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共感體驗的世界!
採訪的這一日,我們相約在台北瑞安街上的SELF OASIS(綠洲)。
這間酒吧,也是徐嘉凱的物業之一。如今的他,名下已擁有三間公司、兩家酒吧。
但這不只是為了成就他的野心,更是為了兌現與影迷的諾言。
踏入酒吧,明眼人一下子就可以發現,在角落一隅,造型肖似「S」的大型裝置藝術,正是在《聖人大盜》片中,屢次登場的重要道具。
不僅這裡,在他的另一間酒吧SELF Bar(私室),一整面眼熟的酒牆,是電影中尹子翔(曹晏豪)與徐菁(賴雅妍)多次上演對手戲的重要場景。
打從一開始,就不打算開「一片公司」的徐嘉凱,把每一部作品、每一間公司、每一家店,都當成放入宏大藍圖裡的一片片拼圖。
在傳統的產業模式,片子拍完就拍完,公司隨之解散,事後頂多賣賣授權,沒有後續,「如果當時《海角七號》有規劃好,片場留下來,可以把場景變成音樂祭的舞台。」徐嘉凱舉例,「只要搭配好產業方向、策略與群眾脈絡,那很多東西,都可以有延續性。」
說穿了這件事一點兒也不新鮮,迪士尼、環球影城都在做類似的事。先產出原創性的影視作品,再來有涵蓋食衣住行育樂、五感體驗的空間場域,還有周邊商品,從線上到線下,彼此互為所用,帶入現金流,加上房地產與相關物業的投資,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系──只是在台灣,從來沒有人做過。
雖然無法像財力雄厚的大集團,一次到位,但善用網際網路、加密貨幣,就擁有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
用區塊鏈做群眾募資,這件事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我寫了一份合約,放在鏈上,叫作『我想跟大家一起共創一個市值一億美金的沉浸式娛樂生態系。』」徐嘉凱說。
由他名下公司發行SELF,藉由募資,吸引認同理念的人購買。他負責兌現合約內容,一步步把產業做起來,想辦法從票房、場景、版權,創造出未來市值超過一億美金的產業生態系。
這是一環扣著一環的。依徐嘉凱的想像,源頭的故事內容,將依拍片進度,一點一點做深、做大,《聖人大盜》只是三部曲的首部,它既可以獨立觀賞,又可以與其他作品互相呼應;至於分散在各地的片場,轉換成商業用途,觀眾前往消費,就像在遊歷拆解版的都市影城。
已有太多人對徐嘉凱說過,他的夢想太大、太難,他坦言有壓力,卻不曾想過後退。
「如果覺得是對的、可行的,那就去做!不然,活著要幹嘛?」「如果人活著,註定會死,你要等死,還是要用力的活著?」他鏗鏘有力地反問。
就像在《聖人大盜》中引用的文字,雖是舉步維艱,卻義無反顧:
「人生來是為行動的,就像火總向上騰,石頭總是下落。對人來說,一無行動,也就等於他並不存在。」──伏爾泰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資深電影人曾志偉(右)看好徐嘉凱的雄心壯志,不僅願意演出,也投資擔任監製。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築夢踏實的徐嘉凱,領導三間公司,團隊夥伴都相當年輕,展現出新世代的企圖心。(林旻萱攝)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踏入SELF OASIS 酒吧,明眼人一下子就可以發現,在角落一隅,造型肖似「S」的大型裝置藝術,正是在《聖人大盜》片中,屢次登場的重要道具。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徐嘉凱宣告打造沉浸式娛樂,希望以商業模式活絡台灣電影產業。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曾經是片場,如今化作商業空間的SELF Bar(私室),氛圍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