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喜歡旅行嗎?在旅途中,你曾經邂逅過令你印象深刻、戀戀不忘的旅館嗎?
有人說,漂與泊,扮演旅行的二元重要角色,漂意指旅途中不可少的冒險、尋奇,泊則是旅人大肆探索過後,必要的安撫港灣。
近年來,台灣的旅館業呈現百花齊放、眾聲喧嘩的景象,旅館的設計與服務也精益求精,給予旅人更多上路的理由,留下更多動人故事。
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即使人在台北,有舒適的家可窩,偶爾也會因為工作太累、壓力太大,選擇短暫退隱到旅館,待上一天一夜,身心便能獲得充電與洗滌。
她的「小隱」旅館名單之一,是位在烏來的「馥蘭朵度假酒店」。她會選擇面向山壁和美麗溪谷的房間,裡頭有非常舒服的沙發與溫泉浴池,置身其中,可以一整天看書、泡溫泉、賞風景,即使外頭颳風下雨,都無損於心靈的寧靜。
葉怡蘭自承,她的隱居哲學是在邁向不惑之年的前幾年才開始養成的,相較於早年為了研究、書寫旅館,總是五感全開拚命體驗,住過全球各種不同類型的旅館;如今,她更嚮往去到山巔水媚處,在同一家旅館連泊數日,與內在對話。
這樣的旅館,房間無需豪奢華麗,卻要動線流暢、明亮通透,風格則簡約雅緻,還要有舒適的浴室,必不可少的是一扇直接面對美景的開闊窗戶。如果能有好的食物,以及一個很棒的酒吧,可以容人安靜小酌一杯、順道和酒保聊聊天,一切就非常完美了。

平價旅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圖為位於西門町的丰居旅店,入口大廳就兼具接待櫃臺、交誼、休憩、自助輕食吧等多重功能。
擅於搞怪的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顏忠賢,在台北多年來有個「壞嗜好」,就是週末沒事會跑去住設計旅館,轉換心情也刺激靈感。
他的口袋名單之一是台北市長安東路上的喜瑞飯店,總愛入住高層角間的豪華房型,因為浴室就設在兩扇呈90度角的巨大落地窗旁,宛如劇場空間。
「入夜後,泡在純白如藝術品的美麗浴缸,望著窗外景致,緊鄰的新生高架橋車流如螢,映襯著室內一逕白色調的冷冽設計風格,感覺像身在科幻片裡的冷酷異境!」
「旅館對旅人是一個奇特的烏托邦,一晚的體驗,可以是悲歡人生的縮影。」抱著這樣的信念,顏忠賢寫出一本魔幻寫實小說《寶島大旅社》(7月即將出版),名稱發想來自早年父親在家鄉彰化經營的同名旅館,當年,這家設計典雅、工法細緻的旅館,出入多是名流商賈,帶給兒時的他無限想像與美感啟發,或許也種下日後無可自拔的旅館癖。

一家用心的好旅館,從空間設計、服務的細節、美食的滋味,乃至小物的擺置,都值得細細玩味。圖為大倉久和大飯店。
在現代人眼中,旅館早已不是僅供落腳、休憩的驛站,而是集合度假、享樂、會議、放鬆沈澱等多種功能。
回顧台灣旅館業的發展歷程,有4大階段,與台灣的經濟發展、生活形態轉變以及國際觀光的成長大有關係。
第一階段是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大量的美軍、外援團體、國際新聞媒體突然蜂擁而至,為了讓這些外籍人士有比較舒適的住宿環境,1952年政府在商業活動興盛的中山北路興建了台北圓山飯店,紅柱金瓦、氣勢宏偉的外觀,富麗堂皇的古典氛圍,是當時台北的地標之一。
1973年,第一家國際旅館希爾頓(今凱撒)開幕,標誌旅館的經營與行銷邁入國際化,也為台灣培養了不少旅館人才。
1980年代初,由於日本經濟快速成長,台灣湧入大量日本觀光客,帶動第三波旅館業成長,當時政府以免稅優惠、低利貸款鼓勵民間興建旅館,此時出現的飯店有亞都、老爺、來來(今喜來登)、福華等。
1990年代初,伴隨台灣經濟起飛,喜來登、晶華、君悅、香格里拉遠東、威斯汀六福皇宮等國際連鎖品牌紛紛到位,提升商務旅館的整體素質。
此後由於國際觀光客人數不足,旅館業陷入漫長停滯,沒有新的國際品牌進駐,既有旅館也缺乏更新動力。不過,此時鎖定小眾菁英、強調風格與設計感的旅店悄悄崛起,象徵新一代旅遊風氣與生活品味的蛻變,並在晚近十年風起雲湧。

老品牌新驛旅店,經常提供館內空間讓本土新銳藝術家大玩跨界創意。圖為西門捷運店。
2008年以來,國際觀光客人數的倍增,帶動旅館業第4波成長,吸引多家國際連鎖飯店進駐,與本土高檔5星旅館相互爭輝。
國際連鎖品牌多鎖定一級戰區台北市,包括全球最大五星飯店連鎖集團喜達屋旗下的兩個重要品牌——寒舍艾美酒店及W飯店,日本最大五星連鎖飯店集團大倉久和、日本第一品牌的溫泉旅館加賀屋等,都是看中台灣觀光黃金10年前來布局。
國際連鎖飯店擁有龐大資金,超強的美學設計團隊,以及國際行銷的力量,可吸引國際級重要人物造訪,從而提供旅館人員歷練舞台,也會帶來旅館界的最新觀念。
以女神卡卡2012年來台演唱會指定下榻的台北W飯店為例,作為國際潮牌旅館龍頭,鎖定的是年輕、熱愛社交、追求時尚的商務客,善於以各種充滿驚喜的細節,挑逗客人五感神經,隨時滿足客人各種想望。
台北W飯店別開生面的創舉有,推出套房派對專案,邀請時尚男女到飯店徹夜狂歡;也曾斥資把游泳池變成溜冰場,讓冬季池畔不打烊。

老品牌新驛旅店,經常提供館內空間讓本土新銳藝術家大玩跨界創意。圖為西門捷運店。
在國際品牌大軍壓境下,本土連鎖豪華飯店也有一番新氣象。
2008年底,擁有顯赫家世及身兼台泥與嘉泥等企業高階主管的張安平,接下家族內的老字號中信飯店系統,重組為雲朗觀光集團,他把老飯店當成新事業,親自參與整頓,將飯店從體質到氣質徹底翻修,並訂出君品、雲品、翰品、兆品等「品系列」品牌,如今旗下已有12家旅館。
2010年5月全新開幕的君品酒店,由名設計師陳瑞憲操刀,以「中國」與「巴黎」兩種元素混搭,處處可見量身打造、充滿貴族氣質的藝術氛圍,贏得2012年「世界奢華旅館大賞」的「亞洲區最佳奢華商務酒店」殊榮。
知名的工業設計師謝榮雅觀察,不少精雕細琢、設計表現傑出的本土旅館品牌,都是在第二代接棒後,展現改革雄心,也因為遊歷過世界頂級旅館,他們更執著於把旅館當作展現個人美學品味的舞台,幾乎到了「不計成本、不以獲利為目標的狂熱境地。」
張安平自己則曾透露,雖然身處傳統產業,他內心真正喜歡的是文化藝術,旅館事業讓他終於有機會做一些有趣的事,他希望透過旅館經營,向國際傳遞台灣優質的生活文化。
雲朗公共事務處處長唐玉書說,本土品牌在行銷資源雖然不若國際連鎖品牌,但反而更能結合在地資源。例如,日月潭雲品酒店即以極簡風格的設計,將日月潭湖光山色引入全館每個角落,傳遞古代文人觀覽山水畫的脫俗概念。雲品的名人帶路系列,還曾邀請原住民鄒族藝人高蕾雅解說族群文化、養生達人陳月卿帶領住宿客人走訪有機農場。

老品牌新驛旅店,經常提供館內空間讓本土新銳藝術家大玩跨界創意。圖為西門捷運店。
除了本土飯店重新擦亮招牌外,飯店業的第二個趨勢是,平價旅館興起,標舉平價不等於廉價、旅館可作為在地文創平台等價值理念。
台北旅店董事長戴彰紀是資深飯店人,2006年到中國大陸成都旅行時,意外發現法國人在當地開設的青年旅館很受好評,回台後決定擁抱普羅大眾,以長期租約的方式和既有老旅館合作,短短5年內,在台北火車站周邊及重要觀光點連開出8家平價旅店(分新尚、新驛、丹迪3品牌)。房間約3~5坪,幾乎沒有對外窗,但因為房價便宜(新驛雙人房最低1,920元)、交通便捷、房間舒適整潔,大受國內外自由行旅客歡迎。
2013年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依旅客意見,選出台灣前25大最佳服務飯店,在眾多5星級飯店中,台北旅店旗下旅館幾乎全數上榜,是名單中唯一的經濟型旅店。
新驛西門捷運店經理范之豪說,為了帶給旅客貼心的服務,接待櫃台24小時有兩位服務人員,不僅會熱忱招呼,還兼具收送郵件、代訂機票與車票、代訂伴手禮及旅遊資訊查詢等多功能服務。
新驛旅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沒有餐廳和健身房等豪華設施,但有公共的冰箱、微波爐、開飲機及烤麵包機,以及免費的自助洗衣、烘衣及燙衣設備。此外,旅店的交誼廳、走廊、樓梯及房間內,有本土設計師的插畫或裝置藝術,讓每個角落都充滿小小樂趣。

不論旅途歷經多少驚險刺激,旅館始終是守護旅人的忠實港灣。圖為可俯瞰高雄的八五空中城。
近年,因應新世代輕便上路、預算精省的旅遊形態,旅館的面貌也更加多元。
在高雄火車站附近有一家改裝自三溫暖的旅館,名為「單人房住宿空間」,從入門check-in之後就男女分流,房間共64間,只有一種規格,擁有一張單人床及足以攤放大行李的空間,僅以可簡單上鎖的拉門維護隱私;每間房間都有Wi-Fi及必須戴上耳機收看的液晶電視。
在這裡,房客必須共用三溫暖式的洗浴空間、公共廁所及梳妝台,另有電影放映室、閱覽室及餐廳,還可預約按摩,住宿費每晚為900元(含早餐)。在國內外背包客網站中口碑甚好,平日住房率約4成。
「單人房」店長、三十多歲的蘇鵬今說,傳統三溫暖對老一代人而言,曾是融合泡澡、按摩及用餐的完美休閒空間,也曾是高雄在經濟起飛年代,南來北往商人們權宜的過夜地點。
而今三溫暖式微,他大力鼓吹身為原經營者的父親與老股東們轉型旅館。他考察了韓國大受年輕男女歡迎的「汗蒸幕」(結合spa、健身與餐飲的休閒空間),國外的青年背包客棧,以及日本的膠囊旅館,發展自身獨特經營模式:以私人專屬空間取代青年旅店常見的共用臥房,想耍孤僻的人就窩在自己的房間,想交朋友、問情報,一踏出去就是舒服的交誼廳,「讓旅人既有個人自由,又不離群索居。」
家外之家值得討論的是,理想的旅館,究竟是讓人有回到家般賓至如歸的感受,還是應該創造更多令人迷醉的體驗?
謝榮雅認為,過去百年來國際旅館業發展出一套堅固的「家外之家」概念,期待飯店如家一般舒適、安心、可靠,如今這些早已是旅館業的基本價值與設計理性。
然而,過去30年來全球「設計旅館」的爭奇鬥豔,卻又看似在顛覆傳統飯店的「家」的概念,因為「人們去度假,正是為了感受與家不一樣的氣氛,豐富生活體驗。」謝榮雅舉例,正因如此,強調「提供前所未有體驗」的台灣汽車旅館,會在設計上挖空心思,而當初看來驚世駭俗的創意──將浴室打造成無屏蔽的「展演舞台」,如今已是設計旅館普遍的手法。
顏忠賢則認為,旅館最終極的境界,其實是「重新定義你的家,與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例如設計旅館翹楚──阿曼旅館集團,總是能在不同國度給予旅客深度文化體驗,也提供更愉悅舒服的家的靈感。
或許,旅店正是關於家的一種隱喻與寄託。對於心靈與身體不斷驛動的現代人而言,那等在一日終點的旅店,正因為短暫與瞬間,比現實的家更貼近於漂泊人生,也更懂得撫慰旅者疲乏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