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象牙海岸鄉間,經常可見一畦畦綠油油的水稻田,這是十多年來中華民國歷任農耕隊員的心血結晶,當地人稱為「中國稻」。在水稻推廣告一段落之後,農耕隊員現階段的工作重點是「農漁牧綜合經營」。
象牙海岸位於非洲西部,赤道以北,幾內亞灣邊。它得名的由來很有趣味。約在十五世紀,法國航海家繞過幾內亞灣,險象環生地渡過一些沙洲,發現一片呈鋸齒狀的海岸,岸上居民擁有許多象牙。法國人於是和他們做象牙買賣,並稱當地為「象牙海岸」。
法國探險家發現象國後,當地富饒的物產及土地資源,吸引法國人的注意,不久便成為法國殖民地。由於早期接受法國人的開發與統治,象國的經濟、政治發展較快,是非洲地區進步開化的國家之一。
象國於一九六○年獨立,目前雖已脫離法國殖民統治,但仍與法國保持密切關係。我們抵象國時,正逢法國總統密特朗到當地訪問。象國全國放假一天,人民扶老偕幼夾道歡迎密特朗,電視並做現場實況轉播,場面十分熱烈。
象國農民把曬好的稻穀裝袋運銷。(歐陽芷汀)
盛產熱帶作物
象國位於北緯5°∼10°,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米、咖啡、可可、香蕉、木材、橡膠、椰子、鳳梨等熱帶作物,其中稻米的產量不足自給。十多年來,因我國農耕隊提供技術協助,產量激增。目前象國約有七萬公頃的水稻種植面積,但因稻米消費量年有增加,仍需大量進口。
象國中上層社會以稻米為主食,一般人平常則以吃大香蕉為生,除了生吃外,還用油炸或水煮食。
象國由於長久受法國影響,因此首都阿必尚也充滿法國情調,飯店、餐廳、酒吧、娛樂場所等各種觀光設備都很完善,而有「小巴黎」之稱。
象國是我們訪問中非技術合作現況的最後一站,搭機抵達阿必尚後,隨即由農耕隊長沈煅煉陪同,到農隊各重要據點訪問。
沈隊長指出,農耕隊在象國的工作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民國五十二年到六十一年,此期間的工作重點是稻米的示範推廣,為農隊工作最盛時期,人員編制由十四人增至一百六十人。
第二階段從民國六十一年至六十六年,此一期間象國成立稻米公司,專管全國稻米產銷事務。農耕隊於六十三年撤銷隊部,各分支單位直接納入稻米公司組織,隊長以農業專員名義配屬於我國駐象大使館。
民國六十六年迄今為第三階段,由於象國稻米生產曾一度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象國因而解散稻米公司,而將此公司業務分散到三公司——棉花公司、農業現代化技援公司及棕櫚油公司,農耕隊員也就成為這幾個公司編制內的職員。
洋蔥是農耕隊新推廣的項目,因收益高,頗受農民歡迎。(歐陽芷汀)
推廣項目多元化
沈隊長說:「在這種組織型態下,農耕隊沒有隊部,而且事權分散,隊員無法統一指揮,工作成效不易顯見。二、三年前,象國政府請我們協助發展較落後的西北地區,我們便提出技術及人事獨立的要求,把一部份隊員從各公司中調出,希望能逐步恢復第一階段的工作型態。」
「西北計畫」是農隊目前全力以赴的一個計畫,工作目標是農漁牧綜合經營,型態則是推廣項目多元化。
沈隊長說:「過去我們只推廣水稻單項作物,目前水稻栽種已在當地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開始嘗試不同的作法,就是農漁牧綜合經營,讓農民除了栽植農作之外,也能養魚、鴨、雞、豬等,增加收益。」
沈隊長認為,農漁牧經營的成敗關鍵,在於不能操之過急,因項目太多,農民一時接受不了,恐怕就會放棄。因此農耕隊目前採取逐項推廣的方法,先發展農業,再發展漁、牧,讓農民視情況自行選擇適合栽植或養殖的項目,一切順其自然,才能水到渠成。
在農業方面,洋蔥已經推廣出去。象國洋蔥95%需賴進口,經濟價值頗高。由於收益好,農民的反應相當熱烈。
為了選定西北計畫所要發展的項目,農隊在阿必尚東方的民家市設立一個實驗農場。在這個一公頃多的小型農場中,試種的項目有山藥薯、芋頭、水稻、蕃茄、蒜頭、茄子、葡萄等。
沈隊長說:「我們訓練農民時,那個地方適合種什麼,我們就教他種什麼。」「芋頭品種是從國內帶來的,它的特性是可以生長在水中,適合某些低窪區種植。」「此地農作有季節性的鳥害及病蟲害,因此我們正在試種一種早熟的水稻,只要七十到八十天就可收割,希望收穫期能避過有鳥害及蟲害的季節。」
為了避免土壤內的蟲害,實驗農場的蕃茄長在架子上,而不是泥土上。
另外,農場裏還養了一千多隻雞,隊員目前正致力於飼料成本的減低。例如利用當地廢棄的酒糟作飼料,使農民都能養得起,並能獲取更大的利潤。
第二天,我們出發到距離阿必尚二千多公里的西北計畫現場。在途中,我們順便參觀了種子中心和總統農場。
洋蔥是農耕隊新推廣的項目,因收益高,頗受農民歡迎。(歐陽芷汀)
鳥害有如蝗蟲過境
種子中心主任吳連登指出,種子中心目前除了培育稻種之外,也栽種瓜類。他說:「我們曾種了一些西瓜送給當地居民,但是他們跑來告訴我,西瓜不好吃。原來他們沒吃過西瓜,不懂得怎麼吃,竟然把瓜肉挖掉,吃的是皮。」
我們在種子中心栽培稻種的農田裡,初次體會到當地鳥害的嚴重。只見一群麻雀,密得像一片網般地飛過,就像蝗蟲過境一般。
吳主任說:「這裏的鳥不被稻草人嚇倒,就算槍聲也趕不走它們,因此有許多鳥因賴在稻田裏不走而被槍打死,真是名符其實的『鳥為食亡』。」
派駐在總統農場的是副隊長黃水謨和一位陳姓技師。總統農場主要是栽培鳳梨,故名思義是總統所有的農場。黃副隊長指出,象國總統有很多私人農場,示範經營成功之後,便分給農民耕種。他關心農民生活,功成而不謀利,是位相當英明的領袖人物。
象國盛產鳳梨,我農耕隊亦派員駐在當地鳳梨工廠,對生產技術提供支援。(歐陽芷汀)
用事實闢謠
另外我們還拜訪了一位隊員廖德隆,目前他的編制在棉花公司,一個人派駐在象國中西部的杜巴,負責水稻推廣工作。
廖德隆說:「有一陣子因米價降低,當地部份田地廢耕。最近米價又回升了,棉花公司接受我的建議,撥款幫農民清理荒蕪田地的溝渠。農民看到我,知道中國人又來幫助他們,都非常高興。」
在象國推廣水稻,常會遇到許多阻力。廖德隆說:「有些當地人聽信謠傳,以為種水稻容易衰老、疲倦,甚至不會生孩子。我便請了一些種水稻卻身體健康、子女眾多的農民去說服他們。」
廖德隆強調,指導當地人工作,最好用誘導的方式,用些成功的實例來引起他們的工作興趣。但該強硬時也要強硬,例如使用機械不當時,就一定要責備他,讓他知錯能改。總之,一定要先瞭解他們的性情,「軟硬兼施」,工作才能奏效。
我們抵達西北地區的奧地內,參觀了另一個為配合西北計畫而開發的實驗農場。這裏的主要實驗項目之一是養魚,因為西北地區地處內陸,缺乏魚類。負責養魚的是借調自國內竹北水產試驗分所的莊技師,筆者曾為鱸魚人工繁殖一事,在竹北分所訪問過他,此次竟能異地相遇,真是應了「人生何處不相逢」這句話。
農耕隊員指導農民使用器械。(歐陽芷汀)
權宜變通,就地取材
洋蔥也是此農場推廣的項目,因為西北地區比較乾燥,為了防止洋蔥生長期間水份蒸發,農耕隊就地取材,利用附近碾米場廢棄的米殼來覆蓋幼苗。
西北地區因較偏僻落後,物資輸送及取得不易,許多時候必須懂得權宜變通。農隊中許多器具都是自製的,缺乏人工肥料時,就用牛糞當堆肥,把機油桶拿來裝飼料……。
農耕隊員的本事,象國農民都十分佩服,因此他們只要看到東方面孔,就以為是中國人。有一位到象國做生意的中華民國商人便曾告訴沈隊長說:「你們農耕隊來投資,我們則是來收利息的。」
我們再往北走,到達勘尼阿嫂,這是西北計畫的主要推廣區,已有許多農民栽種洋蔥。沈隊長指出,當地農民原來的主要作物是棉花。洋蔥是種較須精細照料的農作,要常灌溉;棉花則屬於粗放作物,不必花費太多心神。但一甲地洋蔥約可收入一百八十萬西非法郎,棉花只能收入到十萬。由於收益相差很大,儘管種洋蔥麻煩,農民依舊喜歡。
農耕隊除了指導農民栽種洋蔥的技術之外,還協助農民銷售。沈隊長說:「將來農漁牧綜合經營是否能成功,要視生產、儲存、運銷等一貫作業是否順利。生產成績再好,若貯藏和運銷問題不能解決,也無濟於事。因此在西北計畫內,不僅做試驗、示範和生產,也包括儲存和運銷。」
象國西北地區貯藏玉米,采風乾方式。(歐陽芷汀)
耕種之前先砍樹
沈隊長並且表示,農隊還教導當地農民一個觀念,就是不要年年更換農地。象國土地廣大、可耕地很多,但多為樹林所佔,因此耕種前都要先經砍樹、除草等開墾工作。好不容易闢出一塊農地,種了一年卻不懂得繼續利用,又另闢新地,年年都在砍樹,非常不經濟。
沈隊長說:「我們不僅要教他們節省人力,而且教他們一年種兩季作物。因為這裏的氣候、土壤條件很適合發展農作,若不妥善運用,實在太可惜了。」
西北計畫的農耕方面進展頗快,像洋蔥從試驗到推廣不到兩年。但畜牧方面就不像農耕那麼順利。
沈隊長說:「我們本打算養牛,但有位從國內來的畜牧專家計算成本,認為若把牛從小養大賺不到錢,除非買幼牛肥育。但幼牛又不易購得,因此養牛的事便擱置下來。」
養牛不划算的原因是,象國北部的一些國家,像馬利、幾內亞、尼日、上伏塔,每逢乾季,便趕著牛群南下,沿路放牧到阿必尚出售。由於這些國家都很貧窮,物價低,牛的售價也很便宜,象國飼牛不易與之競爭。
農耕隊的實驗漁池。(歐陽芷汀)
養牛不成改養羊
養牛不成,農隊便試著養羊。象國曾提供八十六頭羊,但第一位負責人的理論和實際未能配合。這位專家主張採圈飼,把羊圍起來吃牧草。結果羊身上長蟲,死了不少,一度數目曾增至一百卅頭,後來逐漸減少。
這位專家調走之後,另一位專家認為,羊本身好動,如果要它不生病,就要營養夠、運動量足,不能老關著。因此改成一天放出去活動兩次,晚上再加飼料,結果羊隻的身體轉健,抵抗力增強,疾病自然痊癒。目前飼養方式已告穩定,羊隻已增至兩百多頭。
農隊並且開始栽植一種叫筆尖豆的優良牧草,如果母羊生小羊,就給他「做月子」,留在筆尖豆區吃草,補充營養,暫時不出去放牧。生病的羊隻也都享受同等待遇,因此每隻羊都長得肥肥壯壯。
除了農耕隊之外,我國在象國還設有手工藝隊。
一九七二年,象國觀光部長應邀訪問我國,對台灣竹器手工藝品頗感興趣,因而要求我方協助象國發展手工藝。我方即派一專家到象國考察,認為象國產竹子及藤類,值得加以利用。這便是手工藝隊成立的由來。
手工藝隊從一九七四年正式在當地開訓,至一九七八年為止,前後訓練三期學員,每期二年,共訓練學員四十六名。訓練項目包括藤傢具、藤編織、竹編織、木傢具四項。
農漁牧綜合經營是農隊目前工作重點,養羊是試驗項目之一,圖為隊員正在餵一隻早產的小羊吃奶。(歐陽芷汀)
竹藤手工藝品受歡迎
由於象國政府內部改組,手工藝隊曾在一九八一年間一度撤回國內待命。今年二月,象方繼續要求我方派員擔任訓練工作。四月間隊長林振益率先到象國辦理訓練中心的籌備工作。
目前已訓練出來的四十六個學員,幾乎都留在由象國觀光部成立的合作社從事生產工作。生產內容包括各種藤製桌椅、屏風、燈罩、竹杯、竹籃等,由觀光局負責接受訂單。主要的顧客是來自法國的遊客和象國各餐廳、旅館。
手工藝隊的設立,無形中也帶動了象國市面手工藝的發展。林隊長指出,手工藝隊剛成立時,市面上買不到藤材,手工藝隊只好派員到離隊部五十公里的森林去砍伐。後來許多商人看到手工藝隊的產品銷路很好,有利可圖,也都紛紛跟進。藤的需要量大增,便有專門採藤的行業出現。因此,現在市面上可以很容易買到藤材了。
無論農耕隊員或手工藝隊員,他們在象國都表現出樂觀、進取的工作精神。沈隊長曾說:「我一天到晚都在動腦筋,精打細算,期望用最少的投資,達成最大效果。因為我經常充滿信心,所以也就從不氣餒。」
養雞也是農隊的西北計畫項目之一。(歐陽芷汀)
象國正在推展手工藝業,圖為工人在鑄做銅製模型裝飾品。(歐陽芷汀)
藤器編織是手工藝隊訓練項目之一。圖3:象國少女早熟,十二、三歲便已亭亭玉立。(歐陽芷汀)
象國少女早熟,十二、三歲便已亭亭玉立。(歐陽芷汀)
象國農宅貼著中國春聯並掛有斗笠,顯示出農民對中華民國農耕隊的好感與情誼。(歐陽芷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