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過金門的人,幾乎都去過金門酒廠;去過酒廠的人,絕大多數都會拎著大瓶小罐的酒滿載歸來——不管這位老兄喝不喝酒。
那是因為廠長老賈,有個三寸不爛之舌,說得人不得不心甘情願地掏出腰包。
「各位在大熱天裏到酒廠,真是為我們打了一針強心劑」,金門酒廠廠長賈芸擦擦額頭的汗,引來賓入內參觀。
沁涼的冷氣迎面吹送,貴賓室的花岡石桌上早就擺好一杯杯美酒,名聞遐邇的金門花生也在旁靜靜待命。
青花瓷杯裝的是芳香撲鼻的陳年高粱;陶杯則是淡紫的葡萄酒。賈廠長紅通通的臉上,笑容可掬,他向來賓舉杯,豪氣地先乾為敬。高粱濃郁的香味,使平常滴酒不沾的人也忍不住輕啜,一口接一口。
賈廠長滿意地看著來賓讚賞的表情,眼睛笑成一彎新月。

高粱飯蒸熟後,二人加谷殼翻攪,使它不致太黏。(簡永彬)
觀光勝地
金門酒好在那裏?
「金門空氣新鮮、水質純淨甘冽,長出來的高粱、葡萄品質佳,釀出的酒自然好!」賈芸豎起大拇指道。
金門高粱酒向來不作廣告,它的名氣和貢糖一樣,完全是由口碑打響的。
酒廠從民國四十二年成立以來,已有卅四年歷史,隸屬於「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舉凡國內外政經官員、工商團體、記者……等各界人士,到金門都會指名到酒廠看看。久而久之,它成為人人必須「到此一遊」的觀光勝地。
但是,酒廠的酒通常只賣不送。
貴賓渡海而來,還要人家自己掏腰包買酒,好像不合我們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吧?
賈廠長依舊笑容滿面:「公家機關,不能送禮!」他接著補充:「把酒當禮物送了會降低公家利益,不能這樣的啦。」
如果聽眾仍未被說服,可繼續聽下去:「買瓶酒,您帶走的不只是酒,還有金門鄉人的親情,及土壤的芬芳。」

一個個槽內裝的是羼加發粉的高粱飯,覆上塑膠套後等待發酵。老賈沒事就到此巡視一番。(簡永彬)
金門人靠酒吃飯?
怎麼說呢?且聽老賈娓娓道來:
若說金門一半的人口與酒有關,一點也不為過。
酒廠在金門,不只是一家工廠,而是一條生命線和經濟大動脈。
酒廠釀酒需要高粱,因此金門種高粱維生的農家有四千八百戶。每年約有新台幣一億二千萬至一億五千萬投到地方上。
酒廠提供當地居民許多就業機會,廠內約三百七十名員工,大部分是本地人,到處可看到父子檔、岳婿檔、夫妻檔、兄弟檔。
金門的陶瓷廠,更幾乎是依附著酒廠而成長。只要酒廠一出新酒,陶瓷廠就得設計、生產新款的酒瓶。其他如印刷廠(印製酒瓶禮盒、標籤)……也沾了光。

從管理員勤加擦拭的小動作中,可以察覺酒廠員工工作態度的敬謹。(簡永彬)
「二鍋頭」酒味最好
「幾乎可以說是靠酒吃飯啦!」老賈說。
金門酒以原料區別,又可分為高粱、葡萄兩大類。
高粱酒是金門酒廠的主帥,名掛頭牌。
釀製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高粱浸泡四十八小時,洗淨後煮成熟飯。
高粱飯黏性大,須加點谷殼讓它鬆化,以免黏成一團。等高粱飯涼了之後,放入發粉,就該「浸池」了。
浸池的目的在讓高粱發酵。
「池」,是一個個的紅磚槽。高粱飯入池後用塑膠布密封,慢慢糖化,然後等待蒸餾成酒。浸池的時間則視溫度的變化,從十天到廿天不等。
金門酒通常經過三道發酵和三次蒸餾,「才能把高粱的澱粉質完全提取出來」,賈廠長強調,即使是剩下的酒糟,也全數餵豬,絕不浪費。
第一次發酵、蒸餾出來的叫「一鍋頭」。一鍋頭量多但味道較澀;二鍋頭酒量較少,但酒精濃度高,最是美味;三鍋頭是碩果僅存的酒,量最少。
而我們喝的高粱酒,就是三個鍋頭的大混合。
二鍋頭味道好,為何不單獨出售?
「哎呀,嫁女兒不能只嫁漂亮的,卻不管醜丫頭吧?」賈廠長幽默地反問。
高粱酒在坑道擺上半年,會產生自然的變化,更加香醇。而存放五年以上的高粱,便尊稱為「陳年」系列,它的後勁強,價格也較高。

金門酒的暢銷帶動了陶瓷廠的活絡,圖為金門陶瓷廠的一景。(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高粱風味人人迷
「為了讓各種『功力』的人都能享用,我們的高粱酒依酒精濃度分為大麴、陳年高粱和神泉酒」,賈芸指出。
神泉的酒精濃度為四十八度,「有高粱的淳香,卻沒強烈的後勁,初學乍練的人喝正好。」
若是「學成」後,下山闖蕩江湖呢?
「這就得喝五十八度的陳年高粱囉,一杯酒,場面建立,友誼滋生。」
賈廠長表示,顏色、香味、觸感是選酒的三要素。
「清澈透明的色澤最好,表示質地精純。金門高粱只要羼一滴水,顏色馬上混濁——就跟真正的愛情容不了一粒沙一樣。」
至於香味,持久而不刺激方為上品。好酒入口時,味道強烈,但嚥下喉嚨不是特別地辣,也沒有苦澀的感覺。
賈廠長說,金門高粱不只能喝,還有「藥效」。若有燙傷或蚊子咬,把高粱酒溫熱塗一塗,就可止痛、止癢。
對酒池高手而言,六十八度的大麴才能讓他們過癮。「對我來說,大麴是家鄉的風味,百聞不厭」,賈芸說。他是河北薊縣人,青年時代吃飯喜歡和工人一起吃。「蹲在地上吃著餅,就高粱酒。天冷的時候把紅辣椒燒一燒,咬一口、喝口酒,熱氣直冒,天寒地凍也甭怕。」來賓盯著他喀嗤喀嗤吃辣椒的過癮表情,感同身受。

外國友人到金門酒廠參觀,買起酒來不輸國人。(張良綱攝)。(簡永彬)
喜歡吃補?來瓶藥酒!
藥酒也是金門高粱酒中的一大王牌。
高粱酒泡上藥材,附加價值極高,目前有金剛、益壽、龍鳳、風濕、長春、甘露等六種。
益壽酒的藥材是依據楊森將軍提供的秘方製成的。顧名思義,有延年益壽之效,男女可喝。但因藥材中的鹿茸、海馬、紫河車等可增進男性荷爾蒙,一般說來,比較適合男性喝。
「金剛酒則是把藥的比重加強,比益壽酒更勝一籌」,老賈賣酒,態度莊重,不卑不亢,讓人不覺是在宣傳,滿座連連點頭。
介紹完了金剛酒,龍鳳酒和其他藥酒陸續登場,「阿嫂生產後,喝了龍鳳酒,就不必吃土雞和牛肉湯了。」這種藥酒適合女性服用。「體貼的先生,總不該忘了買瓶回去為太太補一補吧!」
萄葡酒雖非大宗,但也有它的一席之地。
一般說來,葡萄酒可分甜、酸二大系列,金門葡萄酒屬後者。「恰似初戀的滋味,各位要閉著眼睛喝,才能體會」,賈廠長一副陶醉的樣子,讓在座的人不自覺地又舉一次杯。

介紹酒的時候,老賈神情陶醉、信心洋溢。(簡永彬)
推陳出新,不再醜慣了
此外,為了配合節慶,酒廠還推出各種紀念酒。像行憲紀念酒、端節酒、國慶酒等。有的則以銅盔、戰車、人像模型製成酒瓶,成為頂天立地酒、男女自衛隊酒……,頗具趣味。
過去金門高粱酒雖是有口皆碑,但酒瓶卻被人視為「難登大雅之堂」:陶瓶釉燒得不好,酒還沒開封就已揮發殆盡;外形的設計也談不上創意。
「醜了多少年,大家幾乎都已習慣了」,賈廠長並不諱言:「可是,近來我們奮發圖強,設計了許多新款式」,他指著一瓶瓶自家生產的酒,得意笑道,好像望著家中初長成的女兒。
「瞧,環肥燕瘦、濃妝淡抹,各有千秋。只要二、三百元,藝術、文化就到家堳廳了。」
本是釀酒門外漢
聽賈芸談酒頭頭是道,莫非他家學淵源深厚?
「過獎了,我認識酒是這兩年半的事情」,老賈的話令人一驚。
賈芸十八歲離開河北老家在外求學,時逢抗戰,當了青年軍。民國卅四年抗戰勝利,次年他隨政府來台,一步步從學兵當到上校指揮官,直到由軍職外調,轉任酒廠廠長。
其間他曾在鳳山步兵學校當教官,老是想著如何把嚴肅的基本訓練以輕鬆的口吻和方式講授,讓學生充分消化吸收。這段時間的磨練,練就他的口才和表達能力。
「我雖非出身造酒世家,但做事還算腳踏實地,願意從頭學起」,他謙虛地自我評估,一反賣酒時的自信。突然他想到了什麼:「別光寫我呀,介紹酒比較重要!」
他很「忠於職守」地又侃侃而談:「經營企業化是金門酒廠的大目標。我們精打細算,一切以賺錢為目的。」想要賺錢,降低成本自是當務之急。
以酒瓶瓶蓋為例,原來用的是每個本錢七、八元新台幣的軟木塞,經過研究分析,現已換為價錢約十分之一的塑膠瓶塞,降低不少成本。便宜固然好,但會不會影響酒的品質?
「不但不會,甚至還有好處」,賈廠長解釋,西方人放酒採橫放,軟木塞在酒中浸泡,不會變質。國人放酒習慣豎直,浸不到酒的木塞會因乾燥、硬化,而掉下渣子,雜質便破壞酒質。
精打細算、斤斤計較
他指著廠房牆上貼的標語「點點滴滴,心血結晶;瓶瓶罐罐,金字招牌」說:「省錢的同時,我們當然也不會忘記維護金字招牌。」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酒廠在質與量都需科學化的管理。目前廠內分四個組,每組的產量均列入紀錄。
每週三、六,廠內舉行品酒會,邀科長、班長級以上的幹部和老師博,就這周生產的酒品評高下。在密封的情況下評分,好壞立見真章。優勝的組公開接受表揚及頒發獎金,連續落後的組則撤換組長。如此「恩威並施」,酒的品質也就在品管圈的激烈競爭中日益提昇。
為配合我國菸酒的供銷系統,金門酒廠依合約以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供應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其他的則在本地銷售,亦有部分外銷美、日、韓、港等地區。
師父出馬,戰果輝煌
為了促銷,賈廠長使出渾身解數,讓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介紹酒也不能光只用一種台詞、一套把式吧?
「那當然,如果地方上的鄉里長來參觀,我們廠長大人的介紹就比較有鄉土味;教授來,就變得愛咬文嚼字;大學生來,他就以老爸爸的口氣,叫人家不必喝太多……」經常到酒廠當義工的賈福蘭,分析她的老爹。
「每次都在家裏寫稿子、編口號,沒時間陪我們玩」,她透露,半是驕傲半是埋怨。
接待來賓原來並不一定要廠長出馬,但賈芸為了讓來者感覺受重視,經常撥空親自接待,公文等下班再看;而事實也證明:師父出馬,戰果輝煌。
可是,酒喝多了不但傷身,且會亂性——這是大家熟知的道理。
賣酒雖是生意經,總不能一味老王賣瓜,罔顧酒的壞處吧?提到這點,賈芸當然有他的解釋:
「酗酒自然不是好事;但偶爾喝可增加生活情調,建立感情」,賈廠長比畫了一下:「少喝點可增添人的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喝多了就會把刀插在朋友的兩肋上,那可不成。」
「買我們的酒可以送人或自個兒慢慢喝,不必一次喝完嘛!」他如此替消費者設想。
到金門,不買酒也難
由於太盡責,老賈時時以酒為念,「聽不得別人說不好」,賈廠長自我調侃。
「高粱酒是我兒子,葡萄酒是我女兒,大麴是我老婆。說我長得醜沒關係,可不能批評我的酒。」
既然酒好,為何不在其他傳播媒體廣為宣傳,讓更多人知道?
廣告經費的短絀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賈廠長另有說辭:「我們不宣傳,因為——產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宣傳。」老賈對酒廠的產品信心十足。
難怪有人說,到金門酒廠參觀,真是不買酒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