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口的增加及消費力的提高,使商家目光盯上銀髮族的荷包。然而,新興銀色產業,卻乍起陡落。不是沒有老人,老人不是沒有錢,癥結在那堙H
「從今天開始,我要樂得清閒。
不管別人怎麼講,
不管別人怎麼想;
從今天開始,
我要讓自己天天漂亮,
我要讓自己天天快活……」
莫非又是一個針對青少年訴求,「只要我喜歡」模式的廣告?
事實上,這是被稱為貴族養老院的奇岩居溫泉別墅,對準退休老人所作的宣傳文字。投資者太平洋企業以多年的商場經驗,看中了銀髮族荷包堛獄子。

輔助食具雖然價格稍高,但可減少行動不便的老人對象人的依賴。(邱瑞金)
貴族老人院進軍市場
去年十月間推出的奇岩居老人別墅,長期入居保證金在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到三百八十萬元之間,創國內私人養老院的天價。
業者強調這所養老院能真正為老人創造富麗生活,一改老人院給人的孤寂印象,並期待為人子女者能以有能力送父母到此為榮。
他們也訂出種種申請規則,最重要的是必須健康且生活能自理者方得居住。住處則有絕對的安全保證及現代醫療設備,且軟硬體休閒設施齊全,如溫泉浴室、卡拉OK、茶藝館、麻將間、花園咖啡廳、高爾夫球練習場、探親總統套房……等一應俱全。
此外,早在一年多前,國內即有標榜以中老年人為主要訴求對象的百貨公司——乙瑞名流精品店出現,舉凡健康食品、保健用品,老人所喜愛的佛像、古玩、藝品……等應有盡有,業者並以「創造我國中老年人樂觀、亮麗、健康的清新形象」為口號。
在台大醫院附近,成立二年的「居家護理醫療用品廣場」,也是以老人為主要潛在客戶之一的新產業。那堭M營高級復健、保健用品、健康食品,並有資深護理員及營養專家,在現場為客人解說,強調「專業化」的經營。
再者,近一、二年來,旅遊業也不斷向銀髮市場投石問路,如航空公司在周年慶活動中,推出尊老特惠優待機票;旅行社也於南美團、北歐團等高價位商品的促銷裡,頻向老人送秋波,要求業務員多著重老人市場的開發……。
市場上對老人的熱絡,似乎顯示我們已具備發展銀髮產業的潛力,但事實的回應,卻讓業者叫苦連天。

做一個開朗、自在的現代銀髮族。(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乙瑞百貨公司面對久不見起色的業績,已在今年初收攤,成為以一般中青代為訴求對象的流行百貨。
奇岩居的問津者雖大有人在,真正成為「住戶」的卻屈指可數;今年四月間遂變更部分促銷策略:一方面繼續招收六十歲以上的長期房客;一方面利用現有設施成立健康俱樂部,吸收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入會費五萬元,每年可有十天的住宿權利(包含三天兩夜免費健康檢查),讓此地成為渡假休閒中心及老人別墅的雙重身分。
此外,旅遊業者對銀髮族的秋波也屬於「短打」型,偶爾觸擊,探一下球路,沒得到安打,便繼續觀望;各種對老人的優惠活動像曇花一現,少有持續進行者。
商家很少打沒把握的仗,必是肯定市場潛力後才投石問路,那麼,銀髮業者出師不利的原因何在?

購買合適的保健用品維持健康,可避免無謂的醫藥支出。(邱瑞金)
三年內邁入「老人國」
根據聯合國界定的標準,只要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以上,即屬於高齡化國家。如日本、瑞典、義大利、英國、美國老年人口均在百分之十一以上,早登「老人國」金榜。
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達百分之六.一,預計民國八十三年間可超過百分之七。
至於我國老人的消費能力,一直未有明確的統計數字可為依據。今年初,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才委託民意調查基金會,對台北市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經濟能力及消費需求作調查。目前,這項調查還在進行中。
不過,學者的相關調查資料或可為參考。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蔡宏昭研究銀髮產業多年,根據他在民國七十七年對全台老人經濟狀況的抽樣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八的老人認為自己富裕,百分之廿.八認為小康,百分之六十一.六認為普通,百分之十一.二認為清寒,只有百分之五.六自認為貧苦。
所謂富裕、清寒雖只是老人主觀感受上的論定,但蔡宏昭認為,把經濟情況在「普通」以上者視作有消費能力應不為過。當前我們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至少有一百廿萬人,按理我國銀髮產業應擁有將近百萬人的基本消費群。
「更何況這類產品購買對象不以老人為限,年輕人和中年人,為了照顧父母也有需要購買銀色商品」,蔡宏昭表示。

保持健康、安享晚年,銀髮族需要更多為他們而設的休閒場所。(邱瑞金)
看的多,買的少
就社會背景來看,銀髮產業的確有發展潛力;但老人的消費慾望,似乎遠不如業者預期。
台北市社會局為鼓勵老人福利產業的發展,分別在去年及今年二月結合業者,舉辦「老人福利商品消費展」,結果參觀的老人不少,實際付諸購買行動的卻十分有限。
廿家專營老人福利產品的業者痛定思痛,在今年三月初組成聯誼會,決定加強展覽及宣揚消費觀念。「經過我們再三討論,發現當前銀髮市場不夠暢旺的主因,在於老人消費意識不足,銀髮產品售價偏高及供需未能切合」,聯誼會代表,同時也是台北市婦女展業中心主任謝曾芳蘭指出。
欠缺消費意識,實來自先天不足。展業中心有許多義工專事社區老人服務,她們發現半數老人經濟情況是不錯,但以擁有「不動產」居多,傳統刻苦儉省、再將物業傳子的觀念仍相當普遍。雖然奇岩居的廣告已訴求老人要「為自己打算」,但根深柢固的觀念下,老人家幾乎都還是選擇勤儉度日,一心一意要把房屋留給孩子,不願變賣後供自己享受,所以可動用的金錢仍然有限。

笑一笑,老朋友,老哥哥為你照張像。
不願服老
長久習慣於不為自己消費,也就不知消費需求何在。
據乙瑞百貨公司經理林鈺皓表示,每逢有老人顧客上門,服務人員在如獲至寶、噓寒問暖之餘,更想從其口中探知老人真正需求,以為改進經營型態的參考。沒想到他們總表示:「就是不知道要什麼,才來這兒看看能找到什麼。」
又如低鹽醬油、低糖餅乾類的健康食品剛陳列時,業績還不錯,隔一段時間即乏人問津,問起熟客才知道,起初買是好奇,但一來單價高,二來和子女同居,飲食用品不同,實在麻煩。這類產品對老人健康的幫助緩慢而無形,但消費金額與處理上的麻煩卻立即又明顯,老人們的決定下得並不困難。
居家護理保健用品廣場負責人林春生指出,「其實消費可以看成一種投資,可以有心理及金錢的雙重報償。」他舉例解釋,手關節僵化,進食不便,買把特製湯匙幫自己的忙,減少了家人負擔,自己尊嚴也不致受損;年紀大了行動遲緩,買把安全柺杖,減少跌跤骨折機會,不就省下大筆醫藥費?
問題是,自古不許英雄見白頭。廉頗老矣,趙王來探望時,還要躍上馬去奔馳一番;一般凡人,又有幾人能服老?
林春生提及,有回見到一位老人以雨傘為支柱,在賣場內蹣跚踱步,他趕忙上前為他推薦安全可靠的老人專用柺杖。豈料對方一臉怒容,氣呼呼地說:「我還沒這麼老!」
老人除了會對「形象不佳」的銀色商品本能地排斥,目前銀色產品的價位過高,則是另一個令銀髮族無法解囊的原因。
像一支特製湯匙至少要三百六十元,一支好一點的安全柺杖更要一千二百元,對一般已無固定收入來源的老年人而言,還真是筆不小的開支。也難怪許多老人在賣場摸摸看看後,仍決定回家「將就著用」。
「現在銀色產業市場還小,產品大部分都靠進口,量少樣多,實在無法壓低價格」,蔡宏昭解釋。目前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作的老人消費行為調查,分析結果將提供業者參考,將有助於自行生產,降低售價。
調查結果還沒出來,但在業者及政府機構的投石問路下,老人需求的脈絡已經隱然可尋。

現代銀髮族應多為自己安排休閒生活,過一個快樂的晚年。(邱瑞金)
休閒去處需求殷切
一般而言,銀髮產業的消費群可分為兩種,一是需要長期醫護的消費群;另一則是精力充沛,需要消磨時間的健康老人。以歐美統計來看,愈先進的國家,健康老人的比例愈高。
謝曹芳蘭指出,「居住」問題是老人的共同需求;另外,生病老人需要較多的療養中心,健康老人則常苦無休閒去處。「許多老人告訴我,現在的休閒場所,如KTV、MTV等雖未拒絕老人,但它們主要是為年輕人而設,老人去了,總覺得格格不入。
台北市社會局開辦的托老中心,便是為老人休閒而設,內有目前僅內湖文康中心一處開張,參加老人每月繳費二千元,作息可如上班族,白天在中心活動,晚上仍回到家裡。開張以來,反應平平,目前約有十五人。
社會局老人福利股股長黃春長表示,托老中心意在擴充老人的休閒生活及人際關係範圍,理想上應廣設在各社區內,以省去交通問題;「我們開辦的用意在拋磚引玉,希望引起業界經營的興趣」,他說。

以老人為對象的運動健身場所,是較具潛力的銀髮產業之一。(邱瑞金)
恐懼死亡,喜歡生氣
「住」雖是老人需求量較大的項目,但健康老人的需求和生病老人有所不同;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健康老人不願和長期臥病老人共居一處。
健康老人在理智上雖有死亡的心理準備,如高齡者都會把「為自己留棺材本」掛在嘴邊,實際上卻又十分畏懼死亡、傷殘的陰影。而也有業者以此為商品訴求。
奇岩居便規定只有健康老人能申請居住,一旦罹患法定傳染病或生活不能自理者,就必須遷離。
只收健康老人的條件,在一般人看來或不近人情,卻能讓高齡者接受。
現年六十九歲,從公職退休的馬老先生,已是奇岩居的「住戶」。他覺得人臨老最重要的就是活得自在、快樂、有尊嚴,養生之所當然也必須有這些條件,因此認為奇岩居不能自理生活者即需遷離的要求,「並不過份」,反能維持一個「健康」的環境。
他表示,多年前就開始為自己尋覓合適的「老窩」,陸續參觀過不少老人院,有的居住空間像鴿子籠,毫無尊嚴可言;有的滿屋子病的病,殘的殘,恐怕住進去會受到「低氣壓」的感染而「早登仙境」。好不容易有看上眼的養老所,如松柏廬、翠柏新村,排隊等候住進者動輒千人。
不過,人有旦夕禍福,萬一有天自己也需人扶持呢?終於選擇奇岩居的馬先生說:「再說吧!或者進醫院,或者再找安養中心,都可以。」
奇岩居雖然設計頗見巧思,可惜價位高昂,屬貴族產品,才令後市有限。
軟體商品潛力大
謝曾芳蘭卻提醒時下業者,不要一味專注硬體商品,而忽略了軟體商品的市場潛力。她舉例,今年社會局舉辦的老人消費展,「生意」最好的大概就是婦女展業中心籌組的老人人力銀行,現場登記者即達三百多人,後來正式加入會員的也有五十位,包括退役將官、退休醫生、教師、金融人員及公務員等。他們加入人力銀行,目的是再創生命的價值感。
「換句話說,銀髮族對未來缺乏安全感,也不願從此無所事事地等死,因此需要另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舞台」,謝曾芳蘭因此認為這類軟體服務事業前景甚佳,外界反應也令她深感欣慰——人力銀行尚未正式登記備案,消息見報,就有客戶尋上門,所需人力從冷凍空調事業的技術顧問,到電力公司的抄表員,各領域都有。
此外,一家企管顧問公司也計畫在今年成立「銀髮綜合服務公司」,其負責人黃建榮表示,經營重點在老人的生涯規劃,項目包括財務規劃、財產安排、宿願滿足、事業第二春諮詢及住宅設計諮詢等。
醫療科技的進步延長了人們的壽命,經濟發展累積出消費能力,但中國父母「一切為兒女」的傳統觀念卻仍深植至老人家心中。謝曾芳蘭說得好,銀髮產業的眼光不妨放在十年後。
〔圖片說明〕
P.46
我國老年人口所佔比例日高,銀髮市場於是深被看好。
P.47
輔助食具雖然價格稍高,但可減少行動不便的老人對家人的依賴。
P.48
做一個開朗、自在的現代銀髮族。(張良綱攝)
P.49
購買合適的保健用品維持健康,可避免無謂的醫藥支出。
P.50
保持健康、安享晚年,銀髮族需要更多為他們而設的休閒場所。
P.51
笑一笑,老朋友,老哥哥為你照張像。
P.52
現代銀髮族應多為自己安排休閒生活,過一個快樂的晚年。
P.53
以老人為對象的運動健身場所,是較具潛力的銀髮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