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有一套
據說,在大馬的台灣太太,因生活苦悶而導致夫妻感情不睦的例子,時有所聞。
鄭心梅說,這些太太們多半語言不通,沒有「正式學位」,找不到好工作,又不願乖乖在家當「賢妻良母」,成天打麻將、跳舞,這樣子,家庭當然會受影響。
「有些台灣太太覺得嫁到馬來西亞,已夠委屈的了,先生怎麼還能不小心『服侍』?!」陳德業說,這些人有娘家在台灣,覺得有靠山和後路,往往不願意盡力克服適應問題,夫妻一吵架就要回娘家,甚至還以帶走孩子當要挾。
于美鈴的「大馬先生」曾環強則認為:「台灣太太性子急,脾氣暴躁,不過管教孩子很有一套。」
「談不上管教啦,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這兩年,台灣商人到馬來西亞投資者日多,馬來政府看上了于美鈴的「背景」,特聘她為投資顧問,業務一多,加班的機會自然增多。「只好把孩子的家教一起請到辦公室來。」
為了業務需要,于美鈴在台北也成立辦事處,每個月幾乎都要回台北幾次。她自稱比別人幸運,沒有所謂的思鄉之苦。
是後盾,不是後路
許秀華、鄭心梅每年也都會回娘家,名義上是「探親」,實際上是「公出」。因為主要的時間不是參觀學校,就是購買教材、課本。
「與其說台灣是後路,還不如說是『後盾』來得恰當」,許秀華每次回台灣,都像搬家似的,光是幼教中心的玩具就買上好幾箱。而故鄉豐裕的資源,讓她有頗強的支援。
她常常想,如果自己當時留在台灣的話,今天會是個什麼樣子?或許就是在學校裡教書、平凡過日子吧!「在異地奮鬥的成就感,可能要比單純教書大得多。」
她覺得嫁到異地,就像一棵植物被連根拔起,移植到另一塊土地上去;這種情況很可能使植物水土不服、適應不良,但一旦適應了之後,這棵植物或許會比原來生長得更好、更有生命力。
許多在異鄉生活、奮鬥的華人,不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