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2005年下半年,源自非洲的巫毒娃娃在台灣獲得新生。
賜予這些線紮小人生命的,大半是18到30歲的年輕女性,她們在各自求學和上班的生涯中都難免有些小小問題,其中許多人──不論有沒有另一半──更是經常感覺寂寞,心底有些空間期待滿足。
誰說小本創業的最好選擇永遠是餐飲?跟永遠爆滿的餐飲業相比,寂寞空虛的現代人龐大的心靈市場也是有待發掘的金礦,而這場台灣版巫毒信仰背後的推手,就是3個眼光卓越,血液裡流著創業基因的6年級生。
根源於非洲西部的巫毒教,利用獸骨和稻草編成的娃娃行巫,隨著殖民時代許多非洲人被強迫移民,巫毒信仰散佈全球。今日,巫毒信仰在海地和多明尼加等地仍相當普遍,而化身為面具、做成項鍊等小飾品的巫毒娃娃,更成為這些地區常見的手工藝品。
在台灣人認知中,具有詛咒的神祕色彩的巫毒娃娃一向帶有邪惡意味,不過,這樣的情形去年有了改變。3位6年級生創立的「艾思尼克」,將一個個用一條棉線從頭編織到尾、身體紮實的巫毒娃娃賦予新意,它們化身守護、戀愛、治療的守護天使,加上媒體推波助瀾,台北2005巫毒造神運動,造就了當年最熱門的小飾品。
消費創造文化,文化刺激消費,改頭換面的巫毒現象背後是一種心靈滿足感:戀愛運、防小人、詛咒敵人、治療心靈傷口……,個人的需求投射成社會集體的消費。造神運動造出來的其實是消費之神。
藉由商品的販賣重新塑造文化,進行意義的賦予與改變,呼應著近年文化與商業結合的熱潮,國人其實並不陌生,3位6年級生操作出這場風潮,打響了艾思尼克品牌,寫下的是結合創意與跨國合作的創業故事。

蔡閔帆、陳文政和陳佳鈺(從左到右),靠著創意和對於流行飾品的敏銳嗅覺,64年次的3人組創業一炮而紅。
心靈市場
說起來,他們都是早早立志要創業的年輕人。蔡閔帆和陳文政3年前同在京華城擔任商品企劃時,彼此經常交換創業構想,「我們沒有大資本,想的都是小生意,連那陣子熱門的墨西哥捲餅都考慮過,」陳文政回憶。
同樣擁有企管碩士學位,同樣的高度創業熱忱,離開京華城後兩人並未中斷聯絡。最後,同屬心思細密的雙魚座的兩人選擇進攻小飾品業,「我們兩個人都覺得自己還算了解女性,而且女性的飾品市場一直都很大,」蔡閔帆笑說。陳文政拉著女友陳佳鈺加入,組成3人小組,在人潮眾多的東區租店,每月固定前往東南亞看貨、進貨,小吊飾耳環、項鍊等帶有民族風的飾品,都是他們蒐羅販賣的對象,而在累積經營經驗的同時,他們也尋找進一步事業成長的轉機。
2005年初,負責到泰國清邁採購的陳文政,發現3名當地年輕人在路邊的手工藝品市場販賣自己編織的線娃娃。
線娃娃不是新發明,手藝靈巧的年輕人每半個小時可以製造一個。造型多變的線娃娃以當地生產的粗棉線製成,高度8公分左右,從頭到身體、四肢幾乎一體成型。搭在塑膠棚下的小攤上躺了可愛、詭異造型各異的線娃娃,手工精美卻完全沒有包裝。
「這些娃娃每個售價只要50泰銖(約合40元台幣),」陳文政當下決定引進這些小玩偶,在自己店裡販賣,沒想到,消費者的反應卻出乎意料的好。
「泰國線娃娃賣的很好,我們才發現我們可以藉著與他們合作實現理想,但怎麼做呢?」陳佳鈺說,他們決定土法煉鋼,做點相關產品的研究。
首先是回頭審視近年一些流行商品,包括早先在台灣熱賣的日本「治癒系娃娃」,誰買?價位多少?市場有多大?結果發現,「也許現代人太疏離了,反而更重視情感抒發和壓力的紓解,」蔡閔帆認為,用商品說個故事,像是治癒系娃娃填補內心缺憾、光明與惡的對抗故事……。
於是,電影中巫醫對著草編娃娃施法的畫面浮現心底。
巫毒一詞本意「神靈」,目前全世界約有近五千萬信眾,該教的「洛亞神」掌管家庭、愛情、健康、金錢和復仇。至於該教的施巫手法,則類似中國茅山道術,都是利用一個假人代表被咒者的靈魂,施咒使其遵照施咒者的意念行事。從非洲到拉丁美洲,包括去年發生大水災的美國紐奧良在內,巫毒教相關飾品雖然常見,卻大都帶有黑色、詛咒意味。
看著尚在手工時期、造型質樸的線娃娃,艾思尼克3人組一邊構思巫毒娃娃的個性和元素,一邊畫出草圖。一隻抱著大大的紅心,有著圓滾滾造型的粉紅色線娃娃,被艾思尼克設計為「熱戀娃娃」。
「經過討論,我們決定在心上插一隻針,代表邱比特愛神之箭,然後把原來黑色的圓眼睛,換成2個小心型,」蔡閔帆說,加上構思,艾思尼克把新造型傳回泰國,請3人手工小組開始製作。
就這樣,幾個年輕人從自己未曾造訪過的非洲取得故事靈感,開發泰國人的手工, 轉化出的小線人也正式成為「巫毒娃娃」與國內的年輕妹妹見面。
台灣3人組搭上泰國3人組,一邊負責行銷,一邊負責設計,泰國小組打樣完成,雙方來回確認、修改產品後,台灣進一步確認數量,原本「跑單幫」的小店,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分工架構的跨國企業。
截至目前為止,艾思尼克總共推出了包括天使惡魔、巫毒詛咒、治癒系、愛戀系和守護系等5類、超過80種的娃娃,剛剛提到的「熱戀娃娃」即屬於愛戀系,除了原本的粉紅色外,後來更製造出黑色和天藍色底色的娃娃。
「說故事行銷」替原本的線娃娃增添了價值,而在面對面的行銷上,艾思尼克更確認店員的解說能準確傳達每個娃娃的「魔力」。
在5大系中,象徵戀愛運道的愛戀系生意自然最好,而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守護系」銷路也不差。左手拿盾牌、右手拿寶劍,頭上還帶著皇冠的「小王子」,靈感取材同名的法國童話故事,網站上寫著「來自童話世界,溫柔善良的小王子,能夠照顧你,挺你……。」就這樣亦中亦西、看似隨性取材的元素混合,再加上店員說明,不少人當場就把不到10公分高的「小王子」抱回家,更有人每天花上半個小時,對它說話。
而部份顧客也的確受到了娃娃魔力催眠,甚而有人打電話或上網,問道,「我買了個『偷心賊』(愛戀系列,象徵魅力增加、愛情加分),每天都跟它講話,但有沒有什麼特殊咒語,可以讓願望更快實現呢?」至於買了愛戀系後順利戀愛的,更喜歡透過上網與朋友分享「神秘」經驗。
-2.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泰國的手工、非洲的故事信仰,搭上隨手採擷的各類流行元素,艾思尼克的娃娃兵團在國內流行飾品市場打開一片天。
媒體推波
產品趣味製造的話題,迅速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就連兩岸聯播的電視節目《天涯共此時》也報導了這股巫毒魅力。
「不料竟帶動了許多粗製濫造的仿冒品在大陸熱賣,」陳文政說,事實上,在台灣以愛戀、祝福等軟性基調為主的娃娃,在大陸卻轉而以詛咒、復仇為主,簡直成了古代的「草人扎針」翻版。連續熱賣後,甚而引起中共官方關切,認為這股詛咒歪風有礙社會發展,而決定大力查緝。
至於原本在路邊販售的泰國3人小組,在獲得艾思尼克源源不絕的訂單後,收入大為改善。當2005年中,巫毒娃娃開始在台灣熱賣,他們成立了Saan_ha公司,與艾思尼克簽約,確認在台港和未來可能開發的日本市場的合作關係。
「與我們合作後,他們的產能和品質都必須同步提升,」蔡閔帆解釋,由於海外即將開賣,今年3月以來,艾思尼克每月訂單已調整為5萬只娃娃,手工編織的Saan_ha員工數也快速成長至100人,以應付台灣需求。
艾思尼克3人組定位品牌路線,不願低價快速套利,然而,隨著一隻隻基本款200元娃娃的熱賣,各種仿冒的廉價品也隨之而來。從網路到夜市,幾乎隨處可見的巫毒娃娃,不禁令人聯想起葡式蛋撻一窩蜂,熱潮一過,蛋撻店一家家關門不說,更是讓這個飄洋而來的嬌客從此被打入冷宮。
而飽受仿冒問題所苦的艾思尼克,更是不得不以法律途徑,控告仿冒的業者。

泰國的手工、非洲的故事信仰,搭上隨手採擷的各類流行元素,艾思尼克的娃娃兵團在國內流行飾品市場打開一片天。
變種紫牛
「我們是文化創意產業,這個產業面臨的許多問題其實是類似的,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就是關鍵,」陳佳鈺說,「我們現在重新註冊,從商標、產品設計,甚而我們開發的文案和圖片,把早先沒有申請智財權保護的部份都納進來。」
也因此,這個4月,原本就忙碌的艾思尼克幾乎日夜燈火通明。為了捍衛事業,3個年輕人忙著打這輩子的第一場官司,而在進出法庭和律師事務所之餘,登陸香港的籌備工作更是讓3個人忙的沒時間睡覺,青春痘猛冒。
從東區一家小店,到創造出2005年最具話題的吊飾商品,到在香港旺角開第一家海外門市,「速度比我們預期的還快!」幾天下來只睡了不到12小時的陳文政口氣興奮,而包括TOKYU HAND在內的日本通路商,近來也頻頻探詢,也讓他們定下了年底前前進日本市場的目標。
改頭換面的巫毒信仰是否可以打動香港人、日本人?讓許多台灣年輕女性暫時拋開空虛的祈福小娃娃,能否在異地創造新一波的感動?牽涉社會、文化複雜的心靈需求是否有舉世皆然的條件?隨著艾思尼克邁向國外,他們正要驗證答案。
-1.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泰國的手工、非洲的故事信仰,搭上隨手採擷的各類流行元素,艾思尼克的娃娃兵團在國內流行飾品市場打開一片天。

喜歡漫畫的蔡閔帆展示他親手畫的手稿,造型簡單的設計就是5組系列娃娃的最初原型。

柔性力量大!每個月超過3萬隻的銷售量,吸引的都是女性的年輕上班族。

比起惡狠狠的詛咒,造型可愛的「偷心賊」屬「愛戀系」,受到許多追求愛情、希望重塑魅力的女性青睞。

白色巫毒娃娃掛在水族箱內,昏黃的背景透著詭異,卻沒有嚇退期待它魔力加持的顧客。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把嘴巴封起來,再用釘子狠狠插住心臟,「巫毒詛咒」系列的「插心男」專防小人,可以帶給主人一點安全感。
-2.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泰國的手工、非洲的故事信仰,搭上隨手採擷的各類流行元素,艾思尼克的娃娃兵團在國內流行飾品市場打開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