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教育制度下,高中畢業申請大學或獨立學院需要參加全國性的兩種考試,以決定學生是否夠資格入大學,學生可用此成績申請大學。其中一種是學術性向測驗(明年起改稱學術能力測驗—Ⅰ),包括數學和英文。另一種是學科成就測驗(明年起更名為學術能力測驗—Ⅱ),包括數學、英文(含文學)及另選的一科。
可以選擇的科目,即是高中的選修課程,學生可任選下列一種:一是自然學科,如化學、物理、生物等。另一種是歷史學科,如美國歷史、世界歷史、歐洲歷史等。最後一種是外國語文,目前已有包括今年才加入的日語等七種語文。明年將加上中文,考試日期並已確定為四月廿六日和十一月間,共兩次。後年起每年在十一月考一次。
之所以會有這項改變,得歸功近幾年來中文學校、中國社團及中文學術研究等機構不斷地向美國政府建議——應將中文列入考試科目之一。
由全美各大學、學院及高中組成的大學委員會接到這種要求後,即向政府反應,通過之後,政府也撥款由大學委員會和教育測驗中心負責擬定考題。
教育測驗中心則在去年起,抽測高中選修、大學主修中文學生的程度,再依他們的程度決定考題的難易。不過這項抽測僅限於在普通高中學中文的學生,和少數美國東部中文學校的學生,其他地區中文學校的學生並未被測試。
而負責出題的教育測驗中心暫時決定考試共分聽力、語法、閱讀測驗三大類,共計八十五題,考試時間一小時。在試題裡,前兩類以繁體、簡體及漢語拼音並列;閱讀測驗僅有繁、簡兩種,學生可任選一種作答。
許笑濃及多數的中文學校負責人都認為,中文學校學生未參與測試,考題難易不好拿捏。另外,漢語拼音並不是真正的中文,拿它來當成中文考題,實在有待商榷。若真是這樣,不會寫一個中文字也可考前兩大題,閱讀測驗再猜對幾題,也可能會有不錯的成績。
對於這種不太完備的測試及出題,許笑濃準備聯合美東、美南及美中的中文學校聯合會,向大學委員會說明,請他們在考題文字及難易兩方面再行斟酌。
許多人認為,較好的方式應該是考題只分繁、簡體字兩種,另在繁體字旁加注音符號、簡體字旁加漢語拼音,才能測出真正的實力。
〔圖片說明〕
P.122
中文學校的學生,明年起將有另一個展現中文實力的機會。

放學時分,父母們開車接送小孩,使學校附近的交通為之阻塞。

中文學校的學生,明年起將有另一個展現中文實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