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雖小,經濟價值卻大,牠的許多產品,都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產生效益。寶島台灣,四季如春,花木繁多,正適合發展養蜂事業。在農業有關單位的積極輔導下,養蜂業已由副業經營走上了專業化的大規模經營,並且成績斐然,遠景無限。
多少副產品
生活在現代的女人,難得有不用唇膏的。你知道唇膏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是什麼嗎——蜂蠟。
在自由中國的台灣,四季如春,除了盛產熱帶水果,更經由接木法的改良繁殖,我們還可吃到新品種的寒帶水果。而在施行接木繁殖時,必須使用一種由蜂蠟混合松香、油脂合成的接木蠟,果樹才能嫁接生長。
還有小學生畫圖時用的蠟筆,防水帆布、蠟紙等的製造,甚至年輕人愛嚼的口香糖,都要用到蜂蠟做原料。
在醫學上葡萄糖是一種最基本的營養劑。葡萄糖是蜂蜜的主要成份,不難想像蜂蜜也是一種優良的治療劑。在外科方面,中國民間早有用蜜的習慣,如創傷、凍裂等都可用蜂蜜稍加水份直接塗擦,因蜜既有殺菌的功效,又能吸收空氣中的水份,可保持皮膚滋潤。一切用凡士林製的藥膏,也都可用蜂蜜代替,並且效力更高。
蜂蜜多美味
許多家庭主婦都知道用蜂蜜做麵包、蛋糕、點心糖果,較能保持糕點的軟度,且營養可口,風味特佳。
尚值得一提的是,蜜蜂生產一種用來填充巢隙、強化蜂巢附著的蜂膠,更是製造小提琴所不可或缺的材料。
這些多用途的蜂蜜、蜂蠟、蜂膠都是產自於一種小昆蟲——蜜蜂。
蜜蜂是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蜜蜂科。據學者研究,蜜蜂科在昆蟲分類學上種類很多,單是蜜蜂屬已知的就有二百種以上,比較著名的有蜜蜂、印度蜜蜂、石蜜蜂、小蜜蜂等。
由於分佈地區、氣候等的不同,每種中又有多少不等的變種,但較有經濟價值的只有中國蜂、義大利蜂、高加索蜂三種。國內目前飼養的蜂種以義大利蜂種為主。
群居生活,自有制度
蜜蜂都是過群體生活,一個蜂群裡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種蜂。蜂王(母蜂)只有一隻,擔任產卵繁殖工作。母蜂王產卵時十分緊張,連吃東西的時間都抽不出來,要工蜂餵它吃蜂王漿,它的壽命有五年。
一群蜂裡常有幾十到幾百隻雄蜂,它一生都不工作,只和母蜂交尾,它的尾部沒有螫針,後足也沒有花粉囊,甚至連封蓋的蜜房也咬不開,它一生只是在外找配偶,所以它的複眼有八千隻,比母蜂多一倍。一群蜜蜂中普通有數百至數萬的工蜂,它們擔任哺育、釀蜜、衛生、採水、守衛、採蜜、製蠟、營巢、煽風調溫等艱辛的工作。
蜜蜂的社會絕無紛爭,每一隻工蜂都勤勞的做自己分內的工作,絲毫不計較他人的懶散。真是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
當蜂群數目增至四至五萬隻時,工蜂就會製造「王台」,培育新王。新王出世後,舊蜂王就帶了部分部屬飛往他處另築新巢,把王位「禪讓」給新王,這叫做「天然分群」。當新蜂王衰老時,工蜂又會另築「王台」,待新王出世,長到足以擔任蜂王任務時,老王再度遜位,這是一種「天然交替」,蜜蜂的後代得以綿延不斷。
適宜發展養蜂業
台灣地處亞熱帶,果樹栽種多,加上蔬菜的大量種植,造就了良好的養蜂環境。養蜂不需要佔用太多的土地,庭院四周果樹下皆可放置,且可以副業經營來增加收入。果樹蔬菜亦可藉蜜蜂完成授粉,兩者相輔相成,因此養蜂事業值得大力提倡。
在南投縣鹿谷鄉經營中興示範農場的吳哲朗先生,養蜂已有數十年的經驗,他說,蜜蜂的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選擇養蜂場的條件,首先要看附近能供給蜜蜂採集花蜜和花粉的蜜源植物多少而定。養蜂場不論規模大小,都不外是固定和流動兩種飼養方式。
「如果僅當家庭副業養蜂,在屋簷、庭前、走廊、陽台都可以。若是大規模飼養,則需視花期而決定場所,為了便利蜜蜂採蜜,養蜂人家必須把握時間,配合各地的花期而作多次遷移。
逐花而居
「以本地為例,養蜂戶的遷移路線大致是由南向北移。譬如每年三月上旬,屏東的西瓜和野草花開較早,蜂農開始將蜂箱移到當地。四月初高雄地區的龍眼花盛開,養蜂人家就把蜂箱集中在大崗山與小崗山上採取龍眼花蜜。而龍眼花的開放,本省南部又較早於北部,於是許多蜂箱便隨著龍眼花的開放時間而逐漸北移。」
「當龍眼花謝了,嘉義地區的黃麻、西瓜、水稻花又接著開放。到了六月中旬,中部的油菜花開,蜂箱又集中到中部地區。」
「七、八月屏東水稻花盛開。九、十月南部的棗樹開花,蜂農再折返南部。十至十二月,北部的新竹有茶花,十二至三月竹東有紫雲英花,都是蜂農追逐的蜜源。」
如此循環遷移,逐花採蜜,與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情況相似。由於一年四季奔波不停,且所遷之處多為山野,櫛風沐雨,宿幕席草,所以養蜂人家都養成了隨遇而安、曠達不羈的個性。
蜂群管理大有學問
吳家六兄弟中的老三吳哲源專門負責蜂場管理,他在旁補充說:「由於蜜蜂都是早出晚歸,因此遷移蜂箱必須在入晚進行,在搬運及安放時要特別注意平穩,假使不慎使蜂箱傾斜或晃動,會使蜂群情緒不安,影響產蜜量。」
關於蜂群的管理,吳哲源又說:「蜜源最多的時節,一般是在春末到夏季,但在早春養蜂者對採蜜的準備工作就應著手。先檢查蜂群和調整群勢,因為蜂群經過一個冬天,箱裡情況可能會有變動,像存蜜和蜂王的有無、工蜂的多少,都要特別留意,若蜂群過弱,可予合併,使群勢在蜜源開始前壯大。」
「在忙碌而愉快的逐蜜期中,更得隨時注意蜜源是否可靠?例如有無噴灑農藥,是否有充足的巢房供蜜蜂貯蜜等。」
「到了夏季,天氣炎熱,敵害加多,在管理上得注意遮蔭和蜂房內的空氣流通、防止盜蜂,驅除蠟蛾、螞蟻、田鼠、蟾蜍、麻雀、伯勞鳥等嗜食蜜蜂的敵害。」
吳哲朗說:「養蜂是春夏秋冬都要小心照顧。特別在冬天蜜源缺乏時,養蜂人家就得飼以糖水,否則餓壞了蜂群,它們會傾巢飛離,那就損失大了。」
不怕蜂螫
談到蜜蜂,一般人都有戒心,相信不少人有被蜂螫過的經驗,被螫處紅腫疼痛,兩、三天不消。而市面上有些蜂蜜廣告甚至刊有人讓蜜蜂爬滿在赤裸上身的照片,我想大家一定會感到奇怪,難道養蜂人就不怕蜂螫?
站在一旁的吳哲源笑嘻嘻的說:「確實是不怕了!我就拍過那種照片。我們家養蜂已有廿五年,成年與蜂群為伍,已經不怕牠們了,也很難得被蜂螫。即使被螫到,也只覺微痛,不會發腫。因為我們如果被蜂螫到,體內會自然產生一種抗體。差不多的養蜂者養了一段時間也就會這樣的。其實蜜蜂刺到人,多半是人們自己的疏忽。」
「例如看蜂時粗手粗腳驚動了蜂群,或站立蜂箱門口,阻礙了蜂的出入路線,或看蜂時正當蜜源缺乏,蜜蜂情緒不好之際。有時看蜂者身上、手上有特別的氣味,像蔥、蒜、煙草、香水、汗臭等,也會招致蜂螫。」
萬一被螫怎麼辦
至於被蜂螫時應如何處理?吳哲源說:「要多加小心,發現蜂群有騷動,尾端翹起等現象,可以臨時對蜂群噴口香煙鎮壓。萬一不慎被螫,切不可慌張地用手亂拍,或者奔逃大聲喊叫,否則引起其他蜜蜂的誤會,會招致更多的蜂圍攻。這時最好用濕布擦淨被螫部份,或用拇指指甲從被螫部附近的皮膚向螫針刮去,把針刮出,切不可壓到附在針上的毒囊,以免毒液更多地進入皮膚。隨後塗以氨水(或用蘇打、火油或薄荷)即可。如一時沒有這些藥品,塗以口涎也有微效。蜂螫到皮膚中的毒液,絕大部份是蟻酸,具有輕微的興奮作用,對人生理沒有什麼大妨礙。」
吳哲朗並且很得意的談到:「台灣產的蜂蜜特別香甜,外國人非常喜歡,有許多觀光客來我們農場遊玩,順便買了蜂蜜,回國後多會紛紛來函再訂購。但是由於台灣蜜源期短,蜜源較雜,蜂蜜品質雖好卻不很穩定,因此大量外銷會有困難。不過蜂王乳外銷的情況倒是很好。」
帝王的補品
什麼是蜂王乳?這是養蜂業中一項特殊的產品,它是由工蜂將花粉、花蜜,經其口器咀嚼與嚥頭腺分泌液混合而成,是專供蜂王享用的食物。色呈乳白或淡黃,因花粉之不同而深淺稍異,具有酸、辣、澀、腥、甜等複雜的滋味。最好置於攝氏零下十度至十八度中貯存,可保持品質不變。
蜂王乳之主要成份經國內及國際間學術試驗分析,內含維他命B1、B2,菸鹹酸、葉酸,及微量未知物質等,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滋養品。
蜂王與工蜂同屬雌性,均經由卵、幼蟲、蛹等階段,經過六天發育而成。前者吃了約一公克的蜂王乳,身體就比工蜂大了一倍,壽命長達三至五年,並能日產卵千餘粒而不輟,但後者僅食蜂王乳三天,再改吃蜂蜜及花粉,就失去了生殖能力,退化成工蜂,壽命僅卅多天至幾個月。
物以稀為貴
通常蜂王乳的採收,每三天一次,必須在蚊帳或有紗門圍起的房內進行,以免蜂群侵入,使採收人受到干擾。大致一百箱的蜜蜂(每箱約有蜜蜂三至五萬隻)經過一個月的採收,才能得到五公斤左右的蜂王乳,旺季時可收十一公斤,歉收時只可得三公斤。目前蜂王乳每公斤市價在三千元左右,利潤雖高,但業者也相當辛苦。
近年來由於國民所得提高,購買力增強,同時蜂蜜一直被認定具有高度營養價值,且有養顏、潤膚、祛火、通便的功效,因此國內市場即有供不應求的趨勢。然而在購買蜂蜜時,我們常常會被一些問題困擾著:究竟買到的是純正蜂蜜呢?抑或是摻了麥芽糖、砂糖的糖水?有些蜂蜜放在冰箱中一段時間,會有白色的結晶出現,有人說是假蜜;但是又有人認為純正的蜂蜜一定會有結晶。到底哪種說法正確呢?
如何辨真偽
吳哲朗說:「有許多植物的蜜是會結晶,凝成固體狀。本省三種主要的蜂蜜為龍眼蜜、荔枝蜜與雜花蜜(俗稱冬蜜),其中後二種在冬季都很快顯現乳白色的晶體狀,純荔枝蜜與冬蜜在冬季時是全部結晶的。有時會發現買來的蜜下面一半結晶,上面一半仍為液狀,這表示瓶中的蜜採自兩種以上的蜜源。本省荔枝花與龍眼花期約有十天的交錯期,在這段時間採收的蜜就會有這種現象。」
「蜜一旦結晶,是從瓶底開始,沿瓶壁而上,不像砂糖製的偽蜜,晶體懸浮在液體中不著壁。對於已經結晶的蜂蜜,可連瓶置於攝氏六十度至七十度的熱水中半小時,自會恢復成液狀。但在加熱處理時,切勿塞緊瓶蓋,以防爆破。」
他又表示:「常有人說在衛生紙上滴一滴蜜,如不會馬上滲透過去,即認為是真蜜。其實這種判別法也不可靠,這樣只能大略測知濃度而已。」
他說明:「因為蜂蜜中約百分之八十為葡萄糖、果糖等單糖。判別蜂蜜真假最容易而可行的方法是用測糖尿病的紅色石蕊試紙插入已稀釋過的蜂蜜中,應立即有變為藍色的反應,而蔗糖類的雙糖就不會有反應。
大規模經營,前途無限
養蜂事業在台灣,過去都是副業經營,談不上什麼科學管理。近年來國內農經專家鑑於養蜂不僅可採收蜂蜜,且藉蜜蜂傳播花粉的特性,可大大地促進農作物的增產。因此在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等單位的大力提倡及積極輔導下,一面延聘專家介紹新觀念、技術,一面引進優良蜂種,協助蜂農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國內養蜂業就開始走向專業化的大規模經營。
至於蜂王乳的大量生產與外銷,則是近幾年才興起的。目前本省年產一百公噸以上,百分之九十五外銷,其品質及外銷量居世界之冠,在國際市場上,我們已享有「蜂王乳王國」的美譽。每年為國家賺取外匯新台幣四億餘元,而且前途繼續看好。