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N1新流感疫情持續發威,捧紅了「國光生技」這家國內唯一獲准自製新流感疫苗的本土公司。其實,近20年來,它也是國內日本腦炎疫苗的唯一供應商,難怪國光總經理魏逸之充滿自信地說:「15歲以下的國人,一定都打過國光。」
還不僅止於此!國光員工透露,就連北韓政府的高官,去年也曾私下透過關係,指名要打「國光牌」疫苗。
此時此刻,在各國展開新流感疫苗搶奪大戰之際,作為國內唯一的人用疫苗廠,國光責無旁貸地扛起產製疫苗的責任。有人對它寄予期待,也有人用懷疑的眼神看著它。
在全球疫苗需求快速成長、流感疫苗市場更可望在2012年達到200億美元的情況下,這場新流感危機,會是國光生技、甚至是國內疫苗產業發展的契機嗎?
7月30日傍晚,衛生署疾管局發布國內新流感疫情出現死亡首例。隔天一早翻開報紙,許多憂心的民眾都在問:到底何時才有疫苗可打?
5個星期後,9月8日,國光召開記者會宣告新流感疫苗「安定伏」已經誕生,一瓶20c.c.,可分裝成40劑,衛生署審查通過後即可展開人體臨床試驗,250位受試者已經招滿。若一切順利,最快11月中即可開始全面施打。
自從7月10日以每劑新流感疫苗199元獲得疾管局的標案後大約只有當前國際市價每劑10歐元的一半,出於「便宜沒好貨」的心理,外界對於「國產」疫苗安全性的疑慮從未停止;再加上各路專家求好心切,人體試驗結果還沒出爐,就做出「寧可選擇感染後再服藥」、「雞蛋不應全放在一個籃子裡」、「國光並不具備疫苗自製能力」等批評。

以雞胚胎蛋培養病毒,是各國生產流感疫苗最常見的方式。輸送帶上的雞胚胎蛋準備接種病毒(右);使用乙醚裂解病毒、去除病毒活性之後,轉瓶裡的疫苗原液在室溫下緩慢揮發乙醚,確保純淨(中、左)。
40年疫苗老字號
面對這些質疑,曾任衛生署長的現任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忿忿不平地向媒體抗議:「在衛生署把關下,若有安全瑕疵,(我們)一定整桶倒掉!」總經理魏逸之也表達不滿:「批評我們的人,根本沒來國光現場看過。」
國光1960年代開始在台北縣樹林鎮生產血清及動物疫苗,當時就已和日本東京的「北里研究所」進行合作。北里的創辦人,就是發現「抗體」的日本細菌學家北里柴三郎。
1982年,我國開始推行藥品及藥廠的優良作業規範(GMP)認證制度,與此同時,國光也思考轉型,決定朝專業的人用疫苗廠發展。5年後,國光關掉舊廠,搬到現址台中縣潭子鄉,並開始利用從北里學來的技術,生產日本腦炎、破傷風等疫苗。
1997年,當時身價百億的誠洲電子老闆廖繼誠,以台幣2億元買下國光經營權,並於2001年獲得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官股入股;此後國光升級轉型之路更積極,幾乎每年都派員到北里,實地學習雞胚胎蛋疫苗的生產製程。
2002年,國光開始引進北里的季節性流感疫苗原液,自行在台中廠區填充、分裝之後,在國內販售。魏逸之表示,廖繼誠當時已在思考如何在台自製疫苗。

小朋友們接種的日本腦炎疫苗,100%是國產的國光疫苗。
BOO案雪恥記
從季節性流感、禽流感,再到最近的新流感,衛生署每年都為疫苗採購傷透腦筋。為了解決此一問題,疾管局在2006年初提出「流感疫苗自製計畫BOO(自建、自有、自營)案」,公開徵選國內外疫苗廠在台設廠,條件是,一年必須生產1,600萬劑以上的流感疫苗。
榜單揭曉後,取得第一議約權的國際大藥廠葛蘭素史克(GSK),因立法院提出技術轉移等附帶條件、加上各國爭相邀約,最終決定放棄在台設廠;第二順位的荷商諾貝爾(Akzo Nobel)又突遭其他藥廠併購,而排名第三的國光竟因不服落選,向行政法院提出「疾管局獨厚外商」的行政訴訟,雙方形同撕破臉。截至目前,這宗事關國人生命健康的BOO案已經停擺。
然而,這場挫敗,卻給國光另一個發展的機會。2007年3月,全球第6大疫苗廠荷商Crucell,看上國光的代工能量以及北里的雞胚胎蛋技術,遂與國光簽訂技轉、代工、入股,及協助興建流感疫苗廠等合約。這些合作項目,為國光目前的新流感疫苗產製打下了基礎。
其中,Crucell技轉的「仿病毒顆粒」(Virosome)佐劑技術最為關鍵。Virosome為一種不含病毒基因的空殼病毒,只有病毒的複製功能,卻沒有病毒的致病性;採用這種疫苗製造法,不需用到病毒株,也不以雞胚胎當作載體,可以避免卵蛋白引發的過敏,減低施打後的副作用。
這項合作提升了國光的研發技術,當時疾管局甚至發布新聞稿「恭賀」國光:「(BOO)落榜後,能體認其技術能力之不足,願與擁有細胞培養製造疫苗的Crucell公司合作,值得鼓勵,也是台灣防疫體系之幸。」
今年6月,國光斥資台幣30億元、完全按照歐盟PIC/S GMP標準設計、建造的5層樓新穎廠房落成啟用。有了Crucell仿病毒顆粒技術的加持,加上原有的北里製程,魏逸之驕傲地說,「這是全世界可以同時運作這兩種生產線──用雞胚胎培養的裂解病毒去活性,以及仿病毒顆粒型疫苗──的疫苗廠!」
確實,在全球每年秋冬之際流感疫苗大缺貨的情況下,與Crucell及北里的合作,開啟了國光疫苗的機會。一方面,國光雖是幫Crucell代工生產原液,但也取得自行充填並獨家銷售至日本、澳門及台灣的授權。另一方面,北里的雞胚胎蛋疫苗製程更是國光的主力,幾乎是獨占每年大約1.5億台幣的內需市場。
目前國光疫苗仍以內銷為主,2007與2008年的銷售額各為台幣1.9億及2.4億元,其中又以季節性流感為大宗,占6至7成。

以雞胚胎蛋培養病毒,是各國生產流感疫苗最常見的方式。輸送帶上的雞胚胎蛋準備接種病毒(右);使用乙醚裂解病毒、去除病毒活性之後,轉瓶裡的疫苗原液在室溫下緩慢揮發乙醚,確保純淨(中、左)。
拿A(H1N1)練兵
今年全球新流感疫情吃緊,瑞士的諾華、法國的賽諾菲巴斯德,澳洲的CSL、日本的北里等至少12家國際知名疫苗廠,都在與時間競爭。其中除了美國MedImmune公司做的是鼻腔噴劑疫苗,其他都是注射式疫苗。
中國大陸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早在9月3日就通過北京科興生技(Sinovac)生產的「盼爾來福•1」疫苗。世界衛生組織預測,中國可能會是全球第一個施打的國家。
國光在6月1日取得澳洲CSL公司分離出的A(H1N1)疫苗株之後,隨即在8月6日正式啟動疫苗生產計畫。每隔兩、三天的清晨6點鐘,裝載「疫苗蛋」的攝氏28至34度冷藏蛋車陸續駛進國光的大門;大清早,綠色外觀的新廠外,十多位男性員工已就「卸蛋」位置待命。
「這些都是合乎疫苗生產用的SPF-like eggs,接近『無特殊病原』的種雞蛋。」魏逸之稱呼這些是「clean eggs」──為了避免不同動物體內的病毒交互感染,種雞所吃的飼料不得含有動物成分;牠們體內不得檢出腸炎沙門氏桿菌、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傷寒沙門氏桿菌,以及A型禽流感、禽白血病等病毒,也不得有賀爾蒙與抗生素的殘留。
國光的製程品管人員透露,疫苗蛋的「蛋齡」必須介於10至11天之間,蛋高5.5至5.8公分,直徑3.6至4公分,蛋重54至67公克,下蛋的種雞必須是28至57周產齡的母雞。以國光目前趕製新流感疫苗的進度來看,每個批次進蛋數目介於13萬至16萬顆之間,每一台蛋車可以裝載7萬顆蛋。
至於做成一劑新流感疫苗,需要用到幾顆雞胚胎蛋?國光完全採用北里的製程,魏逸之不便透露機密。不過據瞭解,從「蛋」到「疫苗」需要經過6道步驟、共需7天:
(1)病毒接種與培養;
(2)病毒採收;
(3)過濾、純化病毒液;
(4)用乙醚裂解病毒顆粒;
(5)去除病毒活性;
(6)調劑、充填。
疫苗產業終見曙光
詹啟賢去年6月才從李明亮手中接下國光董事長的棒子,兩人都曾擔任衛生署長,也都對國人自製疫苗的發展著力深刻。
詹啟賢在署長任內,積極推動醫護人員施打流感疫苗;李明亮2007年8月甫一接任國光董事長,不但急著找媒體記者談國人自製流感疫苗的急迫性,更大力延攬曾在美國疾管局任職的流行病學家、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借調至國光出任研發長。
何美鄉舉美國為例指出,美國白宮設有「國家疫苗委員會」,受總統的調度,相較之下,我國類似的機制是由衛生署指揮,層級似乎太低。
政策高度不夠之外,魏逸之認為,社會各界普遍對疫苗產業認識不清。他特別要解釋媒體對國光的誤解:「國內的人用疫苗廠就只有國光一家,而國際大廠現在自己生產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還來參與台灣的採購招標?」他抱怨,「獨厚國光」的說法,太沒有道理。
看來,即便已在製造疫苗的道路上獨行了四十多年,國光生技要成為帶動國內疫苗產業發展的火車頭,該努力的不該只有國光自己,還應包括政府、媒體,以及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