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國內由於社會安定富足,文化事業得以充分的發展,無論文學、美術、音樂、戲劇……各方面,都見許多有才華、有幹勁的青年,在各個領域中嶄露頭角,為我們現階段的精神文明注入新鮮蓬勃的力量。創作歌謠的崛起與發展,更是一件大事。許多年輕人感覺:傳統民歌已與現實生活脫節,一般流行歌曲意境嫌低,藝術歌曲有點兒曲高和寡,而西洋歌曲更非我們自己的歌。何不試著自己創作呢?青年人開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旋律,唱出自己的感情,並且廣受歡迎,蔚為一種創作的風氣。或許,從純音樂的角度來看,這些創作歌謠仍多可議之處,但是,他們在自己作詞、譜曲、自彈自唱之間,帶給別人也帶給自己多麼大的愉悅。這些清新、純淨的歌聲在各處唱起,亦顯示出我們社會為年輕人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楊弦是第一位公開發表創作歌曲的非音樂工作者。接著許多年輕人紛紛起而效尤,開創了年輕人自寫、自譜、自彈、自唱的風。(楊永山)
好比一股清流
「創作歌謠」的興起,是七十年代後半期知識青年間的一件大事。在這之前,我們的知識青年常自稱是「無歌的一代」。五年以來,國內的青年學生終於有「自己的歌」可以唱、可以聽了。
青年人的創作歌謠,有別於古典的藝術歌曲、傳統的民謠小調、或是國語流行歌曲與美國搖滾樂。這是我們青年自寫、自譜、自彈、自唱的新歌。這些清新純美的歌曲不知唱亮了多少歌手的眼睛,唱熱多少聽眾的耳朵,唱出了無數的歌本、唱片、錄音帶和民謠演唱會。現在,這歌聲不但繚繞全島,更傳到香港、東南亞,甚至透進了大陸。
談到「創作歌謠」的起源,要追溯到五年之前。楊弦是第一個公開發表創作歌曲的非音樂工作者。從此許多年輕人紛紛起而效尤,打破了校園中西洋歌曲泛濫的局面。

中國廣播公司「熱門歌曲」的節目主持人陶曉清是熱心的民歌提倡者,她在節目中開闢現代民歌時間,讓年輕人有發表創作的園地。(楊永山)
因為想唱自己的歌
年輕人都是愛歌唱的,但是對當時一般的知識青年來說,一般國語流行歌曲的意境稍嫌庸俗;藝術歌曲太嚴肅、太艱深;而傳統的民謠已與現實環境脫節,不易產生共鳴。於是在沒有適合的歌可唱的情況下,很自然地愛上了節奏、旋律、歌詞皆富變化的西洋歌曲。但是唱多了別人的歌,總覺得與斯土斯民有著距離,彈唱之間,心中並不滿足,因此產生自行創作的衝動。楊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譜出他的第一首歌「鄉愁四韻」。
楊弦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之後進入台大海洋研究所就讀,取得碩士學位。他和多數青年學生一樣非常喜歡音樂,大一的時候就開始彈吉他、唱西洋歌曲,也參加合唱團、音樂研習會等音樂活動,並隨音樂家許常惠、爵士樂家李奎然學作曲理論。
有一回他讀到詩人余光中的新詩「鄉愁四韻」:「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他唸著唸著,深深為詩中那股濃郁的鄉愁所感動,於是把它譜成了歌。在另一位年輕歌手胡德夫舉辦的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中發表,結果大受歡迎。

邰肇璇是民歌手邰肇玫的妹妹,由於姊姊經常自寫自唱,邰肇璇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加入民歌創作的行列。(楊永山)
打出「現代民歌」的招牌
在欣喜興奮之餘,楊弦又陸續將余光中的數首新詩譜上曲調,在民國六十四年六月六日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中發表,深受全場聽眾的歡迎。然而楊弦的創作普遍地受到重視,還是洪建全文化教育基金會把他的歌曲錄製成唱片之後的事。「中國現代民歌」的名稱亦首度在這張唱片的封套上出現。
這張唱片問世之後,各方的反應褒貶不一、非常熱烈,因而在報章雜誌上引起一場熱鬧的筆戰。其中大家爭論最激烈的是歌曲名稱、風格和作曲技巧的問題。
許多音樂人士以為,民歌的定義應是:「流行民間、口頭相傳、詞句常有修改的集體創作,流傳久遠而作者不可考的歌謠。」至於漸漸演流成型,有一定伴奏,有一定作者的歌曲,應該稱作為「創作歌謠」。而且楊弦的作品受西洋音樂的影響太重,並不能代表中國;作曲技巧也不夠成熟,稱為中國現代民歌實不合適;不如叫做「校園歌曲」、「創作歌謠」、或是「年輕人的歌」,更為恰當。

民歌手邰肇璇、趙樹海在演唱會中演唱。(楊永山)
名稱並不重要
但是大多數人則認為名稱的爭論並不重要,年輕人創作的熱忱和勇氣值得鼓勵。產生傳統民歌的時代既然已成過去,為何不讓青年再創現代民歌呢?處在這個西方潮流衝擊的時代,受西洋音樂影響是難免的事。台灣的現代詩、現代畫、現代小說在發軔之初,也不免有西化的現象,但經過多年的發展與修正,不是日趨成熟、漸歸中國了嗎?至於作曲技巧,那是可以琢磨學習的,大家不妨抱著寬容愛護的態度,讓年輕人盡情地寫、開懷地唱。至於這些創作的價值如何?就讓時間去證明吧!
青年人的創作歌曲擁有很多的支持者,其中以中國廣播公司「熱門音樂」節目主持人陶曉清最為熱心。為了鼓勵歌曲創作的風氣,她在「熱門音樂」這個十年來都是播送西洋歌曲的節目中,開闢「現代民歌時間」,讓創作者有發表作品的園地,激發更多年輕人創作的興趣,促成無數清新悅耳歌曲的誕生。

民歌手李建復在錄音室灌錄唱片。(楊永山)
青年學生多愛創作
接著「現代民歌時間」在中廣調頻台播出,陶曉清每個月都會收到一大堆歌譜、歌詞和錄音帶,大部份是大專、高中學生寄來的,少數是社會人士的作品,最令她訝異的是不少國中生也有創作。至於內容方面,更是五花八門,約會、失戀、聯考、畢業、公車、郊遊……等都包括在內,陶曉清說:「每次我整理挑選這些曲譜,都像在尋寶一般,真是有趣極了!」
每多播出一首新歌,多收到一封聽眾的來信,陶曉清的心中就多一分欣喜,因為這表示她的心血沒有白費。隨著投寄作品和聽眾來信的增加,「現代民歌時間」也從一個月一次,增加到二次、三次、四次,直到現在的八次。
還有不少的聽眾建議,仿效熱門歌曲排行榜,成立現代民歌排行榜,由聽眾投票決定名次。結果在投票的信件上,現代民歌往往比熱門歌曲多出三、四倍。這種種跡象顯示,接納和喜愛現代民歌的聽眾愈來愈多了。
現代民歌的廣受歡迎,還可從大量的演唱會中看出。近二年來,大大小小的民歌演唱會不知有多少,而且幾乎場場爆滿。

民歌手劉蒼苔不但歌唱的好,而且身兼電視及廣播節目的主持人。(楊永山)
大家都來唱
參加演唱的,有青年學生、作家、醫師、老師、學院派音樂家和記者等。他們在輝煌的燈光照耀下,身穿輕便的運動衫和牛仔褲,抱著吉他,瀟灑自如地自彈自唱。樂聲、歌聲從他們的手中、口中流散開來,盪漾在每位聽眾的心湖,大家都沈醉在清新動人的旋律中。
現代民歌的普及,最主要還是靠唱片的發行。最早出版這類唱片的是洪建全文教基金會,除了楊弦的兩張專集外,還有三張「中國創作民歌系列」選集。
接著新格唱片公司投下雄厚的人力與財力,以舉辦「金韻獎歌謠比賽」方式選拔民歌手,前後辦了三屆比賽,灌錄了六張「金韻獎專輯」唱片,表現優異的得勝者:陳明韶、包美聖和齊豫,也都被邀灌製個人專集。
另外,海山、麗風唱片公司也先後跟進,出版「民謠風」系列唱片。這些唱片的暢銷,顯示聽眾不見得喜歡「靡靡之音」,他們的鑑賞力已經提昇,開始喜歡風格特殊、氣質清新的歌曲了。
民歌手不但走入演唱會、錄音間、也走入攝影棚,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他們從不濃妝豔抹,亦不無病呻吟,清新純樸的裝扮、嘹亮健康的歌,給予觀眾耳目一新的印象。

王夢麟是第一位和電視公司簽約的民歌手。壯碩的體格,笑起來有六個酒渦的胖臉、和一輛500cc的巨型摩托車是王夢麟的標誌。(楊永山)
有些共同的特徵
這些年輕歌手的特徵,除了清新純樸之外,還至少精通一種樂器,隨時隨地能夠自彈自唱。這種樂器多半是吉他。因為吉他不但攜帶方便,而且容易學習,可以彈得簡單,也可以彈得複雜,價錢有貴有廉,因此最受年輕人歡迎。
在這些自彈自唱的民歌手當中,男歌手多半能自己寫詞譜曲,除了楊弦之外,胡德夫、吳楚楚、韓正皓、楊光榮、趙樹海、王夢麟、侯德健等,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女歌手的聲音都很柔美,歌唱的水準一般說來比男歌手整齊,但是能自寫自唱的人較少,邰肇玫和施碧梧是表現最優異的兩位。
胡德夫是來自台東大武山下的排灣族山胞,歌聲渾厚堅實,是個天生的好歌手。他從民國六十年就開始在電視和餐廳演唱,當時唱的都是西洋歌曲,偶而興之所至,才唱一、兩首故鄉的山歌。因為唱歌的關係,他認識許多喜好音樂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就會討論中國歌曲前途的問題,他們心中早已興起要唱「自己的歌」的意念。
民國六十一年夏天,胡德夫在台北市國際學舍舉辦了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他的兩首山地歌和楊弦的創作「鄉愁四韻」,是會中僅有的中國歌曲,但是這三首歌卻博得全場觀眾最熱烈的掌聲。那如雷的掌聲一直在胡德夫的心中迴響,「我們應該唱什麼歌?」,「大眾想聽什麼歌?」等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中。於是,他開始嘗試自己寫歌譜曲。

民歌手趙樹海、劉蒼苔、李建復在校園中歌唱。(楊永山)
用心和口一齊唱出自己的歌
「楓葉」是他的第一首作品。「匆匆」譜自陳君天的詞。「牛背上的小孩」回憶他童年在山坡上放牛和嬉戲的情形。「大武山」是他懷念故鄉,用山地歌謠的旋律寫成的。每當他唱到:
「嗨呀!大武山是美麗的媽媽,流呀啊流著滋潤我的甘泉,你使我的聲音更美,心裡更恬靜。我現在就要回去,為了山谷裡的大合唱,我會回到你的腳下,再也不走了。」高山、峽谷、母親、童年,都從口中和心中唱出,熱淚不禁奪眶而出,他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歌了。
吳楚楚也是位優秀的民歌創作者。他的第一首創作是譜自史蒂文生的英詩「Where go the boat」,後來陶曉清聽到這首歌,覺得歌曲頗富中國味,就幫他把歌詞譯成中文,「何處是歸程」就成為吳楚楚的第一首民歌作品。
在這之後,吳楚楚陸續做了不少民歌中的佳品,其中「好了歌」譜自曹雪芹的詞。「你的歌」則是一首宜人的小品:
「也許你願意唱一首歌,輕輕柔柔的一首歌,一點點歡欣,一點點希望,就是這樣一首歌。你為什麼不愛歌唱,唱錯了又何妨,讓我們一齊來把歌兒唱,慢慢地唱,不要慌……。」流暢的旋律、清麗的歌詞,讓人忍不住要跟著哼唱起來。

邰肇玫是女歌手之中少數有創作發表的佼佼者,她的作品一如其人,給人纖巧清純的感受。(楊永山)
歌詞來自生活的體驗
經常和太太以夫妻檔一起演唱的韓正皓,是個專業的吉他教師,他吉他彈得極好,也有不少民歌佳作。「學子心聲」是他第一首作品,當時他在報上看到一則鼓勵落榜學子往工商方面發展的新聞,引發他寫這首歌的靈感,再加上自己也有一次大專聯考落榜的經驗,於是他為千千萬萬的學子吐露心聲:
「如果我聯考已經失敗,親愛的雙親您不要罵我,不是我不想光耀門楣,成功的路途還有很多,請相信我已盡力,大學的窄門難過,我願意繼續奮鬥……。」
目前是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生的楊光榮,生長在一個喜愛音樂的家庭裡。當他在台灣大學醫學院唸書的時候,曾編過五冊吉他教材,並且和三個同學組成「濾過性病毒」合唱團。最早他們唱西洋民謠,後來開始唱自己寫的歌曲。
楊光榮的第一首歌是根據王尚義的詞譜成的「春天的回憶」。「媽媽,請你不要哭」是他最喜歡的作品。有一次他為一個小病人打針,孩子的媽媽在一旁心疼得流淚,孩子急忙安慰媽媽說:「媽媽你別哭嘛!我不痛哎!」楊光榮看到這一幕情景非常感動,而寫出了:
「在那黯淡的燈光下,小孩緊緊靠著床邊的媽,望著他娘強忍的淚眼,輕輕地重複著那一句話。媽媽!請你不要哭,打針我不疼,吃藥我不怕,晚上睡覺我不吵,明天我們就要回家。」

邰肇玫是女歌手之中少數有創作發表的佼佼者,她的作品一如其人,給人纖巧清純的感受。(楊永山)
創作靈感源源不絕
儀表出眾、風趣健談的趙樹海,目前是最受歡迎的民歌手之一。他的意見很多,常愛「多管閒事」,在歌手群中有「趙老大」的綽號。他的反應靈敏,有時還能寫一兩篇漂亮的文章,作曲、作詞的靈感來得特別快,因此很喜歡和別人比賽創作的速度。
趙樹海的歌多半自己作詞,因為他覺得自己寫的詞,譜起曲來比較得心應手。第一首歌「盼望著你」是在服役時寫給朝思暮想的初戀女友。以後陸續寫了很多歌曲,他認為每首都是他的精心傑作,其中「惜時」、「子夜徘徊」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而「春風」是他最受歡迎的一首歌。
「春風」由趙樹海作詞,他的姊姊趙樹齡作曲,擬人化的歌詞,頗有幾分「西風的話」的神韻:
「春風快加緊腳步,快到我窗前漫步。春風請吹過門縫,在我臉上輕吻。越過那千層的山峰,帶給我親切的問候。今年我們又再相逢,請給我新的祝福。」

儀表出眾、風趣健談的趙樹海,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民歌手之一,他的創作速度極快,然而每一首作品都是他心血的結晶。(楊永山)
寫實詼諧的歌大受歡迎
身高一七九公分、體重八十公斤的王夢麟,是民歌手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從小就是個有名的搗蛋鬼,自從初中迷上吉他後,整日彈彈唱唱,就安份多了。現在他不僅精通吉他,也能演奏鋼琴、電子琴、口風琴、貝司等多種樂器,另外還完成了三十多首歌曲。
在這些歌曲中,「雨中即景」是王夢麟的成名作。剛退役時,他曾和朋友一起開計程車,他發現計程車司機在下雨天真是神氣,於是寫下這首詼諧的歌:
「嘩啦啦啦啦,下雨了,看到大家都在跑。叭叭叭叭叭!計程車他們的生意是特別好。嘩啦啦啦啦!淋濕了,好多人臉上嘛失去了笑。無奈何望著天,嘆嘆氣把頭搖……。」
接著,他又唱紅了曾炳文所作的「阿美!阿美!」
「阿美!阿美!幾時辦嫁菕A我急得快發狂,今天今天你要老實講,我是否有希望。雖然我是個窮光蛋,人也長得不怎麼樣,可是你要想一想,看看自己的長相……。」
這兩首幽默逗趣而又寫實的歌曲,使得王夢麟聲名大噪,成為第一位和電視台簽約的民歌手。但是王夢麟自己最喜歡的一首歌,卻是獻給母親的「母親我愛你」:
「北風吹,雪花飄滿地,寒夜孤燈下,只有我母親,一付針線團擱在地,窗外銀光閃,她在織毛衣……。」
每當王夢麟唱這首歌,一反平時嬉笑的神情,他全心全意地唱,至情流露。

儀表出眾、風趣健談的趙樹海,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民歌手之一,他的創作速度極快,然而每一首作品都是他心血的結晶。(楊永山)
詞曲簡單卻耐人尋味
就讀於政大中文系的侯德健,一向崇尚「真才實學」,因此當他對音樂產生興趣後,就經常去旁聽音樂課程,這種進修的功夫對他創作歌曲有很大的幫助。
「捉泥鰍」是侯德健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說:「這是兩、三年前,我弟弟吵著要我和他一起去捉泥鰍,有感而作」: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小牛的哥哥帶著他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歌詞雖然簡短,但是仔細咀嚼,卻覺得其中意味深長,可以引人產生多重聯想。
邰肇玫和施碧梧曾是高雄文藻女子外語專科學校的同學。兩個清純的小女孩,在第一屆金韻獎的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參賽的歌曲是她們的創作「如果」和「奉獻」。她們悅耳的和聲,立即隨著唱片的問世,傳遍每個校園。
邰肇玫和施碧梧有多年聯合創作和重唱的默契。邰肇玫作曲,施碧梧作詞;邰肇玫唱高音,施碧梧唱低音。她們的作品和歌聲一如其人,總給人纖巧純淨的感受。「如果」是她們兩人的代表作:
「如果你是朝露,我願是那小草,如果你是那片雲,我願是那小雨。終日與你相偎依,於是我將知道,當我伴著你,守著你時,會是多麼綺麗。」
老歌新唱
由於創作歌曲的數量不很多,而且水準不齊,類似上述的佳作仍不可多得。因此有些歌手也嘗試把傳統的民謠,像「彌度山歌」、「在銀色的月光下」、或一些台灣民謠,用現代的唱法演唱出來。「旅行者三重唱」、「鄉音四重唱」及「木吉他合唱團」就經常做這方面的嘗試。另外,他們有時也演唱一些童謠、兒歌和簡單的藝術歌曲。
除了上述的年輕歌手之外,另有一批音樂界人士也加入通俗音樂創作的陣容。學院派出身的音樂家李泰祥,他編曲的「鄉土民謠」唱片,以節奏輕快的搖滾樂奏出,極受年輕人喜愛。另一張由他作曲以「橄欖樹」為主歌的唱片,歌詞都是由三毛、羅青等名作家的作品,詞曲皆美,既夠分量,也很暢銷。
曾得過現代音樂國際獎的溫隆信,計畫出版近二十張的「中國民謠系列」唱片,把所有中國民謠重新編曲,以演唱或演奏方式表現。
有理論基礎自是更勝一籌
畢業於國立藝專音樂科的李泰祥,是國內有名的通俗音樂作曲者。他認為音樂應該不拘表達的形式,交響樂嚴謹的形式可以表達音樂精緻、豐富的層面;簡單、自由的形式應該也能表達具有生命力的東西。因此他作了許多通俗歌曲和廣告歌曲。有正統的音樂訓練、樂理基礎和演奏技巧,使他在通俗歌曲的譜作上十分稱心,他的作品樂曲結構的完整,曲式的變化是一般民歌比不上的,所以也要比一般的民歌難唱。
談到目前的民歌創作,李泰祥說:「純就音樂的角度來看,這些年輕人具有高度的『模仿力』,能夠巧妙地運用大眾音樂的語法,並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由於這些歌曲就音樂語法上說,恐怕還是模仿多於創作,聽起來總覺有點空洞,很難令人興起長久、深刻的感動。」
李泰祥表示,目前的民歌創作多半只有旋律,錄製唱片時,必須有專人為他們編曲,因此嚴格說來這些民歌作者,不能稱為「作曲家」,只能稱為「旋律作者」或「作歌者」。他希望年輕人還要多學習、多自修,而且要在真正有所感動時才動筆,這樣才能進一步提昇民歌的水準,領導大眾的口味。
今後應力求意境的提昇
經常為民歌編曲的翟黑山也認為,樂理對創作者很重要。他說:「不懂樂理的人,他的作品必定有限,僅憑一種直覺來作歌,或許也能作出幾首好歌;但懂樂理的人,可以運用作曲技巧來寫千百首好歌。」
由此可見,現代民歌最大的缺點,在於缺乏穩固的樂理基礎,歌曲的水準參差不齊,成就因此不高。至於風格,也不免會在藝術歌曲、民謠小調、國語流行歌曲和美國搖滾樂之間徘徊。
因此,民歌手以後努力的方向,應該是詞曲意境的提昇、理論基礎的加強及歌曲風格的建立,使得現代民歌能夠名符其實,維持傳統民歌純樸、誠懇的風貌,使它能深入民間,反映社會現狀,為中國的樂壇開創一條新路,讓年輕人純美的歌聲永遠嘹亮地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