪畫的園地裡,同持一枝畫筆,同在畫布上揮就渲染,卻可能繪出各種不同形式風格的作品,而產生不同的功能。鄭明進從小愛畫,也接受了繪畫的專業訓練,但他卻選擇進入兒童美術教育的領域,並且良有貢獻。鄭明進在與小朋友的長期相處中,深深瞭解他們的興趣和想望,瞭解他們的繪畫觀,能夠與他們的小心靈交通,因而也使自己常保赤子之心。於是,他就在這種情況下,為小朋友繪出一幅幅充滿了純真稚趣的插畫,從中小朋友很快能興起共鳴,而成年人亦可在這些畫中,重拾童年的歡愉與返樸歸真的情懷。

鄭明進在書房中作畫及指導小朋友畫畫。
孩子愛看圖畫書
小朋友都喜歡看圖畫書,在他們識得文字之前,圖畫書是他們與書本打交道的先聲。不論是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或圖文各半的兒童讀物,對於小朋友來說,都可以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和激發創造力,也增進他們對周遭環境的認識,和培養對文學、藝術、科學等的愛好。圖畫書不僅是孩子們最好的精神食糧,同時也是開啟兒童智慧的一種鎖鑰。
在工商社會中,都市生活空間侷促狹窄,媒介傳播訊息種類繁多。國內許多插畫家、兒童文學家、出版家,投注了可觀的物力與智慧,為兒童設計出一套套圖文並茂的圖畫書,提供孩子們娛樂,也提供他們知識。
插畫是圖畫書中重要的一環,六十年前,國內翻印自日本的漫畫與圖書充斥市面,兒童讀物的插畫幾乎是一片荒蕪。二十年來,這地園地在許多插畫家攜手耕耘下,已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些插畫家中,鄭明進是極有貢獻的拓荒者之一。
鄭明進為兒童繪製插畫已有十五年的歷史,這些年來,他始終興緻勃勃地求新求變,努力不懈地畫出他獨樹一幟的兒童插畫。童年多彩多姿的生活和漫長的兒童美術教學生涯,對他繪製兒童插畫有很大的幫助。

鄭明進在書房中作畫及指導小朋友畫畫。
繪出童年的歡樂
鄭明進從小最愛圖畫書,也喜歡塗塗抹抹,他的童年生活就像用畫筆染成的彩頁,其中最難忘的,是在田野中渡過的歡樂時光。
鄭明進小時候住在台北市的六張犁,那時的六張犁還算是偏僻地區,不像現在這樣公寓大廈林立,而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還有一條小河流蜿蜒其間。當時鄭明進經常在綠野上奔跑、捕蝴蝶、捉蜻蜓,在河裡抓魚、摸田螺……,這些點點滴滴,都成為鄭明進日後創作兒童插畫的基本素材。
鄭明進自建國中學畢業後,依自己的興趣,進入台北師範藝術科就讀。那一段日子,他熱衷於水彩、油畫的創作,也曾在畫展和美術比賽中出過風頭。二十歲那年,鄭明進走出校門,分發到台北縣石碇國民小學服務,就此展開了他二十五年的兒童美術教學生涯。
在教學過程中,鄭明進發現,只是讓學童坐在教室裡畫靜物,並不能引發他們繪畫的興趣。為了讓學生敞開心胸、大膽作畫,鄭明進先教小朋友畫線條、色彩和形象為主的遊戲畫,和小朋友談他的童年生活,並且帶他們到戶外,從大自然中尋找作畫的題材。
在學生心目中鄭明進是一位「常到教室外面上課」、「說話很有趣」、「教學輕鬆」的很受歡迎的老師。學生還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愛漂亮的老師」,因為他總喜歡穿顏色鮮豔的服裝。

圖畫書「小鯨遊大海」的封面,色彩明朗,層次分明。
洞悉孩童的心靈世界
長年和孩子們相處,熟悉了他們天真純稚的心靈世界,也瞭解他們心中的繪畫觀,這使得「鄭老師」常保赤子之心,愈來愈能和孩子們的心靈溝通,以致他在獨自作畫時,一方面想著孩子們的繪畫世界,一方面憶起自己的童年生活,一幅幅充滿純真稚趣的兒童畫就這樣揮就出來。
鄭明進的畫風慢慢地轉變,他不再喜歡純粹自我表現的創作,繪畫的主題由靜物、風景,走向充滿童稚的趣味,他並且透過印刷,要把自己的繪畫帶給更多人快樂。「小孩與動物」、「唧啾、唧啾、咯咕」、「動物禮讚」、「淘氣的水精」、「動物園」、「夏夜之夢」,都是他在蛻變期的作品。
民國五十四年,鄭明進正式加入兒童插畫的工作行列,他參與「好學生」雜誌的編輯工作,畫了不少封面和插畫,從中逐漸把握繪製插畫的要點。當時和鄭明進一起攜手在插畫園地墾荒的,有畫「小牧童奮鬥史」的劉興欽,畫「芝山巖石馬」的陳定國,畫漫畫「金哥」的曹俊彥,與畫歷史故事的陳海虹,他們都是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兒童插畫工作的有心人。
踏入兒童插畫界之後,鄭明進的生活更加忙碌充實,他白天教書,晚上在燈下熬夜作畫。他經常苦思的,是如何充分表達撰文者的心意,讓插畫發揮更大的效果,並且要考慮到插畫版本的形式和印刷效果。在無數個摸索、試驗的日子裡,鄭明進的作品日有進境,他逐漸建立起自信,也確定自己往後要走的路。

鄭明進筆下的都市「夜晚」和「清晨」是多麼美麗溫馨。
插畫展迴響頗多
今年兒童節,鄭明進在親友的敦促下,在台北春之藝廊首度公開展出多年來辛勤耕耘的成果——八十幅兒童插畫原作。
由於展出的內容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事物,鄭明進的插畫展引起普遍的共鳴。參觀畫展的人絡繹不絕,從兒童到老人,從畫家到家庭主婦,各階層的人都有。
從展出的這些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鄭明進繪畫技巧的改變。他早期的作品多半以黑白線條為主,色彩的運用並不多,主要原因是當時國內的印刷條件不夠好,手工分色效果不佳。後來情況漸慚改進,他自己也熟中生巧,把多年教學的經驗,運用到繪製插畫上,採取剪貼、紙版和滾筒技巧,使他後期的插畫產生更繁複明朗的視覺效果,同時也增加了童稚的夢幻氣氛。目前這些作品都已透過進步的印刷技術,以與原畫相同的面貌,呈現在千千萬萬讀者的眼前。
展出的插畫中,「長頸鹿」、「鳥」、「小鯨遊大海」、「被汙染的地球」、「水果晚會」、「我看到了」,是鄭明進的得意之作。

鄭明進筆下的都市「夜晚」和「清晨」是多麼美麗溫馨。
充滿童稚的情趣
長頸鹿,是鄭明進特別為這次展覽的請帖而繪製的,他用紅底和橙紅渾圓的太陽象徵非洲炎熱的氣候,只畫出長頸鹿的上半身,強調長頸鹿的長脖子,含有翹首期盼之意。
鳥,是配合一首外國童詩而作的插畫,主體是一棵樹和樹中一隻五彩繽紛的鳥。這幅作品以紅、粉紅、黃等溫暖色調為主,用花、草、星星做為點綴,饒富優雅合諧之美。
小鯨遊大海,是一本圖畫書的封面,運用版畫和滾筒的技巧畫成。畫面的色彩明豔,海面到海底層次分明,小鯨和母鯨的造型突出可愛,有厚重的立體感。
水果晚會,是月曆插圖設計,這是一幅幻想意味濃厚的插畫,主題是台灣的水果。鄭明進用擬人化的手法與剪影的方式,畫出長著雙腳的梨、橘子、葡萄、香蕉……,在滿天星斗下,跟著鳳梨身後快步奔跑,一同去參加晚會。
在「被汙染的地球」這幅插畫中,鄭明進用簡潔的線條畫出地球上人口爆炸、空氣汙染的危機,人類、動物、植物都紛紛走避,連太陽也都遠遠地躲在一旁,也是一幅頗富教育意義的插畫作品。

我看到了」帶領小朋友臥遊鄉村綠野,可以開闊他們的心胸。
以孩童的心靈看世界
為了讓生活在都市的小朋友擴大視野,認識鄉間,鄭明進特地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編繪了一本叫「我看到了」的書。這也是鄭明進第一本自寫、自畫的圖畫書。透過一個孩子清澈明亮的雙眼,引導兒童去看鄉村的純樸自然之美。
故事從一個假日的早晨,孩子在床上睜開雙眼開始,他愉快地看到金黃的晨曦與花朵、金魚、小貓咪、時鐘、鄉野、水牛、小鴨、青草地、白雲、螞蟻、毛蟲、金龜子、小鳥和大樹,每一個景和物,都是那樣清晰明朗,充滿著趣味。一抹綠色是貫穿全書的生命,也是每幅畫面的共同特色,叫人看到之後,有一種舒暢開闊之感,彷彿真的隨書中的小主人翁來到台灣富庶的鄉間,呼吸到肥沃泥土所散發的芳香。
平日除了畫畫之外,鄭明進還有一個嗜好,就是收藏世界各國的兒童讀物,目前已收集了五百多本。這些精美的書籍擺滿了鄭明進書房的整面牆壁,他經常翻閱這些在他眼中比美世界名畫的一流插畫作品,以此督促自己,也激勵許多過訪鄭家的年輕插畫工作者。

我看到了」帶領小朋友臥遊鄉村綠野,可以開闊他們的心胸。
兒童學畫蔚為風氣
半生致力於兒童美術教育,鄭明進親眼目睹國內兒童美術教育的成長,就拿兒童學畫來說,鄭明進表示,他剛教書的時候,根本沒聽說過有小朋友在課餘拜師學畫,如今卻已蔚為風氣。
鄭明進說:「現在國內小朋友學畫的風氣很盛,許多幼稚園和小學都設有美術班;每逢假日,公園、植物園、動物園都可看到孩子們專心寫生的可愛模樣;政府及民間機構也經常舉辦各種繪畫活動;許多世界性的兒童畫展,我國小朋友的作品更常獲獎,表現十分優異。同樣的,兒童圖書的需求量也愈來愈大,這都是使我們這些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人,最感到欣慰的事。」
至於該如何為下一代選購有益的圖畫書,鄭明進提出了他的看法。
鄭明進指出,一般圖畫書可分為感性和知性兩種。感性的圖畫書以童話、傳說等虛構的故事為主;知性的圖畫書則多半闡釋歷史、地理、科學、美術、音樂……等的理論知識。父母在為孩子選購圖畫書時,宜二者並重,使得孩子的感情和理智平衡發展,以養成健全的人格。

梨子、蘋果、葡萄、香蕉……和鳳梨一起去參加「水果晚會。
陪著孩子們一起看書
指導孩子們看書也是必要的。父母抱著或依偎著孩子,為他們解說書中的故事或知識,教他們觀察圖畫中的一個個細節,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們敏銳的觀察力與吸收新知的興趣,一方面能夠增進親子之情。
鄭明進同時建議家長們,要讓孩子養成注意圖畫書的書名、作者、插畫作家、出版社與發行日期等有關資料的習慣,這樣孩子長大之後,必然會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和嚴謹細心的處事態度。
鄭明進本身就是個凡事追根究底,不把事情做好絕不罷休的人。三年前,他自教職退休,擔任將軍出版公司的總編輯,全心從事兒童讀物的策劃與出版。他可謂是退而不休,仍然善用那顆常保年輕的童心,日益老練的畫筆,繼續繪出一張張讓人喜悅、引人深思、趣味無窮的插畫。

人口爆炸、空氣汙染,人、獸紛紛走避,這就是「被汙染的地球」一畫。

取材自童話詩的「鳥」,充滿夢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