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二年半內,國防部曾兩次將國軍戰備由五級提升至四級。一次是前年的天安門事件發生時;另一次則是年初波斯灣戰爭爆發之際。
情報顯示,波灣開打後,中共曾實施沙盤推演;如何取法伊拉克攻佔科威特模式,「解放」台、澎、金、馬?國際社會可能有什麼反應?……
台灣海峽看似平靜,其實暗潮洶湧;在這惡海上航行、巡弋的海軍首當其衝——對外,要面對中共十倍於我們的兵力和將近百艘潛艇的威脅,以及近年來日益猖獗的海上走私、偷渡;對內,則正面臨汰換船艦、兵源短缺的過渡階段。
中華民國海軍如何突破困境、開創新局,以保持制海權,維護台海的安全?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海軍的明日藍圖。
午夜十二點,中國造船廠高雄廠內終於飄入陣陣夜風,吹散日間的炎炎熱氣。廿餘位等待已久的人員揣起行動電話走進船塢,展開「看中」工程。雖然中船早已有豐富的造商船經驗,但建造三千六百噸的大型軍艦,還是破題第一遭。承造、監造雙方都兢兢業業。
就像蓋房子上大樑,這個校準主軸——船體推力中心所在的「看中」工程,是最重要的造船過程之一。時值炎夏,為了減少鋼製船殼熱脹冷縮可能產生的誤差,工程只得入夜進行。而這艘船的主軸首尾相距卅公尺,約為一般商船的三倍,兩端的工作人員因此必須以行動電話對講。
這是海軍「光華一號計畫」——派里級二代艦施工現場。同級巡防艦將建八艘,以取代服役已四十多年的陽字號驅逐艦,成為巡防台灣海峽的主力。
第一艘二代艦於去年元月開工,預定今年十月下水,後年開始服役。「我們竭盡心力、日夜趕工,為的是要讓海軍第二代主力戰艦早日服役」,海軍造船發展中心監造處長王鳳田上校語中透著焦急和憂慮:「一方面二代艦是國家未來海防安全所繫;二來讓我們的『小朋友』早點坐到新艦,不必再受狹窄、燠熱的老艦折磨,也許可以提高年輕人投身海軍的意願。」
一句話點出當前海軍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希望。

我們現在的主力戰艦:驅逐艦、潛艦、飛彈快艇。(邱瑞金)
船與人是海軍軍力構成的兩大部分。
算起來,中華民國海軍共擁有一百八十多艘各型艦艇,總排水量超過廿萬噸,被珍氏年鑑評為世界十大海軍國家之一。如果只論主力戰艦,則有卅六艘驅逐艦和巡防艦,數量僅次於美、蘇、日、中共、英、法,超過印度、義大利和西德。
但是,海軍總司令葉昌桐上將卻坦言:「我們的艦艇,已不敷海防任務之需。」
原因之一,是船艦太老了。「我國現有的主力戰艦為民國六十年左右租、購自美國除役的驅逐艦和巡防艦,使用至今,平均艦齡已高達四十五年以上,幾乎到了超齡使用的地步」,海軍少將退役、前立法委員蕭楚喬指出,老舊的艦艇不但無法應付日新月異的戰爭型態,平時還必須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進行維修與保養。
尤其解除戒嚴之後,海上偷渡、走私等狀況頻生,使身居第一線的海軍,無論人力和物力都顯捉襟見肘。除了海峽偵巡、外島運補及戰備演訓等平時任務加重外;護漁、緝私、救難、防制偷渡,和遣返大陸偷渡客等任務驟增。「幾乎已到了疲於奔命的地步」,左營飛彈快艇基地海蛟大隊的一位軍官嘆道。
屋漏偏逢連夜雨。今年開始,應民意代表要求,海軍兵役期由三年改為二年,以與陸、空軍相同。「一下子就少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對面臨挑戰的海軍,不啻雪上加霜」,蕭楚喬說。

巡防台海、護衛國家安全,海軍官兵時時保持警覺。(邱瑞金)
如果對照中共海軍的軍力,情勢就更加險峻。
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共海軍有二千三百多艘艦艇,包括五十多艘驅逐艦和巡防艦、各近百艘的潛艇和大型巡邏艦,排水總量一百九十萬噸,總兵力約卅五萬六千人,均為台灣的十倍。
「中共海軍主要分為北海、東海、南海三個艦隊,其中部署於閩、粵沿海,對我們威脅最大的東海艦隊擁有八百多艘艦艇,它將近一半的兵力放在隔著海峽、與金馬正對面的沙埕到汕頭之間」,一名海軍軍官表示,「從東海艦隊擁有最強的兩棲作戰能力,以及以各型快艇編組成攻擊性強的『快速戰鬥群』,可以看出,中共武力犯台的準備從未停歇。」
另一位軍官也指出,民國七十五年九月,中共在汕頭成立飛彈護航驅逐艦大隊,已進駐三艘主力艦,近年來並不斷加強沿海的指揮通訊功能,使三個艦隊的兵力調配日益靈活,對我們的威脅也倍增。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一千一百餘公里,是典型的出口經濟型態,對外貿的依賴度高,只要海上運輸受阻,經濟命脈就被切斷」,葉總司令指出維護與強化海軍戰力的重要。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海軍開出的以小搏大處方是:加速海軍現代化及針對重點部署;而這兩者其實相互牽動,互為表裡。

海上運補情形,左為「陽」字號驅逐艦,右為武夷號運補艦。(邱瑞金)
民國七十年代開始,我們的海軍就積極展開各項換裝與革新腳步。例如向荷蘭採購的兩艘潛艇「海虎」、「海龍」已先後服役;飛彈快兵力與基地部署完成;國軍自行研發的「武進三號」武器系統,也已陸續換裝在「陽」字號驅逐艦上……。
如今鑼鼓越敲越密,海軍投資興建第二代主力戰艦的「光華一號計畫」——八艘派里級巡防艦於去年初開工,將在十年內相繼完成、服役;「光華二號計畫」,亦正積極尋求備案,加緊推展中。
明日海軍的面貌為何?
「我們建軍的考量是以應付對我們威脅最大的中共為原則。」根據資料,中共如果不顧來自內部的民主反對壓力,及因戰事可能造成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海、陸、空兵力折損而貿然侵台,他們可能採行的軍事行動不外三種:
一是逐島攻略,先進犯金門、馬祖、澎湖等外島,同時以較優勢的海、空軍及飛彈攻擊台灣本島的重要軍事、政治及經濟設施。
二是直攻台澎,亦即以數量上較優勢的三軍全面進犯,一舉攻下台灣和澎湖。如此可避開有重兵駐守,打起仗來可能損失大而成功性小的金、馬,並可直接威脅台灣本島。

陀螺狀的設備為導引飛彈的STIR射控雷達。(邱瑞金)
「第三種是中共最有可能採取的風險小、收效大的方式:全面封鎖。中共只要對國際宣佈『內戰』爆發,台海為交戰區,禁止各國船隻靠近,違者一律摧毀,就可切斷台灣經貿命脈,進而迫降,這是最廉價又能迷惑國際視聽的一種攻勢」,有關資料指出。
英國戰略研究所的資料驗證了這種說法:在水面上,中共海軍的五十多艘驅逐艦和巡防艦、二百五十艘飛彈快艇,加上將近一百五十艘水翼快艇,既能機動攻擊沿岸基地和航行艦艇,又能對台灣本島及外島實施水面封鎖。此外、中共沿岸佈置的二百架戰鬥機和十個射程達五十六浬的海鷹二型飛彈之飛彈團,也是攻擊往來船隻,達到封鎖目標的利器。
最令人擔憂的,是水面下星羅棋佈的潛艇。中共目前有九二艘能實施攻擊與封鎖潛艇,其中的核子彈道飛彈潛艦,可以直接威脅台灣東岸港口。

驅逐艦部分武器配備:滾筒狀的是深水炸彈、圓管為魚雷、右邊是標準飛彈。(邱瑞金)
潛艦隱密、機動、續航力長、攻擊力強,不須靠海、空支援,就能在海中長期獨立作戰。「不管是騷擾、奇襲或封鎖港口,都作用十足」,「海虎號」潛艦艦長王樂天指出,「任何國家只要擁有一艘潛艇,對手就得投入龐大的經費配備反潛機和反潛艦,去偵測、追蹤、攻擊這艘潛艇。」
所以,二次大戰才初露頭角的潛艇就成了今日各國海軍的「重點武器」。「像英、阿福克蘭戰役時,阿根廷僅出動兩艘潛艇,英軍發射了二百多枚魚雷都摧毀不了,迫使他們耗費大量兵力去護航船艦」,王樂天艦長說。
雖然因為台灣海峽水深較淺,海溝也不夠寬,讓潛艇的優勢打了折扣,軍事專家認為,中共最多只能在台灣西南、南、北與東部地勢較深的海域部署十三艘潛艇。「但若他們以潛艇在台灣各港口、航道布雷,封鎖我們對外航運交通的力量還是相當可觀」,一位資深海軍軍官指出。
衡量攻防,並在將資源最有效利用的原則下,海軍現代化的主力便落在突破封鎖和反潛上。
以二代艦來說,「主艦當時曾考慮西德的F-122、MEKO-360,義大利的LUPO與美國的FFG-7等型艦」,一位曾參與二代艦選艦工作的人員表示:「最後美國的FFG-7(派里級第七代)以其配置中程防空飛彈和可以搭載兩架大型反潛直升機,具備防空、反潛能力而雀屏中選。」

「陽」字號驅逐艦最近完成改裝的「武進三號」戰鬥系統之一:方陣快砲。(邱瑞金)
以美國派里級巡防艦為設計原型的二代艦,為了符合防禦台海的需要,艦上的戰鬥系統還經過海發中心和中科院改裝。像防空武器主要為艦首的一具MK-13單臂式飛彈發射器,可以投射標準式防空飛彈和改良的魚叉反艦飛彈。反潛方面除兩架反潛性能優異的S-70C反潛直升機外,還配備ASROC反潛火箭,以及適合淺水作戰與搜索偵測的MK-46追蹤魚雷。再搭配七六快砲、MK-16方陣快砲、四○快砲,以及國軍自製的雄風二型飛彈,組成威力強大的火力。
「以潛制潛」是另一項主要戰略。
我們於一九七三年向美國購買了兩艘一九六四年就下水服役的潛艇,命名為「海獅」與「海豹」。五年前再向荷蘭採購了「海龍」、「海虎」兩艘新潛艇,加入服役行列。
由荷蘭潛艇改良設計而成的「海龍」、「海虎」,艦身造型像一滴眼淚,在海中航行時可將阻力減至最小。水面下的航速約廿節(每小時廿海浬)、能進入超過二百公尺的深海層,且可在海中持續航行兩個月,不需泊岸補充油料,航程達萬浬以上。王樂天上校說明:「作戰時,艇上配備的魚雷管,透過先進的電腦操控設備,已與偵測系統合成一體,可掌握機先,在偵測到敵人的瞬間就可發射魚雷攻擊。」

艦艇的操作、保養也是平日訓練的要項。(邱瑞金)
精銳船艦一代換一代,海戰中的風雲兵種,卻長期是海軍陸戰隊天下。這次波灣戰役,空戰之後登陸、並迫使伊拉克在一百小時內投降的主力,就是聯軍的陸戰隊。
「陸戰隊的特性是可攻可守,不但能兩棲登陸,也具備在敵後登陸、斷絕敵人部隊後援的『逆登陸』功能」,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少將解釋,八二三砲戰時,我們的陸戰隊即屢屢發揮突破中共砲火封鎖、運補外島前線的堅強戰力,而贏得「天下第一師」的稱號。民國四十二年的東山島之役,更由於陸戰隊員的死守,使日後共軍不敢稍越雷池。
目前我們共有兩個師的陸戰兵力,總數約四萬名(中共只有二萬八千人左右),數量僅次於美國和蘇聯。去年美國全球防衛雜誌的主編來台訪問,即給予我們陸戰隊相當高的評價。
「目前我們還計畫更新陸戰隊的坦克登陸艦、人員運輸車,及建造能大量運載人員、物資的運輸艦和油彈補給艦,並成立檞樹飛彈部隊,及配給大口徑的一五五厘米自走砲,以增強兩棲戰力」,陸戰隊司令部政戰副主任表示。

配備在主力軍艦上的海欉樹防空飛彈。(邱瑞金)
優異的素質、配上先進的裝備,使國軍的陸戰隊不但能搶灘登陸,還可以一口氣深入內地幾十公里作戰。「嚇阻力十足」,任職民間科技公司的軍事評論家薛爾門也給予肯定的評價。
「以前我們在裝備上都是『給什麼、就用什麼』,所以只能『有什麼、就打什麼』;這些年我們已逐漸轉為『要打什麼、就有什麼』」,蕭楚喬指出,像「光華計畫」就拿到相當一條高速鐵路的預算——二千五百億,「戰力自然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些新式戰備都具有自動化、科技化的特性,未來人力大幅精簡,因而也將紓解海軍因兵役期縮短導致的人力不足困境。
以主力戰艦來比較,「我國現役的陽字號驅逐艦上,每艘至少需要二百七十五名人員,而派里級巡防艦隻要不到一百四十名,整整省下五成兵力」,薛爾門比較。
美中不足的是,海軍這份力圖突破現實障礙、勇於革新的表現,似乎並未贏得等量的喝采。

海軍有「科技軍種」之稱,船艦操控、武器系統,及至對氣象與海流的瞭解,都離不開科技。(邱瑞金)
二代艦計畫在立法院飽受質疑;國防總預算年年被刪減;對海軍打擊更大的,是新一代青年投身海軍意願低落。「總不能有了新武器,卻沒有人來使用啊!」海軍總司令葉昌桐上將就感慨地說。
他將這個現象歸因於社會富庶,這一代青年沒吃過苦,也不願吃苦,以及家庭計畫成功,家長也不忍心僅有的寶貝兒子去過待遇低、任務重的軍旅生活。
蕭楚喬卻另有見解。「這是國人對國防安全沒有概念、缺乏認同感所致」,他說。而追根究底,民眾缺乏認同感的主因,固然是安定太久,危機意識降低;另方面也是「軍中觀念保守,常常忽略與民眾溝通。」
海軍官校講師陳潮州上校也認為,長期溝通不良對軍隊造成相當大的負面影響。「現代年輕人對海軍的生活、面貌幾乎一無所知」,少年時因嚮往海上生活而投身海軍的陳潮州說,「許多孩子即使進了官校,仍然得不到足夠的資訊,去了解他們日後將身處的環境與生活,以及奮鬥的目標,所以不少學生在官校時期就流失掉了。」
有感於此,他首開先例,花了將近兩年時間把美國描述海軍生活的暢銷小說「獵殺紅色十月號」翻譯成中文印行。「年輕人需要有血有肉的典範做為學習的對象」,陳潮州說。

無論浪濤如何洶湧、艦身何等巔簸,任務仍須照樣執行。(邱瑞金)
官兵素質優異一向是我們國防上最大的優勢,尤其每年三軍官校招生,平均以海官錄取分數最高,更反映了海軍對素質的要求。
可是,近年來軍校報考人數逐年減少,以「艱苦」著稱的海軍,受的影響尤其大。
在致力推動海軍現代化、軍艦將汰換、武器更精良的現在,海軍將領已有共識:吸收人才是當務之急。
這也是海軍現代化的成敗關鍵。
〔圖片說明〕
P.74
潛艦「海虎號」。
P.76
我們現在的主力戰艦:驅逐艦、潛艦、飛彈快艇。
P.78
巡防台海、護衛國家安全,海軍官兵時時保持警覺。
P.78
海上運補情形,左為「陽」字號驅逐艦,右為武夷號運補艦。
P.79
陀螺狀的設備為導引飛彈的STIR射控雷達。
P.80
驅逐艦部分武器配備:滾筒狀的是深水炸彈、圓管為魚雷、右邊是標準飛彈。
P.81
「陽」字號驅逐艦最近完成改裝的「武進三號」戰鬥系統之一:方陣快砲。
P.81
艦艇的操作、保養也是平日訓練的要項。
P.82
配備在主力軍艦上的海欉樹防空飛彈。
P.83
海軍有「科技軍種」之稱,船艦操控、武器系統,及至對氣象與海流的了解,都離不開科技。
P.83
無論浪濤如何洶湧、艦身何等巔簸,任務仍須照樣執行。
P.84
無論素質與數量,我們的海軍陸戰隊均屬一流。(卜華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