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國內外大小風暴同時降臨,環境惡劣,人心荒涼。如果,文字具有撫慰人心的力量,我們卻也在危疑不安邁向2012年的途中,看見了夢想的爆發力。
過去一年,全球風暴似乎沒有止息的一天,穿越一整年的歐債危機、日本大地震引發複合式災難、塑化劑事件,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告別人間,蘋果缺了一角,變種的流感病毒悄無聲息入侵等等,壞消息衝擊不斷。
翻到另外一面,這也是台灣民眾見證夢想力量的一年,花博燦爛落幕;高爾夫球女將曾雅妮拿下冠軍,成為最年輕的世界球后,逆轉勝女王。導演魏德聖艱困完成的原住民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創下台灣電影製作經費和票房紀錄。作家九把刀執導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可思議地取代港星周星馳的《功夫》,成為香港影史上最賣座的華語片。

表1:近7年國內圖書出版業家數變化/資料來源:2010年12月財政部統計月報
夢想的力量更在出版大樹結出圓滿的果子,出版界暗暗渴望、持續努力卻又不相信將會實踐的夢,忽焉成真,台灣儼然成為華文文學重鎮,本土自製書風起雲湧,「向夢想前進」的故事感動人心,光芒猶勝翻譯書,是2011年書市最大的驚喜!
2011年11月,書寫《台灣新文學史》的政大台文所所長陳芳明在「華文文學重鎮」一文中指出,生活在台灣的住民,也許已經習慣擁有廣闊的讀書市場,卻未察覺文學創作的生產與輸出能量,正在日益上升,台灣已成為華文文學重鎮,香港、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全球華文作家都選擇在台灣出版他們的最佳作品,如董啟章、黎紫書。
大陸作家甚至優先在台灣發表作品,然後再在大陸印行,台灣重要的文學競賽,也必有大陸寫手參與。
另一方面,文學新世代已然登場,表現亮眼,在《台灣新文學史》的最後一章「下一輪台灣文學盛世的備忘錄」,陳芳明寫道:「走過80年漫長的歷程,台灣文學所累積起來的高度,完全不會輸給任何一個亞洲國家。從內容與技巧方面來觀察,文學的內在張力、想像的富於彈性、技巧的多變,那種質感不遜於任何時空的作家。」

表2:2004~2010年台灣新書出版總數/資料來源:全國新書出版資訊月刊
「華文文學盛世」反映在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文學類評選。2011年有54本文學書入圍,中文書占6成,是多年來無論質與量都超過翻譯書的第一次,最後選出王安憶《天香》、林俊穎《我不可告人的鄉愁》、黎紫書《告別的年代》、紀蔚然《私家偵探》、吳明益《複眼人》、韓少功《鞋癖》、趙剛《求索:陳映真的文學之路》為華文文學好書;非文學類華文好書則有下山操子(林香蘭)《流轉家族》、陳曉蕾《剩食》等。
從銷售面切入,華文創作風起雲湧在2010年早露端倪,包括陶晶瑩、蔡康永、黃國華、鄧惠文、劉梓潔、吳念真等,這是本土暢銷作家超猛的一年,延續到2011年。
金石堂書店總結年度出版趨勢,首推「翻譯主流下,台灣自製輕小說、漫畫、投資、健康養生、成功傳記皆翻盤告捷。」其中主要讀者群為中學生,由網路小說轉型的「輕小說」成績,尤其突出。金石堂統計的20大出版社,其中尖端、東立、蓋亞、天使和角川5家為輕小說主要出版社。
十大暢銷作家前5名,九把刀、御我、莫仁、水泉、張廉,都屬輕小說作家,金石堂網路書店因此把「輕小說」類型獨立出來由專人獨立經營。
已成台灣圖書最大通路的博客來網路書店,2011年有會員430萬人,賣出1,235萬冊書,較2010年成長16%,但這是近幾年來首度成長並未超過兩成;上半年的上升曲線到下半年趨緩,景氣與圖書消費呈現一致,也就是說,進入年度十大、百大的暢銷書,銷售量也下降一到兩成。
弔詭的是,在台灣成為「華文文學重鎮」的同時,文學小說銷售力道反倒減弱,開卷版的「華文文學好書」沒有一本進入博客來年度百大。開卷十大翻譯好書,文學書有4本,也沒有一本是暢銷書。
「好書」顯然很難暢銷,平衡閱讀的暢銷榜化,也正是「十大好書」必須存在的理由,書之為物,畢竟不能單單以銷售量來論英雄。

2011年的出版現象之一是,翻譯文學並未如往年那般掀起狂潮,本土作家的作品反而受到青睞。圖為城邦書店。
文學小說下滑,特別是翻譯文學,這也是2011年書市一個觀察重點。沒有《哈利波特》系列、《龍紋身的女孩》千禧年三部曲等級的超級大書拉抬,日本文學除外,進入博客來百大的翻譯文學僅有《別相信任何人》、《罪行》、《第44個孩子》、《自由幻夢》(飢餓遊戲3)、《奇風歲月》、《窺獵》(夜之屋5)和《刺蝟的優雅》等少數。
2005年後,書市因《追風箏的孩子》「無預警暢銷」所掀起的翻譯文學狂潮,水漲船高的版權費,如今冷掉,徒留曾經繁華假像。
出版業者推估原因,一是讀者並未因《追風箏的孩子》、《龍紋身的女孩》或《哈利波特》系列大賣,被培養成忠貞的文學書消費者。二是編輯太過仰賴版權經紀,未能養成對書的判斷力,以及不知如何與讀者溝通。
不過,出版《第44個孩子》、《奇風歲月》的鸚鵡螺文化卻也是反證,它在市場上的成功,說明一個愛書、懂書的出版人的重要性,可那樣的功力絕非速成。
唯一例外是,日本文學逆勢成長。健康養生的日系實用書在台灣一直擁有穩固市場,也偶有超級大書,現在不只是實用類書,村上春樹之外,《告白》的湊佳苗以爆走的速度走紅台灣,至今為止她的每一本書都能賣,在博客來的分類排行榜上,文學小說前50大,湊佳苗的小說就占了5本,動能強過經營多年的宮部美幸、吉田修一、東野圭吾等著名作家。
至少有三個月份,2011年博客來的每月暢銷書榜前十大,有一半來自日本。換句話說,雖然歐美暢銷書在台灣未必暢銷,但在與台灣文化背景相似的日本、韓國大賣的書,台灣就能賣,《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就是一例。

表3:近7年圖書出版業營業收入變化/資料來源:2010年12月財政部統計報表
書要能賣,說起來似乎很簡單,就是找到對的書,再找到賣的方法,譬如製造議題,然後努力的賣;但最簡單的也往往最難。
《賈伯斯傳》天時地利人和,這樣的超級大書一定能賣,重點是能賣到多少,以及多久,有爆發力和持續力,才能創造一本書所能有的最大的量,這個量因書而異。
2011年是台灣電影復興元年,電影推動書的銷售,《賽德克.巴萊》一片就衍生《導演.巴萊》、《真相.巴萊》等6本質量俱佳的書,成為難以複製的示範與模式。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因為改編成電影捲土重來,創下高峰,然後產生《再一次相遇》的電影創作書,再加上《殺手,價值連城的幸運》,2011年可謂「九把刀年」。九把刀,一個立誓要當「故事之王」的作家,每天至少寫五千字,10年來已經出版60本書,2011年下海當導演,結果締造大大超越預期的紀錄,這個「故事之王」的故事已經成為傳奇。
現象4:「人生整理書」夯人生整理術是2011年另一個鮮明的閱讀景觀。
《斷捨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樣整理,天天都有好事發生》,加上改換書名的《丟掉50樣東西,我學會勇敢》,同一類型的4本書同時暢銷,如此景象之前只會發生在投資理財、食譜或減肥書。
道理很簡單,混亂的人生,沒有方向的未來,每一個人都有著朦朧的夢想,有著改變生活、改變自己的渴望,過去的方法是學習或修行,「人生整理書」則提供一個人人都做得到的方法,就是從丟東西開始。「丟」不只是收納、整理、丟棄,而是一種人生哲學,因為人生就是「收拾」與「丟棄」,「整理」就是透過物品與自己對話,人要能「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東西」、「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才能觸及真正內在的自我,重新出發。
「人生整理術」觸動崩壞、蕪亂世道中,人的不滿、不安、渴望,是比《秘密》、《力量》更腳踏實地的另類法門。
現象5:年度之書《正義》如果要選出一本年度之書,絕對就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從來沒有一本書,它是年度十大暢銷書,是十大影響力書,也是開卷十大好書。
在暢銷書和好書不相容的市場,一本不算容易閱讀的哲學教科書,沒有太多行銷,銷售熱度竟然勝過九把刀、湊佳苗,這前所未有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因為人人都有一個期望「實現公平正義」的夢想嗎?
《正義》在美國本土的銷售量不及亞洲,在日本、韓國和台灣卻颳起旋風,據此推論它的暢銷應與台、日、韓相似的文化政治教育結構有關。
《正義》並不是一本告訴人何謂「正義」之書,而是哈佛大學哲學名師在課堂上透過思辨方法逼使人從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從而看見自己的不周全、似是而非、沒有原則,或者錯把個人的價值判斷當作是非對錯的準則,最後獲得啟迪。這在升學考試競爭激烈,習慣標準答案,講義務而缺乏權利概念的儒家文化國家,是很令人震撼的「創新教學」,灌入新程式一般的閱讀體驗。
《正義》也示範了一種亞洲人民很不熟悉的公共議題論述方法,它不是口水戰,不是你死我活的廝殺,而是不同觀點的切磋琢磨、相互吸納,一同更上層樓。它補足了亞洲國家的知識缺口,一本當下台灣需要的書,它也反映出版人卓越的識見與精準判斷力。
夢想啟動的年代如果不是林克孝的山難,多數人不會知道《找路》是怎樣一本熱情和執著的書,也不會知道一個人的「實踐夢想」,何其動人。
出版人沈雲驄在「在這找路團圓的年代」一文中舉了兩本書,孫大偉遺作《往前往後都是團圓》,林克孝生前出版,也是他唯一的一本書《找路》。
孫大偉是廣告教父,但他廣告以外的人生,從栽花種樹到鐵人單車,更為精采。林克孝是金控公司總經理,但另一個身分,是登山家,從埋頭攻頂到6年來只在南澳山區「找路」,追索一個故事。他們會永遠讓人尊敬、懷念。
「粉絲們的懷念,其實也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期許,」沈雲驄寫道:「這輩子,我該怎麼生活?賺錢謀生之外,我們是否有個能燃起生命熱情,甚至改變世界的夢想?」
如同《找路》,2011年「實踐夢想」之書自成類型,像星星在夜空閃亮,這些夢想家們,他們夢想的不是平常人的安康幸福,也無關財富,譬如黃明正《告訴世界我是誰》,他用5個月,繞行兩萬公里,靠著街頭雜技表演收入,完成世界首創的環島倒立自拍。
宋睿祥《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他投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到賴比瑞亞、葉門行醫,學會謙卑地面對苦難。陳彥博《零下40度的勇氣》,他是首位簽下生死契約書,挑戰北極馬拉松的極限運動員。
從書市的閱讀風景深刻思索,藉由人生的重新整理與夢想的啟動實踐,我們又能仰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